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15614发布日期:2021-02-03 13:24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电机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已知如下电机,其包括连接于外部端子的端子、以及容纳该端子的托架,并且通过将外部端子连接于该端子而进行驱动。
[0003]
在这样的电机中,为了抑制因电机驱动时产生的电噪声传递到其它电气设备及电子设备而引起的误动作等,已知有设置扼流线圈的技术(参考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
专利文献1:jp2011-004569a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5]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机中,根据从扼流线圈引出的引线的处理,有时被扼流线圈阻挡的电噪声会传递到引线,从而难以充分地消除电噪声。此外,还需要一种电机结构,能够应对设置扼流线圈与未设置扼流线圈这两种情况。
[0006]
本发明的课题之一是提供一种能够充分消除电噪声的电机。本发明的另一个课题是提供一种也能应对未设置扼流线圈的情况的电机。(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7]
上述课题通过以下本发明来解决。即,本发明的电机包括:扼流线圈;端子,其电连接有从扼流线圈引出的引线;以及托架,其具有第1壁部、第2壁部及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在所述扼流线圈的轴向上位于所述第1壁部与所述第2壁部之间,所述扼流线圈在所述轴向上位于所述弹性部与所述第2壁部之间,所述端子在所述轴向上被夹在所述第1壁部与所述弹性部之间,所述引线从所述弹性部侧向所述第1壁部侧引出。
[0008]
在本发明的电机中,所述弹性部能够从所述第1壁部侧向所述第2壁部侧弯曲。所述端子与所述引线在所述轴向上可被夹在所述第1壁部与所述弹性部之间。所述引线可卡合于所述端子的凹部。
[0009]
此外,在本发明的电机中,所述托架可包括相互对置的第3壁部及第4壁部,且在所述扼流线圈的径向上,所述扼流线圈可位于所述第3壁部与所述第4壁部之间。进而,在本发明的电机中,在所述托架的底面可形成有凹部,并且扼流线圈的一部分可嵌入在该凹部。
[0010]
另一方面,本发明的电机包括:端子构件,其具有一对端子及连结部,所述连结部将所述一对端子彼此连接;以及托架,其具有第1壁部、第2壁部及弹性部,所述弹性部位于所述第1壁部与所述第2壁部之间,所述端子构件具有第1标记及第2标记,所述第1标记形成在所述一对端子中的一个端子与所述连结部之间,所述第2标记形成在所述一对端子中的
另一个端子与所述连结部之间,并且所述连结部能够从所述一对端子分离。此时,在所述托架的底表面可形成有凹部,并且所述连结部可配置成与该凹部对置。
附图说明
[0011]
图1是示意性表示作为本发明之一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的正视图。图2是将作为本发明之一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的扼流线圈周围区域抽出并示意性表示的侧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x-x截面的放大截面图。图4是将作为本发明之一例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机的扼流线圈周围区域抽出并示意性表示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作为本发明之一例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机的端子的放大截面图。图6是将作为本发明之一例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机的端子构件周围区域抽出并示意性表示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作为本发明之一例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机的端子构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机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表示作为本发明之一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1的正视图,图2是将作为本发明之一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机1的扼流线圈2周围区域抽出并示意性表示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x-x截面的放大截面图。
[0013]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机1包括扼流线圈2、连接于扼流线圈2的端子3、4(以下,将端子3及端子4称为“第1端子3”及“第2端子4”)、以及容纳扼流线圈2、第1端子3与第2端子4的托架5。
[0014]
此外,电机1包括:壳体6,其容纳托架5;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正的温度系数)热敏电阻7,其具有正的温度系数;连接于ptc热敏电阻7的端子8、9(以下,将端子8及端子9称为“第3端子8”及“第4端子9”);以及换向器10,其电连接在扼流线圈2。
[001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说明中,在电机1的轴线x方向上,将箭头a方向设为上侧a,将箭头b方向设为下侧b。而且,在垂直于轴线x的方向上,在扼流线圈2的长度方向(箭头c方向与箭头d方向,以下也称为“长度方向cd”)上,将箭头c方向设为长度方向的一侧c,将箭头d方向设为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进而,在与轴线x方向及长度方向cd均垂直的垂直方向(箭头e方向及箭头f方向,以下也称为“垂直方向ef”)上,将箭头e方向设为垂直方向的一侧e,将箭头f方向设为垂直方向的另一侧f。扼流线圈2的长度方向也是扼流线圈2的轴向,扼流线圈2的垂直方向也是扼流线圈2的径向。
[0016]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机1中,设置在长度方向的一侧c的第1端子3与第3端子8连接于换向器10,设置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的第2端子4与第4端子9连接于未图示的外部端子。扼流线圈2在托架5内设置在箭头e侧,并且包括铁芯21、及缠绕在铁芯21外周表面的线圈22。
[0017]
从扼流线圈2引出有引线23a与引线23b,所述引线23a从线圈22向长度方向的一侧
c引出并与换向器10电连接(以下,将连接在换向器10的引线称为“换向器侧引线”),所述引线23b从线圈22向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引出并与未图示的外部端子电连接(以下,将连接在外部端子的引线称为“外部端子侧引线”)。
[0018]
第1端子3连接于从扼流线圈2引出的换向器侧引线23a。此外,第2端子4连接于从扼流线圈2引出的外部端子侧引线23b。第1端子3包括在垂直方向ef上延伸的主体部31、位于扼流线圈2侧的端部32、以及位于换向器10侧的端部33。
[0019]
在第1端子3的端部32中,长度方向的一侧c的侧面部32c与托架5的朝上侧a立起且朝向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的表面5d对置,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的侧面部32d与扼流线圈2的侧面部2c对置(图3)。端部32的在垂直方向的一侧e的前端朝向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弯曲成大致直角。
[0020]
在端部32上形成有朝向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突出的凸部321。另外,端部32在下侧b具有固定于托架5的固定部322(图2)。固定部322起到以下作用:嵌合于设置在托架5的底面部5b的嵌合孔50a,以将第1端子3固定于托架5。
[0021]
在第1端子3的端部33中,长度方向的一侧c的侧面部33c与托架5的朝上侧a立起且朝向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的表面5d对置,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的侧面部33d与换向器10对置。第2端子4包括:主体部41,具有朝向垂直方向的一侧e的侧面部41e及朝向垂直方向的另一侧f的侧面部41f;端部42,其从主体部4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c朝向垂直方向的一侧e弯曲成大致直角;以及端部43,其从主体部4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朝向垂直方向的另一侧f弯曲成大致直角。
[0022]
第2端子4的主体部41具有固定部413,该固定部413从下侧b的下端部41b朝向下侧b延伸并被固定于托架5(图2)。固定部413起到以下作用:嵌合于设置在托架5的底面部5b的嵌合孔50b,以将第2端子4固定于托架5。此外,在主体部41形成孔412a、412b,通过将销p1插入到孔412a、412b中而将第2端子4固定于托架5。
[0023]
在第2端子4的端部42中,朝向长度方向的一侧c的侧面部42c与托架5对置。在端部42上形成有朝向长度方向的一侧c突出的凸部421(图2)。第2端子4的端部43具有:弯曲部44,其从主体部41朝向垂直方向的另一侧f弯曲成大致直角;前端部45,其从弯曲部44朝向长度方向的一侧c弯曲成钝角;以及最前端部46,其是前端部45的最前端。最前端部46从前端部45朝向垂直方向的一侧e进一步弯曲。
[0024]
托架5由树脂制成,并且包括设置在垂直方向的一侧e的第1壁部51、第2壁部52、第3壁部53及第4壁部54、设置在垂直方向的另一侧f的第5壁部55、第6壁部56、第7壁部57及第8壁部58、以及弹性部59、60。
[0025]
在托架5的底面部5b形成有凹部511(以下,将托架5的凹部511称为“托架凹部”)(图2)。此外,托架5包括:设置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的容纳部512a、512b;以及将容纳部512a、512b的空间与托架5外部的空间连通的开口部513a、513b。
[0026]
第1壁部51设置在长度方向的一侧c。在第1壁部51中,朝向长度方向的一侧c的外壁面部51c与壳体6接触,朝向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的内壁面部51d与第1端子3对置。第2壁部52设置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在第2壁部52中,朝向长度方向的一侧c的内壁面部52c与扼流线圈2的侧面部2d对置,朝向垂直方向的另一侧f的内壁面部52f与第2端子4的主体部41的侧面部41e接触。
[0027]
在长度方向cd上,扼流线圈2设置在第1壁部51与第2壁部52之间。第3壁部53在长度方向cd上设置在第1壁部51与第2壁部52之间。在第3壁部53中,朝向垂直方向的一侧e的外壁面部53e与壳体6接触,朝向垂直方向的另一侧f的内壁面部53f与扼流线圈2的侧面部2e对置。
[0028]
第4壁部54设置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在第4壁部54中,朝向长度方向的一侧c的内壁面部54c与扼流线圈2的侧面部2d对置,朝向垂直方向的一侧e的内壁面部54e与扼流线圈2的侧面部2f对置。此外,在第4壁部54中,朝向垂直方向的另一侧f的内壁面部54f与换向器10对置。内壁面部54f以第4壁部54的垂直方向的另一侧f凹陷的方式弯曲。
[0029]
第3壁部53与第4壁部54相互对置,并且在垂直方向ef上,扼流线圈2位于第3壁部53与第4壁部54之间。具体而言,第3壁部53的内壁面部53f的延伸方向与第4壁部54的内壁面部54e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扼流线圈2的长度方向cd。
[0030]
第5壁部55设置在长度方向的一侧c。在第5壁部55中,朝向垂直方向的一侧e的内壁面部55e与ptc热敏电阻7接触,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连接的内壁面部55h与第4端子9对置。第6壁部56设置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在第6壁部56中,朝向垂直方向的一侧e的内壁面部56e与第4端子9对置。
[0031]
第7壁部57在长度方向cd上设置在第5壁部55与第6壁部56之间。在第7壁部57中,朝向垂直方向的另一侧f的外壁面部57f与壳体6接触。第8壁部58设置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在第8壁部58中,朝向垂直方向的一侧e的内壁面部58e与换向器10对置。内壁面部58e以第8壁部58的垂直方向的一侧e成为凹陷的方式弯曲。
[0032]
此外,在第8壁部58中,朝向垂直方向的另一侧f的内壁面部58f与ptc热敏电阻7接触,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连接的内壁面部58h与第4端子9对置。第8壁部58与第5壁部55相互对置,并且在垂直方向ef上,ptc热敏电阻7设置在第8壁部58与第5壁部55之间。具体而言,ptc热敏电阻7被夹在第8壁部58的内壁面部58f与第5壁部55的内壁面部55e之间。
[0033]
第8壁部58与第6壁部56相互对置,并且在垂直方向ef上,第4端子9设置在第8壁部58与第6壁部56之间。具体而言,第4端子9被夹在第8壁部58的内壁面部58h与第6壁部56的内壁面部56e之间。
[0034]
弹性部59、60由树脂制成,为薄板形状且具有弹性。弹性部59、60在长度方向cd上位于第1壁部51与第2壁部52之间。弹性部59可从第1壁部51侧向第2壁部52侧弯曲。另外,弹性部59在长度方向cd上设置在第1壁部51与扼流线圈2之间。
[0035]
具体而言,在弹性部59中,朝向长度方向的一侧c的侧面部59c与第1端子3的端部32的侧面部32d对置,朝向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的侧面部59d与扼流线圈2的侧面部2c对置(图3)。即,扼流线圈2在长度方向cd上设置在弹性部59的侧面部59d与第2壁部52的内壁面部52c之间。
[0036]
在弹性部59中形成有孔591,该孔591被切成从上侧a向下侧b纵向长度长的u字状的形状。换向器侧引线23a从上侧a插入到该孔591中,并位于u字的底部。插入到孔591的换向器侧引线23a从弹性部59一侧向第1壁部51一侧引出(图3)。孔591在垂直方向ef上的宽度尺寸(未图示)大于换向器侧引线23a在垂直方向ef上的尺寸即直径尺寸。
[0037]
弹性部59将第1端子3的端部32夹在弹性部59与第1壁部51的内壁面部51d之间。即,端部32及从孔591引出的换向器侧引线23a,在长度方向cd上被夹在第1壁部51的内壁面部51d与弹性部59的侧面部59c之间并固定。由此,连接换向器侧引线23a与第1端子3(图3)。
[0038]
弹性部60可从第2壁部52侧向第1壁部51侧弯曲。此外,弹性部60在长度方向cd上设置在扼流线圈2与第2壁部52之间。具体而言,在弹性部60中,朝向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的未图示的侧面部与第2端子4的端部42的侧面部42c对置,朝向长度方向的一侧c的未图示的侧面部与扼流线圈2的侧面部2d对置。
[0039]
在弹性部60中形成有未图示的孔,该孔被切成从上侧a向下侧b纵向长度长的u字状的形状。外部端子侧引线23b从上侧a插入到该孔中,并位于u形的底部。插入孔中的外部端子侧引线23b从弹性部60一侧被引向第2壁部52一侧。该孔在垂直方向ef上的宽度尺寸(未图示)大于外部端子侧引线23b在垂直方向ef上的尺寸即直径尺寸。
[0040]
弹性部60将第2端子4的端部42夹在弹性部60与第2壁部52的内壁面部52c之间。即,端部42及从弹性部60的孔引出的外部端子侧引线23b,在长度方向cd上被夹在第2壁部52的内壁面部52c与弹性部60之间并固定。由此,连接外部端子侧引线23b与第2端子4。
[0041]
托架凹部511具有托架5的底面部5b从上侧a朝向下侧b凹陷的形状。托架凹部511的从上侧a朝下侧b凹陷的尺寸即深度尺寸a小于扼流线圈2在轴线x方向上的尺寸即高度尺寸b(a<b),从而扼流线圈2的一部分嵌入到托架凹部511。具体而言,扼流线圈2的下侧b的下表面部2b被嵌入到托架凹部511(图2)。
[0042]
在容纳部512a中容纳第2端子4的端部43,容纳部512a通过开口部513a与托架5外部的空间连通。在容纳部512b中容纳第4端子9的端部93,容纳部512b通过开口部513b与托架5外部的空间连通。
[0043]
在开口部513a、513b中,插入未图示的外部端子。从开口部513a插入的外部端子通过与容纳在容纳部512a中的第2端子4的端部43接触,从而与扼流线圈2电连接。此外,从开口部513b插入的外部端子通过与容纳在容纳部512b中的第4端子9的端部93接触,从而与ptc热敏电阻7电连接。
[0044]
ptc热敏电阻7设置在垂直方向的另一侧f,并在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连接有第4端
子9。第3端子8包括沿着垂直方向ef延伸的主体部81、以及位于ptc热敏电阻7一侧的端部82。
[0045]
在主体部81中,朝向长度方向上的一侧c的侧面部81c与托架5的朝上侧a立起且朝向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的表面5d对置,朝向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的侧面部81d与换向器10对置。端部82从主体部81的垂直方向的另一侧f向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弯曲成大致直角,并与ptc热敏电阻7接触。
[0046]
第4端子9包括:主体部91,其具有朝向垂直方向的一侧e的侧面部91e及朝向垂直方向的另一侧f的侧面部91f;端部92,其从主体部91的长度方向上的一侧c朝向垂直方向的一侧e弯曲成钝角;以及端部93,其从主体部9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d朝向垂直方向的一侧e弯曲成大致直角。
[0047]
第4端子9的主体部91通过销p2固定在托架5上。第4端子9的端部92,其前端部92g连接于ptc热敏电阻7。第4端子9的端部93包括:弯曲部94,其从主体部91朝向垂直方向的一侧e弯曲成大致直角;前端部95,其从弯曲部94朝向长度方向的一侧c弯曲成钝角;以及最前端部96,其是前端部95的最前端。最前端部96从前端部95朝向垂直方向的另一侧f进一步弯曲。
[0048]
第4端子9被夹在第6壁部56与第8壁部58之间。具体而言,主体部91的侧面部91e与第8壁部58的内壁面部58h接触,主体部91的侧面部91f与第6壁部56的内壁面部56e接触。
[0049]
换向器10包括:导电体11,其设置在垂直方向的一侧e;导电体12,其设置在垂直方向的另一侧f;电刷13,其固定在导电体11上;以及电刷14,其固定在导电体12上。导电体11的一侧11a连接于电刷13,导电体11的另一侧11b连接于第1端子3。具体而言,导电体11通过销p3固定于第1端子3的端部33的侧面部33d。由此,导电体11连接于第1端子3。
[0050]
导电体12的一侧12a连接于电刷14,导电体12的另一侧12b连接于第3端子8。具体而言,导电体12通过销p4固定于第3端子8的主体部81的侧面部81d。由此,导电体12连接于第3端子8。
[0051]
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机1中,扼流线圈2在长度方向cd上位于弹性部59与第2壁部52之间,第1端子3在长度方向cd上被夹在第1壁部51与弹性部59之间,并且换向器侧引线23a从弹性部59侧被引向第1壁部51侧。另外,第2端子4在长度方向cd上被夹在第2壁部52与弹性部60之间,外部端子侧引线23b从弹性部60侧被引向第2壁部52侧。因此,扼流线圈2、与换向器侧引线23a及外部端子侧引线23b彼此并不靠近,由此抑制以扼流线圈2阻挡的电噪声(例如,低频电流或高频电流)向换向器侧引线23a及外部端子侧引线23b传播,从而能够抑制电噪声去除效率的降低。
[005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机1中,弹性部59可从第1壁部51侧向第2壁部52侧弯曲。此外,弹性部60可从第2壁部52侧向第1壁部51侧弯曲。因此,弹性部59向扼流线圈2侧弯曲从而将扼流线圈2压向第2壁部52侧,弹性部60向扼流线圈2侧弯曲从而将扼流线圈2压向第1壁部51侧,从而可将扼流线圈2固定在托架5上。
[0053]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机1中,第1端子3及换向器侧引线23a在长度方向cd上被
夹在第1壁部51与弹性部59之间。因此,能够连接换向器侧引线23a与第1端子3的同时固定换向器侧引线23a与第1端子3。
[0054]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机1中,第2端子4及外部端子侧引线23b在长度方向cd上被夹在第2壁部52和弹性部60之间。因此,能够连接外部端子侧引线23b与第2端子4的同时固定外部端子侧引线23b与第2端子4。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机1可以抑制电噪声去除效率的降低。
[0055]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机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功能及结构的构件或零件,标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但是,添加特殊说明的情况并不限于此)。
[0056]
图4是将本发明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机1的扼流线圈2周围区域抽出并示意性表示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机1的第1端子3与换向器侧引线23a之间的连接的放大截面图。在第1变形例中,第1端子3及第2端子4的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但是第1端子3与换向器侧引线23a之间的连接、以及第2端子4与外部端子侧引线23b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于上述实施方式。
[0057]
如图4所示,在第2端子4的主体部41的上侧a形成有从上侧a朝向下侧b凹陷的凹部47(以下,将第2端子4的凹部47称为“第2端子凹部47”)。在第2端子凹部47中卡合外部端子侧引线23b。
[0058]
具体而言,在第2端子凹部47中,为了增大第2端子4与外部端子侧引线23b的接触面积,从上侧a朝下侧b凹陷的尺寸即深度尺寸c大于外部端子侧引线23b的垂直方向的尺寸即直径尺寸d(c>d)。另外,深度尺寸c也可以等于直径尺寸d(c=d)。
[0059]
此外,为了增大第2端子4与外部端子侧引线23b的接触面积,第2端子凹部47在箭头cd方向上的尺寸即宽度尺寸e等于外部端子侧引线23b的直径尺寸d(d=e)、或者小于外部端子侧引线23b的直径尺寸d(d>e)。第2端子凹部47通过接触外部端子侧引线23b的外周,从而与外部端子侧引线23b连接。在宽度尺寸e小于外部端子侧引线23b的直径尺寸d(d>e)的情况下,外部端子侧引线23b压入第2端子凹部47并固定。
[0060]
如图5所示,在第1端子3的端部32的上侧a形成有从上侧a朝下侧b凹陷的凹部37(以下,将第1端子3的凹部37称为“第1端子凹部”)。在第1端子凹部37中卡合换向器侧引线23a。
[0061]
具体而言,为了增大第1端子3与换向器侧引线23a的接触面积,第1端子凹部37的从上侧a向下侧b凹陷的尺寸即深度尺寸f大于换向器侧引线23a的垂直方向的尺寸即直径尺寸g(f>g)。另外,深度尺寸f也可以等于直径尺寸f(f=g)。
[0062]
同样,为了增大第1端子3与换向器侧引线23a的接触面积,第1端子凹部37在箭头ef方向上的尺寸即未图示的宽度尺寸与换向器侧引线23a的直径尺寸g相等,或者小于换向器侧引线23a的直径尺寸g。第1端子凹部37通过接触换向器侧引线23a的外周接触,从而与换向器侧引线23a连接。在宽度尺寸小于换向器侧引线23a的直径尺寸g的情况下,换向器侧引线23a压入第1端子凹部37并固定。
[0063]
在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机1中,在形成于第1端子3的第1端子凹部37中卡合有换向器侧引线23a。因此,即使在换向器侧引线23a的直径尺寸d大、并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难以将换向器侧引线23a夹在第1壁部51与弹性部59之间的情况下,也能连接换向器侧引线23a与第1端子3。
[0064]
此外,在形成于第2端子4的第2端子凹部47中卡合有外部端子侧引线23b。因此,即使在外部端子侧引线23b的直径尺寸f大、并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难以将外部端子侧引线23b夹在第2壁部52与弹性部60之间的情况下,也能连接外部端子侧引线23b与第2端子4。
[0065]
图6是将本发明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机201的端子构件203的周围区域抽出并示意性表示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机201的端子构件203的侧视图。在第2变形例中,电机201不具有扼流线圈2,而具有端子构件203的这一结构不同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电机1。
[0066]
如图6及图7所示,第2变形例中的电机201的端子构件203具有连结部213,该连结部213将第1端子3与第2端子4(一对端子)连结。端子构件203具有第1标记及第2标记,所述第1标记由形成在第1端子3与连结部213之间的记号214a表示,第2标记由形成在第2端子4与连结部213之间的记号214b表示。
[0067]
连结部213配置成与托架5的托架凹部511对置。即,连结部213连接第1端子3的上侧a与第2端子4的上侧a,并且被配置在用于将第1端子3与第2端子4固定于托架5的托架凹部511的上侧a。
[0068]
记号214a是在将第1端子3与连结部213切开时成为标志的标识,记号214b是在将第2端子4与连结部213切开时成为标志的标识。本变形例中的记号214a、214b是直线状且厚度薄的薄壁部,通过在记号214a、214b处切割端子构件203可以将连结部213、与第1端子3及第2端子4分离。另外,记号214a、214b例如也可以是用笔等绘制的简单印记。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其它工具切断记号214a、214b的部位即可。此外,记号214a、214b例如也可以是形成在端子构件203上的切口或穿孔等。
[0069]
在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机201中,在连接第1端子3与第2端子4的连结部213上利用记号214a、214b形成标记。因此,在电机201中设置扼流线圈的情况下,通过沿着记号214a、214b将第1端子3与连结部213、以及第2端子4与连结部213切开,从而可在托架凹部511中配置扼流线圈。即,可提供一种能够应对未设置扼流线圈的情况与设置扼流线圈的情况中的任一情况的电机201。
[0070]
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端子构件203可以用于上述实施方式及上述第1变形例。即,端子构件203的第1端子3及第2端子4是与上述实施方式及上述第1变形例的第1端子3及第2端子4相同的构件,通过从连结部213切开,从而成为各自独立的端子。因此,端子构件203可以应对上述实施方式、上述第1变形例及本第2变形例中的任一个。
[0071]
在上述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端子3上也形成有第1端子凹部(图6中的标记37),并且在第2端子4上也形成有第2端子凹部(图6中的标记47),但在说明实施方式时省略了相关说明。即,上述实施方式、上述第1变形例及本第2变形例中的第1端子3及第2端子4是相同的构件,可根据不同使用形态,直接利用端子构件203或者将连结部213切开利用。
[0072]
以上,列举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电机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电机并不限定
于上述实施方式及变形例的构成。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电机1中,对换向器侧引线23a被夹在第1壁部51与弹性部59之间,外部端子侧引线23b被夹在第2壁部52和弹性部60之间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仅将换向器侧引线23a与外部端子侧引线23b中的一个如第1变形例那样卡合于第1端子凹部37。即,可以是换向器侧引线23a被夹在第1壁部51与弹性部59之间,外部端子侧引线23b卡合于第2端子凹部47。此外,也可以是换向器侧引线23a卡合于第1端子凹部37,外部端子侧引线23b被夹在第2壁部52和弹性部60之间。
[0073]
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以往周知的见解适当地变更本发明的电机。经变更后只要仍具备本发明的构成,则当然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附图标记说明
[0074]
1电机;2扼流线圈;3第1端子;4第2端子;5托架;6外壳;7ptc热敏电阻;8第3端子;9第4端子;10换向器;11、12导电体;13、14电刷;21铁芯;22线圈;23a换向器侧引线;23b外部端子侧引线;31主体部;32端部;32c、32d侧面部;33端部;33c、33d侧面部;35前端部;37第1端子凹部;41主体部;41b下端部;41e、41f侧面部;42端部;42c侧面部;43端部;44弯曲部;45前端部;46最前端部;47第2端子凹部;51第1壁部;52第2壁部;53第3壁部;54第4壁部;55第5壁部;56第6壁部;57第7壁部;58第8壁部;59弹性部;81主体部;81c、81d侧面部;82端部;91主体部;92端部;93端部;94弯曲部;95前端部;96最前端部;201电机;203端子构件;213连结部;214a、214b记号;511托架凹部;512a、512b容纳部;513a、513b开口部;591孔。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