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式散热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8354阅读:5081来源:国知局
水冷式散热器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冷式散热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脑的运算速度日趋千里,随着电脑运算速度的加快,散热问题逐渐凸显出来。现有的散热器一般采用气冷式散热器,通过散热片及风扇开进行散热,随着频率的不断提升,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从而影响制约电脑运算速度,同时,高转速的散热风扇所产生的扰人噪音及高耗电量,是目前业者所难以克服的课题,故具有高散热效果及低噪音的水冷式散热器,可以提供散热的另一种解决方案。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水冷式散热器由于存在体积庞大、热交换面积小、冷却水滞留等问题,造成散热效率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产品和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水冷式散热器结构,通过对结构的改良,大大提高散热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冷式散热器结构,包括散热本体和与散热本体盖合的盖体,散热本体包括一导热板和固定在导热板内侧的散热鳍片;所述的盖体具有一容置腔,容置腔顶部设有一入水口和一出水口,盖体盖合在散热本体上时散热鳍片容置在容置腔内,并使容置腔形成封闭腔,冷却水由入水口进入盖体容置腔内,对容置腔内的散热鳍片及导热板进行降温散热,循环后的冷却水由出水口排出,带走散热本体的热量,达到散热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冷式散热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盖体上容置腔开口周围设有一环槽,环槽内嵌入式设置一垫圈,垫圈嵌入式安装在环槽内并部分凸伸出该环槽,盖体盖合在散热本体上时,该垫圈压紧在盖体和导热板间,形成密封,增加了该散热器结构的密闭性,防止水渗出而损坏设备。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冷式散热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导热板内侧具有一凹槽,散热鳍片固定在凹槽内,凹槽部分的导热板厚度小于凹槽周围的导热板厚度,这样既能保证散热器结构的强度,又能提高传热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的凹槽传热厚度为0.5-0.6cm。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冷式散热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散热鳍片垂直并密集排列在凹槽内,每根散热鳍片直接与导热板连接,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及散热均匀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水冷式散热器结构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盖体环槽外侧四个角各开设有一固定孔,导热板四个角对应位置各开设有一穿孔,固定件穿过盖体上的固定孔及导热板上的穿孔进行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水冷式散热器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2为安装后的水冷式散热器结构截面示意图。

其中:

10、散热本体 11、导热板 12、散热鳍片 111、凹槽 112、穿孔 20、盖体 21、入水口 22、出水口 23、环槽 24、固定孔 25、容置腔 30、垫圈 40、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水冷式散热器结构,包括散热本体10、盖体20、垫圈30、紧固件40。

其中,散热本体10呈矩形结构,包括一导热板11和多个散热鳍片12,散热鳍片固定在导热板11内侧,散热鳍片可以焊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连接,也可以与导热板一体成型,优选的散热鳍片做成散热模块,根据需要设置散热模块上的散热鳍片数量及结构。

为了提高散热效率,将导热板11内侧设置一凹槽111,散热鳍片12垂直并密集排列在凹槽111内,凹槽传热厚度为0.5-0.6cm,凹槽周围的导热板厚度为1.1-1.2cm,此处及本申请中的传热厚度指的是凹槽部分的导热板厚度,凹槽部分的导热板厚度小于凹槽周围的导热板厚度,这样既能保证散热器结构的强度,又能提高传热效率。

盖体20成矩形结构,具有一顶壁201及自该顶壁201周缘向下延伸的围绕壁202,该顶壁201与该围绕壁202相配合共同界定出一容纳冷却水的容置腔25,该顶壁201开设有一入水口21及一出水口22,入水口21及出水口22与容置腔25连通。围绕壁202端面上设有形成于其中的环槽23。

垫圈30与环槽23配套,垫圈30嵌入式安装在环槽23内并部分凸伸出该环槽23,盖体20盖合在散热本体10上时,该垫圈30压紧在盖体和导热板间,形成密封。

盖体20环槽外侧四个角各开设有一固定孔24,导热板11四个角对应位置各开设有一穿孔112,固定件40穿过盖体上的固定孔24及导热板上的穿孔112进行固定。

所述的水冷式散热器结构使用时,先将该垫圈30嵌设于盖体20的环槽23内,将盖体20与本体10盖合,散热鳍片容置于盖体20的容置腔25内,固定件40穿过盖体上的固定孔24及导热板上的穿孔112进行固定,通过垫圈30、散热本体10、盖体20使容置腔25形成密闭空间,冷却水由该入水口21灌入容置腔25,对散热鳍片12及导热板11进行散热,散热鳍片12垂直并密集排列在凹槽内,可以将热量更快传递,同时多个散热鳍片12与冷却水充分接触,增大了换热面积,使冷却水快速带走大量热量,达到有效散热目的。

虽然说明书中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提示,不应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和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