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感应地传输能量的传输布置的线圈单元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922771阅读:来源:国知局
特别是在与壳体底部或者可能与支撑板组共同作用的情况下。
[0034]此外,除了力的排导,相应的保护罩还起到对相应的磁通引导扇区的良好保护的作用,例如针对污物或者湿气。
[0035]在本发明的另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相应的线圈在此具有至少两个线匝,其中至少两个线匝基本上布置在第二平面中,该平面基本上与第一平面平行,其中在两个相邻的线匝之间至少逐段地布置盘绕的支撑长方体,其中,盘绕的支撑长方体布置在至少一个支撑罩和壳体盖之间,其中,分别沿相应的线圈轴线看,盘绕的支撑长方体的厚度大于相应的线匝的厚度。
[0036]因此,相应的如此设计的线圈基本上实施为平坦的。特别地,相应的线圈的线匝因此从线圈内部向线圈外部螺旋形地布置。在此在两个相邻的线匝之间,至少逐段地布置盘绕的支撑长方体,该支撑长方体因此特别在螺旋形的成型线圈的情况中从线圈内部向线圈外部延伸。
[0037]通过盘绕的支撑长方体特别大面积地从壳体盖吸收并排导了作用到壳体盖上的力,相应的盘绕的支撑长方体附加地提高了线圈单元的机械稳定性。对此,相应的盘绕的支撑长方体布置在壳体盖和相应的支撑罩之间,并且在此沿相应的线圈轴线看比相应的线匝更厚。由此实现了由相应的、盘绕的支撑长方体吸收的力能够绕过相应的线圈和相应的磁通引导扇区排导到壳体底部处。通过大面积地吸收、排导并输出作用力,在此避免了压力峰值,从而能够实现特别稳定的线圈单元。
[0038]在本发明另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支撑件至少部分地实施为与壳体底部或者壳体盖一件式的。
[0039]相应的支撑件或另外的如上所述的、由相应的支撑件所包括的部件、例如支撑缸,支撑长方体,支撑板,支撑罩和/或盘绕的支撑长方体,能够在此全部或者部分地实施成与壳体底部和/或壳体盖是一件式的。
[0040]由此进一步提高了线圈单元的稳定性,并且同时保障了例如相应线圈的或者相应的磁通引导扇区的良好定位。
[0041]在本发明另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相应的电导线至少逐段地从相应的线圈内部到相应的线圈外部地布置在至少一个通道中。
[0042]相应的电导线在至少一个通道上的返回(Rueckfuehrung)实现了所提出的线圈单元的紧凑结构,因为该返回与常规的设计方案相比节约了构造空间。由于在构造空间方面的较低要求,所提出的线圈单元因此具有提高了的普遍适用性。
[0043]在本发明另外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磁通引导单元优选具有两个或三个或四个磁通引导扇区,以及优选具有在两个相邻的磁通引导扇区之间的两个或三个或四个通道,其中至少一个定位线圈至少逐段地布置在至少一个通道中。
[0044]至少一个定位线圈用于使刺激线圈相对于所提出的传输布置的初级线圈定位或定点。优选地,为此设有两个以180°或三个以120°或四个以90°彼此错位布置的通道,其中在每个通道中至少逐段地分别安置一个定位线圈。由此实现足够精确的定点或定位,并且因此最终提高感应式能量传输的效率。
[0045]所提出的至少逐段地将相应的定位线圈布置在相应的通道中实现了提出的线圈单元的紧凑构造,因为由此能够节省构造空间。因此能够避免壳体的扩大或者用于相应的定位线圈的附加壳体,并且避免由此常常伴随出现的构造空间损坏。
[0046]附加地,相应的定位线圈能够由此可靠地防止损害,例如由于驶过线圈单元或者类似物引起的损害。优选地,对此在相应的通道中设有相应的支撑长方体,其中相应的支撑长方体有利地具有用于安置相应的定位线圈的足够的空腔。由此能够保证,所出现的力经由支撑长方体绕过相应的定位线圈能传输到壳体底部处。
[0047]优选地,具有至少一个这类定位线圈的线圈单元设计为所提出的机动车中的机动车侧的次级线圈。然而,原则上具有至少一个这类定位线圈的线圈单元也能够设计为所提出的充电站中的固定的初级线圈。
[0048]因此总之,通过对相应的定位线圈的所提出的布置提高了线圈单元的普遍适用性。
[0049]在本发明另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中,至少一个定位线圈在此至少在磁通引导单元内部至少部分地由相应的防护屏环绕。
[0050]相应的防护屏防止相应的定位线圈受到为感应地传输能量而设置的线圈的磁场的影响。由此,次级线圈相对于初级线圈的定点或定位更加可靠。
[0051]在本发明的另外的有利的设计方案中,相应的防护屏在此在相应的通道的横截面中基本上U形地围绕至少一个定位线圈,其中U形的开口指向至少一个线圈。
[0052]相应的防护屏的所阐述的设计方案一方面确保了次级线圈关于初级线圈的定点或定位的足够的精度,另一方面确保了使相应的定位线圈免受为感应地传输能量而设置的线圈的磁场的影响的充分保护。
[0053]在此,保护特别地由此实现,即防护屏在相应的通道的横截面中看几乎沿全部周长围绕相应的定位线圈。在定点或定位方面足够的精度特别地由此保证,即防护屏在所观察的横截面中还具有开口,该开口指向传输布置的至少一个线圈并因此指向相应的其他的线圈。
【附图说明】
[0054]下面根据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详细描述并阐述本发明。图中示出:
[0055]图1-图9示出了所提出的线圈单元的一些实施例,并且
[0056]图10示出了所提出的传输布置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0057]图1示出了所提出的线圈单元的第一实施例,其中示出了沿线圈轴线4的俯视图。线圈单元具有带有电导线2的线圈I。线圈I具有多个线匝16,其中为更好的视图而在图1中仅仅示出了其中的少数几个。
[0058]此外,线圈单元还具有用于引导在运行线圈I时出现的磁通量的磁通引导单元3,其中磁通引导单元3沿线圈轴线4看布置在线圈I后方的第一平面内。磁通引导单元3在当前的实施例中具有八个磁通引导扇区5以及八个在两个相邻的磁通引导扇区5之间的通道6ο
[0059]线圈I和磁通引导单元3安置在一个壳体中,其中在当前的附图中示出了壳体底部7。
[0060]此外,线圈单元具有支撑件9,该支撑件在当前实施例中以支撑缸12的形式存在。对此,磁通引导单元3在其中心具有沿线圈轴线4贯通的空隙11,其中支撑缸12至少逐段地布置在空隙11中。由此,支撑缸12沿线圈轴线4的投影在磁通引导单元3的延伸部的内部中。在此,支撑缸12形式的支撑件9如下地设计,使得作用到以另外的附图示出的壳体盖8上的力10能够借助于相应的支撑件9绕过线圈I和磁通引导扇区5排导到壳体底部7处。
[0061]图2以沿线圈轴线4的横截面示出了第一实施例,其中磁通引导扇区5中的两个被切割。与图1相同的参考标号在此表不相同的内容。
[0062]壳体具有壳体底部7和壳体盖8,其中线圈I和磁通引导单元3由壳体包围。如果力10作用到壳体盖8上,力10经由支撑缸12绕过线圈I和磁通引导单元3排导到壳体底部7处。
[0063]图3示出了所提出的线圈单元的第二实施例,其中与图1中一样示出了沿线圈轴线4的俯视图。因为存在与第一实施例的相似性,所以仅对一些区别处进行说明。
[0064]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在壳体底部7和磁通引导单元3之间设有支撑板14。附加地,在通道6中分别布置有支撑长方体13,支撑长方体是支撑件9的一部分。此外,在两个相邻的线匝16之间布置盘绕的支撑长方体17。此外还有相应的支撑罩15,其同样是支撑件9的一部分并且仅示出了用于磁通引导扇区5中的一个的支撑罩。相应的支撑罩15分别至少部分地包括磁通引导扇区5中的一个。盘绕的支撑长方体17在此布置在支撑罩15和壳体盖8之间,其中沿线圈轴线4看,盘绕的支撑长方体17的厚度18大于相应的线匝16的厚度19,如图4中示出的那样。
[0065]图4以沿线圈轴线4的横截面示出了第二实施例,其中磁通引导扇区5中的两个被切割。
[0066]此外,示出了支撑罩15以及盘绕的支撑长方体17。盘绕的支撑长方体17的厚度18在此大于相应的线匝16的厚度19。此外示出了支撑板14。
[0067]图5以沿线圈轴线4的横截面示出了所提出的线圈单元的第三实施例,其中磁通引导扇区5中的两个被切割。
[0068]与第二实施例不同,设有支撑缸12,然而,其与支撑罩15实施为一件式的。此外,第三实施例不具有支撑板14,然而这视为选择性的。
[0069]图6示出了所提出的线圈单元的第四实施例,其中示出了沿线圈轴线4的俯视图。因为存在与第二实施例的相似性,所以仅对一些区别处进行说明。
[0070]所提出的线圈单元的第四实施例也具有线圈I和必要时的盘绕的支撑长方体17,如结合第一到第三实施例示出的那样。但基于简明的原因,线圈I和盘绕的支撑长方体17在图6中没有示出。
[0071]与第二实施例不同,在第四实施例中设有四个定位线圈20,其中定位线圈20中的各一个定位线圈布置在通道6的一个中。
[0072]图7示出了所提出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