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0341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计算机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由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主要取决于中央处理器,因此中央处理器的运行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对于中央处理器这一类的集成电路电子组件来说,运行速度越快,其单位时间产生的热量就越多,若不及时排出,就会引起其温度升高,导致其运行不稳定。业界的普遍做法是在中央处理器的上表面安装散热器辅助其散热,随着中央处理器性能的不断提高,其所配用的散热器也在不断改良,但始终无法满足中央处理器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散热效果的散热装置。一种散热装置,包括一用以抵接发热组件的底座及一安装于所述底座上的第一鳍片组,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一第二鳍片组、一导热管及一安装板,所述导热管包括一伸入所述第一鳍片组内的第一热管及一伸入所述第二鳍片组内的第二热管,所述安装板包括一安装于所述第一鳍片组上的安装部及一支撑于所述第二鳍片组下表面的支撑部。优选地,所述散热装置还包括一安装于所述间隔内的风扇模组。优选地,所述风扇模组包括出风口,所述出风口正对所述第二鳍片组。优选地,所述第一鳍片组包括一底板及若干平行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第一鳍片,所述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优选地,所述第二鳍片组包括有若干平行设置的第二鳍片,所述第二鳍片平行于所述第一鳍片。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底板的下表面对应所述凹槽开设有一嵌合槽,所述第一热管收容于所述凹槽与所述嵌合槽内。优选地,所述导热管大致呈U型,所述第一热管与所述第二热管大致平行。优选地,所述导热管所述在的平面与所述安装板之间形成一锐角夹角。优选地,所述第二鳍片组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第一鳍片组的水平位置。优选地,所述安装板还包括一连接部,所述支撑部及安装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两相对端。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上述的散热装置中,发热组件产生的热量可直接传导至所述第一鳍片组,并且可藉由所述导热管传导至与所述第一鳍片组保持有一距离的所述第二鳍片组,实现良好散热的效果,有利于计算机内部散热的改善,提高整机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发明主机的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中的散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中的散热装置的立体组装图。图4是图3中的散热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图1中的主机的立体组装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主机100机箱10风流口11主板20发热组件21散热装置30底座40凹槽41第一鳍片组50第一鳍片51底板53嵌合槽531固定孔533第二鳍片组60第二鳍片61通孔63导热管70连接管72第一热管74第二热管76安装板80连接部81安装部83安装孔831支撑部85风扇模组90出风口93间隔20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一主机100包括一机箱10、一固定于所述机箱10内的主板20及一散热装置30。所述机箱10上设有一风流口11,所述主板20上安装有发热组件21,如中央处理器。请同时参阅图2,所述散热装置30包括一底座40、一第一鳍片组50、一第二鳍片组60及一导热管70。所述底座40的下表面可抵接所述发热组件21。所述底座40上开设有一凹槽41,所述凹槽41位于所述底座40的上表面的居中位置,并贯穿所述整个底座40的上表面。所述第一鳍片组50包括一底板53及若干并行排列于所述底板53上的第一鳍片51。所述底板53的下表面对应所述凹槽41开设有一嵌合槽531,所述嵌合槽53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鳍片51大致垂直。所述底板53上还开设有固定孔533。所述第二鳍片组60由若干并行排列的第二鳍片61组成。所述第二鳍片组60上开设有一通孔63,所述通孔63贯穿所有第二鳍片61。所述通孔6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鳍片61大致垂直。所述导热管70大致呈U型,包括一连接管72及自所述连接管72的两端分别弯折形成的一第一热管74及一第二热管76。所述第一热管74大致平行于所述第二热管76,所述第一热管74及所述第二热管76大致垂直于所述连接管72。所述第一热管74、第二热管76及所述连接管72大致在同一平面内。所述散热装置30还包括一用以安装所述第一鳍片组50及所述第二鳍片组60的安装板80,所述安装板80大致为一L型板体。所述安装板80包括一连接部81及自所述安装部83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一安装部83及一支撑部85,所述支撑部85比所述安装部83略长。所述安装部83对应所述固定孔533开设有安装孔831。所述散热装置30还包括一风扇模组90,所述风扇模组90包括一出风口93。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组装所述散热装置30时,将所述导热管70的第一热管74嵌合至所述底座40的凹槽41内,将所述第一鳍片组50安装于所述底座40上。所述底板53的下表面紧贴所述底座40的上表面,且所述嵌合槽531紧贴所述导热管70的第一热管74。将所述第二热管76插入所述第二鳍片组60的通孔63内。将所述安装板80的支撑部85支撑于所述第二鳍片组60的下表面,将所述安装部83放置于所述底板53的上表面上,并使用若干紧固件穿过所述安装孔831插入所述固定孔533内,从而将所述安装板80固定于所述第一鳍片组50上。所述第二鳍片61的并行方向与所述第一鳍片51的并行方向一致。所述导热管70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安装板80大致呈一锐角夹角,所述第二热管76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第一热管74的水平位置,所述第二鳍片组60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第一鳍片组50的水平位置,所述第一鳍片组50与所述第二鳍片组60之间形成一间隔200。将所述风扇模组90安装于所述间隔200内,所述出风口93正对所述第二鳍片61的一侧。所述风扇模组80与所述第一鳍片组50之间存在间隙。请同时参阅图5,组装好的散热装置30安装于所述机箱10内的主板20上,使所述底座40抵贴所述发热组件21,所述第二鳍片组60的出风侧正对所述风流口11并接合至所述风流口11。所述底座40可将所述发热组件21产生的热量传送给与之直接接触的第一鳍片组50,并经由所述导热管70传导给所述第二鳍片组60,藉由所述风扇模组90,将所述第二鳍片组60上的热量从所述风流口11吹送出所述主机100。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