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69324发布日期:2018-06-23 01:10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



背景技术: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一般包括专用样品溶液试管和专用进样针。实验人员通常先将实验室容器内的溶液转移入专用样品溶液试管后,再使用专用进样针将溶液送入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内分析。

然而,将溶液从常用实验室容器中转移入专用样品溶液试管过程中,其存在以下问题:溶液转移时,需要工作人员用手把容量瓶或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入专用样品溶液试管,如果操作大批量样品时,工作效率较低;另外,溶液转移过程中,手指等人体器官会接触到样品溶液,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它能够提高溶液进样效率,同时溶液进样过程中对人体健康不会造成危害。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包括:进样针、移送机构与升降机构;所述移送机构用于将装设待检测溶液的容器移送至所述进样针的下方;所述升降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进样针升降动作,以使得所述进样针能插入至所述容器内。

上述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无需将容器中的待检测溶液转移出专用样品溶液试管,而是直接将装设待检测溶液的容器放置在移送机构上,由移动机构将容器移送至进样针的下方,然后由升降机构将进样针插入至容器内,从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便可以对容器中的待检测溶液进行取样操作。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手动进样方式,上述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自动化程度更高,进样效率得以提高;另外,进样过程中,由于可以不用靠近待检测的溶液,如此不会影响到人体健康。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还包括夹紧机构,所述夹紧机构用于夹持所述容器,所述移送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夹紧机构移动。如此,夹紧机构夹持住容器后,移送机构再驱动夹紧机构带动容器移送至预设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夹紧机构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容器的底盘、若干个第一导轨、若干个压板、及若干个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底盘相连,所述第一导轨绕所述底盘边缘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压板与所述第一导轨一一相应设置,所述压板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压板一一相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压板沿着所述第一导轨移动。如此,将容器放置在底盘上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压板均靠近底盘,便能将容器夹紧固定在底盘上;当容器内的溶液进样操作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压板远离底盘,压板松开底盘上的容器,从而便可以取出底盘上的容器。上述的夹紧机构能较好地、较方便地将不同尺寸大小的容器进行夹持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还包括若干个第一压力传感模块,所述第一压力传感模块与所述压板一一相应设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模块用于感应所述压板对所述容器侧壁施加的压力大小。如此,通过第一压力传感模块感应压板对容器侧壁施加的压力大小,在感应到压板对容器侧壁施加的压力大小超过预设值时,可以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停止驱动压板朝向底盘移动,避免压板过大地作用力压紧容器而导致容器损坏现象,压板对容器的夹持固定效果较好。

进一步地,所述移送机构包括托盘架、第二导轨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底盘可拆卸地装设在所述托盘架上,所述托盘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托盘架沿着所述第二导轨移动。此外,第二导轨上设有若干个滚轮,托盘架设置在滚轮上,由滚轮进行驱动托盘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轨设有与所述进样针位置相应的第一感应孔,所述托盘架设有与所述第一感应孔相应的第二感应孔;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二感应孔与所述第一感应孔对位时停止驱动所述托盘架。如此,第二感应孔与第一感应孔对位时,第二驱动机构便停止驱动托盘架,此时底盘上的容器位于进样针的下方,升降机构将进样针降下至容器内便可以进行取样操作,自动化程度较高。

进一步地,所述托盘架为多个,所述托盘架成排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相邻所述托盘架之间可拆卸连接。如此,多个托盘架上能设置多个夹紧机构,多个夹紧机构能夹紧多个容器,第二驱动机构推动多个托盘架在第二导轨上移动,使托盘架对应的容器分别移送至进样针的下方,即能实现对多个容器依次进行进样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移送机构还包括滑块、第三导轨及第三驱动机构,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导轨上,所述夹紧机构为多个、且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滑块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滑块沿着所述第三导轨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还包括垫块与第二压力传感模块,所述垫块设置在所述进样针的底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模块用于感应所述垫块对所述容器底壁的压力大小。如此,垫块能够保证进样针与容器底壁之间具有间隔,避免进样针的吸液口接触容器底壁,从而能避免进样针吸入容器底部的沉淀物。另外,由于第二压力传感模块能感应到垫块对容器底壁的压力大小,这样当垫块对容器底壁的压力大小超过预设值时,升降机构停止动作,从而能避免进样针针头被压伤。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还包括酸溶液清洗装置与水清洗装置,所述进样针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酸溶液清洗装置、所述水清洗装置相连;所述进样针还用于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内的溶液接收器相连。如此,进样针吸取待检测溶液动作完成后,通过升降机构将进样针移出容器外。先用酸溶液清洗装置向进样针内通入酸溶液以清洗进样针内侧壁残留的待检测溶液,然后再用水清洗装置向进样针内通入清洗水再次对进样针进行清洗操作。这样,进样针便可以对其它容器内的溶液进行取样操作,清洗后的进样针不会污染到其它容器内的溶液。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进样针,20、移送机构,21、托盘架,22、第二导轨,23、滚轮,24、第一感应孔,25、第二感应孔,26、第一卡接部,27、第二卡接部,28、滑块,29、第三导轨,30、升降机构,40、夹紧机构,41、底盘,42、第一导轨,43、压板,44、第一压力传感模块,50、垫块,60、第二压力传感模块,70、酸溶液清洗装置,80、水清洗装置,91、第一管路,92、第二管路,100、容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或图2所示,一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包括进样针10、移送机构20与升降机构30。所述移送机构20用于将装设待检测溶液的容器100移送至所述进样针10的下方。所述升降机构30用于驱动所述进样针10升降动作,以使得所述进样针10能插入至所述容器100内。

上述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无需将容器100中的待检测溶液转移出专用样品溶液试管,而是直接将装设待检测溶液的容器100放置在移送机构20上,由移动机构将容器100移送至进样针10的下方,然后由升降机构30将进样针10插入至容器100内,从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便可以对容器100中的待检测溶液进行取样操作。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手动进样方式,上述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自动化程度更高,进样效率得以提高;另外,进样过程中,由于可以不用靠近待检测的溶液,如此不会影响到人体健康。

具体地,所述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还包括夹紧机构40。所述夹紧机构40用于夹持所述容器100,所述移送机构20用于驱动所述夹紧机构40移动。如此,夹紧机构40夹持住容器100后,移送机构20再驱动夹紧机构40带动容器100移送至进样针10的下方。

进一步地,再参阅图1,所述夹紧机构40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容器100的底盘41、若干个第一导轨42、若干个压板43、及若干个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导轨42与所述底盘41相连,所述第一导轨42绕所述底盘41边缘周向间隔设置。所述压板43与所述第一导轨42一一相应设置,所述压板43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轨42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压板43一一相应,所述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压板43沿着所述第一导轨42移动。如此,将容器100放置在底盘41上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压板43均靠近底盘41,便能将容器100夹紧固定在底盘41上。当容器100内的溶液进样操作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压板43远离底盘41,压板43松开底盘41上的容器100,从而便可以取出底盘41上的容器100。上述的夹紧机构40能较好地、较方便地将不同尺寸大小的容器100进行夹持固定。具体地,第一驱动机构可以为电机丝杆驱动方式,也可以是气缸、液压缸、油缸等驱动方式。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还包括若干个第一压力传感模块44。所述第一压力传感模块44与所述压板43一一相应设置,所述第一压力传感模块44用于感应所述压板43对所述容器100侧壁施加的压力大小。如此,通过第一压力传感模块44感应压板43对容器100侧壁施加的压力大小,在感应到压板43对容器100侧壁施加的压力大小超过预设值时,可以控制第一驱动机构停止驱动压板43朝向底盘41移动,避免压板43过大地作用力压紧容器100而导致容器100损坏现象,压板43对容器100的夹持固定效果较好。具体地,压板43用于面向容器100的侧面与容器100侧壁相吻合,这样压板43压迫在容器100侧壁时,能较为稳固地夹持固定容器100。

具体地,所述移送机构20包括托盘架21、第二导轨22及第二驱动机构。所述底盘41可拆卸地装设在所述托盘架21上,所述托盘架21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22上。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托盘架21沿着所述第二导轨22移动。此外,第二导轨22上设有若干个滚轮23,托盘架21设置在滚轮23上,由滚轮23进行驱动托盘架2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轨22设有与所述进样针10位置相应的第一感应孔24,所述托盘架21设有与所述第一感应孔24相应的第二感应孔25。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在所述第二感应孔25与所述第一感应孔24对位时停止驱动所述托盘架21。如此,第二感应孔25与第一感应孔24对位时,第二驱动机构便停止驱动托盘架21,此时底盘41上的容器100位于进样针10的下方,升降机构30将进样针10降下至容器100内便可以进行取样操作,自动化程度较高。

更进一步地,所述托盘架21为多个,所述托盘架21成排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导轨22上,相邻所述托盘架21之间可拆卸连接。如此,多个托盘架21上能设置多个夹紧机构40,多个夹紧机构40能夹紧多个容器100,第二驱动机构推动多个托盘架21在第二导轨22上移动,使托盘架21对应的容器100分别移送至进样针10的下方,即能实现对多个容器100依次进行进样操作。具体地,托盘架21的其中一侧设有第一卡接部26,托盘架21的另一侧设有与第一卡接部26配合的第二卡接部27。相邻的托盘架21之间通过第一卡接部26与第二卡接部27相互卡接实现可拆卸连接。此外,相邻的托盘架21之间也可以采用螺栓的连接方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再参阅图2,所述移送机构20还包括滑块28、第三导轨29及第三驱动机构。所述滑块28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导轨29上。所述夹紧机构40为多个、且间隔地设置在所述滑块28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滑块28沿着所述第三导轨29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还包括垫块50与第二压力传感模块60。所述垫块50设置在所述进样针10的底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模块60用于感应所述垫块50对所述容器100底壁的压力大小。如此,垫块50能够保证进样针10与容器100底壁之间具有间隔,避免进样针10的吸液口接触容器100底壁,从而能避免进样针10吸入容器100底部的沉淀物。另外,由于第二压力传感模块60能感应到垫块50对容器100底壁的压力大小,这样当垫块50对容器100底壁的压力大小超过预设值时,升降机构30停止动作,从而能避免进样针10针头被压伤。具体地,进样针10的洗液口设有过滤膜。过滤膜过滤溶液进行过滤处理后,能避免污浊液体中的细小颗粒由进样针10吸入至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内部。其中,垫块50的长度为4mm~6mm,过滤膜可选孔径为0.20um~0.30um的过滤膜。

进一步地,再参阅图1,所述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的进样装置还包括酸溶液清洗装置70与水清洗装置80。所述进样针10通过第一管路91与所述酸溶液清洗装置70、所述水清洗装置80相连。所述进样针10还用于通过第二管路92与所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内的溶液接收器相连。如此,进样针10吸取待检测溶液动作完成后,通过升降机构30将进样针10移出容器100外。先用酸溶液清洗装置70向进样针10内通入酸溶液以清洗进样针10内侧壁残留的待检测溶液,然后再用水清洗装置80向进样针10内通入清洗水再次对进样针10进行清洗操作。这样,进样针10便可以对其它容器100内的溶液进行取样操作,清洗后的进样针10不会污染到其它容器100内的溶液。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的压板43、底盘41、托盘架21、垫块50、第一导轨42、第二导轨22、第三导轨29均选用聚四氟乙烯材料,或者其它能够耐酸碱腐蚀的塑胶材料。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