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覆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9389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红外覆膜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材料机器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用于生产贴面料产品的红外覆膜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常见在生产贴面料产品时,都是在整条复合机生产线上完成的,这样存在的弊端是:

1)整条复合生产线用来贴面料浪费能源,整机生产功率达160千瓦之多。

2)人力浪费,整机贴面料需要5个人操作。

3)限制了复合机的产能释放,贴面料占用生产其他产品的时间安排。

4)效率低,整机贴面料平均30秒贴合一件产品。

因而在布料粘贴装置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推陈出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简易可行、维护容易、使用成本低、贴面料效率高的红外覆膜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红外覆膜机,所述红外覆膜机包括压紧装置、压力调整装置、加热装置、位置调整装置、冷却装置、传动装置和机架;

所述压紧装置包括上下压辊,下压辊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上压辊设置在所述下压辊上方,所述上下压辊配合压合布料和粘贴材料;

所述压力调整装置设置在所述压紧装置上方,与所述上压辊相连,通过升降所述上压辊来调整压辊间隙从而调整压辊压力;

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压紧装置的一侧,通过滑轨放置在所述机架上;

所述位置调整装置固定在所述加热装置上,包括手轮、升降丝杆和丝杆螺母,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丝杆螺母相连,所述手轮设置在所述升降丝杆上方,通过所述手轮调节所述加热装置的上下位置;

所述冷却装置设置在所述压紧装置的另一侧,用于冷却加热后的复合布料;

所述传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机架上,位于在所述压紧装置下方,所述传动装置的传动带与所述下压辊相连。

作为优化,所述红外覆膜机还包括导位装置,所述导位装置位于所述压力调整装置上方,所述导位装置是在上压辊正上方机架上安装的被动辊,用来将布料展平垂直进入压辊内,使布料平行于所述加热装置。

作为优化,所述导位装置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所述机架顶部。

作为优化,所述上下压辊其中一根为钢辊,另一根为胶辊。

作为优化,所述下压辊为钢辊,所述上压辊为胶辊。

作为优化,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两组红外灯灯管。

作为优化,所述冷却装置包括拉瓦尔喷嘴,采取风冷形式制冷。

作为优化,所述冷却装置通过调节螺栓固定在所述机架中部横梁上。

作为优化,所述位置调整装置通过直角散齿固定在所述加热装置上。

作为优化,所述传动装置通过变频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红外覆膜机的优点有:

1)节约能源,本装置生产贴面料产品时,只需单独开红外覆膜机,不需开整条复合机生产线,本装置生产功率相比整机生产功率要低很多,大大节约能源,减少资源浪费。

2)本装置的加热功率可根据产品贴合效果在线调整,本产品的加热装置可以通过位置调整装置上下调整位置,通过滑轨左右调整位置,来选择最佳加热位置点,从而达到最好的加热效果。

3)节省人力,本装置生产前后2个人即可,整机贴面料需要5个人操作,节约60%人力。

4)采用本装置贴面料,间接释放了复合机的产能,提高了复合机的有效生产率。

5)效率提高,本装置生产一件产品10秒左右,整机贴面料平均30秒贴合一件产品,效率提高了2/3。

6)可操作性强,安装空间小,且不影响复合机本体生产的任何环节。

7)维护容易,本装置相对于复合主机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

2、本红外覆膜机的效益:

1)满足后道工序的生产工艺要求。

2)按照每天生产8小时计算,每小时节约用电160-27=133度电,每度电0.8元,这样每天可节约电费8*133*0.8=851.2元,每年可节约电费

W1=851.2*365=310688元。

3)节省用工成本3人,每人年工资标准为80000元,这样每年节约用工成本为:W2=3*80000=240000元。

4)释放产能及提高生产效率产生的经济效益约为:W3=500000元。

5)这样总的经济效益为:W=W1+W2+W3=310688+240000+500000=1050688元/年

附图说明

图1:压紧装置示意图;

图2:加热装置示意图;

图3:冷却装置示意图;

图4:红外覆膜机整体示意图。

1、压紧装置;2、压力调整装置;3、加热装置;4、位置调整装置;5、冷却装置;6、传动装置;7、机架;8、导位装置;9、手轮;10、升降丝杆;11、丝杆螺母;12、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是一种红外覆膜机,红外覆膜机包括压紧装置1、压力调整装置2、加热装置3、位置调整装置4、冷却装置5、传动装置6和机架7;

压紧装置包括上下压辊,下压辊固定在机架7上,上压辊设置在下压辊上方,上下压辊配合压合布料和粘贴材料,其中,下压辊为钢辊,上压辊为胶辊,即钢辊对胶辊的形式,能将布料和粘贴材料有效压合,弥补材料表面不平整的缺陷。

压力调整装置2设置在压紧装置1上方,与上压辊相连,上压辊与下压辊可以任意开闭,通过升降上压辊来调整压辊间隙从而调整压辊压力;

加热装置3设置在压紧装置1的一侧,通过滑轨12放置在机架7上,加热装置3包括两组红外灯管,灯管可分成几组分别控制来实现加热分区,实现根据产品熔点高低进行分区及加热功率可调控制,满足工艺要求,同时,加热装置3还可以是通过功率调压器实现调整其功率大小;

位置调整装置4通过直角散齿固定在加热装置3上,包括手轮9、升降丝杆10和丝杆螺母11,加热装置3与丝杆螺母11相连,手轮9设置在升降丝杆10上方,通过手轮9用于调节加热装置3的上下位置,且加热装置3通过滑轨12放在机架7上,可以左右滑动,配合位置调整装置4,便于加热装置3选择最佳加热位置点;

冷却装置5设置在压紧装置1的另一侧,通过调节螺栓固定在机架7中部横梁上,用于冷却加热后的复合布料,冷却装置5包括拉瓦尔喷嘴,采取风冷形式制冷,具备瞬间冷却定型效果。

传动装置6设置在机架7上,位于在压紧装置1下方,传动装置6的传动带与下压辊相连,带动下压辊转动,使布料及粘贴材料匀速复合,保证粘贴效果且速度可调,传动装置6通过变频控制,可与主机实现同步运行;

红外覆膜机还包括导位装置8,导位装置8位于压力调整装置2上方,导位装置8是在上压辊正上方机架7上安装的被动辊,用来将布料展平垂直进入压辊内,即其辊侧面与压辊辊面在同一垂直线上,使布料平行于加热装置3,受热均匀,导位装置8位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所述机架7顶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核心技术特征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