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散热器的导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4954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散热器的导风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驱动控制器的一体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带电机驱动控制器的一体化设计的驱动控制器的散热器风道的导风结构。



背景技术:

在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书中提到了高效风机水泵等机电装备整体化设计。为了实现整体化设计,不仅结构要按照电机的要求进行优化匹配设计,散热部分更需要进行优化。市场上的产品由于电机厂家较多,规格不同,市场上的控制器,也有部分产品进行定制化设计,散热结构只能匹配对应的电机,有些散热结构,虽然结构设计上面考虑到了兼容性和通用性,但兼容方式比较复杂,加工和组装比较困难,并且模具价格较高,成本也较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对散热器的风道通风结构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的兼容性和降低结构成本和组装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散热器的结构简单、重量轻便、位置灵活可调且兼容性好的导风结构。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散热器的导风结构,其中,导风结构包括导风板、第一弹性夹片和两个第二弹性夹片,两个第二弹性夹片位于导风板一端的两侧,第一弹性夹片位于两个第二弹性夹片之间并与导风板连接,第一弹性夹片与导风板位于相同水平面,第二弹性夹片与导风板位于不同水平面,且第二弹性夹片与导风板之间的夹角为0度至10度,第二弹性夹片的尾端设有凹扣部,凹扣部在朝向第一弹性夹片方向呈弧形设置,导风结构为0.3毫米至0.7毫米厚度的钣金件制成。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导风结构为0.5毫米厚度的304不锈钢件制成。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弹性夹片与导风板之间的夹角为4度。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凹扣部的弧形顶端与第一弹性夹片之间的距离为2毫米。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凹扣部的尾端与第一弹性夹片之间的距离为4毫米。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导风结构还包括两个分隔槽,两个分隔槽分别位于第一弹性夹片的两侧。

由上述方案可见,导风结构的第一弹性夹片和第二弹性夹片之间交错纵向形成一定角度的卡口,卡口之间的角度和距离根据所匹配的散热器散热齿的拔模斜度和厚度尺寸决定。另外,考虑到导风结构产品的厚度较薄,在运输或存储的过程中,可能受到外力引起变形导致第一弹性夹片和第二弹性夹片之间的距离变小,该卡口底端距离的设定可以保证在第一弹性夹片和第二弹性夹片之间距离发生改变时,仍然能够顺利安装。在与散热器装配过程中,防止第一弹性夹片和第二弹性夹片因出现过度的疲劳形变而失效。在与散热齿装配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导风结构相对于散热齿的位置。而且,本实施例导风结构的分隔槽避免了导风结构与散热齿上顶杆结构产生干涉。由于两个分隔槽的位置对称,导风结构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左右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导风结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风结构实施例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风结构实施例的装配方式一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风结构实施例的装配方式二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导风结构实施例的装配方式一和装配方式二的安装效果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导风结构实施例安装后的气流运动方向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2,用于散热器的导风结构包括导风板1、第一弹性夹片2、两个第二弹性夹片3、9和两个分隔槽7、8,两个第二弹性夹片3、9位于导风板1一端的两侧,第一弹性夹片2位于两个第二弹性夹片3、9之间并与导风板1连接,两个分隔槽7、8分别位于第一弹性夹片2的两侧。第一弹性夹片2与导风板1位于相同水平面,第二弹性夹片3、9与导风板1位于不同水平面,且第二弹性夹片3、9与导风板1之间的夹角为0度至10度,本实施例根据散热齿的实际尺寸,优选第二弹性夹片3、9与导风板1之间的夹角为4度。

第二弹性夹片3、9的尾端设有凹扣部4、10,凹扣部4、10在朝向第一弹性夹片2方向呈弧形设置,凹扣部4、10的弧形顶端与第一弹性夹片2之间的距离为2毫米,凹扣部4、10的尾端与第一弹性夹片之间2的距离为4毫米。凹扣部4、10具有一定的弧度,该弧度结构与相邻的第一弹性夹片2之间的最小距离可根据散热齿的实际厚度和配合所需的卡紧弹力大小决定。

导风结构为0.3毫米至0.7毫米厚度的钣金件制成,使导风结构具有一定弹性。根据所配合的散热器的散热齿厚度以及散热齿高度,优选导风结构为0.5毫米厚度的304不锈钢件制成。0.5毫米厚度的导风结构占用空间少,能够与更多不同型号电机散热齿进行匹配,大大增强了该导风结构与不同电机的兼容性。

本实施例导风结构的第一弹性夹片2和第二弹性夹片3、9之间交错纵向形成一定角度的卡口6,卡口6之间的角度和距离根据所匹配的散热器散热齿的拔模斜度和厚度尺寸决定。另外,考虑到导风结构产品的厚度较薄,在运输或存储的过程中,可能受到外力引起变形导致第一弹性夹片2和第二弹性夹片3、9之间的距离变小,该卡口6底端距离的设定可以保证在第一弹性夹片2和第二弹性夹片3、9之间距离发生改变时,仍然能够顺利安装。在与散热器装配过程中,防止第一弹性夹片2和第二弹性夹片3、9因出现过度的疲劳形变而失效。在与散热齿装配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导风结构相对于散热齿的位置。而且,本实施例导风结构的分隔槽7、8避免了导风结构与散热齿上顶杆结构产生干涉。由于两个分隔槽7、8的位置对称,导风结构的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左右调整。

参见图3至图6,本实施例导风结构在散热器散热齿上有两种安装方式。

第一种安装方式:

将导风结构上的第一弹性夹片2与两个第二弹性夹片3、9之间形成具有一定角度的夹角,装配时,先将卡口6对应卡在散热齿12的上端,对导风板1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使导风结构向下移动。在导风结构向下移动过程中,卡口6受到向两侧的张力,第一弹性夹片2与两个第二弹性夹片3、9受到向两侧的张力,距离变大,两个第二弹性夹片3、9的凹扣4、10与第一弹性夹片2由于形变而产生的回弹力,保证了导风结构与散热齿12之间的紧固配合。装配时,散热齿12上的顶杆结构11进入分隔槽8内,保证了导风结构的横向定位。

第二种安装方式:

导风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其安装位置,调整位置后第一弹性夹片2位于散热齿12的左侧,散热齿12上的顶杆结构11进入分隔槽7内。导风结构在散热器上安装的位置和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以上述的两种安装方式安装好导风结构后,电机13内部的风叶15转动产生的沿径向方向的气流,气流到达风罩14顶端,沿电机散热筋运动。当遇到电机接线盒和散热器挡风板16后,气流改变流向,沿导风板1向上流动,进入散热器散热齿12之间,然后沿轴向方向运动。

以上所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