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音圈马达性能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2912发布日期:2018-09-18 23:06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圈马达的测试系统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试音圈马达性能的装置。



背景技术:

音圈马达,又名音圈电机、VCM马达,因占用电路板面积小,可靠性高,能支持大功率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手机变焦和硬盘的磁臂驱动中。音圈马达是摄像头模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决定了摄像头模组的自动对焦 (AF)能力,同时也是判断一个摄像头模组性能优异的关键部件,但是,在摄像头模组量产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大量音圈马达作动不良的现象,导致摄像头模组无法正常进行自动对焦,且解析力、近焦、远焦等测试均受影响,其主要原因是音圈马达个体特性不良,因此,需要预先对音圈马达的性能进行测试,以排除不良音圈马达单品流入产品量产过程中,确保摄像头模组的产品质量。

但是,现有的音圈马达做性能测试时,一般先通过人工或机械手将音圈马达放入单独的测试夹具中,然后再进行测试,等测试完成后再由人工或机械手取出。上述测试方式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如果采用人工取放料,不仅存在各人差异性,人工定位存在不可靠性,容易增大测试的误判风险,而且对人工需求大,成本高,难管理;其次,采用分步测试的方式,不仅会增加重复吸取搬运动作,测试效率低,还会增大出错的几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测试音圈马达性能的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对音圈马达的性能进行测试时,成本高、效率低、误判率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测试音圈马达性能的装置,所述测试音圈马达性能的装置包括测试机械臂、设于所述测试机械臂末端的吸取装置以及活动悬设在所述吸取装置下方的测试镜片组件,所述测试机械臂内设有真空气道,所述吸取装置上设有与所述真空气道连通的吸气腔体,所述吸气腔体在所述吸取装置下方具有沿所述测试镜片组件周向设置的多个吸附口,多个所述吸附口围设于所述测试镜片组件的外围,多个所述吸附口用于吸附所述音圈马达,所述测试镜片组件用于与所述音圈马达配合以测试所述音圈马达的性能。

优选地,所述测试机械臂的末端设有测试通孔,所述真空气道连通所述测试通孔;

所述吸取装置包括环形密封套、承载件和密封上盖;

所述环形密封套安装在所述测试通孔内;

所述承载件密封安装于所述环形密封套的下端,并内设有安装孔,所述测试镜片组件活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所述密封上盖密封盖合所述环形密封套的上端,且所述密封上盖具有凸入所述环形密封套内的盖塞,所述盖塞的下端密封抵接于所述承载件的安装孔边缘;所述密封上盖设有贯穿至所述盖塞下端面、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的射线过孔;

所述盖塞的外周面与所述环形密封套的内套面间隔设置,以形成所述吸气腔体,所述环形密封套上设有连通所述吸气腔体与所述真空气道的过气通孔,所述承载件上设有连通所述吸气腔体的吸附气孔,所述吸附气孔的下端口为所述吸附口。

优选地,所述测试通孔的内壁下端向内成形有呈环形设置的第一卡位凸部,所述环形密封套的外套面下端设有环形卡位台阶;所述环形卡位台阶搭接于所述第一卡位凸部,以将所述环形密封套安装在所述测试通孔内。

优选地,所述环形密封套的外套面的中部向内凹陷成形有环形过气槽,所述测试通孔的内壁封盖所述环形过气槽的开口;所述环形过气槽连通所述真空气道,所述过气通孔设于所述环形过气槽的槽底,且在所述环形密封套的周向方向上,所述过气通孔间隔地设有多个。

优选地,所述环形密封套的内套面下端向内成形有呈环形设置的第二卡位凸部,所述承载件的上端面外缘设有悬挂部;

所述悬挂部包括由所述承载件上端外缘向上延伸的延伸段及由所述延伸段上端向外折弯形成的翻折沿;所述翻折沿与所述第二卡位凸部适配密封搭接,以将所述承载件密封安装在所述环形密封套的下端。

优选地,所述盖塞根部的外周面向外凸设有环形密封凸部,所述环形密封套的内套面上端成形有环形容置台阶;所述环形密封凸部适配搭接于所述环形容置台阶,以封盖所述环形密封套的上端。

优选地,所述吸附气孔的上端口靠近所述安装孔设置,所述盖塞的外周面下端设有走气沉槽;所述走气槽罩设于所述吸附气孔的上方,以使所述吸气腔体与所述吸附气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承载件的下端面间隔设有多个定位凸部,所述定位凸部之间限制出供所述壳体适配卡入的定位空间。

优选地,所述定位凸部面向所述安装孔的一侧具有引导面,所述引导面自所述定位凸部的自由端向所述承载件下端面、且向内倾斜延伸。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的内壁的下端向内成形有呈环形设置的限位凸部;

所述测试镜片组件包括镜片及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片、凸设于所述传动片上侧面的传动柱、及凸设于所述传动片下侧面的限位脚,所述传动柱的上端与所述镜片下端面相连;

所述传动柱活动插接于所述限位凸部围设的空间内,且所述限位凸部活动卡置于所述镜片与所述传动片之间,以使所述测试镜片组件活动安装在所述安装孔内。

本实用新型测试音圈马达性能的装置,采用机械取放料以取代人工取放料,可消除各人差异性,可提高音圈马达定位的可靠性,从而可降低误判率;并可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测试效率。而且,本实用新型测试音圈马达性能的装置,通过将测试镜片组件与测试机械臂集合成一体,可直接在测试机械臂上对音圈马达进行性能测试,从而可减少测试机械臂的冗余动作,从而可提高对音圈马达的性能进行测试的测试效率,并且可降低出错的几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测试音圈马达性能的装置一实施例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测试音圈马达性能的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测试音圈马达性能的装置的另一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和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测试音圈马达性能的装置的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承载件的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承载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测试镜片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1中测试机械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测试机械臂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环形密封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环形密封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密封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密封上盖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测试音圈马达性能的装置,以用于测试音圈马达的性能。

现有技术中,如图1至图4所示,音圈马达200包括壳体210及设于壳体210 内的承镜座220,所述壳体210具有中心通孔2110,所述承镜座220具有用于安装透镜组件的螺纹孔2210,所述中心通孔2110的直径大于螺纹孔2210的直径,以裸露出承镜座220的上端面,即裸露出螺纹孔2210的边缘。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测试音圈马达200性能的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测试音圈马达性能的装置100(以下简称测试装置100)包括测试机械臂30、设于测试机械臂 30末端的吸取装置以及活动悬设在吸取装置下方的测试镜片组件10,所述测试机械臂30内设有真空气道31,所述吸取装置上设有与真空气道31连通的吸气腔体60,所述吸气腔体60在吸取装置下方具有沿测试镜片组件10周向设置的多个吸附口251,多个所述吸附口251围设于测试镜片组件10的外围,多个所述吸附口251用于吸附音圈马达200,所述测试镜片组件10用于与音圈马达200配合以测试音圈马达200的性能。

可以理解,所述测试机械臂30既可用于取放料(即音圈马达),又可用作测试音圈马达200时的固定装置。在测试镜片组件10的外围设置多个吸附口251,是为了吸附音圈马达200时,使音圈马达200受力均衡,以便于吸附起音圈马达200。

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100,采用机械取放料以取代人工取放料,可消除各人差异性,可提高音圈马达200定位的可靠性,从而可降低误判率;并可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测试效率。而且,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100,通过将测试镜片组件10与测试机械臂30集合成一体,可直接在测试机械臂30上对音圈马达200进行性能测试,从而可减少测试机械臂30的冗余动作,从而可提高对音圈马达200的性能进行测试的测试效率,并且可降低出错的几率。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14所示,所述测试机械臂30的末端设有用于安装吸取装置的测试通孔32,所述真空气道31连通测试通孔32;

所述吸取装置包括承载件20、环形密封套40和密封上盖50;

所述环形密封套40安装在测试通孔32内;

所述承载件20密封安装于环形密封套40的下端,并内设有安装孔22,所述测试镜片组件10活动安装在安装孔22内;

所述密封上盖50密封盖合环形密封套40的上端,且密封上盖50具有凸入环形密封套40内的盖塞52,所述盖塞52的下端密封抵接于承载件20的安装孔22边缘;所述密封上盖50设有贯穿至盖塞52下端面、且与安装孔22 连通的射线过孔53;

所述盖塞52的外周面与环形密封套40的内套面间隔设置,以形成吸气腔体60,所述环形密封套40上设有连通吸气腔体60与真空气道31的过气通孔41,所述承载件20上设有连通吸气腔体60的吸附气孔25,所述吸附气孔 25的下端口为吸附口251。

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100,通过在测试通孔32内设置承载件20、环形密封套40和密封上盖50,以形成吸气腔体60,并通过在环形密封套40上设置过气通孔41,以连通吸气腔体60和真空气道31,在承载件20上设置吸附气孔25连通吸气腔体60和外界,从而在测试装置100内形成真空吸附气路,以实现吸附音圈马达200。并且,在密封上盖50上设置射线过孔53,以供测试激光射线通过,从而确保能够在测试机械臂30上进行对音圈马达200的测试。

具体的,如图13和图1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上盖50包括顶盖51,所述盖塞52凸设于所述顶盖51的中部,所述顶盖51或盖塞52的根部密封盖合环形密封套40的上端;所述射线过孔53贯穿顶盖51和盖塞52 的中部。

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9至图12所示,所述测试通孔32的内壁下端向内成形有呈环形设置的第一卡位凸部33,所述环形密封套40的外套面下端设有环形卡位台阶42;所述环形卡位台阶42搭接于第一卡位凸部33,以将环形密封套40安装在测试通孔32内。如此,使得环形密封套40与测试通孔32 的装配变得简单、方便,而且也使得测试通孔32的结构变得简单,便于加工。

进一步地,如图2、图11及图12所示,所述环形密封套40的外套面的中部向内凹陷成形有环形过气槽43,所述测试通孔32的内壁封盖环形过气槽 43的开口;所述环形过气槽43连通真空气道31,所述过气通孔41设于环形过气槽43的槽底,且在环形密封套40的周向方向上,所述过气通孔41间隔地设有多个。如此,可使得吸气腔体60通过多处与真空气道31连通,从而使得吸附音圈马达200时,吸气腔体60内的气流分布更加均衡,从而使得音圈马达200的受力更加均衡,以便于吸附起音圈马达200。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图5至图7、图11及图12所示,所述环形密封套40的内套面下端向内成形有呈环形设置的第二卡位凸部44,所述承载件 20的上端面外缘设有悬挂部26;

所述悬挂部26包括由承载件20上端外缘向上延伸的延伸段261及由延伸段261上端向外折弯形成的翻折沿262;所述翻折沿262与第二卡位凸部 44适配密封搭接,以将承载件20密封安装在环形密封套40的下端。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承载件20包括承载部21,所述安装孔22设于所述承载部21内,所述悬挂部26设于所述承载部21的上端外缘。

进一步地,如图2、图11及图14所示,所述盖塞52根部的外周面向外凸设有环形密封凸部54,所述环形密封套40的内套面上端成形有环形容置台阶45;所述环形密封凸部54适配密封搭接于环形容置台阶45,以封盖环形密封套40的上端。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100,通过在承载件20的上端成形翻折沿262,以密封环形密封套40的下端;通过在盖塞52的根部设置环形密封凸部54,以封盖环形密封套40的上端;并通过盖塞52的下端密封抵接于承载件20的安装孔22边缘,且盖塞52的外周面与环形密封套40的内套面间隔设置;从而在环形密封套40、承载件以及密封上盖50之间围合形成吸气腔体 60。

进一步地,如图5至图7、图13及图14所示,所述吸附气孔25的上端口靠近安装孔22设置,所述盖塞52的外周面下端设有走气沉槽521;所述走气槽521罩设于吸附气孔25的上方,以使吸气腔体60与吸附气孔25连通。

可以理解,音圈马达200的尺寸较小,为了使吸附口251能够吸附音圈马达200,吸附气孔25应当靠近安装孔22设置,而若吸附气孔25靠近安装孔22设置,盖塞52的下端面会封盖吸附气孔25的上端口,从而影响吸附气孔25连通吸气腔体60与外界。所以,在盖塞52的外周面下端设有走气沉槽 521,并罩设于吸附气孔25的上方,以确保吸附气孔25可以通过走气沉槽521 连通吸气腔体60。

进一步地,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承载部21的下端面间隔设有多个定位凸部24,所述定位凸部24之间限制出供壳体210适配卡入的定位空间。如此,可以定位壳体210,从而可避免壳体210的位置发生转动,从而可提高测试装置100测试的稳定性,从而可提高测试装置100测试的准确率。

在相关技术中,所述壳体210近似为立方体结构,基于此,所述定位凸部24可以设置为两个,以分别定位壳体210的两对角。当然,所述定位凸部 24也可以设置为更多个。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定位凸部24在承载部 21周向方向上均匀间隔地设有四个,该四个定位凸部24环设于安装孔22的外侧,以分别定位壳体210的四个侧边。如此,可方便壳体210进入定位空间内,从而可方便音圈马达200与测试装置100的装配。

进一步地,如图5至图7所示,所述定位凸部24面向安装孔22的一侧具有引导面241,所述引导面241自定位凸部24的自由端向承载部21下端面、且向内倾斜延伸。如此,可引导壳体210进入定位空间内,从而可方便方便壳体210进入定位空间内,进而可方便音圈马达200与测试装置100的装配。

可以理解,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想出其他结构来定位壳体210,比如在承载部21的下端面成形与壳体210的形状适配的定位凹槽,等。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8所示,所述安装孔22的内壁的下端向内成形有呈环形设置的限位凸部23,所述测试镜片组件10包括镜片11及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包括传动片12、凸设于传动片12上侧面的传动柱13、及凸设于传动片12下侧面的限位脚14,所述传动柱13的上端与镜片11下端面相连;所述传动柱13活动插接于限位凸部23围设的空间内,且所述限位凸部23活动卡置于镜片11与传动片12之间,以使测试镜片组件10能够在限位凸部23 围设的空间内上下活动;

当需要测试音圈马达200时,所述承载部21下端面搭接在壳体210的上端面,以使承载件20和壳体210相对固定;所述限位脚14插接在螺纹孔2210 内,以限位传动件晃动;所述传动片12安装在中心通孔2110内,且所述传动片12的下端面边缘搭接在螺纹孔2210的边缘。

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100测试音圈马达200性能的工作原理大致为:接通电源后,音圈马达200开始动作,承镜座220沿螺纹孔的中心轴方向上下运动,同时驱动搭接于承镜座220的螺纹孔2210的边缘的传动片 12随之一起运动,传动片12通过传动柱13带动镜片11随之一起运动,通过照射在镜片11上的测试激光可以分析出音圈马达200的性能。而通过测试激光反应音圈马达200的性能,为本领域常规的技术手段,在此不必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为了避免壳体210对传动件的运动造成影响,传动片12的外缘轮廓应小于中心通孔2110的轮廓,而为了避免传动片12落入螺纹孔2210 内,传动片12的外缘轮廓应大于螺纹孔2210的轮廓,以使传动片12的下端面边缘能够搭接在螺纹孔2210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100,基于音圈马达200的结构特点,通过设置测试镜片组件10以与音圈马达200配合、而测试音圈马达200的性能,并通过设置承载件20承载测试镜片组件10、以便于测试镜片组件10与音圈马达200 配合,从而使得测试装置100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测试的误判率低。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测试装置100,基于音圈马达200的结构特点,通过设置传动片12搭接于承镜座220的螺纹孔2210的边缘、以较好地将承镜座 220的运动通过传动柱13传递给镜片11;通过设置限位脚14插接在螺纹孔 2210内、以限位传动件晃动;并通过将承载部21的下端面搭接在壳体210的上端面,以在承载件20和壳体210之间营造出稳定的测试空间,而避免外界因素对音圈马达200的测试造成影响;从而可以提高测试装置100测试的准确率,降低测试装置100测试的误判率。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测试镜片组件10和承载件20的装配,所述传动柱 13的上端与镜片11下端面粘合连接。如此,当装配测试镜片组件10和承载件20时,可先将传动柱13从承载件20的下端插入限位凸部23围设的空间内,然后将镜片11从承载件20的上端、与传动柱13的上端粘合连接;从而使得测试镜片组件10和承载件20的装配变得简单、方便、快捷。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传动件为空心设置。如此,既可以节约材料;又可以减轻测试镜片组件10的重量,以便于音圈马达200驱动测试镜片组件10运动,从而提高测试装置100测试的准确率。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为了便于传动柱13插入螺纹孔2210内,所述限位脚13的外周面与下端面圆弧光滑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图3、图5及图8所示,所述镜片11和传动片12呈圆形设置,所述传动柱13和限位脚14呈圆柱形设置,且所述镜片11、传动片12、传动柱13以及限位脚14四者同轴设置。如此,在音圈马达200向测试镜片组件10传递力的过程中,可最大限度地保证测试镜片组件10各部分受力均衡,从而可进一步地提高测试装置100测试的准确率,降低测试装置 100测试的误判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