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挠性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7619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挠性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挠性散热模块,尤其是指一种由热导管与可挠曲组件组合 所构成的可挠性散热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PC产业诸如桌上型、笔记型、AI0(ALL IN ONE)的计算机及显示装置,由于其 日益剧增的执行效率要求,致使其功率越来越大,相对而言就有越严格的散热要求,目前提 供的散热方式无非为散热器再加上风扇用以解决所述散热课题,但效果相对不明显;因此 有人利用热管具有快速带走热源的功效,与散热器结合使用,以供高功率的散热问题;但目 前应用热管的散热模块,其热管受限于先天结构特性仅能弯曲一定程度,若弯曲过大或波 浪弯曲,甚至直接对折等都有可能会破坏热管内的毛细结构造成热效率降低,严重者甚至 失效损坏;以致于设计者仅能配合这样的条件来进行电子装置机构内的散热规划设计,造 成电子装置的整体结构过于庞大无法缩小。但是在于现今随着技术发展及使用功能轻薄短小的需求下,现有及正在研发的产 品通常具有更小的外形,但伴随产品具有狭小及复杂的机构空间,相应的功能却更为强大, 产生的热量却因此而增加,导致散热结构恰当安装的难度增加;为使设备具有更稳定的运 作效果,对散热结构安装的可规划性及散热效能均提出更高要求,但现有的散热结构确实 很难符合,因此如何能够提供一种具有较大的可适应性及可弹性规划性且散热性能均能符 合要求的散热结构为业界所需求和关注的,并多加研究以探求解决之道。有鉴于此,本案创作人针对上述缺陷与不足,经过长期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 终于创设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不足和缺陷的实用新型设计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挠性散热模块,所述可挠性散热模块利用 挠曲组件的特性,能够对于具有狭小及复杂的机械空间的产品提供具有较高的安装可适应 性及可规划性并兼具有良好的散热效能,以实现散热结构的恰当安装。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挠性散热模块,搭配热导管使用,能够将 导热组件的热量迅速且有效的传导到散热组件,以提供稳定的散热效果。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一种可挠性散热 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热导管、一个第二热导管及至少一个可挠曲组件所构成;其中所述 第一热导管,具有一个第一吸热部及一个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二热导管,具有一个第二吸热 部及一个第二散热部;具有高热传导性的可挠曲组件,所述的可挠曲组件具有一个第一接 合部、一个第二接合部及形成于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间的一个可挠区;其中所述第一 接合部、第二接合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热导管的第一散热部及第二热导管的第二吸热部相组 接。本实用新型可挠曲组件的设计,使得所述散热模块具有良好的安装可适应性、可3弹性规划性及散热效能,使其便于适应各种狭小及复杂的机构空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可挠生散热模块22-散热组件231-第一吸热部24-第二热导管M2-第二散热部 个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个具体实施例示意图<21-发热组件 23-第一热导管 232-第一散热部 Ml-第二吸热部 25-可挠曲组件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配合附图结合本实用新型的 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详加说明如下,此具体实施例只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并未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任何限制。请参见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挠性散热模块100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一种 可挠性散热模块100,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热导管23、一个第二热导管24,至少一个可挠曲组 件25所构成;其中所述第一热导管23具有一个第一吸热部231、一个第一散热部232 ;所述 第二热导管M具有一个第二吸热部241、一个第二散热部M2。所述可挠曲组件25是由高热传导且具弹性的复合材质制成,具有一个第一接合 部、一个第二接合部及形成于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之间的一个可挠区;其中所述第一 接合部则是与所述第一热导管23的第一散热部232相组接,第二接合部则与所述第二热导 管M的第二吸热部241相组接;所述可挠区表面可呈平面或设成波纹状或凹凸状。当所述第一热导管23的第一吸热部231接触发热组件21,用以将发热组件21所 产生的热源经由所述第一热导管23的第一吸热部231吸热及第一散热部232的导引,将 热量传导至所述可挠曲组件25,再传导至第二热导管M的第二吸热部241及第二散热部 M2,再经由第二散热部连接的散热组件22向外散热,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可挠曲组件的设 置使所述散热模块具有较大的弯折、扭曲及凹折等功效,可在狭小的机构空间中提供绝佳 的弹性的规划。同时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热导管及可挠曲组件的数目,长度,形状等规格参 数并非采用固定模式,而是均可视使用的情境予以变动以达到切合实际的应用需求。为使熟悉该项技术的人如实了解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实施创作目的与功效,所举的 实施例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 还可有其它的变化实施方式,所以凡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在不脱离本案创作精神下进行其它 样式实施,均应视为本案申请专利范围的等效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可挠性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热导管、一个第二热导管及一 个可挠曲组件所构成;所述第一热导管,具有一个第一吸热部及一个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二热导管,具有一个第二吸热部及一个第二散热部;所述可挠曲组件,具有一个第一接合部、一个第二接合部及形成于第一个接合部与第 二接合部之间的一个可挠区;所述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热导管的第一散热部及第二热导管的第 二吸热部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导管的第一吸热部 接触一个发热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导管的第二散热部 连接一个散热组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挠性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可挠曲组件的表面可为平面、波 纹或凹凸状其中任意一个。
专利摘要一种可挠性散热模块,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热导管、一个第二热导管及一个可挠曲组件所构成;其中所述第一热导管,具有一个第一吸热部及一个第一散热部;所述第二热导管,具有一个第二吸热部及一个第二散热部;所述的可挠曲组件具有一个第一接合部、一个第二接合部及形成于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之间的一个可挠区;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热导管的第一散热部、第二热导管的第二吸热部相组接。由于本实用新型可挠曲组件的配置,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模块在狭小的机构空间中更具有弹性的规划及适用性。
文档编号H05K7/20GK201830604SQ201020559248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11日
发明者陈志蓬 申请人: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