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8068发布日期:2019-01-25 17:20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二次锂离子电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特别涉及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二次电池技术的发展,二次电池的性能有了快速的提升,同时其成本也大幅度下降,尤其是二次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可循环使用的特点,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二次电池中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的主要供电电池,并且在许多一次电池的传统应用领域例如遥控器、手电筒、玩具等,二次电池也逐步在将一次电池替代。

通常情况下,二次电池替代一次电池进行使用,首先需要对二次电池进行包装,例如采用二次聚合物锂离子电芯作为基础来进行包装,将二次聚合物锂离子电芯塞入到外壳中,并且设置必要的部件如帽头部件,将帽头部件与外壳进行装配。通常的电池组装过程,往往依靠压接、铆接等方式来实现电池内部的电连接,考虑到电芯尺寸的偏差,以及塞入钢壳时为保证负极金属带与钢壳接触良好,往往要将负极金属带折叠,以使得电芯装入钢壳内部的时候,负极金属带能够与钢壳内壁形成一种紧接触,但是这种紧接触很难把控,若负极金属带折叠次数过多,则电芯加上负极金属镍带的最大总直径可能远大于钢壳内径,电芯则难以塞入钢壳;反过来,如果负极金属待折叠次数过少,则电芯赛入钢壳是容易了,但是负极金属镍带与钢壳内壁的接触就得不到保证。而且这种安装方法,存在着偏差大、重现性差的问题,导致组装后的二次电池功能可靠性较差,经常出现电接触不良无法工作的情况。

因此,如何设置合理的电连接和安装工艺,对二次锂离子电池外形结构、组装加工工艺的可操作性、一次电池使用需求统筹优化,将二次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和可靠性要求与电池的组装工艺相结合,兼顾成本和效率,提出一个新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高电连接可靠性组装解决方案,就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制作方便且稳固性较好的二次锂离子电池。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案实现:

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包括钢壳、电芯、USB座和帽头部件,所述USB座包括底座外壳,所述底座外壳内设置有PCB板,所述底座外壳的顶部设置USB接头,所述USB接头的正极输入端与PCB板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USB接头的负极输入端与PCB板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USB接头外罩有USB接头外壳,所述电芯的外侧设置有平行于电芯高度方向的第一金属带和第二金属带,所述第一金属带和第二金属带的两端均超出电芯,所述第一金属带、第二金属带的一端分别与电芯负极端镍带相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带的另一端连接负极引出导线,所述第二金属带的另一端与钢壳相连接,所述电芯正极端镍带与正极引出导线相连接,所述正极引出导线与USB座中PCB板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负极引出导线与USB座中PCB板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芯以负极端朝下的方式配套置于钢壳内,所述USB座的外壳配套套在钢壳上端内并部分外露,所述帽头部件配套卡罩住USB座的USB接头且USB接头的正极输出端与帽头部件上的帽头弹片紧密接触连接。

为提高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稳固性,所述第一金属带与电芯负极端镍带之间、第二金属带与电芯负极端镍带之间、第二金属带与钢壳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电阻点焊,所述正极引出导线与电芯正极端镍带之间、正极引出导线与USB座中的PCB板的正极输入端之间、负极引出导线与第一金属带之间、负极引出导线与USB座中的PCB板的负极输入端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锡焊。这种连接方式,可使得制得的二次锂离子电池的内阻较小且一致性较好,电芯负极与钢壳之间采用了电阻点焊方式连接,同时电芯还通过第一金属带、第二金属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带与第二金属带之间留有间隙。

一般情况下,所述第一金属带、第二金属带为镍带或镀镍钢带,考虑到成本性,多数选用为镀镍钢带。第一金属带、第二金属带的宽度、厚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调整。

实际制作时,帽头部件的内部结构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只要满足将USB座的USB接头卡罩住并满足USB接头的正极输出端与帽头部件上的帽头弹片紧密接触即可。USB座的USB接头为Type A型。

本实用新型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部件,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制作方便,只需要简单的装配和电阻点焊安装步骤,不涉及折叠压接、栓接、注塑、黏胶胶结等耗时费力的安装工序,内阻一致性较好。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双金属带的方式,第二金属带通过电阻点焊方式实现与钢壳的电连接,第一金属带通过负极引出导线实现与USB座的电连接,且各部件之间根据不同的特性分别采用电阻点焊、锡焊方式连接,使得二次锂离子电池的连接稳固性较好,能够在振动、跌落等可靠性测试条件下仍然保持稳定电路通路,从而满足输入或输出的应用需求,保证电池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二次锂离子电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二次锂离子电池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中USB座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中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现方式,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性说明。

实施例1

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如图1、图2所示,包括钢壳1、电芯2、USB座3和帽头部件4,如图3所示,USB座3包括底座外壳31,底座外壳31内设置有PCB板32,底座外壳31的顶部设置Type A型USB接头33,USB接头33的正极输入端、负极输入端分别与PCB板32的正极输出端、负极输出端相对应连接,USB接头33外罩有USB接头外壳34;如图4所示,电芯2的外侧设置有平行于电芯2高度方向的第一镀镍钢带21和第二镀镍钢带22,第一镀镍钢带21和第二镀镍钢带22的两端均超出电芯2,第一镀镍钢带21与第二镀镍钢带22之间留有间隙,第一镀镍钢带21、第二镀镍钢带22的一端通过电阻点焊方式分别与电芯1负极端镍带相连接,第一镀镍钢带21的另一端通过锡焊方式连接负极引出导线23,第二镀镍钢带22的另一端通过电阻点焊方式与钢壳1相连接,电芯2正极端镍带通过锡焊方式与正极引出导线24相连接,正极引出导线24通过锡焊方式与USB座3中PCB板32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负极引出导线23通过锡焊方式与USB座3中PCB板32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电芯2以负极端朝下的方式配套置于钢壳1内,USB座3的外壳31配套套在钢壳1上端内并部分外露,帽头部件4配套卡罩住USB座3的USB接头33且USB接头33的正极输出端与帽头部件4上的帽头弹片紧密接触连接。

制作时,首先将第一镀镍钢带、第二镀镍钢带与电芯负极端镍带进行电阻点焊连接,之后将负极引出导线与第一镀镍钢带锡焊连接,将正极引出导线与电芯正极端镍带锡焊连接,接着将以上连接好的电芯以负极端朝下的方式配套置于钢壳内,再然后将第二镀镍钢带与钢壳内壁电阻点焊连接,之后将正极引出导线另外一端、负极引出导线的另外一端分别与USB座的PCB板上的正极输入端、负极输入端相对应锡焊连接,接着将USB座的外壳配套套在钢壳上端内并部分外露,帽头部件配套卡罩住USB座的USB接头并将USB接头的正极输出端与帽头部件上的帽头弹片紧密接触连接,即完成二次锂离子电池的制作。二次锂离子电池在输出使用时,通过帽头部件与USB座的USB接头的配套卡接,帽头部件作为通路将二次锂离子电池的电能传输至负载上。二次锂离子电池需要充电时,可将帽头部件取出,通过USB接头直接与通常的5V手机充电器插接充电。

实施例2

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其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二次锂离子电池部件的结构相类似,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金属带、第二金属带均为镍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