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85506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电梯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其包括:轿厢(12);卷扬机(14);平衡锤(16);辅助对重(17),其使平衡锤(16)的重量增减;对重框(18),其设置于升降通道(11)的顶部,保持辅助对重(17),并在从上方接近停止于升降通道(11)的顶部的平衡锤(16)的方向以及向上方远离平衡锤(16)的方向往复移动;在对重框(18)的往复方向上平行地被轴支承的螺杆轴(19、20);螺杆轴(19、20)的旋转驱动源(21、22);对重框(18)的螺母(23、24),其固定于对重框(18),与由旋转驱动源(21、22)驱动旋转的螺杆轴(19、20)螺合并通过螺杆轴(19、20)的旋转上下移动,通过螺母(23、24)的向下移动,对重框(18)将辅助对重(17)提供到平衡锤(16),通过螺母(23、24)的向上移动,对重框(18)从平衡锤(16)回收所述辅助对重(17)。
【专利说明】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装置,特别地,涉及一种能够变更平衡锤重量的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一直以来,人们寻求电梯的运行效率提高及节能化。作为实现高效率和节能的一种方法,已知配合乘梯模式、使用频率,调整平衡锤与轿厢的平衡而使运行效率提高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双层(DD)型电梯中,已知通过具有滚珠螺杆的螺杆轴,使轿厢能够高效率驱动的电梯(参照专利文献2)。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I】日本专利特开2000-335850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0-344448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0007]【实用新型所要 解决的问题】
[0008]但是,之前的技术中,在升降通道内不能将辅助对重安全并且准确地装载到平衡锤或者从平衡锤取下。平衡锤重量变更在变更操作上需要时间。变更妨碍电梯运行的效率提高。为了在升降通路内实施平衡锤的重量增减,需要安全并且准确地搬运对重。需要进行对重的设置、撤去的机构。
[0009]【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0010]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梯装置,包括:轿厢,其在升降通道升降;卷扬机,其卷绕有对所述轿厢进行悬挂的缆索;平衡锤,其通过所述卷扬机的驱动,往与所述轿厢相反的方向移动;辅助对重,其使所述平衡锤的重量增减;对重框,其设置于所述升降通道的顶部,保持所述辅助对重,并在从上方接近停止于所述升降通道的顶部的所述平衡锤的方向以及向上方远离所述平衡锤的方向往复移动;螺杆轴,其在所述对重框的往复方向上平行地被轴支承;所述螺杆轴的旋转驱动源;和螺母,其固定于所述对重框,与由所述旋转驱动源驱动旋转的所述螺杆轴螺合并通过所述螺杆轴的旋转上下移动,通过所述螺母的向下移动,所述对重框将所述辅助对重提供到所述平衡锤,通过所述螺母的向上移动,所述对重框从所述平衡锤回收所述辅助对重。
[0011 ] 所述旋转驱动源是被分别设置于两根螺杆轴、并相互在相同的旋转方向上旋转驱动的一对驱动机,所述电梯装置还包括引导所述对重框的往复移动的一对导轨,在与所述一对导轨正交的平面内,所述一对驱动机的各旋转轴芯相对于所述平衡锤的重心点对称地配置。
[0012]所述旋转驱动源是被分别设置于两根螺杆轴、并相互在相同的旋转方向上旋转驱动的一对驱动机,所述电梯装置还包括引导所述对重框的往复移动的一对导轨,在与所述一对导轨正交的平面内,所述一对驱动机的各旋转轴芯相对于所述平衡锤的重心线对称地配置。
[0013]所述旋转驱动源是旋转驱动两根螺杆轴中的一根螺杆轴的单个的驱动机,在另一根螺杆轴上设置有,基于卷绕于所述驱动机的环形的带齿传送带传送的动力进行旋转的被驱动构件。
[0014]所述电梯装置也可以包括:多根螺杆轴,其在各自的外周部形成有螺杆槽;所述螺杆轴的各自的下侧螺杆槽,其形成于所述螺杆轴的所述外周部中的轴芯方向下侧范围;所述对重,其在各自的下侧螺杆槽的所述下侧范围内,由所述对重框确定保持高度;所述螺杆轴的各自的上侧螺杆槽,其具有与所述下侧螺杆槽的螺旋方向相反方向的螺旋,形成于所述轴芯方向上侧范围;平衡对重,其由各上侧螺杆槽在所述上侧范围内确定保持高度、且与所述对重的自重相对应。
[0015]所述螺杆轴具有滚珠螺杆结构,所述螺母是滚珠螺杆螺母。
[0016]所述电梯装置包括:另一螺杆轴,其在上下方向上平行地被轴支承,具有外周滚珠螺杆部;所述另一螺杆轴的旋转驱动源;另一螺母,其具有与通过所述旋转驱动源的驱动而进行旋转的所述另一螺杆轴的所述外周滚珠螺杆部进行螺合的内周螺杆部,并随着所述另一螺杆轴的旋转,在所述另一螺杆轴的旋转轴方向上移动;滑块,其固定于所述另一螺母;和另一缆索,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块,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升降通道,所述对重框通过导向轮悬挂于所述另一缆索。 [0017]【实用新型的效果】
[0018]能够安全并且准确地将辅助对重装载到平衡锤,并能够将辅助对重从平衡锤取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0020]图2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的平衡锤及对重框的配置关系的图。
[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的对重框的正视图。
[0022]图4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的一对驱动机的各旋转轴芯的配置实例的图。
[0023]图5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的一边的螺杆轴及滚珠螺杆螺母的轴向截面结构示例的图。
[0024]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的对重框的上方立体图。
[0025]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的对重框的下方立体图。
[0026]图8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的辅助对重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
[0027]图9(a)是示出停止于升降通道的顶部的待机位置的对重框的图,图9(b)是示出从待机位置正在下降的对重框的图,图9 (c)是示出与平衡锤结合的对重框的图,图9(d)是示出从平衡锤释放的对重框的图,图9(e)是示出从平衡锤向上方移动中的对重框的图,图9(f)是示出回到了待机位置的对重框的图。[0028]图10(a)是示出停止于升降通道的顶部的对重框的图,图10(b)是示出从顶部正在下降的对重框的图,图10(c)是示出位移到所希望的位置时的对重框的图,图10(d)是示出与辅助对重处于结合状态的对重框的图,图10(e)是示出结合住辅助对重的上升中的对重框的图,图10(f)是示出回收辅助对重并回到顶部的对重框的图。
[0029]图11(a)是示出第一变化例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的各旋转轴芯的配置实例的图,图11(b)是示出第二变化例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的各旋转轴芯的配置实例的图。
[0030]图12是第三变化例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的对重框的正视图。
[0031]图13是第四变化例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参照图1至图13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于同一位置标注同一符号,并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003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包括:轿厢12,其通过一对轿厢轨道10在升降通道11内进行升降;卷扬机14,其卷绕有悬挂轿厢12的缆索13 ;平衡锤16,其通过卷扬机14的驱动,在导轨15上往与轿厢12相反的方向移动。电梯装置包括:辅助对重17,其使各个平衡锤16的重量增减I以上(包含I);对重框18,其设置于升降通道11的顶部,保持辅助对重17,并可上下移动;螺杆轴19、20,其在对重框18的往复方向上相互平行地轴支承,并分别具有滚珠螺杆结构。对重框18螺合于两支螺杆轴19、20。平衡锤16停止于升降通路11的上方时,对重框能够18通过螺杆轴19、20的旋转,在从上方接近平衡锤16的方向上,以及通过螺杆轴19、20的反向旋转,在对重框18从平衡锤16远离上方的方向上进行往复移动。
[0034]进一步地,电梯装置包括:驱动机21 (旋转驱动源),其旋转驱动螺杆轴19 ;驱动机22 (旋转驱动源),其旋转驱动螺杆轴20 ;滚珠螺杆螺母23 (螺母),其固定于对重框18,与螺杆轴19螺合并通过螺杆轴19的旋转而上下移动;滚珠螺杆螺母24 (螺母),其固定于对重框18,螺合于另一个螺杆轴20。通过滚珠螺杆螺母23、24的向下移动,对重框18将辅助对重17提供到平衡锤16。通过滚珠螺杆螺母23、24的向上移动,对重框18从平衡锤16回收辅助对重17。
[0035]轿厢12通过缆索13在升降通道11以吊桶方式升降。卷扬机14具有滑轮及马达。缆索13的一端通过挂钩41固定于升降通路11的上部。
[0036]图2是示出平衡锤16及对重框18的配置关系的图。已述的符号表示与前述部件相同的部件。缆索13的另一端在升降通道11内下降。缆索13的另一端从轿厢12的一个侧面,经由设置于轿厢12底部的两个导向轮42,绕挂向轿厢12的另一侧面。缆索13的另一端沿轿厢12的另一侧面在升降通道11内上升。进一步地,缆索13的另一端卷绕于卷扬机14的滑轮。缆索13的另一端在平衡锤16占据的空间部分内下降。缆索13的另一端平衡锤16卷绕于导向轮43,在升降通道11内再次上升。缆索13的另一端通过挂钩44固定于升降通道11的上部。
[0037]图1的平衡锤16是沿一对导轨15升降的平衡块。在平衡锤16的主体上部安装与拆卸例如图8形状的辅助对重17。平衡锤16具有从平衡锤16主体框的上部直立安装的两个引导支柱29。将辅助对重17搭载用的对重装入部30设置在各引导支柱29之间。[0038]对重框18将辅助对重17提供到平衡锤16。对重框18从平衡锤16回收辅助对重17。
[0039]图3是对重框18的正视图。已述的符号表不与前述部件相同的部件。对重框18包括:左右一对的纵向框18a、18b ;纵向框18a、18b之间的横向框18c ;左右两处的保持部
32,其通过爪状的卡定片,卡合固定各个辅助对重17的各自的两端。
[0040]又,在对重框18的上侧两处和下侧两处,轴支承各自的引导装置50。通过各引导装置50,对重框18能够上下移动。引导装置50是滚轴。通过各引导装置50,对重框18能够以保持了辅助对重17的状态,接近平衡锤16及远离平衡锤16。
[0041]在对重框18的正面与背面,分别配置一对螺杆轴19、20。在夹住对重框18的上下两处,螺杆轴19、20可旋转地被支承。螺杆轴19、20具有相同的螺旋方向、相同的螺杆槽形状及相同的螺距。螺杆轴19、20在各自的外周面部轴芯方向相同的范围内形成螺杆槽。螺杆轴19、20通过安装器具27固定于横向架设的加固构件25。加固构件25是横梁。将驱动机21、22安装在螺杆轴19、20的上侧顶端。
[0042]图4是示出驱动机21、22的各旋转轴芯的配置实例的图。同一幅图示出从上方所见的螺杆轴19、20的示例。已述的符号表示与前述部件相同的部件。驱动机21、22作为驱动马达,相互在相同的旋转方向上旋转驱动螺杆轴19、20。引导对重框18往复移动的一对导轨15与水平面正交。在水平面内,驱动机21、22的各旋转轴芯相对于平衡锤16的质量的重心点对称地配置。通过安装器具28,将一对导轨15间通过水平平板等加固构件26连接。通过两个加固构件25,平行且坚固地对螺杆轴19、20及各导轨15进行加固。
[0043]在图3中,对重框18通过滚珠螺杆螺母23、24接受驱动机21、22的旋转力。并将螺杆轴19、20的旋转驱动力转换为对滚珠螺杆结构的螺杆轴19、20自身的上下驱动。通过转换,在上下方向上位移驱动对重框18。又,电梯控制盘的R0M(read only memory)保持两种对应关系。第一种对应关系是驱动机21的每单位时间角转速与螺杆轴19的上下位移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二种对应关系是驱动机22的每单位时间角转速与螺杆轴20的上下位移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电梯控制盘通过在相同旋转方向上同时旋转驱动驱动机21、22,使辅助对重17的微妙的升降位移成为可能。
[0044]图5是示出一边的螺杆轴19及滚珠螺杆螺母23的滚珠螺杆截面结构示例的图。同一幅图扩大表示截面结构的重要部分,省略滚珠循环路径。已述的符号表示与前述部件相同的部件。滚珠螺杆结构包括:滚珠螺杆槽51,其形成于圆柱形的螺杆轴19的外周面上;多个滚珠52(滚动体),其以嵌合入螺旋状的滚珠螺杆槽51的状态滚动;滚珠螺杆螺母23,其在内周面上具有滚珠52的接收槽。滚珠螺杆螺母23追随多个滚珠52的滚动,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滚珠螺杆螺母23固定于对重框18的横向框18c。或者,滚珠螺杆螺母23与横向框18c形成一体。通过螺杆轴19的旋转,并通过多个滚珠52,移动滚珠螺杆螺母23。滚珠螺杆螺母23能够沿轴芯方向移动。滚珠螺杆螺母23随着滚珠螺杆螺母23的轴旋转方向,在前进或后退的方向上移动。另一边的螺杆轴20及滚珠螺杆螺母24的滚珠螺杆结构也具有与图5的示例相同的结构。
[0045]又,图1的电梯装置包括使对重框18上下移动的对重框驱动机构40。对重框驱动机构40包括:对重框18,其装载了辅助对重17 ;驱动机21、22,其设置在升降通道11内,螺杆轴19、20,其传递送驱动机21、22的旋转;滚珠螺杆螺母23、24,其通过螺杆轴19、20的旋转,支承上下对重18。对重框驱动机构40将辅助对重17装载运往平衡锤16上的一对引导支柱29,以及从引导支柱29装载取回辅助对重17。
[0046]图6是对重框18的上方立体图。图7是对重框18的下方立体图。图6中示出无辅助对重17的示例。图7中进行适当改变,示出带有辅助对重17的示例。并将图6、图7中螺杆轴19、20的图示省略。已述的符号表示与前述部件相同的部件。
[0047]图6中右侧的保持部32包括绕铅垂轴旋转的旋转轴33,旋转驱动旋转轴33的驱动部34,多段地安装于旋转轴33的外周的对重支承爪35。在旋转轴33的上端部,驱动部34通过齿轮机构与旋转轴33连接。驱动部34使旋转轴33绕轴旋转。对重支承爪35是分别具有不同的突出长度的短边部及长边部的板片。对重支承爪35通过使旋转轴33绕轴向正面旋转90度,改变辅助对重17用的部分的突出长度。通过对重支承爪35的回转,支承或释放辅助对重17。左侧的保持部32的结构也与右侧的示例相同。大致同时通电使用一对驱动部34。
[0048]图7中,在两处保持部32的内侧,在各自纵向上,对重框18包括引导部37。对重框18上下移动时,引导部37与平衡锤16上的一对引导支柱29组合。在组合中,各引导部37与引导支柱29相互接合,并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各引导部37引导对重框18至平衡锤16上的引导支柱29的上部顶端。当结合及分离时,对重框驱动机构40在对重框18与一对引导支柱29之间进行辅助对重17的交接。进一步地,将滑动用的引导辊38设置于引导部37。一对引导支柱29是U形截面的沟型构件。引导支柱29是通过纵向的两边部分往相同方向折回而形成的。多个引导辊38在引导支柱20的U形沟的两个折回部分的内侧面与各内侧面连续的底面上滚动。多个引导辊38使引导部37沿引导支柱29移动。并将一对引导支柱29与对重框18组合。
[0049]又,在通过立起的引导支柱29的两个两边部分的弯曲而形成的内侧底面中,设置多个抑制部39。多个抑制部39是用于限制辅助对重17弹起的部件。相对于引导支柱29的底面,多个抑制部39能够上升、下沉。引导部37在引导支柱中29下降时,抑制部39基于从引导部37受到的推力而进行下沉动作。另一方面,引导部37在引导支柱29中上升时,基于推力的解除抑制部39突出。朝与左右引导支柱29的各底面相对的方向,从两侧突出抑制部39。引导部37在引导支柱29中向上前进时,抑制部39从辅助对重17的上侧开始与辅助对重17结合。通过结合,防止辅助对重17的脱落、弹起。
[0050]图8是示出辅助对重17的一个示例的立体图。辅助对重17在辅助对重17的左右两端部,设置与对重支承爪35 (图6、图7)结合的结合部31。辅助对重17通过间隔部36卡合固定于抑制部39(图7)。如图6?图8,电梯装置利用对重框驱动机构40,通过兼备向平衡锤16进行辅助对重提供与从平衡锤16进行辅助对重回收功能的对重框18的上下驱动而进行重量变更。
[0051]这种结构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在早晨上班时等乘客数量较多的时间段,或者夜间等乘客数量较少的时间段等,进行辅助对重17的提供或回收。根据电梯管理者的用户操作,电梯装置将运行模式变更为辅助对重17的提供或回收用模式。电源对驱动机21、22及驱动部34等供电。
[0052]电梯装置使轿厢12向升降通道11的最下部移动。电梯装置使对重框18去升降通道11顶部待机。[0053]图9 (a)至图9(b)是用于说明由对重框18而进行的辅助对重17的提供动作的多幅图。在图9(a)的对重框18的待机位置,对重框18以例如保持了两个辅助对重17的状态停止。从图9(a)的待机位置开始,如图9(b) —样,通过驱动机21、22的驱动,固定于滚珠螺杆螺母23、24的横向框18c开始向下移动。一旦对重框18开始下降,对重框18接近平衡锤16上的引导支柱29。
[0054]进一步地,对重框18的引导辊38(同一幅图中未图示)与引导支柱29的上端接触。电梯装置通过驱动机21、22的旋转驱动,进行对重框18与引导支柱29间的对位。对位后的状态相当于图7的示例。如图9(b)及图7所示,由于对重框18的下降,引导部37与引导支柱29的内表面接触,并结合于引导支柱29上。引导支柱29的抑制部39伴随引导部37的下降,进行下沉动作。
[0055]接着,如图9(c)所示,对重框18与引导支柱29结合。将各辅助对重17装载于引导引导支柱29上后,各辅助对重17处于从支承爪35上浮起的状态。各辅助对重17从左右的保持部32脱离。各辅助对重17脱离后,电梯装置马上通过驱动部34使铅垂方向的旋转轴33绕轴旋转。
[0056]如图9 (d),将长边部顶端相互对上的全部成对的重块支承爪35旋转90度。各对重支承爪35的长边部顶端朝向正面。对重支承爪35的状态从与辅助对重17结合的被结合状态转变为结合解除状态。将辅助对重17在引导支柱29上释放。也可以恢复对重支承爪35的朝向。
[0057]接着,如图9 (e),电梯装置使对重框18向上方移动。电梯装置使对重框18从引导支柱29退去。通过图7的引导部37,突出处于下沉状态的抑制部39。抑制部39与引导支柱29上的辅助对重17结合。变更与轿厢重量抗衡的平衡锤16的重量。如图9(f),电梯装置使对重框18退去。电梯装置将对重框18恢复到上方的待机位置之后,电梯装置将运行模式恢复为日常运行模式。变更为日常模式后,电梯装置平衡锤16以保持了变更后数量的辅助对重17的状态进行升降运行。
[0058]图10(a)至图10(f)是用于说明由对重框18而进行的来自平衡锤16—侧的辅助对重17的回收动作的多幅图。应回收的辅助对重17的数量设为2。例如,根据电梯管理者的用户操作输入,电梯装置在回收动作之前预先取得辅助对重17的回收个数信息。
[0059]如图10 (a),电梯装置通过使轿厢12下降而使对重框18向升降通道11顶部移动。电梯装置在顶部处使对重框18停止。电梯装置将动作模式变更为回收动作模式。模式变更后,如图10(b),电梯装置通过驱动机21、22的驱动使对重框18开始下降。此时,设置于左右的保持部32的各对重支承爪35的旋转位置位于结合解除位置。
[0060]电梯装置根据预先取得的回收个数信息,直到最下一段对重支承爪35到达回收对象的第二个辅助对重17的位置为止,旋转驱动驱动机21、22。直到最下一段对重支承爪35位移到所希望的位置时,如图10(c)所示,电梯装置使多个对重支承爪35旋转。电梯装置使全部长边部顶端朝着正面方向的状态的多个对重支承爪35在水平方向上旋转90度。如图10(d),通过左右的各对重支承爪35的队列将长边部顶端相互朝向内侧,对重框18的状态处于与最下一段的辅助对重17结合的结合状态。如图10 (e),电梯装置保持结合状态,使对重框18上升。如图10(f)所示,从平衡锤16将两个辅助对重17回收到对重框18之内。[0061]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通过具有滚珠螺杆的螺杆轴19、20,使装载辅助对重17的对重框18升降。通过利用对重框18的升降而使辅助对重17的交接在平衡锤16进行,电梯装置调整平衡锤16的重量。假如,在电梯装置使用由缆索13悬挂对重框18并使对重框18上下移动的方法的情况下,由于建筑物的摇晃,确定位置并将辅助对重17搬往辅助对重17的搭载场所较为困难。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与悬挂对重框18的方法的实例相比更加准确。利用电梯装置,抗建筑物摇晃并能够将辅助对重17搬运到准确的位置。又,通过驱动机21、22的驱动控制,使得辅助对重17的微妙的升降移动成为可能。基于电梯装置,能够准确地调节辅助对重17与平衡锤16的位置关系。
[0062]基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使得在升降通道11内,能够安全并且准确地将重量变更用的辅助对重17装载到平衡锤16,并能够将辅助对重17从平衡锤16取下。由对重框18而进行的辅助对重17的提供及回收所需要的时间可能在几十秒左右。能够在不降低为乘客服务的质量,不妨碍电梯运行的状态下,变更平衡锤16的重量。根据乘用人数,使辅助对重17的重量主动地变更,从而能够实现高效率及节能的电梯系统。
[0063]又,如图4所示,螺杆轴19、20设置为相对于重心G点对称,所以能够减轻卷扬机14驱动时的负载。通过相同旋转方向的两根旋转轴芯,将在相同方向上产生的两个力矩(旋转力矩)分别作用于两根导轨15。两个力矩涉及两根导轨15的全部升降方向,在相同方向上作用于各导轨15。根据螺杆轴19、20的配置,将力矩抵消。通过力矩的抵消,抑制安装导轨15时产生的导轨15的晃荡、轨芯间错位的发生。又,通过抵消力矩,能够保持两根轴的平衡。能够减小力矩的大小。能够使卷扬机14的驱动时的负担减轻。
[0064]又,因为分别地设置对重框驱动机构40与电梯系统,所以能够持续稳定动作。即使发生地震等难以预料的状况,也确实地进行动作而不从对重框18或平衡锤16脱落。既没有将辅助对重17装载到平衡锤16 —侧后而不管,也没有将辅助对重17从平衡锤16回收后而不管。
[0065](第一变化例)
[0066]所述螺杆轴19、20也可以是与图4的各旋转轴芯的配置不同的配置。图11 (a)是示出第一变化例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的各旋转轴芯的配置实例的图。已述的符号表示与前述部件相同的部件。
[0067]驱动机21、22相互朝相同的旋转方向旋转驱动螺杆轴19、20。在水平面内,驱动机21、22的各旋转轴芯相对于平衡锤16的重心G线对称地配置。在两根旋转轴芯间的内侦牝在连结各旋转轴芯的垂直面上,相互反向地产生的两个力矩互相作用于对方,以使彼此抵消。在两根旋转轴芯间的外侧,产生由驱动机21施加到左边的导轨15的力矩,以及由驱动机22施加到右边的导轨15的力矩。在导轨15的所有升降方向上,两个力矩互相作用于对方,以使彼此抵消。因而能够减轻卷扬机14的驱动时的负荷。
[0068](第二变化例)
[0069]图11(b)是示出第二变化例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的各旋转轴芯的配置实例的图。已述的符号表示与前述部件相同的部件。
[0070]图11 (b)的电梯装置包括作为旋转驱动源的、旋转驱动一边的螺杆轴19的单个驱动机21。在另一边的螺杆轴20上设置有,基于卷绕于被驱动机21的环形的带齿传送带45传送的动力进行从动旋转的带轮46 (被驱动构件)。通过带齿传送带45,能够分配一个动力。通过带齿传送带45,能够使消耗电量减少,并能够简化结构。在螺杆轴19、20之间,也可以调换驱动及被驱动的关系。
[0071](第三变化例)
[0072]图3的实例的螺杆轴19、20具有相同螺旋方向的螺杆槽。在轴芯方向相同范围内同样地形成各自的螺杆槽。在下侧的范围内,搭载多个辅助对重。一旦螺杆轴19、20旋转驱动,基于多个辅助对重17的自重,对螺杆轴19、20产生力矩。存在螺杆轴19、20分别在上侧范围和下侧范围失去平衡的情况。
[0073]图12是第三变化例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的对重框18的正视图。已述的符号表示与前述部件相同的部件。
[0074]第三变化例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在螺杆轴19、20各自轴芯方向上侧范围和下侧范围内形成上下不同的螺旋方向的螺杆槽。电梯装置在上侧设置用于抵消由下侧辅助对重17的自重而产生的施加于螺杆轴19、20的力矩的平衡对重。将左右螺杆槽的螺距设定为相同。
[0075]电梯装置包括:在各自的外周部形成有螺杆槽的螺杆轴19、20 ;在各外周部中的轴芯方向下侧范围内形成的螺杆轴19、20的各自的下侧螺杆槽47 ;在基于各下侧螺杆槽47的下侧范围内分别由对重框18确定保持高度的多个辅助对重17 (对重框18包括未图示的保持部32)。进一步地,电梯装置包括在轴芯方向上侧范围内形成的螺杆轴19、20的各自的上侧螺杆槽48,和由各上侧螺杆槽48确定的上侧范围内的保持高度的平衡对重49。各上侧螺杆槽48具有与下侧螺杆槽47的螺旋方向相反方向的螺旋。平衡对重49是对应于多个辅助对重17自重的对重。
[0076]一旦对重框18向上移动,上述结构的第三变化例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在左边的螺杆轴19,基于下侧的辅助对重17的自重,通过滚珠螺杆螺母23施加右旋或左旋的力矩。与左边的螺杆轴19的动作的同时,在右边的螺杆轴20,基于辅助对重17的自重,通过滚珠螺杆螺母24,对螺杆轴19的旋转方向施加反向旋转的力矩。通过施加各力矩时左右分散多个辅助对重17的自重进行悬挂的措施、两螺距相等的措施、以及将平衡对重49设置于上侧的措施,抵消螺杆轴19、20的相互反向并且等大的力矩。对重框18向下移动时的动作与向上移动时的实例是实质上相同的。
[0077]基于第三变化例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能够将辅助对重17保持在一定的高度位置。通过在与被搬运的辅助对重17取得的下侧范围的螺杆螺旋方向反向的螺旋方向的螺杆所取(切6 Λ & )的相反侧处设置平衡对重49,电梯装置能够抵消基于搬运的辅助对重17的自重产生的力矩。
[0078](第四变化例)
[0079]图13是第四变化例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的结构图。实施方式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也可以将基于滚珠螺杆结构而产生的上下驱动力用于平衡锤16的升降。
[0080]电梯装置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平行地被轴支承,具有外周滚珠螺杆部的螺杆轴53 (另一螺杆轴);旋转驱动螺杆轴53的驱动机54 (旋转驱动源);具有与螺杆轴53的外周滚珠螺杆部螺合的内周螺杆部的滚珠螺杆螺母55(另一螺母)。滚珠螺杆螺母55随着螺杆轴53的旋转,在螺杆轴53的旋转轴方向移动。进一步地,电梯装置包括:固定于滚珠螺杆螺母55的或一体化的滑块56 端固定于滑块56,另一端固定于升降通道11内的另一缆索13A ;通过导向轮悬挂于缆索13A的对重框18。由螺杆轴53旋转带动滚珠螺杆螺母55移动,以通过缆索13A上下驱动对重框18。
[0081](其他变化例)
[0082]上述实施方式并不被限定为要和该实施方式一模一样,在实施阶段可以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对构成要素进行变形并具体化。实施状态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也可以设置一根螺杆轴19取代螺杆轴19、20而构成。图5的螺杆轴19的螺杆构造是一个示例,齿距、直径等滚珠螺杆结构可以进行多种变更是不言而喻的。
[0083]所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与滚珠52不同的滚动体。虽然螺杆轴19、20是滚珠螺杆,但也可以基于滚珠螺杆结构以外的结构,将朝向螺杆轴19、20的旋转移动转换为朝向螺杆轴19、20的上下移动。也可以使用滚珠螺杆螺母以外的螺母作为螺母。
[0084]分别表示于图11 (a)、图11(b)、图12、图13的第一?第四的各变化例所涉及到的电梯装置除非另有特别规定,对于图示以外的结构,具有与电梯装置(图1)相同的结构。
[0085]虽然对多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其并非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其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化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范围、要旨内,与其相同,也包含于记载于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实用新型及其同等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轿厢,其在升降通道升降; 卷扬机,其卷绕有对所述轿厢进行悬挂的缆索; 平衡锤,其通过所述卷扬机的驱动,往与所述轿厢相反的方向移动; 辅助对重,其使所述平衡锤的重量增减; 对重框,其设置于所述升降通道的顶部,保持所述辅助对重,并在从上方接近停止于所述升降通道的顶部的所述平衡锤的方向以及向上方远离所述平衡锤的方向往复移动;螺杆轴,其在所述对重框的往复方向上平行地被轴支承; 所述螺杆轴的旋转驱动源;和 螺母,其固定于所述对重框,与由所述旋转驱动源驱动旋转的所述螺杆轴螺合并通过所述螺杆轴的旋转上下移动, 通过所述螺母的向下移动,所述对重框将所述辅助对重提供到所述平衡锤,通过所述螺母的向上移动,所述对重框从所述平衡锤回收所述辅助对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源是被分别设置于两根螺杆轴、并相互在相同的旋转方向上旋转驱动的一对驱动机, 所述电梯装置还包括引导所述对重框的往复移动的一对导轨, 在与所述一对导轨正交的平面内,所述一对驱动机的各旋转轴芯相对于所述平衡锤的重心点对称地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源是被分别设置于两根螺杆轴、并相互在相同的旋转方向上旋转驱动的一对驱动机, 所述电梯装置还包括引导所述对重框的往复移动的一对导轨, 在与所述一对导轨正交的平面内,所述一对驱动机的各旋转轴芯相对于所述平衡锤的重心线对称地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源是旋转驱动两根螺杆轴中的一根螺杆轴的单个的驱动机, 在另一根螺杆轴上设置有,基于卷绕于所述驱动机的环形的带齿传送带传送的动力进行旋转的被驱动构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根螺杆轴,其在各自的外周部形成有螺杆槽; 所述螺杆轴的各自的下侧螺杆槽,其形成于所述螺杆轴的所述外周部中的轴芯方向下侧范围; 所述对重,其在所述下侧螺杆槽的所述下侧范围内,由所述对重框确定保持高度; 所述螺杆轴的各自的上侧螺杆槽,其具有与所述下侧螺杆槽的螺旋方向相反方向的螺旋,形成于所述轴芯方向上侧范围; 平衡对重,其由各上侧螺杆槽在所述上侧范围内确定保持高度、且与所述对重的自重相对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轴具有滚珠螺杆结构,所述螺母是滚珠螺杆螺母。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轴具有滚珠螺杆结构,所述螺母是滚珠螺杆螺母。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轴具有滚珠螺杆结构,所述螺母是滚珠螺杆螺母。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轴具有滚珠螺杆结构,所述螺母是滚珠螺杆螺母。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另一螺杆轴,其在上下方向上平行地被轴支承,具有外周滚珠螺杆部; 所述另一螺杆轴的旋转驱动源; 另一螺母,其具有与通过所述旋转驱动源的驱动而进行旋转的所述另一螺杆轴的所述外周滚珠螺杆部进行螺合的内周螺杆部,并随着所述另一螺杆轴的旋转,在所述另一螺杆轴的旋转轴方向上移动; 滑块,其固定于所述另一螺母;和 另一缆索,其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块,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升降通道, 所述对重框通过导向轮 悬挂于所述另一缆索。
【文档编号】B66B17/12GK203767821SQ201320717852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8日
【发明者】佐藤伸幸 申请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