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装置支撑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5841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行动装置支撑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ー种应用于电子装置的支撑器,特别是指一种尤适合应用于具有非接触式充电功能的行动装置,方便使用者将行动装置安装于车体上,且可对具有非接触式充电功能的行动装置进行充电的行动装置支撑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行动装置(handheld device)已作为生活中常使用的辅助工具,由于这类行动装置具有体积轻巧、携帯方便的特性,因此使用的人数越来越多,所需的功能亦越来越广,产品的应用更加多元;随着行动装置的功能愈趋多元化,其在实际运作时,更要具备足以供应持续运作需求的电力。为了满足行动装置于外出使用的电カ供应需求,一般行动装置除了配备有高容量的电池之外,坊间亦出现有ー种具储电功能的充电器,类似的充电器主要设有ー储电单元,于平时透过电源线连接市电,并对其内部的储电单元充电,使得以在无法获得市电供应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由其储电单元预先储存的电力供应所连接的行动装置使用,或对所连接的行动装置进行充电。再者,有些行动装置本身因为具备录像或无线通讯的功能,而可供进ー步做为行车辅助装置使用。虽然,坊间已出现有许多方便消费者于车辆行驶状态下使用行动装置的支撑器,其主要具有一供固定于车体上的固定座,于固定座上设有ー挠性组件,且于挠性组件上设有ー连接座;主要将行动装置安装于连接座,且透过挠性组件的可弯折特性,达到方便调整行动装置使用高度或使用角度的目的。然而,类似习用行动装置支撑器仅能提供将行动装置固定于车体的机械辅助功能,因此其所应用的行动装置仍需要透过电源线连接车辆电源使用,或是只能仰赖自身的电池提供运作所需的电力;甚至,有些长时间做为行车辅助装置使用的行动装置,由于使用者未注意其本身的电池因为老化而不具备应有储电能力;导致在车辆引擎未启动的状态下,或是必须要随身携帯使用的情况下,无法获得足以供应持续运作需求的电カ支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尤适合应用于具有非接触式充电功能的行动装置,方便使用者将行动装置安装于车体上,且可对具有非接触式充电功能的行动装置进行充电的行动装置支撑器。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本实用新型的行动装置支撑器基本上包括有:一底座,供与车体相连接;ー挠性连接体,设于底座上可与底座相对扳折;ー储电器,相对装设于挠性连接体端部,具有一供承载行动装置的壳体,于壳体处设有至少ー电源输入埤,于壳体内设有一与电源输入埤电性连接的充/放电电路、至少一与充/放电电路电性连接的充电电池,以及一与充/放电电路电性连接且供产生电磁波的主动线圏。[0009]利用上述结构特征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行动装置支撑器于使用时,可利用底座确实安装固定于车体上,另将所应用的行动装置安装于储电器的壳体处,即可将行动装置稳固的安装于车体上,以及利用挠性连接体可供扳折的特性,方便使用者调整行动装置的使用高度或使用角度;尤其,整体行动装置支撑器可透过储电器的电源输入埠连接车辆的电源,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以及可透过储电器的主动线圈产生电磁波,使行动装置内建的感应线圈得以受主动线圈通电后的电磁波作用而形成感应电动势,并受感应电动势的推动而产生供行动装置充电或运作所需的直流电源。依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挠性连接体尾端设有ー连接板,该连接板顶面与储电器的壳体底部分别设有一供对应接合的黏扣帯。依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挠性连接体尾端设有ー连接板,该储电器的壳体底部设有一供与连接板对应接合的插接槽。所述储电器的壳体处设有ー供摆放行动装置的平台,于平台处设有ー用以将行动装置夹制固定的夹座。所述底座的底面设有一双面胶。所述底座上设有复数装配孔。所述底座的底面设有ー吸盘。本实用新型的可以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1.提供额外的电カ储存空间,可于车辆引擎未启动的状态下,供应具有非接触式充电功能的行动装置运作需求的电力。2.方便将储电器自挠性连接体上卸下,供携出车外进行充电或供其它具有非接触式充电功能的行动装置使用。3.方便将储电器连同行动装置自挠性连接体上卸下,供随身携帯使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行动装置支撑器使用配置參考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行动装置支撑器外观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储电器基本组成架构方块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行动装置支撑器结构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行动装置支撑器外观立体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行动装置支撑器结构分解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的底座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行动装置支撑器结构分解图。图号说明:[先前技术]10行动装置11感应线圈20 车体[本实用新型]30行动装置支撑器31 底座[0035]311装配孔32挠性连接体321连接板33储电器331 壳体332电源输入埠333主动线圈334充/放电电路335充电电池336插接槽337 平台338 夹座339套接部341黏扣带35双面胶36 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行动装置支撑器使用配置參考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ー种方便使用者将行动装置10安装于车体20上,且可供连接外部电源进行储电,必要时可供输出额定直流电供所安装的行动装置10或其它电子装置使用的行动装置支撑器30。请同时配合參照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行动装置支撑器外观立体图、图3本实用新型中的储电器基本组成架构方块示意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行动装置支撑器30,基本上包括有:一底座31、一挠性连接体32,以及ー储电器33 ;其中:该底座31为本实用新型的行动装置支撑器30供与车体20相连接的机械结构体。该挠性连接体32设于底座31上,可与底座31相对扳折;于实施吋,该挠性连接体32的本体可以为一如图所示的俗称“蛇管”的挠性管体所构成,或是由复数相互枢接的杆体所构成。该储电器33相对装设于挠性连接体端部32,具有一供承载行动装置10的壳体331,于壳体331处设有至少一电源输入埤332,于壳体331内设有一与电源输入埤332电性连接的充/放电电路334、至少一与充/放电电路334电性连接的充电电池335,以及一与充/放电电路334电性连接且供产生电磁波的主动线圈333。如图1及图4所示,原则上,本实用新型的行动装置支撑器30于使用时,可利用底座31确实安装固定于车体20上,另将所应用的行动装置10安装于储电器33的壳体331处,即可将行动装置10稳固的安装于车体20上,以及利用挠性连接体32可供扳折的特性,方便使用者调整行动装置10的使用高度或使用角度。尤其,整体行动装置支撑器30可透过储电器33的电源输入埠332连接车辆的电源(或其它外部电源),对充电电池335进行充电,利用储电器33的充电电池335提供额外的电カ储存空间;以及,如图3所示,可透过储电器33的主动线圈333产生电磁波,使行动装置10内建的感应线圈11得以受主动线圈333通电后的电磁波作用而形成感应电动势,并受感应电动势的推动而产生供行动装置10充电或运作所需的直流电源,可于车辆引擎未启动的状态下,供应行动装置10持续运作需求的电力,而不致于使用到车辆的电瓶电力。请同时配合參照图2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行动装置支撑器于实施时,所述挠性连接体32的尾端可设有ー连接板321,且于该连接板321顶面与储电器33的壳体331底部分别设有一供对应接合的黏扣带341,使得以透过黏扣带341快速将储电器33装设于挠性连接体32端部,且可将储电器33重复安装、卸除,方便将储电器33自挠性连接体32上卸下,供携出车外进行充电或供其它电子产品使用。再者,本实用新型的行动装置支撑器于实施时,亦可如图5及图6所示,于挠性连接体32的尾端设有ー连接板321,另于该储电器33的壳体331底部设有ー供与连接板321对应接合的插接槽336,使得以透过连接板321与插接槽336相插套接合,快速将储电器33装设于挠性连接体32端部,且可将储电器33重复安装、卸除,除了方便将储电器33自挠性连接体32上卸下,供携出车外进行充电或供其它电子产品使用,当然方便将储电器连同行动装置自挠性连接体上卸下,供随身携帯使用。再者,在上述不同结构型态下,所述储电器33的壳体331处设有一如图1所示,供摆放行动装置10的平台337,于平台337处设有一用以将行动装置10夹制固定的夹座338,藉以达到确实将行动装置10固定于储电器33的壳体331处,且方便将行动装置10重复安装、卸除的目的;整体储电器33亦可如图8所示,于壳体331处设有一将所应用的行动装置10包覆的套接部339,且将主动线圈设于套接部339的底面,以对行动装置10产生较佳的固定效果,同时对行动装置10提供应有的充电质量。以及,可以如图6所示,于底座31的底面设有一双面胶35,利用双面胶35将底座31安装连接于车体上,或是如图7所示于底座31上设有复数装配孔311,供利用螺丝36将底座31安装连接于车体上。当然,亦可于底座的底面设有ー吸盘(图略),用以快速将底座安装连接于车体上。与传统习用技术相较,本实用新型的可以产生下列功效。1.提供额外的电カ储存空间,可于车辆引擎未启动的状态下,供应具有非接触式充电功能的行动装置运作需求的电力。2.方便将储电器自挠性连接体上卸下,供携出车外进行充电或供其它具有非接触式充电功能的行动装置使用。3.方便将储电器连同行动装置自挠性连接体上卸下,供随身携帯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行动装置支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一底座,供与车体相连接;一挠性连接体,设于底座上可与底座相对扳折; ー储电器,相对装设于挠性连接体端部,具有一供承载行动装置的壳体,于壳体处设有至少ー电源输入埤,于壳体内设有一与电源输入埤电性连接的充/放电电路、至少一与充/放电电路电性连接的充电电池,以及一与充/放电电路电性连接且供产生电磁波的主动线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动装置支撑器,其特征在于,该挠性连接体尾端设有ー连接板,该连接板顶面与储电器的壳体底部分别设有一供对应接合的黏扣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动装置支撑器,其特征在于,该挠性连接体尾端设有ー连接板,该储电器的壳体底部设有ー供与连接板对应接合的插接槽。
4.如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所述的行动装置支撑器,其特征在干,该储电器的壳体处,设有ー供摆放行动装置的平台,于平台处设有ー用以将行动装置夹制固定的夹座。
5.如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所述的行动装置支撑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底面设有一双面胶。
6.如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所述的行动装置支撑器,其特征在干,该底座上设有复数装配孔。
7.如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所述的行动装置支撑器,其特征在于,该底座的底面设有一吸盘。
8.如权利要求1至3其中任一所述的行动装置支撑器,其特征在干,该储电器于壳体处,设有一将所应用的行动装置包覆的套接部,且将主动线圈设于套接部的底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行动装置支撑器,于一底座上设有一挠性连接体,于挠性连接体端部装设有一储电器;其中,储电器具有一供承载行动装置的壳体,于壳体处设有至少一电源输入埠,于壳体内设有一与电源输入埠电性连接的充/放电电路、至少一与充/放电电路电性连接的充电电池,以及一与充/放电电路电性连接且供产生电磁波的主动线圈。从而可透过储电器的电源输入埠连接车辆的电源,对充电电池进行充电,以及可透过储电器的主动线圈产生电磁波,达到对具有非接触式充电功能的行动装置进行充电的目的。
文档编号H02J7/00GK202978447SQ20122057411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日
发明者陈世惠, 林进田 申请人:群赞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