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子组件以及具有该定子组件的电机和电动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08313发布日期:2019-06-25 23:40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定子组件以及具有该定子组件的电机和电动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子组件。



背景技术:

通常,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和定子绕组,定子组件在定子绕组通电后可以产生一定规律的磁场,转子组件包括永磁材料,转子组件可以在定子组件产生的磁场的作用下转动。

定子铁芯包括铁芯轭部和铁芯颈部,在分体式的定子铁芯中,通常铁芯颈部与铁芯轭部连接,铁芯颈部和铁芯轭部的连接是否可靠将会直接影响电机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子组件以及具有该定子组件的电机和电动泵,有利于提高铁芯齿部和铁芯轭部连接的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应用本定子组件的电机的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定子组件,包括定子铁芯,所述定子铁芯包括铁芯齿部和铁芯轭部,所述铁芯轭部包括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铁芯齿部沿所述铁芯轭部呈圆周阵列分布或均匀分布,所述铁芯轭部包括多个第一部,所述第一部沿着所述铁芯轭部呈圆周阵列分布或均匀分布,所述第一部成形有第一槽,所述第一部位于所述内表面与所述外表面之间,所述铁芯齿部包括铁芯颈部和铁芯靴部,所述铁芯颈部位于所述铁芯轭部和所述铁芯靴部之间,所述铁芯颈部包括第一子部,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子部位于所述第一槽内,所述第一子部与所述第一部对应配合设置。

一种电机,所述电机包括定子组件,所述定子组件为以上所述的定子组件。

一种电动泵,所述电动泵包括定子组件,包括泵壳体、转子组件、以及定子组件,所述泵壳体形成泵内腔,所述转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设置于所述泵内腔,所述转子组件和所述定子组件通过泵壳体隔离设置,所述定子组件围绕所述转子组件设置,所述定子组件为以上所述的定子组件。

本发明的定子组件包括铁芯轭部,铁芯轭部包括多个包括第一部,第一部成形有第一槽,铁芯颈部第一子部,第一子部位于第一槽内,第一子部与第一部对应配合设置;这样设置使得铁芯颈部在径向上得到了限位,从而有利于提高铁芯轭部与铁芯颈部之间连接的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具有上述定子组件的电机的性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上述定子组件的电机和电动泵,有利于提高应用上述定子组件的电机和电动泵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动泵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机中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组合在一起的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或图2中定子组件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定子组件的定子铁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定子组件的定子铁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另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或图5所示定子铁芯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或图5所示定子铁芯的铁芯轭部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4或图5所示定子铁芯的铁芯轭部的另一个方向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7所示铁芯轭部的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所示铁芯轭部的b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4或图5所示定子铁芯的铁芯齿部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所示铁芯齿部的一个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3是图11所示铁芯齿部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1所示铁芯齿部的一个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1所示铁芯齿部的c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3所示定子组件的定子铁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所示定子铁芯的铁芯轭部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6所示定子铁芯的铁芯轭部的另一个方向上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图17所示铁芯轭部的d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6所示定子铁芯的铁芯齿部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所示铁芯齿部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2是图20所示铁芯齿部的e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3所示定子组件的定子铁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图23所示定子铁芯的铁芯轭部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5是图24所示铁芯轭部的f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6是图23所示定子铁芯的铁芯齿部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7是图26所示铁芯齿部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6所示铁芯齿部的g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9是图3所示定子组件的定子铁芯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图29所示定子铁芯的铁芯轭部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1是图29所示定子铁芯的铁芯齿部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2是图3所示定子组件的定子铁芯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3是图32所示定子铁芯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4是图32所示定子铁芯的铁芯齿部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5是图34所示铁芯齿部的一个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6是图34所示铁芯齿部的一个正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电动泵10包括转子组件11、定子组件20、泵壳体12、电控板14以及叶轮13,泵壳体12形成泵内腔,定子组件20、电控板14以及叶轮13设置于泵内腔内,通过电控板14控制通过定子组件20中绕组的电流从而产生激励磁场,转子组件11包括永磁体,永磁体能够产生磁场,永磁体在激励磁场的作用下转动,永磁体直接或间接带动叶轮13转动,泵内腔中的流体由于叶轮转动时的离心力作用而离开泵内腔,从而产生流动的动力。

本实施例中,定子组件20设置于转子组件11的外周,定子组件20和转子组件11通过隔离套15隔离,即转子组件11设置于隔离套15的内周,定子组件20设置于隔离套15的外周,为了保证转子组件11的转动舒畅,转子组件11的外周距离隔离套15的内周具有一定的间隙,为了保证电机的电磁力,定子组件20的内周与转子组件11的外周的距离相对越小越好;本实施例中,只列举了本发明定子组件应用在电动泵中的情况,当然本发明定子组件也同样适用于阀或其它应用场合。

通常,电机包括电机壳体、定子组件以及转子组件,具体地,参见图2,图2为电机中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组合在一起的组合件1的一个立体结构示意图;组合件1包括转子组件11和定子组件20,电机的工作原理是以电磁感应原理为基础,本实施例中,定子组件20设置于转子组件11的外周,当然,定子组件20也可以设置于转子组件的内周,转子组件11包括永磁体,永磁体能够产生磁场,定子组件20包括绕组50,通过外部接线使绕组202通有电流,同时通过外部譬如电控板等控制通过绕组50的电流从而产生激励磁场,带有永磁体的转子组件在激励磁场的作用下转动;下面将对本发明定子组件进行详细阐述。

参见图3,定子组件20包括定子铁芯30、绝缘层40以及绕组50,绝缘层40至少设置于定子铁芯30的部分外表面,用以隔离定子铁芯30和绕组50,保证绕组50的绝缘性能。

参见图4至图15,图4至图6为定子铁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至图10为铁芯轭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1至图15为铁芯齿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铁芯轭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和铁芯齿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4至图8,定子铁芯30包括铁芯齿部32和铁芯轭部31,本实施例中,铁芯齿部32与铁芯轭部31分体设置并固定连接,这里的“分体设置”是指铁芯齿部和铁芯轭部分别加工成两个独立的零部件,这样设置一方面使得用于成形铁芯齿部和铁芯轭部的模具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另一方面相较于一体成形的铁芯齿部和铁芯轭部,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利用率,从而有利于节省加工材料,降低制造成本;具体地,参见图7和图8,铁芯轭部31包括内表面313和外表面314,结合图4或图5,铁芯齿部32沿铁芯轭部31呈圆周阵列分布或均匀分布,这里的“圆周阵列分布”是指当铁芯轭部呈圆柱状时,铁芯齿部沿着铁芯轭部的圆周方向阵列分布,这里的“均匀分布”是指当铁芯轭部为非圆柱状时,铁芯齿部沿着铁芯轭部的周向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铁芯齿部沿着铁芯轭部呈圆周阵列分布,具体地,本实施例中,铁芯齿部32沿铁芯轭部31的内表面313排布,当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铁芯齿部32也可以沿铁芯轭部31的外表面314排布。

参见图7至图10,铁芯轭部31包括多个第一部316,第一部316沿着铁芯轭部31呈圆周阵列分布或均匀分布,第一部316成形有第一槽3163,第一部316设置于内表面313与外表面314之间,铁芯轭部31还包括第二部317,第二部317成形有第二槽3171;铁芯轭部31还包括第一端部311和第二端部312,第一端部311的本体与第二端部312的本体平行设置,这里“第一端部311的本体”是指在第一端部中占主要部分的特征,这里“占主要部分的特征”是指该特征占第一端部的面积为60%以上,这里“第二端部312的本体”是指在第二端部中占主要部分的特征,这里“占主要部分的特征”是指该特征占第二端部的面积为60%以上,本实施例中,第一端部311的本体与第二端部312的本体均为一平面,当然也可以在第一端部311和第二端部312上设置其他结构,譬如凹部或凸部等;以第一端部311为基准面,第二部317比第一部316更靠近第一端部311;第二部317自内表面313向外表面314延伸设置,这里“第二部自内表面313向外表面314延伸设置”是指沿着定子铁芯的径向上的方向,第一部316与第二部317连通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槽3162为贯穿设置,当然,第一槽3162也可以为非贯穿设置,在第二部317的深度方向上,第二部317自第一端部311向第二端部312不贯穿,这里“第二部的深度方向”是指沿着定子铁芯的轴向。

参见图11至图15,铁芯齿部32包括铁芯颈部321和铁芯靴部322,结合图4,铁芯颈部321两端分别连接铁芯轭部31和铁芯靴部322,铁芯颈部321包括顶部3211和底部3212,结合图4和图5,图13中的顶部3211与图7中的铁芯轭部31的第一端部311平齐,图13中的底部3212与第二端部312平齐,这里的“平齐”是指平面高度差在2mm以内,这样设置使得磁路均匀,从而有利于提高磁通的有效利用率,进而提高具有应用本定子组件的电机的性能;参见图13,铁芯颈部321还包括第三子部323,第三子部323成形有第三槽3233,第三子部323自底部3212向顶部3211延伸设置,第三子部323还包括第一限位面3231,结合图4和图7,图13中的第一限位面3231与图7中的部分内表面313接触设置安装这样设置有利于尽量减小第一限位面与内表面之间的间隙,从而有利于减小漏磁,进而有利于提高磁通的有效利用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应用上述定子组件的电机的工作性能。

参见图7至图10,第二部317与第一部316之间成形有第二限位面3153,第二限位面3153的本体与第一端部的本体311平行设置,这里“第二限位面3153的本体”是指第二限位面中占主要部分的特征,这里“占主要部分的特征”是指该特征占第二限位面的面积为60%以上,参见图13,第三子部323包括第三限位面3232,第三限位面3232的本体与第一限位面3231的本体垂直设置,这里“第三限位面3232的本体”是指第三限位面中占主要部分的特征,这里“占主要部分的特征”是指该特征占第三限位面的面积为60%以上,这里的“第一限位面3231的本体”是指第一限位面中占主要部分的特征,这里“占主要部分的特征”是指该特征占第一限位面的面积为60%以上,第三限位面3232与第二限位面3153接触设置;这样设置一方面使得铁芯颈部在安装过程中,能够通过安装部的第二限位面3153进行限位,从而有利于铁芯颈部安装时的定位,另一方面第三限位面3232与第二限位面3153接触设置,有利于尽量减小第三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之间的间隙,从而有利于减小漏磁,进而有利于提高磁通的有效利用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应用上述定子铁芯的电机的工作性能。

参见图11至图15,定义铁芯颈部32的顶部3211至铁芯颈部32的底部321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一距离h1,定义铁芯颈部32的顶部3211至第三限位面3232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二距离h2,第二距离h2与第一距离h1的比值小于等于0.5;这样可通过尽量减小第三限位面与顶部之间的面积,从而有利于减小交变磁场对铁芯颈部造成的涡流,从而有利于降低由于涡流而造成的铁芯颈部的发热,进而有利于提高应用本定子铁芯的电机的性能。

参见图11至图15,铁芯颈部321包括第一子部326,为了更好地描述第一子部,参见图15,引入一分界面k,分界面k过第三子部的第三限位面3232,第一子部326位于分界面k以下部位,且第一子部326与第三子部323相邻,参见图4至图15,至少部分第一子部326位于第一槽3163内,第一子部326与第一部316对应配合设置,这里的“对应配合设置”是指至少部分第一子部326与至少部分第一部316过渡配合设置或过盈配合设置;这样设置使得铁芯颈部在径向上得到了限位,从而有利于提高铁芯轭部与铁芯颈部连接的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提高应用上述定子铁芯的电机的性能。具体地,参见图8和图10,第一部316包括第一侧面3161和第二侧面3162,第一侧面3161与第二侧面3162相对设置,第一侧面3161与第二侧面3162朝着铁芯轭部31的周向设置,这里“朝着铁芯轭部31的周向设置”是指第一侧面3161的方向和第二侧面3162的方向有朝着铁芯轭部的周向设置的趋势,第一侧面3161比第二侧面3162更靠近外表面314,参见图13,第一子部236包括第一配合侧面3261和第二配合侧面3262,第一配合侧面3161与第二配合侧面3262相对设置,参见图4至图15,本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一配合侧面3161与至少部分第一侧面3161接触设置,至少部分第二配合侧面3262与至少部分第二侧面3162接触设置,这里的“接触设置”是指第一子部与第一部之间可通过过盈配合或过渡配合实现接触,这样设置有利于尽量减小第一配合侧面和第一侧面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配合侧面和第二侧面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磁场在传递过程中,有利于减小因间隙而导致的漏磁,进而有利于提高磁通的有效利用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应用上述定子铁芯的电机的工作性能。

参见图11和图15,铁芯颈部321还包括第二子部325,第二子部325位于分界面k以上的部位,参见图4至图15,第二子部325位于第二槽3171内,第二子部325与第二部317对应配合设置,这里的“对应配合设置”是指至少部分第二子部与至少部分第二部过渡配合设置或过盈配合设置;具体地,参见图8,第二部317包括第一面3171,第一面3171朝着铁芯轭部31的周向设置,这里“朝着铁芯轭部31的周向设置”是指第一面3171的方向有朝着铁芯轭部的周向设置的趋势,参见图13,第二子部325包括第一配合面3251,结合图4,图8中的至少部分第一面3171与图13中的至少部分第一配合面3251接触设置,这样设置有利于尽量减小第一配合面和第一面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得磁场在传递过程中,有利于减小因间隙而导致的漏磁,进而有利于提高磁通的有效利用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应用上述定子铁芯的电机的工作性能。

参见图7和图11,本实施例中,铁芯轭部31由硅钢片层叠而成并通过铆接固定为一体,铁芯齿部32由硅钢片层叠而成并通过铆接固定为一体,这样铁芯轭部31和铁芯齿部32的每片硅钢片各自分别独立加工,相较于一体成形的铁芯轭部和铁芯齿部,这样有利于提高硅钢片材料的利用率,进而有利于降低硅钢材料的成本,同时分别成形的铁芯轭部31和铁芯齿部32对应的模具也可以简化,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本实施例中,铁芯轭部31的硅钢片的层叠方向沿定子铁芯的轴向,铁芯齿部32的硅钢片的层叠方向与铁芯轭部31的硅钢片的层叠方向垂直设置,并且铁芯齿部32的硅钢片的层叠方向朝着铁芯轭部31的周向设置,这里“朝着铁芯轭部31的周向设置”是指铁芯齿部的层叠方向有朝着铁芯轭部的周向布置的趋势,实际上铁芯齿部的层叠方向非曲线型,而是直线型。

参见图11和图12,铁芯靴部322包括与铁芯颈部321直接连接的第一部分3221,第一部分3221的硅钢片与铁芯颈部321同一层的硅钢片为同一片,铁芯靴部322还包括未直接与铁芯颈部321连接的第二部分3222,第二部分3222的硅钢片与第一部分3221硅钢片层叠设置,第二部分3222与第一部分3221通过铆接固定成一体。

参见图11至图15,铁芯颈部321包括第一外侧部3213和第二外侧部3214,在铁芯颈部321的层叠方向,第一外侧部3213和第二外侧部3214为位于的铁芯颈部321的两末端的硅钢片的外表面,定义第一外侧部3213与第二外侧部3214之间的最小距离为第三距离w1,铁芯靴部322包括第三外侧部3223和第四外侧部3224,在铁芯靴部322的层叠方向上,第三外侧部3223和第四外侧部3224为位于铁芯靴部322的两末端的硅钢片的外表面,定义第三外侧部3223与第四外侧部3224之间的距离为第四距离w2,第四距离w2与第三距离w1的比值大于等于1或第四距离w2与第三距离w1的比值大于等于1小于等于2,当然第四距离w2与第三距离w1的比值也可以为1.3、1.5、1.8等数值;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这样有利于缩短磁路,进而有利于减小磁阻,从而有利于减小漏磁,进而有利于提高应用本定子组件的电机的性能。

参见图13,沿着定子铁芯30的轴向,定义铁芯颈部321的轴向高度为第一高度,第一高度即为第一距离h1,铁芯靴部322的轴向高度为第二高度h3,第二高度h3与第一高度的比值大于1或第二高度h3与第一高度的比值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6,当然第二高度h3和第一高度的比值可以为1.3、1.5或1.8等数值,在其他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这样在应用本定子组件的电机中,有利于增加电机中转子组件的永磁体的高度,进而有利于提高应用本定子组件的电机的磁通量,从而有利于提高应用本定子组件的电机的性能。

参见图14,铁芯靴部322包括壁面3227,在铁芯靴部322与铁芯颈部321的连接处,定义位于连接处的铁芯靴部322的面为连接面,壁面3227与连接面相对设置,参见图5,定义一相切圆,相切圆与壁面3227相切设置,定义相切圆的直径为第一直径φa,铁芯轭部31的外表面的直径为第二直径φb,第一直径φa与第二直径φb的比值大于等于0.4小于等于0.6。

参见图16至图22,图16为定子铁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7至图18为图16中定子铁芯的铁芯轭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0至图22为图16中定子铁芯的铁芯齿部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定子铁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16至图22,铁芯轭部31a包括第一部316a和第二部317a,铁芯齿部32a包括铁芯颈部321a和铁芯靴部322a,铁芯颈部321a包括第一子部326a和第二子部325a,为了更好地描述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参见图21,这里引入一分界面k’,分界面k’过第三子部323a的第三限位面3232a,第二子部325a位于分界面k’以上,第一子部326a位于分界面k’以下,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部316a不贯穿铁芯轭部31a的第二端部312a,子部324a的第一子部326a的一端与铁芯颈部321a的一端不平齐,即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子部326a的长度比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子部的长度短,这样相较于第一种实施方式,使得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子部的面积比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子部的面积小,从而有利于减小交变磁场对铁芯颈部造成的涡流,从而有利于降低由于涡流而造成铁芯颈部的发热,进而有利于提高应用本定子铁芯的电机的性能,本实施方式的铁芯轭部和铁芯齿部的其他特征可参照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参见图23至图28,图23为定子铁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4至图25为图23中定子铁芯的铁芯轭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6至图28为图23中定子铁芯的铁芯齿部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定子铁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23至图28,铁芯轭部31b包括包括第一部316b和第二部317b,第一部316b与第二部317b之间成形有第二限位面3153b本实施例中,第一部316b贯穿设置,当然,第一部316b也可以不贯穿设置,铁芯齿部32b包括铁芯颈部321b和铁芯靴部322b,铁芯颈部321b包括第一子部326b和第二子部325b,为了更好地描述第一子部和第二子部,参见图27,引入一分界面k”,分界面k”过第三子部323b的第三限位面3232b,第二子部325b位于分界面k”以上,第二子部326b位于分界面k”以下,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例中,铁芯轭部31b的第二部317b的宽度大于第一部3152b的宽度,子部324b的第二子部325b相较于第二子部326b凸出设置,这样设置使得第二子部325b的第一配合面3251b与第一子部326b的第一配合侧面3261b不在同一个平面内,即第一配合面3251b与第一配合侧面3261b形成一台阶面,从而使得第一部316b与第二部317b之间成形的第二限位面3153b的面积增大,相较于铁芯轭部和铁芯齿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由于第二限位面3153b具有支撑作用,这样第二限位面3153b的面积越大,越有利于铁芯齿部与铁芯轭部的安装过程;本实施方式的铁芯轭部和铁芯齿部的其他特征可参照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参见图29至图31,图29为定子铁芯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0为图29中定子铁芯的铁芯轭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1为图29中定子铁芯的铁芯齿部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定子铁芯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29至图31,定子铁芯30c包括铁芯轭部31c和铁芯齿部32c,铁芯轭部31c包括第一部316c和第二部317c,第一部316c与第二部317c之间成形有第二限位面3153b,铁芯齿部32c包括铁芯颈部321c和铁芯靴部322c,铁芯颈部321c包括第一子部326c和第二子部325c,与铁芯轭部和铁芯齿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部317c沿着铁芯轭部31c的径向自铁芯轭部的内表面313c至外表面314c贯穿设置,第二子部325c相较于第一子部326c凸出设置,这样设置使得第二子部325c的第一配合面3251c与第一子部326c的第一配合侧面3261c不在同一个平面内,即第一配合面3251c与第一配合侧面3261c形成一台阶面,从而使得第一部316c与第二部317c之间成形的第二限位面3153c的面积增大,相较于铁芯轭部和铁芯齿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由于第二限位面3153c具有支撑作用,这样第二限位面3153c的面积越大,越有利于铁芯齿部与铁芯轭部的安装过程;本实施方式的铁芯轭部和铁芯齿部的其他特征可参照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参见图32至图36,图32为定子铁芯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3为图32中定子铁芯的铁芯轭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4至图36为图32中定子铁芯的铁芯齿部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对定子铁芯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说明。

参见图32至图36,定子铁芯30d包括铁芯轭部31d和铁芯齿部32d,铁芯轭部31d与定子齿部32d可拆卸连接,定子齿部32d包括铁芯颈部321d和铁芯靴部322d,铁芯靴部322d包括与铁芯颈部321d直接连接的第一部分3221d,第一部分3221d的硅钢片与铁芯颈部321d同一层的硅钢片为同一片,铁芯靴部322d还包括未直接与铁芯颈部321连接的第二部分3222d,第二部分3222d的硅钢片与第一部分3221d硅钢片层叠设置,第二部分3222d与第一部分3221d通过铆接固定成一体,与铁芯齿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中,在铁芯靴部322d的第二部分3222d内,定义距离第一部分3221d最近处的硅钢片为第一硅钢片,距离第一部分3221d最远处的硅钢片为最远硅钢片,第一硅钢片与最远硅钢片之间的硅钢片(包括第一硅钢片和最远硅钢片)在铁芯靴部322d的壁面3227d不呈平面状,而是大致呈阶梯状,相较于铁芯轭部和铁芯齿部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2,在定子铁芯30d中,由于铁芯靴部322d的壁面3227d组成的形状更接近圆,从而有利于减小应用本定子铁芯的电机中的转子的外周与该定子铁芯的壁面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利于减小漏磁,进而有利于提高应用本定子铁芯的电机的性能;本实施方式的铁芯轭部和铁芯齿部的其他特征可参照第一种实施方式,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限制本发明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