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应电器的隔振装置及其车轮装置的安装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98120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感应电器的隔振装置及其车轮装置的安装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为树脂铸型变压器,干式绝缘变压器等以常压空气作为绝缘及冷却介质的感应电器的隔振装置及其车轮装置的安装部结构。
作为树脂铸型变压器,干式绝缘变压器之类感应电器,作为其绝缘及冷却介质,因不采用绝缘油等可燃性物质,防事故灾害的性能优良,同时,不必装入容器中,有体积小的特点。因此,常被用作市区地下变电所等楼房的变电设备。但是,因地下变电所一般都狭小,变压器的搬入及移动所使用的搬运机械受到明显的限制。把变压器装上车轮装置,就可以利用人力方便地进行移动。同时,为了防止运转中变压器的铁心及线圈的振动传到房屋的地板、墙壁波及整个建筑物,要求设置中介隔振装置,以避免振动的传播。


图10表示过去的结构,为有部分断开剖面的侧视图,带有线圈3的铁心2,靠连接板5与图上末显示的上部框架相连接,并设有夹住铁心(例如“]”字状)的下部框架4以及沿框架4两侧水平方向向上开口延伸的“]”字状支臂4A。另外,6是把“]”字状钢材以方形框架状方式连接的基础框架。并设有与下部框架侧面支臂4A相对的向上开口的“]”字状支臂6A。支臂6A延伸出的尺寸大于支臂4A。7是基础框架6和下部框架4之间的中介隔振装置,如安装结构详11所示为了防止变压器主体1的振动传动基础框架6一侧,该装置依靠以下结构连接螺栓71垂直固定于基础框架侧支臂6A,并穿过下部框架侧支臂。被连接螺栓71穿过的隔振橡胶72具有穿通支臂4A的凸部72A,由弹性材料构成,支臂4A把以铁心2,线圈3为主要部分变压器主体弹性地支承在基础框架6上面的隔振橡胶72上,从支臂4A上侧开始,有罩在隔振橡胶72A上的的缓冲圈73及抗压圈74。锁紧螺母75使连接螺栓71和抗压圈74相衔合。保持支臂4A和支臂6A的弹性连接。
另外,8是依靠固定板6B而安装的基础框架6的支臂6A顶端的车轮装置,如图12所示,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装配有车轴82的车轮81,为了在支撑时,车轴82两端能自由转动而横跨车轮两边的“]”字状车轴轴承83,垂直于车轴82且下端部分固定在车轴轴承83的安装螺栓84及止转销85。安装螺栓84及止转销85贯穿固定板68,依靠锁紧螺母固定,使变压器整体能很容易地在同一方向上移动,同时依靠把定位设置的。从基础框架6以“L”字状延伸出的固定配件9和底面基础配件相联接,也就能够防止由地震等引起的变压器的移动或倾倒。
在过去的构造中,由于隔振装置7和车轮装置8在支臂4A及6A伸出方向上位置错开,互相保持独立。因此,此方向的基础框架6的宽度W较大,通常它比线圈3的外径还大。不仅需要很大的设置空间,且在须把变压器放入机壳的情况下,就产生了机壳大型化的问题。
另外,由于基础框架的大型化,给变压器的移动作业造成困难。还有,由于支臂上产生的弯曲力矩效应,必须使用断面系数很大的“]”字状钢材,造成了基础框架的复杂化及增加了车轮装置方向转换的难度。由此,给靠人力移动变压器造成困难,不得不使用起重装置来进行安装作业。
本发明的目的是依靠尽量减少隔振装置,及车轮装置的安装结构空间,使基础框架小型化且简易化。据此,使变压器能够很容易地进行移动作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发明,设有多组夹装在固定于包括有铁心与线圈的感应电器主体的下部框架和支撑变压器主体的基础框架之间的隔振装置,和凸设在基础框架的下方的车轮装置。通过其下端固定在前述车轮装置的车轴轴承上,同时以基本在垂直方向上贯穿基础框架,隔振装置及下部框架的公用连接螺栓使之弹性地连结的一起。
在上述方案中,下端固定在车轮装置的“]”字状车轮轴承上的连接螺栓垂直贯穿于基础框架,隔振装置及下部框架,使下部框架和基础框架之间保持弹性连结。这样,隔振装置和车轮装置之间隔着基础框架,上下保持重层配置,原来为安装车轮装置而伸出的支臂得以缩小,因此,可使基础框架的构造小型化,又因隔振装置与车轮装置重层配置使作用于基础框架的弯曲力矩大大减小,因而基础框架的结构可更为简易,如可制成平板。车轮装置是通过隔振装置,弹性地联接在框架上,车轮转向方便。加上基础框架的小型化,便变压器的移动变得简单易行。
如前述,本发明由隔振装置,车轮安装结构构成。固定在车轮装置的车轴轴承下部的在大体垂直方向上贯穿基础框架,隔振装置及下部框架的连接螺栓,使结合部分保持弹性,其结果使过去装置中为安装车轮装置而延伸出的基础框架的支臂几乎不再需要。并使基础框架的宽度缩小,同时,作用于基础框架上的弯曲力矩也减小,便基础框架成为板状的简易结构。另外,保证支点中心为一个的连接螺栓通过断面惯性矩很大的隔振装置和设有与基础框架紧密连接的平面部的车轴轴承阻止其倾斜。相反车轴轴承回转的限制很少,加上基础框架的小型化,使变压器能够在不使用机械装置的情况下,在狭小的地方移动和转换方向。同时,在作业时,能够避免变压器倾倒等危险。在地下变电所,搬入或移动及安装感应电器作业时,具有简便省力的优点。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装置的侧面图,图2是从图1一侧观察的侧面图,图3是实施例装置中的基础框架的平面图,图4是主要部分构造的放大图,
图5是车轮装置的斜视图,图6,7是不同实施例装置主要部分的侧面图及基础框架的平面图,图8是不同实施例的变形例的基础框架平面图,图9是另一个实施例车轮装置的斜视图,图10是过去的装置的侧面图,图11是过去的装置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12是过去的装置中车轮装置的斜视图。
以下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装置树脂铸型三相变压器的从不同方向所视含部分断开断面的侧面图,图3所示为实施例中基础框架的平面图,图4为隔振装置和车轮装配结构的放大图,图5为车轮装置斜视图,所有和以前装置相同部分附有相同参照符号,不再详细说明。在图1、2中,通过隔振装置7支撑固定在作为感应电器的树脂铸型三相变压器主体1上的下部框架4的基础框架16,通过下端固定于车轮装置18的“]”字状的车轴轴承上的公用螺栓将其垂直贯穿,支撑在车轮上。基础框架和变压器主体保持弹性结合,并依靠隔振装置7阻止变压器发生的振动传到基础框架16一侧,其结果是基础框架16介于隔振装置7及车轮装置18之间,使为安装过去车轮装置而在基础框架两侧延伸出的支臂的长度缩短,如图2所示,基础框架16的宽度W缩短到和变压器主体1的线圈3的外径尺寸相同,或者更短。另外,因基础框架16的长度缩短及隔振装置和车轮装置的重层配置,作用于基础框架16的弯曲力矩明显减小,图3(基础框架16的平面图)所示,它成为方形框状平板,设有贯穿其上的连接螺栓插孔24,车轴轴承固定板19的安装孔29及与埋入式基础配件相配合的固定板26,达到了构造的小型、轻量、简宜化。车轮装置18如图5所示,支撑车轴82的车轴轴承83成为“]”字状,它上面形成平面部83A,同时依靠将连接螺栓14下端固定在车轴轴承83上,为了使公用连接螺栓14的轴中心和车轴82的轴中心在同一平面内互相正交。如图4所示,公用连接螺栓贯穿下部框架16,隔振装置7及下部框架的支臂4A,同时依靠锁紧螺母75和隔振装置7的隔离橡胶垫72、缓冲圈73所规定的挤压力,使车轴轴承83的平面部83A与平板状的基础框架18底面紧密连接起来,支撑变压器;同时,垂直于车轴83的贯穿连接螺栓14使负荷支点中心保持在车轴上。另外,因隔振橡胶垫72的断面主惯性矩很大,可完全避免变压器移动时连接螺栓倾斜,及变压器翻倒的危险。又因车轮装置18是通过与隔振装置7与框架16、支臂4A、弹性结合,可利用螺丝板子等夹具,使车轴轴承83转动,以改变车轮的行进方向,再加上基础框架小型化,就可在狭小的地方很容易地移动变压器及进行方向转换。而且,车轴轴承固定板19可防止车轴装置不必要的方向转换,固定配件26通地脚螺栓的插通孔26A及埋入地面的基础配件固定变压器。
图6所示是本发明不同实施例主要部分的侧面图。图7是基础框架的平面图。基础框架36是一对短边侧的构件36A,设有贯穿的地脚螺栓的插通孔24和固定配件26,和一对连接板36B,通过连接部36C使一对短边侧的构件36A相互结合的结合体,这一点与前述实例不同。连接板36B的两端接在车轮装置18的车轴轴承83的侧面,兼作控制车轮装置的方向转换的车轴轴承固定板,这样,基础框架的构造更为简单化。同时,车轮的方向转换通过御下连接板36B就可很容易地进行。
图8是图7所示基础框架结构的变形实施例的平面图,与前述不同的是设有基础框架46,短边侧成为连接板46B,还设有长边侧构件46A边上的连接螺栓的插通孔24及固定配件26。
图9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轮装置斜视图。与上述各实施例中不同的是,车轮装置58的]字状的车轴轴承83的一端与车轮侧反方向弯成一个“L”字状形成固定配件86。插入固定配件部的孔86A的地脚螺栓与地板上的基础配件相结合,就具有可同时进行变压器的安装及限制车轮转向的优点。在移动变压器时,可节省装卸螺栓的工夫。
权利要求
1.一种感应电器隔振装置及其车轮装置的安装部结构包括多组夹装在固定于具有铁心及缠绕铁心的线圈的感应电器主体的下部框架和支撑变压器主体的基础框架之间的隔振装置,及在上述基础框架底部所设的突出的车轮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下端固定在上述车轮装置的车轴轴承上的公用连接螺栓,该螺栓在大体垂直方向上贯穿上述基础框架隔振装置以及底部框架,使之相互弹性地结合在一起。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电器隔振装置及其车轮装置的安装部分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螺栓垂直于车轮并固定车轴轴承上。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电器隔振装置及车轮装置的安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基础框架呈方框形板状,同时它下面连接有可离合的,并能控制车轮方向一致的车轴轴承固定板。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电器隔振装置及其车轮装置的安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呈方框形板状的基础框架各边有可分离的连接部,同时,此连接部还可兼用作车轴轴承固定板。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电器隔振装置及其车轮装置的安装部结构,其特征在于“]”字状车轴轴承一侧面的边缘与车轮反方向以“L”字状伸出,在这个伸出部分上有地脚螺栓的贯穿通孔。
全文摘要
一种感应电器隔振装置及其车轮装置的安装部结构包括多组夹装在固定于具有铁心及缠绕铁心的线圈的感应电器主体的下部框架和支撑变压器主体的基础框架之间的隔振装置,及在上述基础框架底部所设的突出的车轮装置,设有下端固定在上述车轮装置的车轴轴承上的公用连接螺栓,该螺栓在大体垂直方向上贯穿上述基础框架隔振装置以及底部框架,使之相互弹性地结合在一起。
文档编号H01F27/06GK1033426SQ88106760
公开日1989年6月14日 申请日期1988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1987年11月30日
发明者大坪启文 申请人: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