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复合部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66802阅读:来源:国知局
方向进行观察的时候与1 个W上的电感器不相重叠的位置。LC复合部件1进一步具备分别由电介质材料构成并且在 基板21的第1面21a与磁性层22 (第2面22b)之间被层叠的多个电介质层。!个W上的 电感器和1个W上的电容器被设置于该多个电介质层的层叠体内。基板21和磁性层22W 及多个电介质层构成为了对LC复合部件1的构成要素实行一体化的部件主体20。
[0050] 部件主体20被做成长方体形状,并具有上面、底面、4个侧面。在本实施方式中, 部件主体20的上面是由基板21的第2面21构成的。另外,部件主体20的底面是由磁性 层22的第1面22a构成的。LC复合部件1例如是W部件主体20的底面即磁性层22的第 1面22a朝着没有图示的实装基板的上面的形态被实装于实装基板。
[0051]LC复合部件1进一步具备被配置于基板21的第1面21a与磁性层22(第2面 22b)之间、并被连接于磁性层22的、具有磁性的I个W上的忍部。!个W上的忍部被埋入 于W上所述的多个电介质层的层叠体中。!个W上的忍部与没有该忍部的情况相比较具有 增大1个W上的电感器的电感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LC复合部件1具备棱柱形状的2 个忍部23, 24。忍部23, 24从图2中的左侧起按顺序排列。忍部23, 24例如是由与磁性层 22相同的材料来进行构成的。关于忍部23,24与1个W上的电感器的关系将在后面进行详 细说明。
[0052] 接着,参照图3的电路图并就本实施方式所设及的LC复合部件1的电路结构作如 下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LC复合部件1具有低通滤波器的功能。如图3所示LC复合部 件1具备信号被输入的输入端子2、输出信号的输出端子3、3个电感器11,12, 17、4个电容 器 13, 14, 15, 16。
[0053] 电感器11的一端、电容器13的一端W及电容器15的一端被电连接于输入端子2。 电感器12的一端、电容器14的一端W及电容器16的一端被电连接于电感器11的另一端 W及电容器13的另一端。电感器12的另一端、电容器14的另一端W及电容器15的另一 端被电连接于输出端子3。电感器17的一端被电连接于电容器16的另一端。电感器17的 另一端被连接于接地。
[0054] 接着,参照图4A~图5C并就本实施方式所设及的LC复合部件1的具体结构的一 个例子作如下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LC复合部件1具备作为多个电介质层的6个电介质 层31,32, 33, 34, 35, 36。电介质层31~36被配置于基板21与磁性层22之间,并且从基 板21的第1面21a侧起按该顺序配置。电介质层31~36分别具有朝着与基板21的第1 面21a相同的方向的第1面、朝着与基板21的第2面2化相同的方向的第2面。还有,在 图4A~图5C中省略了忍部23, 24。 阳化日]图4A是表示电介质层31的第1面。在电介质层31的第1面上形成电感器用导 体部311,312、电容器用导体部313, 315, 316、端子用导体部31T1,31T2, 31T3, 31T4。还有, 图4A是W从电介质层31的第2面侧进行观察的状态表示上述多个导体部。W上所述的多 个导体部的图4A中的配置如W下所述。导体部311被配置于比左右方向的中屯、更左侧的 区域。导体部312被配置于比左右方向的中屯、更右侧的区域。导体部316被配置于导体部 311与导体部312之间。导体部313被配置于导体部311,312, 316的下侧的位置。导体部 315被配置于导体部313的下侧的位置。导体部31T1被配置于左下角部的近旁。导体部 31T2被配置于右下角部的近旁。导体部31T3被配置于左上角部的近旁。导体部31T4被配 置于右上角部的近旁。
[0056] 导体部313被连接于导体部311,312, 316的各一端。在图4A中,用点线来表示2 个导体部的边界。在W后的说明过程中在与所使用的图4A相同的图中也使用与图4A相同 的表示方式。导体部311,312任一个都是从其一端朝着另一端W环状进行延伸的线状导体 部。
[0057] 图4B是表示电介质层32的第1面。在电介质层32的第1面上形成电容器用导 体部323, 324, 325A,325B,326。还有,图4B是W从电介质层32的第2面侧进行观察的状态 表示上述多个导体部。W上所述的多个导体部的图4B中的配置如W下所述。导体部326 被配置于左右方向的大致中央的位置。导体部323, 324在导体部326的下侧的位置从左侧 其按该顺序被配置。导体部325A,325B在导体部323, 324的下侧的位置从左侧其按该顺序 被配置。
[0058] 导体部323, 324通过电介质层32与图4A所表示的导体部313相对。图3中的电 谷器13是由导体部313, 323、位于运两个导体部之间的电介质层32的一部分所构成。图3 中的电容器14是由导体部313, 324、位于运两个导体部之间的电介质层32的一部分所构 成。另外,导体部325A,325B通过电介质层32与图4A所表示的导体部315相对。图3中 的电容器15是由导体部315, 325A,325B、位于运些导体部之间的电介质层32的一部分所构 成。另外,导体部326通过电介质层32与图4A所表示的导体部316相对。图3中的电容 器16是由导体部316, 326、位于其之间的电介质层32的一部分所构成。
[0059]LC复合部件1包含贯通电介质层32, 33的导体部 33V1,33V2,33V3,33V4,33V5,33V6。在图4B中,将阴影线画于导体部33V1~33V6。在图 4A所表示的导体部31T1~31T4, 311,312上分别连接导体部33V1~33V6的一端。 W60] 图4C是表示电介质层33的第1面。在电介质层33的第1面上形成电感 器用导体部331,332, 337、连接用导体部333, 334, 335A,335B,336、端子用导体部 33T1,33T2, 33T3, 33T4。还有,图4C是W从电介质层33的第2面侧进行观察的状态表示上 述多个导体部。上述多个导体部的图4C中的配置如W下所述。导体部331被配置于比左 右方向的中屯、更左侧的区域。导体部332被配置于比左右方向的中屯、更右侧的区域。导体 部336被配置于导体部331与导体部332之间。导体部333, 334在导体部331,332, 336的 下侧的位置从左侧起按该顺序被配置。导体部335A,335B在导体部333, 334的下侧的位置 从左侧起按该顺序被配置。导体部337被配置于导体部331,332, 336的上侧的位置。导体 部33T1被配置于左下角部的近旁。导体部33T2被配置于右下角部的近旁。导体部33T3 被配置于左上角部的近旁。导体部33T4被配置于右上角部的近旁。
[0061] 导体部33T1被连接于导体部333,335A的各一端。导体部33T2被连接于导体部 334, 335B的各一端。导体部337被连接于导体部336的一端。导体部331,332任一个都是 从其一端朝着另一端W环状进行延伸的线状导体部。
[0062] 导体部331,332, 33T1~33T4分别被配置于在从垂直于基板21的第1面21a 的方向(与垂直于电介质层33的第1面的方向相同)进行观察的时候与图4A所表示的 导体部311,312, 31T1~31T4相重叠的位置。导体部333, 334, 335A,335B,336分别被配 置于在从垂直于基板21的第1面21a的方向进行观察的时候与图4B所表示的导体部 323, 324, 325A,325B,326 相重叠的位置。
[0063]LC复合部件1包含贯通电介质层33的导体部33V7, 33V8, 33V9, 33V10, 33V11。在 图4C中用两点划线来表示导体部33V1~33V11。在导体部33T1~33T4, 331,332上分别 连接导体部33V1~33V6的另一端。在图4B所表示的导体部323, 324, 325A,325B,326上 分别连接导体部33V7~33V11的一端。在导体部333, 334, 335A,335B,336上分别连接导 体部33V7~33V11的另一端。 W64] 图5A是表示电介质层34的第1面。在电介质层34的第1面上形成电感器用导 体部341,342, 347、端子用导体部34T1,34T2, 34T3, 34T4。还有,图5A是W从电介质层34 的第2面侧进行观察的状态表示上述多个导体部。上述多个导体部的在图5A中的配置如 W下所述。导体部341被配置于比左右方向的中屯、更左侧的区域。导体部342被配置于比 左右方向的中屯、更右侧的区域。导体部347被配置于导体部341,342的上侧的位置。导体 部34T1被配置于左下角部的近旁。导体部34T2被配置于右下角部的近旁。导体部34T3 被配置于左上角部的近旁。导体部34T4被配置于右上角部的近旁。
[00化]导体341,342任一个都是从其一端朝着另一端W环状进行延伸的线状导体部。导 体部341,342, 347, 34T1~34T4分别被配置于在从垂直于基板21的第1面21a的方向 (与垂直于电介质层34的第1面的方向相同)进行观察的时候与图4C所表示的导体部 331,332, 337, 33T1~33T4相重叠的位置。
[0066]LC复合部件1包含贯通电介质层34的导体部34V1,34V2,34V3,34V4,34V5,3 4V6,34V7。在图5A中用两点划线来表示导体部34V1~34V7。在图4C所表示的导体部 33T1~33T4, 331,332,337上分别连接导体部34V1~34V7的一端。在导体部34T1~ 34T4, 341,342, 347上分别连接导体部34V1~34V7的另一端。
[0067] 图5B是表示电介质层35的第1面。在电介质层35的第1面上形成电感器用导 体部351,352, 357A, 357B、端子用导体部35T1, 35T2, 35T3, 35T4。还有,图5B是W从电介质 层35的第2面侧进行观察的状态表示上述多个导体部。上述多个导体部的在图5B中的配 置如W下所述。导体部351被配置于比左右方向的中屯、更左侧的区域。导体部352被配置 于比左右方向的中屯、更右侧的区域。导体部357A,357B在导体部351,352的上侧的位置是 从左侧起按该顺序被配置。导体部35T1被配置于左下角部的近旁。导体部35T2被配置于 右下角部的近旁。导体部35T3被配置于左上角部的近旁。导体部35T4被配置于右上角部 的近旁。
[0068] 导体部35T1~35T4分别被连接于导体部351,352,357A,357B的一端。导体部 351,352任一个都是从其一端朝着另一端W环状进行延伸的线状导体部。
[0069] 导体部351,352, 35T1~35T4分别被配置于在从垂直于基板21的第1面21a的 方向(与垂直于电介质层35的第1面的方向相同)进行观察的时候与图5A所表示的导体 部341,342, 34T1~34T4相重叠的位置。导体部357A,357B被配置于在从垂直于基板21 的第1面21a的方向进行观察的时候与图5A所表示的导体部347相重叠的位置。
[0070]LC复合部件1包含贯通电介质层35的导体部35V1, 35V2, 35V3, 35V4, 35V5, 35V6 ,35V7, 35V8。在图5B中用两点划线来表示导体部35V1~35V8。在图5A所表示的导体部 34T1~34T4, 341,342上分别连接导体部35V1~35V6的一端。在图5A所表示的导体部 347上连接导体部35V7, 35V8的各一端。在导体部35T1~35T4, 351,352, 357A, 357B上分 别连接导体部35V1~35V8的另一端。 阳071] 图5C是表示磁性层22W及电介质层36、贯通磁性层22W及电介质层36的要素。 LC复合部件1包含贯通磁性层22W及电介质层36的端子用导体部41,42, 43, 44。在图5C中,将阴影线画于导体部41~44。在图5B所表示的导体部35T1~35T4上分别连接导体 部41~44的一端。
[0072] W下是参照图2 W及图3并就LC复合部件1的具体结构作进一步说明。图3中 的输入端子2是由端子用导体部41的另一端所构成。图3中的输出端子3是由端子用导 体部42的另一端所构成。端子用导体部43, 44的各个另一端构成了被连接于接地的接地 端子。
[0073] 图3中的电感器11是由电感器用导体部311,331,341,351和导体部 33V5, 34V5, 35V5所构成。如图2所示,忍部23贯通电介质层32~36
当前第2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