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节能型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1407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智能化节能型接触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接触器,属于基本电气元件继电器类。
已有技术中的各类接触器,工作时耗电多、噪音大、功能单一,而且采用了大量硅钢片、漆包铜线等贵重材料。为了克服这些不足,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申请号91207494.9)公开了一种“稀土永磁微能耗接触器”,其技术特征为在上下铁芯的接触面粘接一片状永磁块,电磁线圈连入一个控制电路,其缺点是1、功能单一;2、无分磁机构工作不可靠;3、没有解决“口”字型铁芯的磁块安装方法;4、线圈仍采用漆包铜线,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高可靠、低能耗、低成本、智能化等性能并且能够与电子计算机实现联网,进行现代化控制的接触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含有原接触器主体及改进部分电磁系统、电子检测与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电磁系统铁芯,包括“口”字形上、下铁芯,两上、下铁芯中间部位固定有永磁体、分磁机构,电磁线圈套在铁芯两边部位并与控制系统联接,并且采用铁质漆包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下列措施达到采用一块永磁体,也可以采用两块或两块以上永磁体。
电磁线圈的材料可以是铁质漆包线,也可以是铜质漆包线或其它导体漆包线。
电磁系统铁芯材料可以是任何导磁材料。
电子检测与控制系统电路,可以是分立元件组合、集成电路组合或混合组合。
本实用新型电磁系统示意图见(

图1)所示。电子检测与控制系统电路方框图见(图2)所示。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1)中(1)上铁芯。(2)下铁芯。(3)电磁线圈。(4)分磁片。(5)永磁体。(6)磁路间隙。(7)上、下铁芯接触极面。
(图2)中(1)开关控制电路。(2)自保持电路。(3)抗干扰电路。(4)电源及稳压电路。(5)电流、电压、相位等检测电路。(6)储能电路。(7)保护电路。(8)取样、运算比较电路。(9)网络信号输出电路。(10)输出控制电路。(11)计算机联网监控系统。
通电工作时,通过(图2)所示电路,使(图1)中电磁线圈(3)瞬间通电,将上铁芯(1)与下铁芯(2)吸合,然后通过永磁体(5)使上、下铁芯保持吸合状态,达到节能目的。
工作中,开关控制电路断电或所带负载电路出现过压、欠压、失压、过流、过载、缺相、三相电流不平衡、无电流等现象时,通过(图2)所示电路,将使上、下铁芯分离,断开所带负载电路,达到智能化控制目的。
并且具有网络信号输出给计算机进行联网监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在结构上有所创新,将永磁体紧固在“口”字形铁芯的中间位置,使上、下铁芯接触极面不留间隙,并且增加了分磁机构,解决了工作可靠性问题。
2、在选用材料上有所创新,将电磁线圈的铜质漆包线改为铁质漆包线,节约了大量贵重金属,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3、增加了较多功能,形成了智能化节能型接触器,并且可以与现代化控制计算机联网。
4、性能价格比大幅度提高,便于推广使用。
本实用新型专利可广泛应用于电磁系统领域。
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化节能型接触器,包含有接触器主体及改进部分电磁系统、电子检测与控制系统等所构成,其特征在于电磁系统铁芯,包括“口”字形上、下铁芯,两上、下铁芯中间部位固定有永磁体、分磁机构等,电磁线圈套在铁芯两边或一边部位并与控制系统联接,并且采用了铁质漆包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上、下铁芯中间部位均可以固定一块以上永磁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分磁机构可以由分磁片(4)与磁路间隙(6)所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电磁线圈(3)可以采用铁质漆包线或其它导体漆包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上铁芯(1)和下铁芯(2)可以采用任何导磁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触器,其特征在于电子检测与控制系统电路,可以是分立元件组合、集成电路组合或混合组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接触器,属于基本电气元件继电器类。主要特点在于:电磁系统铁芯包括“口”字形上、下铁芯,两上、下铁芯中间部位固有永磁体、分磁机构等。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高可靠、低能耗、低成本、智能化,并且能够与电子计算机实现联网,进行现代化控制的智能化节能型接触器。
文档编号H01H50/16GK2346065SQ9821806
公开日1999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6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6日
发明者白焕文, 郭淑珍 申请人:白焕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