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9185发布日期:2018-10-30 23:27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防止翻盖自行打开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中,以与外部设备交换信息、数据等。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端子及遮覆在所述绝缘本体外侧的翻盖。所述端子的引脚自绝缘本体伸出,以与电路板电连接。然而,现有的电连接器的翻盖扣合后,往往仅依靠过盈配合的作用力实现紧固,当其受到外部作用力干扰时,翻盖容易自行打开,从而导致翻盖失效。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连接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端子组件、收容所述端子组件的本体、枢转连接于所述本体上的翻盖;

所述本体具有底壁、顶壁以及连接所述底壁和顶壁且相对设置的侧壁,所述底壁、顶壁以及侧壁围成贯通设置的空间,所述端子组件收容于所述空间中,所述空间的一侧开口形成插接口,所述翻盖自上方扣合于所述空间的另一侧的开口上,任一所述侧壁的内侧面设置有供所述翻盖扣合时与本体枢转连接的枢转槽,任一所述侧壁的外侧面设置有供所述翻盖扣合时与本体锁紧以限制所述翻盖枢转的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改进,所述端子组件包括若干第一端子和若干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彼此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空间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改进,所述空间中设置有安装槽以及限位部,所述安装槽和限位部共同限定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的安装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改进,所述第一端子具有部分地收容于所述底壁中的第一连接臂和部分地收容于所述顶壁中的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改进,所述第二端子具有部分地收容于所述底壁中的第三连接臂和部分地收容于所述顶壁中的第四连接臂,所述第三连接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连接臂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改进,任一所述侧壁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枢转槽相连通的导引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改进,任一所述侧壁上还设置有使得所述翻盖与所述本体枢转连接的枢转端滑入所述导引槽中的斜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改进,所述翻盖的两侧设置有延伸臂,所述延伸臂的内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凸起进行扣合的卡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改进,所述凸起具有弧形面以及与所述弧形面相交的平面,所述卡扣为梯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翻盖扣合时,受到来自本体施加的双向作用力,进而有效地实现所述翻盖的紧固,避免了翻盖自行打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圆圈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翻盖扣合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中翻盖打开时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其作为一种插座供FPC 的端部插入。所述连接器包括:端子组件1、收容所述端子组件1的本体2、枢转连接于所述本体2上的翻盖3。

所述本体2具有底壁21、顶壁22以及连接所述底壁21和顶壁22且相对设置的侧壁23,所述底壁21、顶壁22以及侧壁23围成贯通设置的空间24。

所述端子组件1收容于所述空间24中,所述空间24的一侧开口形成插接口。具体地,所述端子组件1包括若干第一端子11和若干第二端子12,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11与所述第二端子12彼此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本体的空间24中。

为了实现所述若干第一端子11和若干第二端子12安装固定,所述空间 24的内部还设置有安装槽21-1、21-2以及限位部,所述安装槽21-1、21-2 和限位部共同限定所述第一端子11和第二端子12的安装固定。此时,所述第一端子11插接于对应的与第一端子11形状相适应的安装槽21-1中,所述第二端子12插接于对应的与第二端子12形状相适应的安装槽21-2中,所述限位部对相邻的端子进行隔离。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子11具有部分地收容于所述安装槽21-1 中的第一连接臂111和部分地收容于所述安装槽21-1中的第二连接臂112。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臂111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连接臂112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端子12具有部分地收容于所述安装槽21-1中的第三连接臂121和部分地收容于所述安装槽21-2中的第四连接臂122。其中,所述第三连接臂121的长度大于所述第四连接臂122的长度。

所述翻盖3扣合于所述空间24的另一侧的开口上,以实现对端子的保护和压紧。具体地,所述翻盖3自上方扣合于所述空间24的另一侧的开口上,所述翻盖3与所述本体以枢转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为了实现枢转连接的目的,所述翻盖3的两侧设置有枢转端31,相应地,任一所述侧壁23的内侧面设置有供所述翻盖3扣合时与本体2枢转连接的枢转槽25。所述翻盖3的枢转端31收容于所述枢转槽25中,并与所述侧壁23 的内侧面向抵靠,此时,所述本体3依靠所述侧壁23的内面对所述翻盖3施加第一方向的作用力。进一步地,任一所述侧壁23的外侧面设置有供所述翻盖3扣合时与本体2锁紧以限制所述翻盖3枢转的凸起26。此时,所述本体 3依靠所述凸起26对所述翻盖3施加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作用力。如此,以实现对翻盖3的双向紧固,避免翻盖3的自行打开。

为了便于所述翻盖3枢转连接时的组装,任一所述侧壁23的内侧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枢转槽25相连通的导引槽27。同时,任一所述侧壁上还设置有使得所述翻盖与所述本体2枢转连接的枢转端31滑入所述导引槽27中的斜面28。从而,所述翻盖3组装时,其两侧的枢转端31首先与斜面28相接触,并在作用力下,沿所述斜面28滑动,当所述枢转端31滑入所述导引槽27后,作用所述翻盖3朝向所述枢转槽25运动,至所述枢转端31完全滑入所述枢转槽25。

为了实现所述翻盖3与所述凸起26的扣合,所述翻盖3的两侧设置有延伸臂32,所述延伸臂32的内侧面设置有与所述凸起26进行扣合的卡扣3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凸起26具有弧形面261以及与所述弧形面261相交的平面262。此时,所述卡扣33为梯形结构。该梯形结构的卡扣33具有顶部的平面331以及两侧的斜面332。所述翻盖3扣合时,梯形结构的卡扣33一侧的斜面332首先与所述弧形面261相接触,并沿所述弧形面261滑动,当所述卡扣33完全与所述凸起26扣合时,另一侧的斜面332与所述平面262 向抵靠,实现与所述凸起26过盈地扣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的翻盖扣合时,受到来自本体施加的双向作用力,进而有效地实现所述翻盖的紧固,避免了翻盖自行打开。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