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辅助安装结构的高速牵引电机转轴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56232发布日期:2020-09-25 18:34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辅助安装结构的高速牵引电机转轴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转轴支架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辅助安装结构的高速牵引电机转轴支架。



背景技术:

电机转轴支架是一种组成电机的零配件,在高速牵引电机上,电机转轴支架主要连接在电机的转子上,由转子带动其转动,再带动套接在转轴上的输出机构对外输出传统的具有辅助安装结构的高速牵引电机转轴支架已经基本满足人们的需求,但是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改进。

现在的电机转轴支架在使用是因转子带动转轴转动时,速度过快,会导致装置整体产生震动,从而造成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碰撞受损,最后导致转轴的使用寿命缩短,因此亟需一种具有辅助安装结构的高速牵引电机转轴支架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辅助安装结构的高速牵引电机转轴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电动转轴支架速度过快,会导致装置整体产生震动,从而造成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碰撞受损,最后导致转轴的使用寿命缩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辅助安装结构的高速牵引电机转轴支架,包括支撑底座、支撑架、下半轴承、上半轴承和转轴装置主体,所述支撑底座顶端设置安装有支撑架,且支撑架顶端连接有下半轴承,所述下半轴承顶端通过转轴连接有上半轴承,所述上半轴承内壁卡合有转轴装置主体,所述支撑底座顶端设置有减震装置。

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开槽、第一滑轨、连接滑块、第一弹簧、第二开槽、第一固定块、第三连接块、第一滑块、第二滑轨、第四连接块、第三弹簧、第二固定块、第五连接块、第二滑块、第三滑轨和第六连接块,所述第一开槽内侧皆开设有第一滑轨,且第一滑轨上皆滑动连接有连接滑块,两组所述连接滑块内侧连接有支撑架,所述连接滑块外壁上皆环绕有第一弹簧,所述支撑架底端两侧皆对称开设有第二开槽,且第二开槽内部皆固定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底端皆连接有第三连接块,所述第三连接块底端皆插设在第四连接块内部,所述第三连接块底端两侧皆固定有第一滑块,且第一滑块皆滑动在第二滑轨上,所述第二滑轨皆开设在第四连接块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固定块底端皆连接有第三弹簧,且第三弹簧的另一端皆连接在第四连接块顶端,所述第四连接块皆固定在第二固定块内部,所述第二固定块皆开设在支撑底座底端。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底端的第四连接块外侧皆固定有第六连接块,且第六连接块内部皆开设有第三滑轨,所述第三滑轨内部结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两组所述第二滑块内部皆连接有第五连接块,所述第五连接块顶端皆连接在支撑架底端。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顶端固定有下半轴承,且下半轴承左侧通过铰接轴连接有上半轴承,所述上半轴承右侧固定插设有第一连接块,所述下半轴承右侧顶端固定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中部皆被拉鞘贯穿,所述拉鞘顶端两侧的底端皆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皆连接在第一连接块上。

优选的,所述上半轴承表面等距离开设有散热孔,所述下半轴承表面等距离开设有另一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转轴装置主体外壁皆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外壁皆通过转子连接有下半轴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具有辅助安装结构的高速牵引电机转轴支架设置有支撑底座、第一滑轨、连接滑块、第一弹簧、支撑架、下半轴承、上半轴承、转轴装置主体、第三连接块、第一滑块、第二滑轨、第四连接块和第三弹簧,当下半轴承、上半轴承和转轴装置主体启动时,此时支撑架底端的第三连接块、第一滑块、第二滑轨和第四连接块在第三弹簧的弹性作用力下对装置整体进行减震防护,同时在支撑架底端两侧的第一滑轨、连接滑块和第一弹簧的相互配合下使得支撑架与支撑底座之间只能保持竖直移动,通过上述结构可以有效的对支撑底座和支撑架之间进行减震防护,确保了装置在运行时的稳定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该具有辅助安装结构的高速牵引电机转轴支架设置有下半轴承、上半轴承、散热孔、转轴装置主体、转子、拉鞘和第二弹簧,当需要将转轴装置主体安装在下半轴承和上半轴承之间时,此时在第二弹簧的在弹性作用力下将拉鞘拔出,解除下半轴承与上半轴承之间的锁定状态,此时在讲上半轴承在转轴的作用下从下半轴承顶端打开,即可完成对转轴装置主体的安装,且转轴装置主体在使用时因与转子之间的摩擦过大,故会产生大量热量,此时在散热孔和转轴装置主体的相互作用下可以较为便捷的对装置整体进行散热,通过上述结构可以较为便捷使得转轴装置主体与下半轴承和上半轴承安装的更加便捷,确保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上半轴承、散热孔、转轴装置主体、隔热层和转子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支撑底座;2、第一开槽;3、第一滑轨;4、连接滑块;5、第一弹簧;6、支撑架;7、下半轴承;8、上半轴承;9、散热孔;10、转轴装置主体;11、隔热层;12、转子;13、第一连接块;14、第二连接块;15、拉鞘;16、第二弹簧;17、第二开槽;18、第一固定块;19、第三连接块;20、第一滑块;21、第二滑轨;22、第四连接块;23、第三弹簧;24、第二固定块;25、第五连接块;26、第二滑块;27、第三滑轨;28、第六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辅助安装结构的高速牵引电机转轴支架,包括支撑底座1、支撑架6、下半轴承7、上半轴承8和转轴装置主体10,支撑底座1顶端设置安装有支撑架6,且支撑架6顶端连接有下半轴承7,下半轴承7顶端通过转轴连接有上半轴承8,上半轴承8内壁卡合有转轴装置主体10,支撑底座1顶端设置有减震装置,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开槽2、第一滑轨3、连接滑块4、第一弹簧5、第二开槽17、第一固定块18、第三连接块19、第一滑块20、第二滑轨21、第四连接块22、第三弹簧23、第二固定块24、第五连接块25、第二滑块26、第三滑轨27和第六连接块28,第一开槽2内侧皆开设有第一滑轨3,且第一滑轨3上皆滑动连接有连接滑块4,两组连接滑块4内侧连接有支撑架6,连接滑块4外壁上皆环绕有第一弹簧5,支撑架6底端两侧皆对称开设有第二开槽17,且第二开槽17内部皆固定有第一固定块18,第一固定块18底端皆连接有第三连接块19,第三连接块19底端皆插设在第四连接块22内部,第三连接块19底端两侧皆固定有第一滑块20,且第一滑块20皆滑动在第二滑轨21上,第二滑轨21皆开设在第四连接块22的内壁上,第一固定块18底端皆连接有第三弹簧23,且第三弹簧23的另一端皆连接在第四连接块22顶端,第四连接块22皆固定在第二固定块24内部,第二固定块24皆开设在支撑底座1底端,其作用在于可以有效的对支撑底座1和支撑架6之间进行减震防护,确保了装置在运行时的稳定性,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支撑架6底端的第四连接块22外侧皆固定有第六连接块28,且第六连接块28内部皆开设有第三滑轨27,第三滑轨27内部结滑动连接有第二滑块26,两组第二滑块26内部皆连接有第五连接块25,第五连接块25顶端皆连接在支撑架6底端,其作用在于可以进一步稳定支撑底座1和支撑架6之间的位置关系,确保了装置结构的稳定性。

支撑架6顶端固定有下半轴承7,且下半轴承7左侧通过铰接轴连接有上半轴承8,上半轴承8右侧固定插设有第一连接块13,下半轴承7右侧顶端固定有第二连接块14,第一连接块13和第二连接块14中部皆被拉鞘15贯穿,拉鞘15顶端两侧的底端皆连接有第二弹簧16,第二弹簧16的另一端皆连接在第一连接块13上,其作用在于可以较为便捷使得转轴装置主体10与下半轴承7和上半轴承8安装的更加便捷,确保了装置的实用性,上半轴承8表面等距离开设有散热孔9,下半轴承7表面等距离开设有另一散热孔9,其作用在于便于装置散热,确保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转轴装置主体10外壁皆设置有隔热层11,隔热层11外壁皆通过转子12连接有下半轴承7,其作用在于隔绝转轴装置主体10表面的温度,确保了装置的完整性。

工作原理:当下半轴承7、上半轴承8和转轴装置主体10启动时,此时支撑架6底端的第三连接块19、第一滑块20、第二滑轨21和第四连接块22在第三弹簧23的弹性作用力下对装置整体进行减震防护,同时在支撑架6底端两侧的第一滑轨3、连接滑块4和第一弹簧5的相互配合下使得支撑架6与支撑底座1之间只能保持竖直移动。

当需要将转轴装置主体10安装在下半轴承7和上半轴承8之间时,此时在第二弹簧16的在弹性作用力下将拉鞘15拔出,解除下半轴承7与上半轴承8之间的锁定状态,此时在讲上半轴承8在转轴的作用下从下半轴承7顶端打开,即可完成对转轴装置主体10的安装,且转轴装置主体10在使用时因与转子12之间的摩擦过大,故会产生大量热量,此时在散热孔9和转轴装置主体10的相互作用下可以较为便捷的对装置整体进行散热,操作到此结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