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1005发布日期:2019-05-22 02:5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在车载lan(局域网)中使用的连接器。车载lan用的导线线束是将双绞线等采取了噪声应对措施的通信用电线和用于对汽车导航系统等设备供电的供电用电线捆扎而构成的。紧固于这些电线的端子配件插入到1个壳体内,所插入的多个端子配件通过组装于壳体的保持件的卡定作用而保持于防脱状态。

在将端子配件插入到壳体之前的状态下,保持件相对于壳体留在临时卡定位置。处于临时卡定位置的保持件不与插入过程的端子配件发生干涉。当结束将全部端子配件插入到壳体之后,将临时卡定位置的保持件压入到壳体内。由此,保持件向防止端子配件脱落的正式卡定位置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05547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连接器中,在操作员不将保持件从临时卡定位置向正式卡定位置压入而结束了组装作业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组装后的导通检查来检测保持件是否向正式卡定位置移动。但是,在导通检查之后,在由于某些理由而保持件返回到临时卡定位置的情况下,保持件有可能保持不压入到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而被交纳给客户。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形而完成的,防止忽视保持件处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形成有端子收容室;

第1端子配件,能够插入到所述端子收容室;

保持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组装到临时卡定位置和正式卡定位置,在处于所述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允许所述第1端子配件插入到所述端子收容室,在处于所述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下,防止插入于所述端子收容室的所述第1端子配件脱落;

端子保持构件,能够组装到所述壳体;

第2端子配件,安装于所述端子保持构件;以及

干涉部,形成于所述保持件和所述端子保持构件,在所述保持件处于所述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下,形成于所述保持件的所述干涉部和形成于所述端子保持构件的所述干涉部彼此不干涉,在所述保持件处于所述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形成于所述保持件的所述干涉部和形成于所述端子保持构件的所述干涉部彼此干涉而阻止所述端子保持构件组装到所述壳体。

发明效果

在保持件安装于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将端子保持构件组装到壳体。在保持件处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保持件的干涉部与端子保持构件的干涉部发生干涉,因此,无法将端子保持构件组装到壳体。由此,能够防止忽视保持件处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在实施例1中将端子保持构件组装到壳体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将端子保持构件组装到壳体的状态的仰视图。

图3是图1的a-a线剖视图。

图4是示出在未组装有端子保持构件的壳体,保持件处于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5是图4的b-b线剖视图。

图6是示出在未组装有端子保持构件的壳体,保持件处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7是图6的c-c线剖视图。

图8是图6的d-d线剖视图。

图9是保持件的立体图。

图10是安装有第2端子配件的状态的端子保持构件的立体图。

图11是安装有第2端子配件的状态的端子保持构件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保持件的外表面具有作为所述干涉部的功能。根据该结构,不需要将保持件的干涉部成形为特别的形状,因此,能够降低模具成本。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连接器具备收容凹部,该收容凹部形成于所述壳体,能够收容所述端子保持构件。根据该结构,在将端子保持构件组装到壳体的状态下,端子保持构件不从壳体的外表面突出,因此,能够简化连接器的形状。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连接器具备:板状支承部,形成于所述壳体,与所述收容凹部相连;以及卡定部,形成于所述板状支承部,将所述端子保持构件保持于脱离限制状态。根据该结构,在将端子保持构件收容到收容凹部时,通过使板状支承部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使卡定部卡定于端子保持构件。在卡定部、端子保持构件处不需要形成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位,因此,能够简化卡定部和端子保持构件的形状。

在本发明中,也可以是,所述保持件与所述卡定部在与所述端子保持构件向所述壳体组装的组装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离地配置,在所述收容凹部形成有引导部,该引导部与所述端子保持构件向所述壳体组装的组装方向平行,通过使所述端子保持构件与所述引导部滑动接触,而使所述端子保持构件的姿势稳定。根据该结构,组装到壳体时的端子保持构件的姿势稳定,因此,能够防止产生使端子保持构件保持在由于与临时卡定位置的保持件发生干涉而成为倾斜姿势的状态下卡定于卡定部这样的不正确的组装。

<实施例1>

下面,参照图1~图11,说明使本发明具体化而得到的实施例1。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前后的方向,将图2、3、5、7、8中的左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的方向,将图1、3~8所示的朝向直接定义为上方、下方。

本实施例的连接器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壳体10、多个第1端子配件12、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20、合成树脂制的端子保持构件30以及一对第2端子配件40。壳体10在整体上形成为左右尺寸(宽度尺寸)比上下尺寸大的扁平的形状。在壳体10的内部形成有多个端子收容室11。在各端子收容室11内,从壳体10的后方插入有第1端子配件12。所插入的第1端子配件12通过形成于端子收容室11内的矛状物的卡定而防止脱落。各第1端子配件12连接于未采取噪声应对措施的第1电线13。

在壳体10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形成有使壳体10的下表面(外表面)凹陷的形态的收容凹部14。收容凹部14在前后方向上细长地延伸,在壳体10的前后两面也敞开。在收容凹部14的左右两内侧面,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前侧引导槽15f(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引导部)。前侧引导槽15f在上下方向(与端子保持构件30向壳体10组装的组装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在收容凹部14的左右两内侧面的、相比前侧引导槽15f靠后方的区域中,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后侧引导槽15r(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引导部)。前侧引导槽15f和后侧引导槽15r在上下方向上延伸,在壳体10的下表面敞开。

在壳体10的后端部形成有以在收容凹部14的左右两内侧面向后方延长的方式突出的形态的左右对称的一对板状支承部16。同样地,在壳体10的后端部形成有向后方突出而将一对板状支承部16的上端边缘彼此连接的形态的顶板部17。左右一对板状支承部16能够以向左右方向外侧展开的方式发生弹性变形。

由一对板状支承部16和顶板部17包围而成的空间成为与收容凹部14的后端连通的支承凹部18(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卡定部)。在左右两板状支承部16(支承凹部18)的内侧面,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卡定凹部19。卡定凹部19具有面向上方(与端子保持构件30向壳体10组装的组装方向相同的方向)的卡定面。卡定凹部19相比前侧引导槽15f以及后侧引导槽15r位于后方。

保持件20在整体上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细长的形状。保持件20是具备左右一对防脱功能部21以及将左右两防脱功能部21的上端缘部彼此连结的水平的板状连结部23的单个部件。在防脱功能部21处,通过卡定到插入于多个端子收容室11的多个第1端子配件12,从而形成有能够防止多个第1端子配件12脱落的多个防脱突起22。板状连结部23使板厚方向朝向上下方向。板状连结部23的外表面(下表面)作为干涉面24(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干涉部)发挥功能。

保持件20相对于壳体10组装到正式卡定位置(参照图3~5)和比正式卡定位置稍微靠下方的临时卡定位置(参照图6~8)。保持件20安装于在前后方向上壳体10的大致中央位置、即前侧引导槽15f与后侧引导槽15r之间的位置。在保持件20安装于壳体10的状态下,左右两防脱功能部21的内侧面与板状连结部23的下表面构成收容凹部14的内表面的一部分。

在保持件20处于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下,防脱功能部21的整体收容到壳体10的内部,防脱突起22配置于防止第1端子配件12脱落的位置。同样地,在保持件20处于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下,板状连结部23的大致整体在收容于壳体10内的状态下位于收容凹部14的正上方,干涉面24在收容凹部14的空间内面对下方。

在保持件20处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防脱功能部21的除了下端部以外的大致整体收容到壳体10的内部,防脱突起22退避到不防止第1端子配件12脱落的位置(即,允许第1端子配件12相对于端子收容室11的插拔的位置)。同样地,在保持件20处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板状连结部23的大致整体进入到收容凹部14内。

端子保持构件30在整体上形成为前后方向细长的形状。端子保持构件30具备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底壁部31、从底壁部31的前端边缘向上方立起的前壁部32、从底壁部31的左右两侧边缘向上方立起的一对外侧壁部33以及从底壁部31的宽度方向中央向上方立起的隔壁部34。

在端子保持构件30形成有由底壁部31、左右一对外侧壁部33和隔壁部34划分而成的左右对称的一对端子收容槽35。在各端子收容槽35内分别收容第2端子配件40,并保持于脱离限制状态。一对第2端子配件40连接于2根第2电线41的前端部。该2根第2电线41构成作为采取了噪声应对措施的导电电路的双绞线(省略图示)。

左右两外侧壁部33从端子保持构件30(底壁部31)的前端形成至后端,但隔壁部34的形成范围是从端子保持构件30(底壁部31)的前端至相比后端靠前方的位置的区域。在端子保持构件30的相比隔壁部34靠后方的区域中,收容有一并包围2根第2电线41(双绞线)的护皮42的前端部。

左右两端子收容槽35是在端子保持构件30的上表面和后表面敞开的形态。端子收容槽35的上表面侧的开口缘部(左右两外侧壁部33的上端缘部和隔壁部34的上端缘部)作为干涉缘部36(权利要求中记载的干涉部)发挥功能。在左右两外侧壁部33的外侧面,形成有左右对称的一对前侧引导肋部37f以及相比前侧引导肋部37f配置于后方的左右对称的一对的后侧引导肋部37r。引导肋部37f、37r在上下方向、即与端子保持构件30向壳体10组装的组装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延伸。端子保持构件30向壳体10组装的组装方向是与保持件20从临时卡定位置向正式卡定位置位移时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

在左右两外侧壁部33的后端部形成有从其外侧面突出的一对卡定突起38。卡定突起38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与护皮42的前端部相同的位置、即相比引导肋部37f、37r靠后方的位置。端子保持构件30中的形成有卡定突起38的后端部收容到壳体10的支承凹部18内。端子配件中的形成有隔壁部34的区域收容到壳体10的收容凹部14内。

接下来,说明连接器的组装次序。首先,向未安装有第1端子配件12和端子保持构件30的状态的壳体10组装保持件20,并通过未图示的卡定单元而保持于临时卡定位置。接下来,将第1端子配件12插入到各端子收容室11,通过矛状物进行一次卡定。当全部第1端子配件12的插入结束之后,将临时卡定位置的保持件20推到正式卡定位置。

此时,在存在半插入状态的第1端子配件12的情况下,防脱突起22与半插入状态的第1端子配件12发生干涉,因此,无法使保持件20向正式卡定位置位移。在正确插入全部第1端子配件12的情况下,能够使保持件20向正式卡定位置移动。因此,基于是否能够使保持件20向正式卡定位置移动,能够检测第1端子配件12的插入状态。

在使保持件20向正式卡定位置位移之后,将安装有第2端子配件40的端子保持构件30组装到壳体10。在该组装时,从壳体10的下方将前侧引导肋部37f和后侧引导肋部37r分别嵌合到前侧引导槽15f和后侧引导槽15r,将端子保持构件30收容到收容凹部14和支承凹部18。此时,通过引导肋部37f、37r与引导槽15f、15r的嵌合,端子保持构件30相对于壳体10的姿势稳定,因此,端子保持构件30保持着固定的姿势而平行移动。

在此期间,卡定突起38抵接到板状支承部16的内侧面,因此,板状支承部16向宽度方向外侧弹性地发生展开变形。然后,当端子保持构件30到达正确的组装位置时,卡定突起38卡定到卡定凹部19,将端子保持构件30保持于组装到壳体10的状态。

另外,在由于某些理由而在保持件20处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直接进行了端子保持构件30向壳体10的组装的情况下,能够检测到保持件20未向正式卡定位置移动。即,在组装端子保持构件30的过程中,在端子保持构件30到达正确的组装位置之前,端子保持构件30的干涉缘部36碰撞到保持件20的干涉面24,无法进行更进一步的组装动作。在干涉缘部36与干涉面24发生干涉的状态下,卡定突起38未卡定于卡定凹部19,因此,当将端子保持构件30向下方拉伸时,能够使其从壳体10脱离。根据以上所述,能够检测到保持件20处于临时卡定位置。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连接器具备形成有端子收容室11的壳体10、能够插入到端子收容室11的第1端子配件12以及保持件20。保持件20能够相对于壳体10组装到临时卡定位置和正式卡定位置,在处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允许第1端子配件12对端子收容室11的插入,在处于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下,防止插入于端子收容室11的第1端子配件12脱落。将端子保持构件30组装到壳体10。将第2端子配件40安装到端子保持构件30。

并且,在保持件20和端子保持构件30形成有干涉部(干涉面24和干涉缘部36),在保持件20处于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下,该干涉部(干涉面24和干涉缘部36)彼此不干涉,在保持件20处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该干涉部(干涉面24和干涉缘部36)彼此干涉而阻止端子保持构件30向壳体10的组装。根据该结构,在保持件20安装于正式卡定位置的状态下,能够将端子保持构件30组装到壳体10。与此相对地,在保持件20处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下,保持件20的干涉面24与端子保持构件30的干涉缘部36发生干涉,因此,无法将端子保持构件30组装到壳体10。由此,能够防止忽视保持件20处于临时卡定位置的状态。

另外,保持件20的外表面(下表面)成为具有作为干涉部的功能的干涉面24。根据该结构,不需要将保持件20的干涉部(干涉面24)成形为特别的形状,因此,能够降低保持件20的模具成本。另外,在壳体10形成有能够收容端子保持构件30的收容凹部14,因此,在将端子保持构件30组装到壳体10的状态下,端子保持构件30不从壳体10的外表面突出。因此,能够简化连接器的形状。

另外,在壳体10形成有与收容凹部14相连的左右一对板状支承部16,在两板状支承部16的内侧面,形成有将端子保持构件30保持于脱离限制状态的卡定凹部19。根据该结构,在将端子保持构件30收容到收容凹部14时,通过使板状支承部16发生弹性变形,从而能够使卡定凹部19卡定于端子保持构件30。在卡定凹部19、端子保持构件30处不需要形成能够弹性变形的部位,因此,能够简化卡定凹部19和端子保持构件30的形状。

另外,保持件20与卡定凹部19在与端子保持构件30向壳体10组装的组装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离地配置。并且,在收容凹部14形成有引导槽15f、15r,该引导槽15f、15r与端子保持构件30向壳体10组装的组装方向平行,通过使端子保持构件30的引导肋部37f、37r与引导槽15f、15r嵌合并滑动接触,而使端子保持构件30的姿势稳定。根据该结构,组装到壳体10时的端子保持构件30的姿势稳定,因此,能够防止产生保持在端子保持构件30由于与临时卡定位置的保持件20发生干涉而成为倾斜姿势的状态下卡定突起38卡定于卡定凹部19这样的不正确的组装。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不限定于通过上述叙述以及附图而说明的实施例,例如如下的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

(1)在上述实施例中,将端子保持构件收容于形成于壳体的外表面的收容凹部,但端子保持构件也可以在从壳体的外表面突出的状态下进行组装。

(2)在上述实施例中,保持件的外表面具有作为干涉部的功能,但在保持件的内部也可以形成干涉部。

(3)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卡定部形成于能够弹性变形的板状支承部,但也可以将卡定部形成于不易弹性变形的部位。在该情况下,通过将卡定部做成能够弹性变形的形状,从而能够使卡定部与端子保持构件卡定。

(4)在上述实施例中,端子保持构件向壳体组装的组装方向是与保持件的从临时卡定位置向正式卡定位置的位移方向平行的方向,但端子保持构件向壳体组装的组装方向也可以是与保持件的位移方向交叉的方向。

(5)在上述实施例中,第1端子配件连接于未采取噪声应对措施的电线,但第1端子配件也可以连接于采取了噪声应对措施的电线。

(6)在上述实施例中,第2端子配件连接于采取了噪声应对措施的电线,但第2端子配件也可以连接于未采取噪声应对措施的电线。

标号说明

10…壳体

11…端子收容室

12…第1端子配件

14…收容凹部

15f…前侧引导槽(引导部)

15r…后侧引导槽(引导部)

16…板状支承部

19…卡定凹部(卡定部)

20…保持件

24…干涉面(干涉部)

30…端子保持构件

36…干涉缘部(干涉部)

40…第2端子配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