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控制器的固定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1138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控制器的固定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设备防护领域,确切地说是一种新型控制器的固定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控制器是指按照预定顺序改变主电路或控制电路的接线和改变电路中电阻值来控制电动机的启动、调速、制动和反向的主令装置。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产生器和操作控制器组成,它是发布命令的“决策机构”,即完成协调和指挥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控制器分组合逻辑控制器和微程序控制器,两种控制器各有长处和短处。组合逻辑控制器设计麻烦,结构复杂,一旦设计完成,就不能再修改或扩充,但它的速度快。微程序控制器设计方便,结构简单,修改或扩充都方便,修改一条机器指令的功能,只需重编所对应的微程序;要增加一条机器指令,只需在控制存储器中增加一段微程序,但是,它是通过执行一段微程。具体对比如下:组合逻辑控制器又称硬布线控制器,由逻辑电路构成,完全靠硬件来实现指令的功能。现在控制器应用在多个领域,例如电磁吸盘控制器:交流电压380V经变压器降压后,经过整流器整流变成110V直流后经控制装置进入吸盘此时吸盘被充磁,退磁时通入反向电压线路,控制器达到退磁功能。门禁控制器:门禁控制器工作在两种模式之下。一种是巡检模式,另一种是识别模式。在巡检模式下,控制器不断向读卡器发送查询代码,并接收读卡器的回复命令。这种模式会一直保持下去,直至读卡器感应到卡片。当读卡器感应到卡片后,读卡器对控制器的巡检命令产生不同的回复,在这个回复命令中,读卡器将读到的感应卡内码数据传送到门禁控制器,使门禁控制器进入到识别模式。在门禁控制器的识别模式下,门禁控制器分析感应卡内码,同设备内存储的卡片数据进行比对,并实施后续动作。门禁控制器完成接收数据的动作后,会发送命令回复读卡器,使读卡器恢复状态,同时,门禁控制器重新回到巡检模式。现有技术中控制器有的需要放置在户外,有的虽然在室内,但裸露在通风口,容易收到尘土、受潮等因素的影响,添加控制器保护壳,但是散热效果差,影响控制器的正常工作。保护壳安装不方便,保护壳的固定孔位置不可以调整,有些地方不易打孔,在位置选取和安装调试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控制器有的需要放置在户外,有的虽然在室内,但裸露在通风口,容易收到尘土、受潮等因素的影响,添加控制器保护壳,但是散热效果差,影响控制器的正常工作。保护壳安装不方便,保护壳的固定孔位置不可以调整,有些地方不易打孔,在位置选取和安装调试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手段:

一种新型控制器的固定保护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方设有开口;所述的壳体一侧设有固定装置,壳体上方的开口处设有可以打开和闭合盖体,壳体上设有通风散热结构,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头,固定头上设有固定孔,固定头连接固定滑块,壳体上设有滑轨,固定滑块可在滑轨内移动,壳体后侧设有胶层,胶层表面设有隔离层。

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所述的固定孔上可以设置固定螺丝。

所述的固定头为四个,两个一组分别位列于壳体的两侧。

所述的滑轨为四段,两个一组分别位列于壳体的两侧,位置对应固定头链接的固定滑块。

所述的散热结构为设置在壳体上通风板、通风板上设有通风孔,通风板中心设有旋转头。

所述的壳体和盖体之间设有复位弹簧。

所述的壳体下方设有固定托板。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灵活的固定头,可以选择比较好的位置固定保护壳,通过设置固定托板和粘性胶层辅助固定,根据不同环境,选择不同的固定方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造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盖体;3-通风板;4-旋转头;5-通风孔;6-滑轨;7-固定头;8-固定孔;9-固定螺丝;10-固定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控制器的固定保护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上方设有开口;所述的壳体1一侧设有固定装置,壳体1上方的开口处设有可以打开和闭合盖体2,壳体1上设有通风散热结构,所述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头7,固定头7上设有固定孔8,固定头7连接固定滑块10,壳体1上设有滑轨6,固定滑块10可在滑轨6内移动,壳体1后侧设有胶层,胶层表面设有隔离层,固定孔8上可以设置固定螺丝9,固定头7为四个,两个一组分别位列于壳体1的两侧,滑轨6为四段,两个一组分别位列于壳体1的两侧,位置对应固定头7链接的固定滑块10,散热结构为设置在壳体1上通风板3、通风板3上设有通风孔5,通风板3中心设有旋转头4,壳体1和盖体2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壳体1下方设有固定托板。

由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不限于此,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能想到本技术方案技术特征的等同的变化或替代,都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