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507424阅读:来源:国知局
明还提供了上述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 术方案以及技术效果,以下将结合流程图7对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48] 首先,提供衬底10,所述衬底为第一半导体材料,参考图1所示。
[0049] 在本发明中所述衬底为半导体衬底,优选可以为具有单一半导体材料二体衬底, 例如可以为Si衬底、Ge衬底、SiGe衬底,还可以为包括其他元素半导体或化合物半导体的 衬底,例如GaAs、InP或SiC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衬底为体硅衬底。
[0050] 而后,在衬底上形成第二半导体层11,以及在第二半导体层11上形成第三半导体 层12,参考图2所示。
[0051]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首先,如图1所示,在体硅衬底10上依次通过外延生长 GeJ;^ x的第二半导体材料11和娃的第三半导体材料12,其中,0〈χ〈1 ;而后,在第三半导体 材料12上淀积硬掩膜材料,如氮化娃,而后涂抹光敏刻蚀剂(photoresist)并进行刻蚀,形 成图案化的硬掩膜13,并将光敏刻蚀剂去除,硬掩膜的图案是形成器件的有源区;而后,在 该硬掩膜13的掩盖下,继续进行刻蚀,形成图案化的第二半导体层11和第三半导体层12, 如图2所示。
[0052] 接着,从第二半导体层11的端部去除部分的第二半导体层,以形成开口 20,如图3 所示。
[0053]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湿法刻蚀,选择性的去除部分的第二半导体层11,具体 的,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溶剂可以采用49 %的HF、30 % H202、99. 8 %的CH3C00H和H20的混 合溶液,比例为1:18:27:8,通过控制时间,去除两端部分的第二半导体体层,也即在有源区 的源漏区下没有第二半导体层的支撑,为空的部分。
[0054] 而后,在开口 20的内壁上形成氧化物层15,参考图4所示。
[0055]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干氧化法,如快速热氧化法,来形成超薄的氧化物层,厚度可 以为1,0-100 A。热氧化后,在暴露的半导体材料的表面上都形成了氧化物层,即开口的内 壁上、衬底上以及第三半导体层的侧壁上都形成了氧化物层,使得刻蚀过程中在半导体层 表面形成的缺陷得以修复,暴露的半导体材料的表面更平坦。
[0056] 接着,在第三半导体层12两侧、衬底之上形成隔离结构16,如图5所示。
[0057]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传统工艺来形成该隔离结构16,首先,进行介质材料的淀 积,例如氧化硅;而后,进行平坦化,例如进行化学机械研磨(CMP),直到暴露硬掩膜13的表 面,而后,进一步的可以将硬掩膜13去除,直到暴露第三半导体层12的表面,从而形成隔离 结构16以及空腔22。
[0058] 而后,进行器件的加工,以在第三半导体层上形成半导体器件30,如图6所示。
[0059] 可以按照传统的工艺来形成器件,本实施例中,形成了 CMOS器件30,如图6所示, 阱掺杂形成在第二半导体层11和第三半导体层12中,也可以进一步形成至第二半导体层 下的部分衬底中,在第三半导体层12之上形成了栅极结构33 ;所述栅极结构33的侧壁上 形成了侧墙34 ;在栅极两侧的第三半导体层中形成了源漏区31,该源漏区位于空腔22之 上;在源漏区31之上还形成有金属硅化物层35。之后,还可以形成器件的其他部件,如源 漏接触、栅极接触和互连结构等等。
[006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0061] 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 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 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 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主权项】
1. 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所述衬底具有第一半导体材料; 第二半导体层,位于衬底之上; 第三半导体层,位于第二半导体层之上,为器件形成区域; 隔离结构,位于第三半导体层两侧、衬底之上; 空腔,位于第三半导体层的源漏区域之下、隔离结构与第二半导体层端部之间。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体硅衬底,第二半导体 层为GejiiΧ,0〈χ〈1,第三半导体层为石圭。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氧化物层,位于构成空腔的半导体材料的表面上。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在隔离结构与衬底之间以及第三 半导体层与隔离结构之间也形成有氧化物层。5. -种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具有第一半导体材料; 在衬底上形成第二半导体层,以及在第二半导体层上形成第三半导体层; 从第二半导体层的端部去除部分的第二半导体层,以形成开口; 在第三半导体层两侧、衬底之上形成隔离结构; 其中,第三半导体层为器件形成区域,开口位于第三半导体层的源漏区域之下。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体硅衬底,形成第二半导 体层和第三半导体层的步骤具体为: 在衬底上外延生长GeJhx的第二半导体层,0〈χ〈1 ; 在第二半导体层上外延生长硅的第三半导体层; 图案化所述第二半导体层及第三半导体层。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第二半导体层的端部去除部分的 第二半导体层,以形成开口的步骤具体包括: 采用湿法刻蚀,选择性去除第二半导体层,以在第二半导体层的端部形成开口。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湿法刻蚀的刻蚀剂为HF、H202、 CH3C00H和H20的混合液。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形成开口与形成隔离结构之间,还 包括步骤: 在开口的内壁上形成氧化物层。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开口的内壁上形成氧化物层的步 骤具体包括: 进行氧化,在衬底、第二半导体层、第三半导体层的暴露的表面上形成氧化层。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具有第一半导体材料;第二半导体层,位于衬底之上;第三半导体层,位于第二半导体层之上,为器件形成区域;隔离结构,位于第三半导体层两侧、衬底之上;空腔,位于第三半导体层的源漏区域之下、隔离结构与第二半导体层端部之间。本发明的器件结构,同时具有体硅器件和SOI器件的各自优势,具有低成本、漏电小、功耗低、速度快、工艺较为简单且集成度高的特点。同时,与SOI器件相比,消除了浮体效应和自热效应。此外,空腔处较低的介电常数,使得其可承受较高的电压。
【IPC分类】H01L29/78, H01L21/336, H01L29/06
【公开号】CN105261646
【申请号】CN201410340090
【发明人】许静, 闫江, 陈邦明, 王红丽, 唐波, 唐兆云, 徐烨锋, 李春龙, 杨萌萌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7月16日
【公告号】WO2016008194A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