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装车的配重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79073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叉装车的配重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装车的配重装置,涉及工程车辆的配重装置。它包括叉装车的后车架和配重块;后车架有左、右两个大梁及后端面板,后端面板上设有向后延伸的牵引部;配重块前端面中间位置上侧向后开出矩形凹槽,该凹槽后立壁有一个通孔;后车架左、右两个大梁及后端面板进入配重块的凹槽中,后车架的牵引部伸进配重块后立壁的通孔;后车架左、右两个大梁后部的外侧分别焊有凸耳;配重块凹槽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对应后车架相应的凸耳分别开出对应的从前端面向后延伸的纵向插槽;每个纵向插槽的后部向上开出一个上凸槽;后车架左、右两个大梁上的凸耳分别顶在配重块凹槽的对应侧壁上纵向插槽后部的上凸槽中。可快速安装和拆卸配重块。
【专利说明】叉装车的配重装置【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工程车辆的配重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叉装车的配重装置包括叉装车的后车架、配重块和紧固件。现有叉装车的配重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后车架10的左、右两个大梁110后部的内侧下边沿分别焊有纵向延イ申、水平设置的连接板1110 ;两块连接板1110上各开有多个竖向过孔1120。每块连接板1110的上方设置多块竖立的筋板和一块纵向延伸、水平设置的加强板,这些筋板的下侧边分别焊在对应的连接板1110上表面、相邻的两个竖向过孔1120之间,这些筋板的外侧边分别焊在对应大梁110的内侧面上,这些筋板的上侧边分别焊在对应的加强板下表面,而每块加强板的外侧边焊在对应大梁110的内侧面上,以此对每块连接板1110进行加固。后车架10的后端面板120后表面的中央焊接了一个向后延伸的牵引部130,在后端面板120上位于牵引部130左、右两侧的位置各设水平的纵向过孔1210。矩形的配重块20的前端面中间位置上侧向后开出ー个连通上表面的矩形凹槽210,在该凹槽210的底壁220上对应后车架10各个竖向过孔1120分别开出相应的竖向螺栓过孔2210 ;在该凹槽210的后立壁230开出ー个与后车架10的牵引部130对应的通孔2310,并在该通孔2310的左、右两侧各开出ー个与后车架10上相应纵向过孔1210对应的纵向螺栓过孔2320。安装配重块20,需要先将配重块20托举起来,使配重块20凹槽210的底壁220与后车架20左、右两个大梁110下端面平齐,向前平移配重块20,使后车架10的左、右两个大梁110及后端面板120进入配重块20的凹槽210中,后车架10的牵引部130穿过配重块20后的通孔2310向后引出。然后用多个竖向螺栓30分别穿过配重块20上相应的竖向螺栓过孔2210及后车架I相应连接板1110上对应的竖向过孔1120,与对应的螺帽40螺合、锁紧。用两个纵向螺栓60分别穿过配重块20上相应的纵向螺栓过孔2320及后车架10后端面板120上对应的纵向过孔1210,与对应的螺帽(图1中未示出)螺合、锁紧。从而将配重块20固定在后车架10的后端部。
[0003]但是,这种叉装车的配重装置存在有如下缺点:1,需要连接的紧固件过多,装配作业不仅繁琐且各个螺栓与相应的孔对其的难度很大。2,随着叉装车的作业对象的变换,载荷也常有变化,这就需要按照载荷配装相应的配重块,而拆下配重块2的作业也是不仅繁琐且拆下各个螺栓的难度很大。所以这种叉装车的配重装置不适应在各种经常变换作业对象的场合中使用,不适应现代物流行业作业对象多变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g在提供一种叉装车的配重装置, 它可快速安装和拆卸配重块。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叉装车的配重装置,包括叉装车的后车架和配重块;后车架有左、右两个大梁及后端面板,后端面板上设有向后延伸的牵引部;配重块的前端面中间位置上侧向后开出ー个连通上表面的矩形凹槽,该凹槽的后立壁有一个与后车架牵引部对应的通孔;后车架左、右两个大梁及后端面板进入配重块的凹槽中,后车架的牵引部伸进配重块后立壁的通孔向后引出;后车架左、右两个大梁后部的外侧分别焊有凸耳;在配重块该凹槽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对应后车架相应的凸耳分别开出对应的从前端面向后延伸的纵向插槽;每个纵向插槽的后部向上开出ー个容纳对应凸耳的上凸槽;后车架左、右两个大梁上的凸耳分别顶在配重块凹槽的对应侧壁上纵向插槽后部的上凸槽中。
[0006]本实用新型利用后车架左、右两个大梁后部外侧的凸耳与配重块凹槽的左、右两个侧壁上纵向插槽及其上凸槽配合,直接将配重块插装、固定在后车架的后端部。两组上凸槽与凸耳形成定位关系,可防止配重块在叉装车运动时脱落。解决了如何快速安装和拆卸配重块的技术难题。
[0007]进而:所述的凸耳上设有竖立的插孔;配重块上端面到每ー上凸槽分别开有纵向侧插孔;竖向螺栓穿过配重块上的竖向侧插孔插在后车架对应凸耳的插孔中。
[0008]用两个竖向螺栓分别穿过配重块上相应的竖向侧插孔插在后车架对应凸耳的插孔中,进ー步对配重块与后车架的插接实行精确定位,可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0009]特别是:所述后车架的牵引部上设有ー个竖立的插孔,所述的配重块上端面到通孔开有一个纵向后插孔;一个竖向螺栓穿过配重块上的竖向后插孔插在后车架牵引部上的竖向后插孔中。
[0010]这个竖向螺栓与前两个竖向螺栓形成三点定位的关系,可以提高配重块于后车架连接的稳定性。
[0011]在优选的实施结构中:所述的凸耳有一个纵向延伸、水平设置的托板,该托板的前部向下弯折,该托板的中部设所述的竖立的插孔;该托板的后部下方焊有ー个竖立的后筋板;该托板的弯折处焊有ー个竖立的前筋板。
[0012]这种结构的凸耳成本低,強度好,易于在安装的过程中保证各个焊接部位的焊接质量。托板的前部向下弯折,便于在拆除配重块时,凸耳顺利地从上凸槽进入纵向插槽,从而使配重块快速退出后车架。以利于简化拆除配重块的作业。
[0013]本实用新型叉装车的配重装置采用上述的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安装与拆卸配重块书那独大、速度慢的难题,它只需要一部铲车配合,就可以极大地提高更换配重块的效率,适应作业对象多变的需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附加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使用配重块的工程车辆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现有叉装车的配重装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叉装车的配重装置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4为图2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0018]图5为图2中C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本实用新型叉装车的配重装置一个实施例的连接结构,如图2-5所示,该叉装车的配重装置包括叉装车的后车架1、配重块2和三个竖向定位销3。[0020]后车架I的左、右两个大梁11后部的外侧分别焊有凸耳14。每个凸耳14有ー个纵向延伸、水平设置的托板141,该托板141的前部1411向下弯折,该托板141的中部设有一个竖立的插孔1412 ;该托板141的后部下方焊有ー个竖立的后筋板142 ;该托板141的弯折处焊有一个竖立的前筋板143。后车架I的后端面板12后表面的中央焊接了ー个向后延伸的牵引部13。牵引部13上设有ー个竖立的插孔131。
[0021]矩形的配重块2的前端面25中间位置上侧向后开出ー个连通上表面22的矩形凹槽21,在该凹槽21的左、右两个侧壁24上对应后车架I相应的凸耳14分别开出对应的从前端面25向后延伸的纵向插槽2411 ;每个纵向插槽2411的后部向上开出ー个容纳对应凸耳14的上凸槽2412,该纵向插槽2411与该上凸槽2412构成插槽241 ;从配重块2上端面22到每ー插槽241的上凸槽2412开有ー个纵向侧插孔242。在该凹槽21的后立壁23开出ー个与后车架I的牵引部13对应的通孔231,从配重块2上端面22到通孔231开有ー个纵向后摘孔232。
[0022]安装配重块2,需要先用铲车将配重块2托举起来,使配重块2凹槽21左、右两侧的侧壁24上的纵向插槽2411与后车架2左、右两个大梁11外侧的凸耳14平齐,铲车向前平移配重块2,使后车架I的左、右两个大梁11及后端面板12进入配重块2的凹槽21中,后车架I的牵引部13穿过配重块2后立壁23的通孔231向后引出。然后铲车与配重块2分离,配重块2向下落,后车架2左、右两个大梁11外侧的凸耳14分别顶在配重块2凹槽21的左、右两个侧壁24上对应纵向插槽2411后部的上凸槽2412中。最后,用两个竖向螺栓3分别穿过配重块2上相应的竖向侧插孔242插在后车架2对应大梁11外侧凸耳14的插孔1412中。用另ー个竖向螺栓3穿过配重块2上的竖向后插孔232插在后车架I牵引部13上的竖向后插孔232中,从而将配重块2固定在后车架I的后端部。
[0023]拆除配重块2,需要先拔下三个竖向螺栓3,用铲车将配重块2托举起来,使配重块2凹槽21左、右两侧的侧壁24上的纵向插槽2411与后车架2左、右两个大梁11外侧的凸耳14平齐,铲车向后平移配重块2,使后车架I的牵引部13远离配重块2后立壁23的通孔231 ;继而后车架I的左、右两个大梁11及后端面板12脱离配重块2的凹槽21。然后铲车带走配重块2。
[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叉装车的配重装置,包括叉装车的后车架和配重块;后车架有左、右两个大梁及后端面板,后端面板上设有向后延伸的牵引部;配重块的前端面中间位置上侧向后开出ー个连通上表面的矩形凹槽,该凹槽的后立壁有一个与后车架牵引部对应的通孔;后车架左、右两个大梁及后端面板进入配重块的凹槽中,后车架的牵引部伸进配重块后立壁的通孔向后引出;其特征在于:后车架左、右两个大梁后部的外侧分别焊有凸耳;在配重块该凹槽的左、右两个侧壁上对应后车架相应的凸耳分别开出对应的从前端面向后延伸的纵向插槽;每个纵向插槽的后部向上开出ー个容纳对应凸耳的上凸槽;后车架左、右两个大梁上的凸耳分别顶在配重块凹槽的对应侧壁上纵向插槽后部的上凸槽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装车的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耳上设有竖立的插孔;配重块上端面到每ー上凸槽分别开有纵向侧插孔;竖向螺栓穿过配重块上的竖向侧插孔插在后车架对应凸耳的插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装车的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的牵引部上设有一个竖立的插孔,所述的配重块上端面到通孔开有一个纵向后插孔;ー个竖向螺栓穿过配重块上的竖向后插孔插在后车架牵引部上的竖向后插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叉装车的配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耳有一个纵向延伸、水平设置的托板,该托板的前部向下弯折,该托板的中部设竖立的插孔;该托板的后部下方焊有ー个竖立的后筋板;该托板的弯折处焊有ー个竖立的前筋板。
【文档编号】B66F9/075GK203392810SQ201320455349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9日
【发明者】沈光伟, 郑景亮, 沈楚文 申请人:厦门金华厦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