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1404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制造容易、成本低的D型电连接器。
请参阅

图1,其为一种习知的D型连接器,其设有一塑料座体10、一套于座体10的金属外壳12及三排端子11,请参阅图2、3,端子11设有接触部111、中间部112和接脚部113,其中接触部111是冲压弯折成具两弹片1111的夹口,接脚部113与接触部111成90度,且截面弯折成N型,藉以缩小脚宽,料带15连接于接脚部113尾端。
这种电连接器存在以下缺点在制造上接触部111、中间部112和接脚部113皆需经冲压弯折,制造上较为困难。
请参阅图4,其为另一种习知的D型连接器,包括有一塑料座体91、一金属外壳92及多数个端子93,请参阅图5,其中端子93呈同一平面的板片状,设有接触部931、中间部932及接脚部933,接触部931设有成一间距的两弹片9311而形成一夹口9312,端子93的接触部931成纵向装入座体91。
此种方式的端子构造简单,制造容易,但亦有如下缺点1、接触面积甚小(仅为板厚),会影响接触功能。
2、端子93的接触部931成纵向装入座体,如此无法设计成配合座体组装的连续端子,端子只能以散针方式一支一支装入座体,非常费工。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方便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接触功能的电连接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措施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包括有一塑料座体,一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包覆在座体外,座体上设有至少二个端子,座体上设有至少二排槽孔,以装设端子,端子设有接触部、中间部、及接脚部,接触部成板片状,设有成一间距的两弹片,使前端形成一夹口,中间部连接于接触部后端,接脚部直接连接于中间部后端;其特征在于,端子的接触部及中间部成水平向设在座体的槽孔中,槽孔设有横向的凹沟与端子的中间部两侧卡合,而不致上下移位。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的两弹片内缘设有凸缘,以增加接触面。
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脚部设有补强的凸肋。
藉由以上叙述可知,端子制造上即可设计成连续端子,一次整排装入座体,组装上甚为方便,而且产品的一致性好。
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附图简单说明图1现有D型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现有D型连接器的端子连同料带的侧视图。
图3现有D型连接器的端子的上视图。
图4现有D型连接器的侧视局部剖面图。
图5现有D型连接器的端子侧视图。
图6A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6B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槽孔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上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局部剖面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端子上视图。
请参阅图6,本实施例为90度高密度三排端子的D型连接器,包括有一塑料座体31、一金属外壳32和三排组装于座体31的长端子2、中端子2’及短端子2”,其中座体31设有一主体311及一后盖312,主体311设有三排横向的槽孔3111,如图6B所示,槽孔3111设有横向的凹沟3112,外壳32包覆于座体31的前端。
请参阅图7、8,长端子2包括有一接触部21、一中间部22和一接脚部23,其中接触部21成板片状且具有成一间距的两弹片211而形成一夹口212,两弹片211在冲压时将其内缘抽拉形成凸缘213,以增加接触效果;中间部22连接于接触部21后端,其近尾端两侧设有较凸出的迫紧部221,接脚部23直接连接于中间部22,且与接触部21成垂直,其上设有补强的凸肋231,其后端连接料带25。
长端子2以接触部21成水平向装入座体3的最上方一排的槽孔3111,如此长端子2制造上即可设计成连续端子,一次整排装入座体3,组装方便,长端子2的两侧与槽孔3111的凹沟3112卡合不致会上下晃动,再藉由迫紧部221迫紧;再者,接触部21设有凸缘213,如图9所示,可使接触面积增大,当电连接时较为确实,可靠,不致造成端子26插入时接触不到接触部21的现象。
中端子2’及短端子2”构造上与长端子2相同,仅是长度不同。
请参阅图10、11,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为一种呈180度双排端子的D型连接器,其亦包括一塑料座体41、一金属外壳42及二排端子5;端子5与第一实施例特点相同,也设有接触部51、中间部52及接脚部53,接触部51亦成板片状,具有成一间距的两弹片511而形成一夹口512,两弹片511的内缘设有凸缘513,以增加接触效果,中间部上向下冲压出一弹片521,接脚部53与接触部51成180度,料带55连接于中间部52后端。
端子5的接触部51成水平装入座体31,组装上同样可连同料带一次组装整排,装入座体31后其中间部52的迫紧部521会卡紧座体41的槽孔411,如此端子即与座体结合不会掉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1、端子构造简化,制造简便。
2、端子与座体组装可连同料带一次整排装入,非常方便。
3、接触部具有凸缘设计,可增加电连接效果,确保使用上的稳定性。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一塑料座体,一金属外壳;金属外壳包覆在座体外,座体上设有至少二个端子,座体上设有至少二排槽孔,以装设端子,端子设有接触部、中间部、及接脚部,接触部成板片状,设有成一间距的两弹片,使前端形成一夹口,中间部连接于接触部后端,接脚部直接连接于中间部后端;其特征在于,端子的接触部及中间部成水平向设在座体的槽孔中,槽孔设有横向的凹沟与端子的中间部两侧卡合,而不致上下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的两弹片内缘设有凸缘,以增加接触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脚部设有补强的凸肋。
专利摘要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有一塑料座体,一金属外壳,包覆在座体外,座体上设有至少二个端子,座体上设有至少二排槽孔,以装设端子,端子设有接触部、中间部、及接脚部,接触部成板片状,设有成一间距的两弹片,使前端形成一夹口,中间部连接于接触部后端,接脚部直接连接于中间部后端;端子的接触部及中间部成水平向设在座体的槽孔中,槽孔设有横向的凹沟与端子的中间部两侧卡合,而不致上下移位。
文档编号H01R13/648GK2340095SQ9821801
公开日1999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3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3日
发明者蔡周旋 申请人:蔡周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