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CM马达多面绕线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22335阅读:677来源:国知局
一种VCM马达多面绕线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圈绕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VCM马达多面绕线机。



背景技术:

VCM电机,即音圈直线电机,因其结构类似于喇叭的音圈而得名,具有高频响,高精度的特点,针对不同的终端产品,VCM马达的结构变化多样,其中一类用于聚焦与寻道的VCM马达,由于VCM马达骨架的绕线位没有挡边,而线圈又分布在骨架三个不同的面上,线头线尾也缠绕在另外两个面上,相当于一个正方体的六个面都要进行作业,因此,最初的工艺是:用普通绕线机先绕好四个空芯线圈,然后装配到VCM马达骨架上,然后缠脚。即便是绕过改进的工艺,这类VCM马达的成品,需要经过绕线与装配两道工序才能完成,由于线圈尺寸很小,装配作业往往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这样.这样产品作业的效率低下,并完成缠脚的绕线机,有强烈现实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CM马达多面绕线机,包括:机架,在所述机架上设有控制面板工作站以及绕线机头,所述绕线机头包括机头主座,在所述机头主座上设有三轴驱动组件,所述三轴驱动组件连接有排线模具,在所述排线模具的下方设有原始驱动机构,在所述机头主座的两侧设有加热机构,在所述机头主座的前方设有与原始驱动机构连接的绕线治具机构,所述原始驱动机构和绕线治具机构之间的位置设有余线夹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三轴驱动组件包括:设置于机头主座上端的第一线性导轨以及第一伺服电机,在所述第一线性导轨上连接第一滑块,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通过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第一连接座,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上设有第二线性导轨以及第二伺服电机,在所述第二线性导轨上设有第二滑块,在所述第二滑块上固设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伺服电机通过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前侧设有第三线性导轨以及第三伺服电机,在所述第三线性导轨上设有第三滑块,在所述第三滑块上固设有排线支架,在所述排线支架上设有多组所设排线模具,所述第三伺服电机通过第三丝杆与所述第三滑块连接,在所述机头主座的下端设有第四线性导轨上设有第四滑块,在所述第四滑块上固设有第四连接座,所述原始驱动机构设于该第四连接座前端。

进一步的,所述机头的下方设有夹具转位机构,所述夹具转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机头主座下方的转位支架,所述转位支架上设置有第五线性导轨以及转位前后气缸,在所述第五线性导轨上设有与转位前后气缸连接的第五连接座,所述第五连接座的前端部设有第六线性导轨和转位上下气缸,在所述第六线性导轨上设有与转位上下气缸连接的第六连接座,在所述第六连接座上设置有转位步进电机,所述转位步进电机分别连接有设于第六连接座两侧的转动夹具。

进一步的,所述原始驱动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机架前端的绕线主座以及第五伺服电机,在所述绕线主座上通过轴承设置有多组与第五伺服电机连接的绕线模具。

进一步的,所述每组加热机构包括固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七连接座以及第一气缸,在所述第七连接座上设有第七线性导轨,所述第七线性导轨上连接有第五滑块,在所述第五滑块上固设有热风枪,所述热风枪通过设有的热风管道连接有热风输出道,所述热风输出道设置于夹持冶具以及绕线模具的接合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余线夹机构包括固设于第四连接座上的余线主座,在所述余线主座上设有第八线性导轨以及第二气缸,在所述第八线性导轨上设有与第二气缸连接的第六滑块,在所述第六滑块上设有多组第三气缸,所述每组第三气缸连接有一个余线夹,在所述余线主座上还设有废线挡板,在所述余线架机构上设置有锡杯,所述锡杯通过设有的第四气缸实现升降,所述余线主座的后方通过丝杆连接有余线前后电机,所述余线前后电机固设于机架上,在所述余线主座的两侧设有光轴用于辅助余线主座的前后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绕线治具机构包括固设于机架上的驱动主轴和压紧前轴,所述驱动主轴包括与第五伺服电机连接的绕线主轴,所述绕线模具设置于绕线主轴的端部,在所述绕线主轴的侧边设置有定位块以及用于驱动定位块的定位气缸,所述压紧前轴也通过同步轮带与所述第五伺服电机连接实现与绕线主轴同步转动,在所述机架上设有第四线性导轨合第六伺服电机,第四线性导轨上设有与第六伺服电机连接的第四滑块,在所述第四滑块上固设有第四连接座,所述压紧前轴设于该第四滑块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在工作时由人工上料将产品放置到绕线治具机构上的治具里面。再由原始驱动带动压紧装置压平物料进行绕线,三轴驱动组件带动排线模具进行排线完成后,排线模具去挂结束线到余线夹机构,最后余线夹机构左右动作拉断结束线,转位机构转动夹具90度,四面均绕好线后压紧退回,人工下料,如此重复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实现自动化作业,只需一人进行上料以及下料动作,即可全自动完成绕线工作,可一次性贺新要多个线圈,有效地提高效率,节约加工成本,极大程度地降低了生产对人员技能技巧的依赖,完全能够满足对线圈精度日益增加的绕线工作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VCM马达多面绕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绕线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夹具转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绕线治具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加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余线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驱动主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至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VCM马达多面绕线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VCM马达多面绕线机,请参阅图1,包括:机架001,在所述机架001上设有控制面板工作站002以及绕线机头003,所述绕线机头003包括机头主座004,在所述机头主座004上设有三轴驱动组件005,所述三轴驱动组件005连接有排线模具006,在所述排线模具006的下方设有原始驱动机构007,在所述机头主座004的两侧设有加热机构008,在所述机头主座004的前方设有与原始驱动机构007连接的绕线治具机构009,所述原始驱动机构007和绕线治具机构009之间的位置设有余线夹机构010。

请参阅图2,所述三轴驱动组件005包括:设置于机头主座004上端的第一线性导轨011以及第一伺服电机012,在所述第一线性导轨011上连接第一滑块,所述第一伺服电机012通过第一丝杆与所述第一滑块连接,在所述第一滑块上设有第一连接座013,在所述第一连接座013上设有第二线性导轨014以及第二伺服电机015,在所述第二线性导轨014上设有第二滑块,在所述第二滑块上固设有第二连接座016,所述第二伺服电机015通过第二丝杆与所述第二滑块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接座016的前侧设有第三线性导轨017以及第三伺服电机018,在所述第三线性导轨017上设有第三滑块,在所述第三滑块上固设有排线支架019,在所述排线支架019上设有多组所设排线模具006,所述第三伺服电机018通过第三丝杆与所述第三滑块连接。

请参阅图3,所述机头的下方设有夹具转位机构,所述夹具转位机构包括设置于机头主座004下方的转位支架020,所述转位支架020上设置有第五线性导轨021以及转位前后气缸022,在所述第五线性导轨021上设有与转位前后气缸022连接的第五连接座023,所述第五连接座023的前端部设有第六线性导轨024和转位上下气缸025,在所述第六线性导轨024上设有与转位上下气缸025连接的第六连接座026,在所述第六连接座026上设置有转位步进电机027,所述转位步进电机027分别连接有设于第六连接座026两侧的转动夹具028。

请参阅图4,所述原始驱动机构007包括固设于所述机架前端的绕线主座029以及第五伺服电机030,在所述绕线主座029上通过轴承设置有多组与第五伺服电机030连接的绕线模具031。

请参阅图5,所述每组加热机构008包括固设于所述机架上的第七连接座032以及第一气缸033,在所述第七连接座032上设有第七线性导轨034,所述第七线性导轨034上连接有第五滑块035,在所述第五滑块035上固设有热风枪036,所述热风枪036通过设有的热风管道连接有热风输出道,所述热风输出道设置于压紧前轴以及绕线模具031的接合处下方。

请参阅图2和图6,所述余线夹机构010包括固设于第四连接座上的余线主座037,在所述余线主座037上设有第八线性导轨以及第二气缸038,在所述第八线性导轨上设有与第二气缸038连接的第六滑块039,在所述第六滑块039上设有多组第三气缸040,所述每组第三气缸040连接有一个余线夹041,在所述余线主座037上还设有废线挡板042,在所述余线架机构上设置有锡杯043,所述锡杯043通过设有的第四气缸046实现升降,所述余线主座037的后方通过丝杆连接有余线前后电机044,所述余线前后电机044固设于机架001上,在所述余线主座037的两侧设有光轴045用于辅助余线主座037的前后移动。

请参阅图2和图7,所述绕线治具机构009包括固设于机架001上的驱动主轴和压紧前轴050,所述驱动主轴包括与第五伺服电机030连接的绕线主轴047,所述绕线模具031设置于绕线主轴047的端部,在所述绕线主轴047的侧边设置有定位块048以及用于驱动定位块048的定位气缸049,所述压紧前轴050也通过同步轮带以及转轴与所述第五伺服电机030连接实现与绕线主轴047同步转动,在所述机架001上设有第四线性导轨051以及第六伺服电机053,第四线性导轨051上与第六伺服电机053连接的设有第四滑块052,所述压紧前轴050设于该第四滑块052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流程为:在工作时由人工上料将产品放置到绕线治具机构009上的治具里面。再由原始驱动带动压紧装置压平物料进行绕线,三轴驱动组件005带动排线模具006进行排线完成后,排线模具006去挂结束线到余线夹041机构010,最后余线夹041机构010左右动作拉断结束线,转位机构转动夹具028九十度,四面均绕好线后压紧退回,人工下料,如此重复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实现自动化作业,只需一人进行上料以及下料动作,即可全自动完成绕线工作,可一次性贺新要多个线圈,有效地提高效率,节约加工成本,极大程度地降低了生产对人员技能技巧的依赖,完全能够满足对线圈精度日益增加的绕线工作需求。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