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47222发布日期:2018-06-30 16:50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轴承构造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轴承构造。



背景技术:

目前,通过传递从作为动力源的电动机输出的旋转动力进行工作的驱动系统被用于各种装置。在该驱动系统中,具体地,从电动机输出的旋转动力经由轴部件被传递。这种轴部件一般通过轴承旋转支撑。其中,在直接或间接与电动机连结的轴部件上,会因电动机通过逆变器控制被驱动所导致的高频感应而产生电压。由此使得在旋转支撑轴部件的轴承的内轮与外轮之间产生电位差。当该电位差大到能在轴承内部的油膜上发生绝缘破坏的程度时,轴承的内轮和外轮之间会有过大的电流流动,在轴承上发生电腐蚀。由此,在轴承上会产生异响和振动。

因此,提出了用于防止轴承产生电腐蚀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通过设置圆环状的密封圈,将内轮和外轮导通的技术,其中,所述密封圈存在于轴承的外轮内周面和内轮外周面之间,堵住设置有滚动体的轴承内部空间的端部开口,并具有将外轮和内轮电导通的、具备导电性的弹性材料。通过该技术,可以将轴承的内轮和外轮导通以防止内轮和外轮之间的电位差增大,从而防止内轮和外轮之间有过大的电流流动。由此可以防止轴承产生电腐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02200号公报

但是,在与轴承构造相关的领域中,需要提出与用于防止轴承产生电腐蚀的技术相关的进一步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由于密封圈分别与相对旋转的内轮及外轮抵接,因此轴承与密封圈之间会产生滑动阻力。由此会增大轴承构造中的滑动阻力,所以会降低动力的传递效率。故希望进一步提出用于防止轴承产生电腐蚀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防止轴承产生电腐蚀的全新且改良的轴承构造。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观点提供了一种轴承构造,包括:轴部件,其与电动机连结;一对轴承,其在轴向上隔开间隔地配设于所述轴部件;以及外壳,其相对于所述轴部件,经由所述一对轴承,相对自由旋转地设置,其中,所述轴承的内轮嵌合在所述轴部件的外周面上,所述轴承的外轮嵌合在所述外壳的内周面上,在轴承构造中,所述轴部件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与所述轴部件及所述外壳抵接且具有导电性的密封部件,由所述轴部件、所述外壳、以及所述密封部件划分出油路,在所述密封部件中分别与所述轴部件及所述外壳抵接的抵接部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将从所述油路侵入所述抵接部的油向所述油路的外部空间引导的引导槽。

可选地,所述引导槽在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抵接部中的所述外部空间侧形成,在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抵接部中的所述油路侧,设置有未形成所述引导槽的区域即非形成区域。

可选地,在所述抵接部中的形成有所述引导槽的区域中,所述引导槽将所述油路侧的端部与所述外部空间侧的端部连通而形成。

可选地,所述密封部件具有环状,在所述密封部件的所述抵接部中,关于周向的各位置,在所述油路侧的端部与所述外部空间侧的端部之间配设有所述引导槽。

可选地,所述轴部件具有大致圆筒形,所述油路包含所述轴部件的内周侧空间。

可选地,所述外壳包含间隔着空隙而与所述轴部件的内周侧相对设置的内侧相对部(内側対向部),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轴部件的内周部及所述内侧相对部的外周部抵接。

可选地,所述外壳包含间隔着空隙而与所述轴部件的外周侧相对设置的外侧相对部(外側対向部),所述密封部件与所述轴部件的外周部及所述外侧相对部的内周部抵接。

可选地,所述密封部件具有耐磨耗性。

可选地,所述密封部件具有耐油性。

可选地,在所述轴部件上,作为一体而可旋转地连接有所述电动机的转子。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通过本发明,可以有效防止轴承产生电腐蚀。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轴承构造的构成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轴承构造的构成的一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轴承构造的构成的一例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轴承构造的构成的一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

图8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密封部件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密封部件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密封部件的一例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0、20 轴承构造

80 电动机

110、210 轴部件

130a、130b 轴承

131a、131b 内轮

132a、132b 外轮

133a、133b 滚动体

150、250 外壳

156 突出部件

170、270、370 密封部件

171、175、271、275、371、375 抵接部

171n、175n、271n、275n、371n、375n 非形成区域

171y、175y、271y、275y、371y、375y 形成区域

172、174、272、274、372、374 引导槽

810 定子

820 转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及附图中,关于具有实质相同的功能组成的构成要素,通过附加相同符号而省略重复说明。

<1.轴承构造的概略>

首先结合图1,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轴承构造10的概略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轴承构造10的构成的一例的剖面图。具体而言,图1是关于包含轴承构造10中的轴部件110的中心轴的截面的剖面图。

轴承构造10是用于旋转支撑与电动机80连结的轴部件110的结构。电动机80例如是作为用于在电动汽车(EV)和混合动力汽车(HEV)中驱动车辆驱动轮的驱动源而设置的驱动电动机。而且,轴承构造10可以应用于在这些车辆中通过传递从电动机80输出的旋转动力而进行工作的驱动系统。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动机80的用途只是一例而已,轴承构造10可应用于针对各种用途的电动机的驱动系统。

如图1所示,电动机80具有定子810和转子820。定子810和转子820例如具有大致圆筒形,间隔着空隙彼此相对地设置。另外,定子810和转子820的中心轴大致一致。

定子810相比转子820位于外周侧,固定在后述的外壳150上。在定子810上,沿着周向配设有多个电枢。具体地,在定子810上,设置有由层叠的多个铜片构成的铁芯、以及在设置于该铁芯内周部的多个槽中分别缠绕的线圈,多个电枢是由这种铁芯和线圈形成的。定子810的线圈经由逆变器装置与电池电连接,通过向该线圈供电,会产生沿着定子810的周向旋转的旋转磁场。

在转子820上,沿着周向以成为互相不同极性的形式配设有多个永磁体。通过利用定子810像上述那样产生旋转磁场,磁力会对转子820的永磁体产生作用。由此,转子820能够相对于定子810相对旋转。电动机80通过逆变器控制而被驱动。由此,转子820的转速受到控制。在转子820的内周部,轴部件110以被插通的状态固定。因此,在轴部件110上,作为一体而可旋转地连接有电动机80的转子820。如此,轴部件110可以与电动机80直接连结。轴部件110相当于被电动机80直接旋转驱动的该电动机80的输出轴。轴部件110例如可由铸铁等铁系材料形成。

如图1所示,轴承构造10包括上述轴部件110、一对轴承130a、130b、外壳150。如图1所示,上述电动机80收纳在外壳150内,轴部件110由一对轴承130a、130b旋转支撑。轴部件110中比电动机80更偏向一侧(图1中的左侧)的部分收纳在外壳150内,比电动机80更偏向另一侧(图1中的右侧)的部分从外壳150内向外侧延伸。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也会将相对于电动机80偏向的一侧和另一侧分别简称为一侧和另一侧。图1中,关于相比外壳150处于外侧的轴部件110的另一侧的部分的细节,省略了图示,而轴部件110的另一侧的部分例如经由齿轮和离合器等机械元件与构成轴承构造10所适用的驱动系统的一部分的其他轴部件连接。

轴承130a、130b各自具体为包含2个轨道轮和夹在这2个轨道轮之间的滚动体的滚动轴承。例如,轴承130a、130b各自为包含球形滚动体的滚珠轴承。需要说明的是,轴承130a、130b各自也可以是不同于滚珠轴承的其他种类的滚动轴承。具体而言,轴承130a、130b各自的滚动体也可以具有圆柱形或圆锥形等形状。

例如,如图1所示,轴承130a、130b分别具有:作为内侧轨道轮的内轮131a、131b;作为外侧轨道轮的外轮132a、132b;以及夹在内轮131a、131b与外轮132a、132b之间的金属制的滚动体133a、133b。内轮131a、131b、外轮132a、132b、以及滚动体133a、133b例如可由SUJ材料等轴承钢形成。滚动体133a、133b沿着周向配设有多个,在内轮131a、131b和外轮132a、132b彼此相对地旋转时,该多个滚动体133a、133b进行自转,由此实现轴承130a、130b的内部中各部件间摩擦的降低。

另外,轴承130a、130b的内部注入有润滑油,通过该润滑油,在滚动体133a、133b分别与内轮131a、131b以及外轮132a、132b之间形成有油膜。由此,可以实现轴承130a、130b的内部中各部件间摩擦的降低。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在不做特别区分的情况下,也会将轴承130a和轴承130b简称为轴承130。另外,在不做特别区分的情况下,也会将内轮131a和内轮131b简称为内轮131。此外,在不做特别区分的情况下,也会将外轮132a和外轮132b简称为外轮132。

一对轴承130a、130b在轴部件110上于轴向上隔开间隔而配设。需要说明的是,该轴向为沿着轴部件110的中心轴的方向,下文中也将该方向简称为轴向。另外,轴承130a、130b的内轮131a、131b嵌合在轴部件110的外周面上。具体而言,在轴承构造10中,轴承130a的内轮131a嵌合在轴部件110的一侧端部的外周面111a上。另一方面,轴承130b的内轮131b嵌合在轴部件110的另一侧外周面111b上。另外,轴部件110的中央侧的外周面111c上,嵌合有电动机80的转子820。

在轴部件110上,为了确定轴承130相对于轴部件110的轴向位置,也可以设置从嵌合有内轮131的外周面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具体而言,在轴部件110的一侧,可以设置从外周面111a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112a。延伸部112a相对于内轮131a位于另一侧,延伸部112a的一侧的端面113a与内轮131a的另一侧的端面抵接。另一方面,在轴部件110的另一侧,可以设置从外周面111b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112b。延伸部112b相对于内轮131b位于一侧,延伸部112b的另一侧的端面113b与内轮131b的一侧的端面抵接。

轴部件110例如具有大致圆筒形。如后文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轴承构造10中,由轴部件110、外壳150、以及密封部件170划分出油路。该油路可以包含轴部件110的内周侧空间114而构成。

外壳150为收纳各种部件的部件。外壳150例如可由铝合金形成。外壳150具体收纳轴部件110的一部分、一对轴承130a、130b、以及电动机80。在外壳150的另一侧的端部,可以设置轴部件110的另一侧的部分所插通的开口部。另外,在外壳150的中央侧,可以设置具有与电动机80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凹部154。因此,外壳150的内径在关于轴向的中央侧上,可以相比其他部分而变大。另外,在外壳150的一侧的端部,可以设置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底部155。外壳150的内部空间的一侧通过底部155而与外部相隔离。

外壳150上安装有轴承130a、130b的外轮132a、132b。由此,外壳150相对于轴部件110,经由一对轴承130a、130b,可自由相对旋转地设置。轴承130a、130b的外轮132a、132b具体地嵌合在外壳150的内周面上。更具体地,在轴承构造10中,轴承130a的外轮132a嵌合在外壳150的一侧的内周面151a上。另一方面,轴承130b的外轮132b嵌合在外壳150的另一侧的内周面151b上。

在外壳150上,为了确定轴承130相对于外壳150的轴向位置,也可以设置从嵌合有外轮132的内周面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延伸部。具体而言,在外壳150的一侧,可以设置从内周面151a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延伸部152a。延伸部152a相对于外轮132a位于一侧,延伸部152a的另一侧的端面153a与外轮132a的一侧的端面抵接。另一方面,在外壳150的另一侧,可以设置从内周面151b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延伸部152b。延伸部152b相对于外轮132b位于另一侧,延伸部152b的一侧的端面153b与外轮132a的另一侧的端面抵接。

如上所述,轴承130的内轮131嵌合在轴部件110的外周面上,轴承130的外轮132嵌合在外壳150的内周面上。在轴承构造10中,内轮131与轴部件110的配合及外轮132与外壳150的配合可以适当设置。例如,轴承130的一方的轨道轮相对于被嵌合的部件在轴向上可自由相对移动地设置,关于轴承130的另一方的轨道轮,其与被嵌合的部件在轴向上的相对移动可被限制。具体而言可以是,内轮131在轴部件110的外周面上以间隙配合的状态嵌合,外轮132在外壳150的内周面上以过盈配合的状态嵌合。另外也可以是,内轮131在轴部件110的外周面上以过盈配合的状态嵌合,外轮132在外壳150的内周面上以间隙配合的状态嵌合。

另外,在旋转支撑轴部件的轴承构造中,有时会出于进行轴承构造内的各部件间的润滑和各部件的冷却的目的而使用油。这种情况下,为了供给油,会在轴承构造中设置油路。在本实施方式的轴承构造10中,例如为了进行轴承130内的润滑和电动机80的冷却,而设置有油路。具体而言,在轴承构造10中,在轴部件110与外壳150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170,由轴部件110、外壳150、以及密封部件170划分出油路。下面针对轴承构造10中设置的油路的一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用虚线箭头表示油的流动。

在轴承构造10中,例如,如图1所示,外壳150包含从底部155的中央侧向另一侧突出的突出部件156。突出部件156的一侧压嵌在底部155上,由此固定在底部155上。另外,突出部件156在轴部件110的轴向上延伸,突出部件156的另一侧间隔着空隙与轴部件110的内周侧相对。突出部件156及轴部件110的中心轴可以大致一致。如此,突出部件156相当于间隔着空隙而与轴部件110的内周侧相对设置的内侧相对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外壳150包含间隔着空隙而与轴部件110的内周侧相对设置的内侧相对部。

突出部件156具有大致圆筒形,突出部件156的内周侧空间156e从一侧向另一侧贯通。外壳150的底部155上设置有导入路157,该导入路157中有从储存油的未图示的油盘输送的油通过。导入路157与突出部件156的内周侧空间156e的一侧连接。由此,通过导入路157的油会被输送到突出部件156的内周侧空间156e。另外,突出部件156的内周侧空间156e的另一侧与轴部件110的内周侧空间114连接。由此,通过突出部件156的内周侧空间156e的油会被供给到轴部件110的内周侧空间114。

在轴部件110上,例如,如图1所示,设置有将内周侧与外周侧连通的连通路115、116、117。由此,被供给到轴部件110的内周侧空间114的油会被分别输送到连通路115、116、117。具体而言,连通路115设置在轴承130a的附近,被输送到连通路115的油向轴承130a喷射。另外,连通路116设置在轴承130b的附近,被输送到连通路116的油向轴承130b喷射。此外,连通路117设置在电动机80的附近,被输送到连通路117的油向电动机80喷射。

在轴承构造10中,例如,如上所述,设置有包含了设在底部155上的导入路157、突出部件156的内周侧空间156e、轴部件110的内周侧空间114、以及连通路115、116、117的油路。在轴承构造10中,通过设置这种油路,实现了轴承130内的润滑和电动机80的冷却。

如上所述,设置在轴承构造10中的油路包含轴部件110的内周侧空间114。由此,可以向设置在轴部件110的外周部附近的各部件供油。另外,油在内周侧空间114中通过,由此可以经由轴部件110,在嵌合于轴部件110的外周面上的各部件与油之间进行热交换。通过该热交换,也能够实现嵌合在轴部件110的外周面上的各部件的冷却。

轴部件110和外壳150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170。密封部件170是为了通过堵住轴部件110与外壳150之间的空隙来防止油从该空隙漏出而设置的。密封部件170例如可由铸铁等铁系材料或树脂形成。另外,具体地,密封部件170具有环形。

密封部件170与轴部件110和外壳150抵接。具体而言,密封部件170与轴部件110的内周部和外壳150的突出部件156的外周部抵接。例如,在突出部件156的外周部的另一侧与轴部件110的内周部相对的部分上,形成有环状槽部156d。密封部件170以插嵌到突出部件156的环状槽部156d中的状态,嵌合在轴部件110的内周部上。由此,密封部件170的外周面与轴部件110的内周面抵接,密封部件170的一侧的端面与突出部件156的环状槽部156d的一侧的侧面抵接。如此,密封部件170与轴部件110及外壳150抵接,由此可以堵住轴部件110和外壳150之间的空隙。由此,在轴承构造10中,由轴部件110、外壳150、以及密封部件170划分出上述油路。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密封部件170周围构成的细节,将在后文叙述。

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70具有导电性。由此,可以将嵌合有内轮131的轴部件110和嵌合有外轮132的外壳150导通。所以,可以防止内轮131和外轮132之间的电位差增大。由此,可以防止内轮131和外轮132之间有过大的电流流动。从而,可以防止轴承130产生电腐蚀。

另外,由于设置在轴承构造10中的油路有油压供给,因此密封部件170从油路侧受到按压。因此,例如可能会因为密封部件170局部弹性变形等而使油从油路侵入到密封部件170中分别与轴部件110和外壳150抵接的各个抵接部中。这种情况下,在密封部件170与轴部件110或外壳150之间会夹杂有油。所以,密封部件170与轴部件110或外壳150的接触面积会减少。由此,轴部件110与外壳150的导通会变得不稳定。

在此,通过本发明的密封部件170,可以防止这样的油侵入到抵接部中所导致的轴部件110与外壳150的导通不稳定,因此可以有效防止轴承130产生电腐蚀。关于这种密封部件170的细节,将在后文叙述。

<2.密封部件>

接着,结合图2~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70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轴承构造10的构成的一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具体而言,图2表示密封部件170周围的构成。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70的一例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中用虚线箭头表示油的流动。具体地,图3是从一侧观看密封部件170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70的一例的主视图。具体而言,图4是从一侧观看密封部件170的主视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70的一例的侧视图。

如上所述,例如,如图2所示,密封部件170以插嵌到突出部件156的环状槽部156d中的状态,嵌合在轴部件110的内周部。在此,密封部件170的内径大于环状槽部156d的底部156h的外径,密封部件170的外径与轴部件110的内径大致相同。另外,密封部件170的厚度小于环状槽部156d的轴向宽度。

向轴部件110的内周侧空间114输送的油,被导入到密封部件170的另一侧的端面与环状槽部156d的另一侧的侧面156f之间的空间、以及密封部件170的内周面与环状槽部156d的底部156h的外周面之间的空间。因此,油压向轴部件110的内周侧空间114供给,使得密封部件170被向外周侧和一侧按压。由此,如图2所示,密封部件170的外周面与轴部件110的内周面抵接,密封部件170的一侧的端面与突出部件156的环状槽部156d的一侧的侧面156g抵接。

如上所述,密封部件170与轴部件110和外壳150抵接。下面,将密封部件170中分别与轴部件110和外壳150抵接的各个部分称作抵接部。具体而言,密封部件170的外周面相当于密封部件170中与轴部件110抵接的抵接部171。另外,密封部件170的一侧的端面中与环状槽部156d的一侧的侧面156g抵接的部分,相当于密封部件170中与外壳150抵接的抵接部175。

需要说明的是,未施加油压的状态下的密封部件170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在未施加油压的状态下,密封部件170的外径也可以不与轴部件110的内径大致相同。密封部件170在因施加油压而向外周侧和一侧被按压时,例如会因弹性变形而变形。另外,密封部件170在因施加油压而向外周侧和一侧被按压时,不因弹性变形也可以变形。

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70中的和轴部件110的抵接部171、以及和外壳150的抵接部175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引导槽。该引导槽将从油路向抵接部侵入的油向油路的外部空间引导。需要说明的是,该油路的外部空间是经由密封部件170与油路隔离的空间,下文中也将这种空间简称为外部空间。

引导槽优选分别形成在与轴部件110的抵接部171、以及与外壳150的抵接部175这二者上。具体而言,如图2~图5所示,与轴部件110的抵接部171上形成有引导槽172,与外壳150的抵接部175上形成有引导槽174。例如,如图3~图5所示,引导槽172和引导槽174可以绕着密封部件170的中心轴形成为螺旋状。换言之,引导槽172和引导槽174可以相对于周向倾斜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图3~图5虽然表示分别形成有多个引导槽172和引导槽174的示例,但引导槽172和引导槽174各自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引导槽172和引导槽174各自的数量也可以不是多个。

具体地,引导槽在密封部件170的抵接部的外部空间侧形成。需要说明的是,下文中将抵接部中形成有引导槽的区域称作形成区域。更具体地,如图2~图5所示,与轴部件110的抵接部171中的一侧设置有形成区域171y,引导槽172形成在该形成区域171y中。另外,与外壳150的抵接部175的外周侧设置有形成区域175y,引导槽174形成在该形成区域175y中。

另一方面,在密封部件170的抵接部中的油路侧上,设置有未形成引导槽的区域即非形成区域。具体而言,如图2~图5所示,与轴部件110的抵接部171中的另一侧上,设置有未形成引导槽172的非形成区域171n。另外,与外壳150的抵接部175中的内周侧上,设置有未形成引导槽174的非形成区域175n。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图5中,用单点划线区分表示形成区域和非形成区域。

如此,通过在密封部件170的抵接部上设置未形成引导槽的非形成区域,可以提高抵接部与轴部件110或外壳150的紧贴性。由此,可以有效防止油从油路漏出。另外,与抵接部中的非形成区域相比,在外部空间侧设置有形成有引导槽的形成区域,由此可以具体实现将从油路向抵接部侵入的油向油路的外部空间引导。

另外,具体而言,在抵接部的形成区域中,引导槽将油路侧的端部与外部空间侧的端部连通而形成。更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5所示,引导槽172在与轴部件110的抵接部171的形成区域171y中,从另一侧的端部向一侧的端部延伸而形成。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引导槽174从与外壳150的抵接部175的形成区域175y中的内周侧的端部,向密封部件170的一侧的端面的外周部延伸而形成。需要说明的是,在密封部件170的一侧的端面上,引导槽174也可以不形成在比抵接部175更靠外周侧。另外,图3虽然表示引导槽172和引导槽174在密封部件170的一侧的端面的外周部连接的示例,但引导槽172和引导槽174也可以不连接。

如此,在抵接部的形成区域中,引导槽将油路侧的端部与外部空间侧的端部连通而形成,由此可以有效地将从油路向抵接部侵入的油向油路的外部空间引导。由此,即使在油侵入了抵接部的情况下,也能有效防止油夹在密封部件170和轴部件110或外壳150之间。

另外,在密封部件170的抵接部中,关于周向的各位置,在油路侧的端部与外部空间侧的端部之间也可以配设有引导槽。具体而言,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与轴部件110抵接的抵接部171中,关于周向的各位置,在另一侧的端部与一侧的端部之间配设有引导槽172。另外,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与外壳150抵接的抵接部175中,关于周向的各位置,在内周侧的端部与外周侧的端部之间配设有引导槽174。

如此,在密封部件170的抵接部中,关于周向的各位置,在油路侧的端部与外部空间侧的端部之间配设有引导槽,由此,无论油向抵接部侵入的部位在周向上处于什么位置,都能够更加切实地将侵入的油引导到油路的外部空间。由此,即使在油侵入了抵接部的情况下,也能更加有效地防止油夹在密封部件170和轴部件110或外壳150之间。

另外,密封部件170优选具有耐磨耗性。在此,分别与密封部件170抵接的轴部件110和外壳150可以彼此相对地旋转。因此,密封部件170可以相对于轴部件110和外壳150中的至少一方相对地旋转。需要说明的是,密封部件170相对于轴部件110和外壳150中的哪一个相对旋转,取决于密封部件170与轴部件110之间的摩擦阻力和密封部件170与外壳150之间的摩擦阻力的大小关系。如此,密封部件170可以相对于抵接的其他部件相对滑动。因此,通过使密封部件170具有耐磨耗性,由此可以抑制密封部件170因与抵接的其他部件摩擦而破损。

另外,密封部件170优选具有耐油性。在此,密封部件170与轴部件110和外壳150共同划分出油路。因此,密封部件170的油路侧的部分被油路内的油浸泡。另外,由于向抵接部侵入的油会被引导到外部空间侧,因此油也会接触到与在密封部件170中被油路内的油浸泡的部分不同的部分。所以,通过使密封部件170具有耐油性,由此可以抑制密封部件170的性状因与油接触而发生变化。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70具有导电性。由此,可以将嵌合有内轮131的轴部件110和嵌合有外轮132的外壳150导通。所以,可以防止内轮131和外轮132之间的电位差增大。由此,可以防止内轮131和外轮132之间有过大的电流流动。从而,可以防止轴承130产生电腐蚀。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70中的和轴部件110的抵接部171以及和外壳150的抵接部175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将从油路向抵接部侵入的油向油路的外部空间引导的引导槽。由此,即使在油侵入了抵接部的情况下,也能防止油夹在密封部件170和轴部件110或外壳150之间。所以,可以防止密封部件170与轴部件110或外壳150的接触面积减少。由此,可以稳定地确保轴部件110与外壳150的导通。从而,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有效防止轴承130产生电腐蚀。

另外,在像本实施方式的轴承构造10那样用于旋转支撑与电动机连结的轴部件的轴承构造中,如上所述,有时会设置有油路,以进行各部件间的润滑和各部件的冷却。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具有导电性的部件用作为了划分出这种油路而设置的密封部件,可以防止电腐蚀的产生。所以,可以防止轴承构造中的滑动阻力增大。因此,可以防止动力传递效率下降。

<3.变形例>

下面对各种变形例进行说明。

[3-1.第一变形例]

首先,结合图6和图7,对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轴承构造20的构成的一例的剖面图。具体而言,图6是关于包含轴承构造20中的轴部件210的中心轴的截面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轴承构造20的构成的一例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具体而言,图7表示密封部件270周围的构成。

第一变形例中,与结合图1~图5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相比,轴部件、外壳、以及密封部件的位置关系有所不同。具体而言,在第一变形例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相比,外壳250包含间隔着空隙而与轴部件210的外周侧相对设置的外侧相对部,密封部件270与该外侧相对部的内周部以及轴部件210的外周部抵接。

如图6所示,第一变形例的轴承构造20包括轴部件210、一对轴承130a、130b、以及外壳250。

轴部件210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轴部件110相同,以被插通的状态固定在电动机80的转子820的内周部,可作为一体与转子820旋转。另外,轴部件210由一对轴承130a、130b旋转支撑。此外,轴部件210中的一侧的部分收纳在外壳250内,另一侧的部分从外壳250内向外侧延伸。另外,轴承130a的内轮131a嵌合在轴部件210的一侧的端部的外周面211a上。另一方面,轴承130b的内轮131b嵌合在轴部件210的另一侧的外周面211b上。另外,轴部件210的中央侧的外周面211c上,嵌合有电动机80的转子820。

另外,在轴部件210的一侧,设置有从外周面211a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212a,延伸部212a的一侧的端面213a与内轮131a的另一侧的端面抵接。另一方面,在轴部件210的另一侧,设置有从外周面211b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延伸部212b,延伸部212b的另一侧的端面213b与内轮131b的一侧的端面抵接。

轴部件210例如具有大致圆筒形。如后文所述,在第一变形例的轴承构造20中,由轴部件210、外壳250、以及密封部件270划分出油路。该油路可以包含轴部件210的内周侧空间214而构成。

外壳250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外壳150相同,收纳轴部件210的一部分、一对轴承130a、130b、以及电动机80。另外,在外壳250的另一侧的端部,可以设置轴部件210的另一侧的部分插通的开口部。另外,在外壳250的中央侧,可以设置具有与电动机80的形状相对应的形状的凹部254。因此,外壳250的内径在关于轴向的中央侧上,可以相比其他部分而变大。另外,在外壳250的一侧的端部,可以设置在与轴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底部255。外壳250的内部空间的一侧通过底部255而与外部相隔离。

另外,外壳250上安装有轴承130a、130b的外轮132a、132b。由此,外壳250设置为相对于轴部件210,经由一对轴承130a、130b,可自由地相对旋转。在轴承构造20中,轴承130a的外轮132a嵌合在外壳250的一侧的内周面251a上。另一方面,轴承130b的外轮132b嵌合在外壳250的另一侧的内周面251b上。

在外壳250的一侧,设置有从内周面251a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延伸部252a,延伸部252a的另一侧的端面253a与外轮132a的一侧的端面抵接。另一方面,在外壳250的另一侧,设置有从内周面251b向径向内侧延伸的延伸部252b,延伸部252b的一侧的端面253b与外轮132b的另一侧的端面抵接。

在第一变形例的轴承构造20中,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轴承构造10相同,为了进行轴承130内的润滑和电动机80的冷却而设置有油路。具体而言,在轴承构造20中,在轴部件210与外壳250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270,由轴部件210、外壳250、以及密封部件270划分出油路。在此,第一变形例的轴承构造20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轴承构造10相比,轴部件210、外壳250、以及密封部件270的位置关系有所不同,致使油路的构成不同。下面针对轴承构造20中设置的油路的一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6用虚线箭头表示油的流动。

例如,如图6所示,在轴承构造20中,外壳250包含设置在一侧的延伸部252a与底部255之间且与延伸部252a相比就径向而言更接近轴部件210的接近部256。接近部256具有小于延伸部252a的内径。另外,接近部256的一侧从底部255向轴向延伸,接近部256的另一侧从延伸部252a向径向内侧延伸。这种接近部256的另一侧间隔着空隙与轴部件210的外周侧相对。接近部256及轴部件210的中心轴可以大致一致。如此,接近部256相当于间隔着空隙而与轴部件210的外周侧相对设置的外侧相对部。因此,在第一变形例中,外壳250包含间隔着空隙而与轴部件210的外周侧相对设置的外侧相对部。

外壳250的底部255上设置有导入路257,该导入路257中有从储存油的未图示的油盘输送的油通过。导入路257与底部255的另一侧的端面的中央侧连接。由此,通过导入路257的油会从底部255的另一侧的端面中央侧的开口部被输送到接近部256的一侧的内周侧空间256e。接近部256的一侧的内周侧空间256e在外壳250的内部空间中相当于底部255附近的空间。另外,轴部件210的一侧的端部与底部255相对,因此接近部256的一侧的内周侧空间256e与轴部件210的内周侧空间214连接。由此,通过接近部256的一侧的内周侧空间256e的油会被供给到轴部件210的内周侧空间214。

在轴部件210上,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轴部件110相同,设置有将内周侧与外周侧连通的连通路215、216、217。由此,被供给到轴部件210的内周侧空间214的油会被分别输送到连通路215、216、217。具体而言,连通路215设置在轴承130a的附近,被输送到连通路215的油向轴承130a喷射。另外,连通路216设置在轴承130b的附近,被输送到连通路216的油向轴承130b喷射。此外,连通路217设置在电动机80的附近,被输送到连通路217的油向电动机80喷射。

在轴承构造20中,例如,如上所述,设置有包含设在底部255上的导入路257、接近部256的一侧的内周侧空间256e、轴部件210的内周侧空间214、以及连通路215、216、217的油路。在轴承构造20中,通过设置这种油路,实现了轴承130内的润滑和电动机80的冷却。

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轴承构造10相同,轴部件210和外壳250之间设置有密封部件270。此外,密封部件270例如可由铸铁等铁系材料或树脂形成。另外,具体而言,密封部件270具有环形。下面结合图7,对密封部件270和该密封部件270周围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7用虚线箭头表示油的流动。

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70不同,第一变形例的密封部件270与轴部件210的外周部和外壳250的接近部256的内周部抵接。例如,如图7所示,在接近部256的内周部的另一侧与轴部件210的外周部相对的部分上,形成有环状槽部256d。密封部件270以插嵌到接近部256的环状槽部256d中的状态,嵌合在轴部件210的外周部上。在此,密封部件270的外径小于环状槽部256d的底部256h的内径,密封部件270的内径与轴部件210的外径大致相同。另外,密封部件270的厚度小于环状槽部256d的轴向宽度。

向接近部256的一侧的内周侧空间256e输送的油,被导入到密封部件270的一侧的端面与环状槽部256d的一侧的侧面256g之间的空间、以及密封部件270的外周面与环状槽部256d的底部256h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因此,油压向接近部256的一侧的内周侧空间256e供给,使得密封部件270向内周侧和另一侧被按压。由此,如图7所示,密封部件270的内周面与轴部件210的外周面211a抵接,密封部件270的另一侧的端面与接近部256的环状槽部256d的另一侧的侧面256f抵接。

如上所述,密封部件270与轴部件210和外壳250抵接。另外,密封部件270的内周面相当于在密封部件270中与轴部件210抵接的抵接部271。另外,密封部件270的另一侧的端面中与环状槽部256d的另一侧的侧面256f抵接的部分,相当于在密封部件270中与外壳250抵接的抵接部275。

第一变形例的密封部件270中的和轴部件210的抵接部271以及和外壳250的抵接部275中的至少一方上,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70相同,形成有引导槽。另外,具体而言,引导槽在密封部件270的抵接部中的外部空间侧形成,在密封部件270的抵接部中的油路侧上,设置有未形成有引导槽的区域即非形成区域。

更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与轴部件210抵接的抵接部271中的另一侧设置有形成区域271y,引导槽272形成在该形成区域171y中。另一方面,与轴部件210抵接的抵接部271中的一侧上,设置有未形成有引导槽272的非形成区域271n。另外,与外壳250抵接的抵接部275中的内周侧设置有形成区域275y,引导槽274形成在该形成区域275y中。另一方面,与外壳250抵接的抵接部275中的外周侧上,设置有未形成有引导槽274的非形成区域275n。例如,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70相同,引导槽272和引导槽274可以绕着密封部件270的中心轴形成为螺旋状。

第一变形例的密封部件270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70相同,具有导电性。由此,可以将嵌合有内轮131的轴部件210和嵌合有外轮132的外壳250导通,故可以防止轴承130产生电腐蚀。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70相同,第一变形例的密封部件270中的和轴部件210抵接的抵接部271以及和外壳250抵接的抵接部275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将从油路向抵接部侵入的油向油路的外部空间引导的引导槽。由此,即使在油侵入了抵接部的情况下,也能防止油夹在密封部件270和轴部件210或外壳250之间。所以,可以防止密封部件270与轴部件210或外壳250的接触面积减少。由此,可以稳定地确保轴部件210与外壳250的导通。从而,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通过第一变形例,可以有效防止轴承130产生电腐蚀。

如上所述,轴部件、外壳、以及密封部件的位置关系,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轴承构造10中的位置关系。具体而言,只要在轴部件与外壳之间设置有与该轴部件及该外壳抵接的密封部件,由该轴部件、该外壳、以及该密封部件划分出油路,则轴部件、外壳、以及密封部件的位置关系也可以有其他关系。通过像第一变形例的轴承构造20那样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轴承构造10不同的轴部件、外壳、以及密封部件的位置关系的轴承构造,也能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3-2.第二变形例]

接着,结合图8~图10,对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密封部件370的一例的立体图。具体而言,图8是从一侧观看密封部件370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密封部件370的一例的主视图。具体而言,图9是从一侧观看密封部件370的主视图。图10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密封部件370的一例的侧视图。

第二变形例中,与结合图1~图5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相比,密封部件的构成有所不同。具体而言,第二变形例的密封部件370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70相比,引导槽的形状有所不同。

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70相同,密封部件370与轴部件110和外壳150抵接。具体而言,密封部件370与轴部件110的内周部和外壳150的突出部件156的外周部抵接。更具体而言,密封部件370的外周面与轴部件110的内周面抵接,密封部件370的一侧的端面与突出部件156的环状槽部156d的一侧的侧面156g抵接。另外,密封部件370的外周面相当于在密封部件370中与轴部件110抵接的抵接部371。另外,密封部件370的一侧的端面中与环状槽部156d的一侧的侧面156g抵接的部分,相当于在密封部件370中与外壳150抵接的抵接部375。

第二变形例的密封部件370中的和轴部件110的抵接部371以及和外壳150的抵接部375中的至少一方上,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70相同,形成有引导槽。另外,具体而言,引导槽在密封部件370的抵接部中的外部空间侧形成,在密封部件370的抵接部中的油路侧上,设置有未形成有引导槽的区域即非形成区域。

更具体而言,如图8~图10所示,与轴部件110的抵接部371中的一侧设置有形成区域371y,引导槽372形成在该形成区域371y中。另一方面,与轴部件110的抵接部371中的另一侧上,设置有未形成有引导槽372的非形成区域371n。另外,与外壳150的抵接部375中的外周侧设置有形成区域375y,引导槽374形成在该形成区域375y中。另一方面,与外壳150的抵接部375中的内周侧上,设置有未形成有引导槽374的非形成区域375n。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图10中,用单点划线区别表示形成区域和非形成区域。

在第二变形例的密封部件370上形成的引导槽,包括:在形成区域中的油路侧形成的环状的环状槽、以及将该环状槽与形成区域中的外部空间侧的端部连通的连通槽。

具体而言,如图8和图10所示,与轴部件110抵接的抵接部371中的形成区域371y中形成的引导槽372,包括环状槽372r和连通槽372s。环状槽372r形成在形成区域371y中的另一侧上。另外,连通槽372s将环状槽372r和形成区域371y中的一侧的端部连通。连通槽372s例如在周向上等间距地配设有多个。

另外,如图8和图9所示,与外壳150的抵接部375中的形成区域375y中形成的引导槽374,包括环状槽374r和连通槽374s。环状槽374r形成在形成区域375y中的内周侧上。另外,连通槽374s从环状槽374r向密封部件370的一侧的端面的外周部延伸而形成。连通槽374s例如在周向上等间距地配设有多个。需要说明的是,在密封部件370的一侧的端面上,连通槽374s也可以不形成在比抵接部375更靠外的外周侧。另外,图8虽然表示引导槽372的连通槽372s和引导槽374的连通槽374s在密封部件370的一侧的端面的外周部连接的示例,但连通槽372s和连通槽374s也可以不连接。

另外,上述第二变形例的各个引导槽372和引导槽374在抵接部的形成区域中,将油路侧的端部与外部空间侧的端部连通而形成。另外,在密封部件370的抵接部中,关于周向的各位置,各个引导槽372和引导槽374配设在油路侧的端部与外部空间侧的端部之间。

第二变形例的密封部件370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70相同,具有导电性。由此,可以将嵌合有内轮131的轴部件110和嵌合有外轮132的外壳150导通,故可以防止轴承130产生电腐蚀。

另外,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70相同,第二变形例的密封部件370中的和轴部件110抵接的抵接部371以及和外壳150抵接的抵接部375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将从油路向抵接部侵入的油向油路的外部空间引导的引导槽。由此,即使在油侵入了抵接部的情况下,也能防止油夹在密封部件370和轴部件110或外壳150之间。所以,可以防止密封部件370与轴部件110或外壳150的接触面积减少。由此,可以稳定地确保轴部件110与外壳150的导通。从而,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通过第二变形例,可以有效防止轴承130产生电腐蚀。

如上所述,形成在密封部件上的引导槽的形状,并不限于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70上形成的引导槽的形状。具体而言,只要引导槽能将从油路向抵接部侵入的油引导到外部空间,则引导槽的形状也可以有其他形状。通过像第二变形例的密封部件370那样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密封部件170上形成的引导槽不同的形状的密封部件,也能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4.结语>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轴部件110和外壳150之间设置有与轴部件110和外壳150抵接的密封部件170。另外,由轴部件110、外壳150、以及密封部件170划分出油路。另外,密封部件170具有导电性。由此,可以将嵌合有内轮131的轴部件110和嵌合有外轮132的外壳150导通。所以,可以防止内轮131和外轮132之间的电位差增大。由此,可以防止内轮131和外轮132之间有过大的电流流动。从而,可以防止轴承130产生电腐蚀。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密封部件170中分别与轴部件110及外壳150抵接的抵接部中的至少一方上,形成有将从油路侵入抵接部的油向油路的外部空间引导的引导槽。由此,即使在油侵入了抵接部的情况下,也能防止油夹在密封部件170和轴部件110或外壳150之间。所以,可以防止密封部件170与轴部件110或外壳150的接触面积减少。由此,可以稳定地确保轴部件110与外壳150的导通。从而,通过本实施方式,可以有效防止轴承130产生电腐蚀。

另外,上文中对轴部件110直接与电动机80连结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轴部件110也可以与电动机80间接地连结。例如,轴部件110也可以经由齿轮、离合器等机械元件和电动机80的输出轴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电动机80可收纳在不同于外壳150的箱体中。即使在轴部件110与电动机80间接连结的情况下,伴随着电动机80的驱动在旋转支撑轴部件110的轴承130的内轮131和外轮132之间也会产生电位差。因此,通过在轴承构造中应用本发明,可以起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上文中针对油路与轴部件110、210的内周侧空间114、214的端部连接,以及油从外壳侧向轴部件110、210的内周侧空间114、214的端部导入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油路的路径并不限于该示例。例如,从油盘输送的油所通过的导入路,也可以与外壳的内周面连接。另外,通过了导入路的油也可以从外壳的内周面的开口部送往外壳的内部空间,经由将轴部件的内周侧和外周侧连通的导入用连通路,导入到轴部件的内周侧空间。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密封部件设置为与轴部件的外周部和外壳的内周部抵接。具体而言,可以对于外壳的内周面的上述开口部和轴部件的导入用连通路的外周侧的开口部,在一侧和另一侧各设置一个密封部件。

另外,上文中对轴承构造包括一对轴承130a、130b的示例进行了说明,但轴承构造也可以包括不同于轴承130a、130b的其他轴承,轴部件也可以由该其他轴承旋转支撑。

此外,上文中结合各附图对轴承构造的各构成要素进行了说明,但各构成要素的形状并不限于与各附图对应的示例,附图所示的形状只是一个例子而已。例如,各构成要素的形状既可以不关于轴向对称,也可以不关于中心轴旋转对称。另外,各构成要素可由多个部件形成。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该示例。具有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常识的人员,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畴内,显然可以想到各种变更例或应用例,应当理解,这些变更例或应用例也应属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