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20424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效管理控制使用中的多台电梯的电梯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多台电梯同时设置时,通常进行群管理运转。在该群管理运转中有一种分配方式,该方式使得一旦登录电梯门厅(下文简称为门厅)呼叫,立即运算各轿厢的分配评价值,把该评价值最佳的轿厢分配为待服务轿厢,仅分配的轿厢应答上述门厅呼叫。
又,作为谋求提高运行效率及缩短门厅等待时间的电梯群管理方式,有下述方案(a)如日本特开平7-247066号公报中所揭示的那样,为了减少电梯不在基准楼层待机的状态,控制从基准楼层出发的电梯出发时间间隔。
(b)如日本特开平5-139635号公报中所揭示的那样,合并应用使电梯返回基准楼层及分散待机来控制电梯,以提高从基准楼层传送及楼层间传送服务性能。
但是,在上述已有技术中,存在下述缺陷。
首先,日本特开平7-247066号公报所揭示的方案,到基准楼层(规定楼层)待机,因而在上下班时利用频度高的楼层可规定时,该方案是有效的,但不一定仅在已知的规定楼层是拥挤的,因而在上述情况以外的场合就没有效。
其次,日本特开平5-139635号公报揭示的方案,与各楼层利用频度无关,仅在基准楼层(规定楼层)及基准楼层以外的规定楼层待机,而不考虑规定楼层以外的服务,因而若进入规定楼层待机模式,将进一步降低规定楼层以外楼层的服务。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消除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谋求均衡各楼层服务从而可提高电梯系统整体服务,能进行更高效群管理控制的电梯控制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电梯控制装置,它包括轿厢分配手段,从多个电梯中,分配要应答来自门厅按钮的门厅呼叫的电梯;可服务时间运算手段,计算对各楼层的门厅呼叫可最早应答的轿厢的到达预想时间,即可服务时间;偏差运算手段,由所述可服务时间运算手段运算的可服务时间的分布,计算偏差指标;转送判定手段,根据所述偏差运算手段运算的偏差指标是否超过给定值的判定,判定是否需要转送;转送规定手段,在所述转送判定手段判定需要转送时,规定因转送而偏差指标改善最大的轿厢和转送楼层;转送手段,向所述转送规定手段规定的轿厢发出至规定楼层的转送指令。
又,所述可服务时间运算手段计算门厅呼叫平均发生间隔后的各楼层可服务时间。
又,所述偏差运算手段运算可服务时间的平均值、标准偏差或最大值中至少一个作为偏差指标。
又,进一步包括偏差修正判定手段,根据通过所述转送规定手段规定的轿厢转送至规定楼层,偏差修正程度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判定,判定是否应转送;所述转送手段在所述偏差修正判定手段判定应转送时,向所述转送规定手段规定的轿厢发出至规定楼层的转送指令。
进而,所述偏差修正判定手段,根据比较所述偏差运算手段运算的偏差指标与进行所述转送规定手段规定的转送时的偏差指标,判定偏差是否被修正一定值以上,从而判定偏差修正程度是否满足预定条件。
附图概述图1是本发明电梯控制装置的整体构成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电梯控制装置功能的说明框图。
图3是示于图2的实施形态1的动作说明流程图。
图4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1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
图5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1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
图6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1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
图7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1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8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1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9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1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10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1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11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1中可服务时间偏差指标说明图。图12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1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13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1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14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1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15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1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16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1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17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1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18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1中可服务时间偏差指标说明图。图19是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电梯控制装置功能的说明框图。图20是示于图19的实施形态2的动作说明流程图。图21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2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22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2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23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2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24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2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25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2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26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2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27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2中可服务时间偏差指标的说明图。图28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2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29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2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30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2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31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2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32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2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33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2中可服务时间的说明图。图34是关于本发明实施形态2中可服务时间偏差指标的说明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下文,参照


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电梯控制装置的整体构成图。
图1中,1是用微机构成的轿厢控制装置,它具有中央处理单元(下文称为CPU)1A,与群管理控制装置进行数据收发的传送装置1B,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存储装置1C,以及变换输入输出信号电平的变换装置1D,而且变换装置1D连接驱动控制轿厢的驱动控制设备3。
2是同样用微机构成的群管理控制装置,同样具有CPU2A,传送装置2B,存储装置2C和变换装置2D,而且变换装置2D连接设置在各楼层门厅用于登录门厅呼叫的门厅按钮4。轿厢控制装置1与群管理控制装置2经传送装置1B和2B连接。
又,图1中虽然轿厢控制装置1表示与1台轿厢对应的构成,但实际上,它与进行群管理的各台电梯轿厢各自对应而备有多台,这些轿厢控制装置1如图所示,经传送装置连接群管理控制装置2。实施形态1图2说明实施形态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功能,是说明根据存储在图1所示群管理控制装置2的存储装置2C中的程序使CPU2A运作的功能的构成框图。
图2中,11是公知的轿厢分配手段,它从多个电梯中分配要应答来自门厅按钮4的门厅呼叫的电梯,向该轿厢控制装置3送出分配信号;12是计算对各楼层门厅呼叫可最早应答的轿厢的到达预想时间即可服务时间的可服务时间运算手段;13是偏差运算手段,从由上述可服务时间运算手段12运算的可服务时间分布,运算其偏差指标;14是转送判定手段,根据上述偏差运算手段13运算的偏差指标是否超过一定值的判定,判定电梯轿厢转送是否需要;15是转送规定手段,在上述转送判定手段14判定需要转送时,规定因转送而偏差指标得到最大改善的轿厢和转送楼层;16是对上述转送规定手段15规定的轿厢的轿厢控制装置1,发送到规定楼层的转送指令的转送手段。
接着,参照示于图3的流程图,说明实施形态1的动作。
其中,通过公知的轿厢分配手段11,从多个电梯中分配要应答来自门厅按钮4的门厅呼叫的电梯,向该轿厢控制装置3发送分配信号,这些过程与已有技术相同,因而省略说明,仅对其后的动作加以说明。
首先,在步骤S31,由可服务时间运算手段12计算一定时间(例如各楼层门厅呼叫平均产生间隔)后的可服务时间。参照图4~图10详细说明其顺序。
以图4所示状态为例加以说明。在图4中,#1和#2轿厢所处状态为分别具有通过按未图示的轿厢内轿厢操作板上的目的地按钮而作出的、圆形标记所示的轿厢至12楼层和1楼层的呼叫且该2个轿厢分别在UP(上升)及DN(下降)方向行走中。#3轿厢正在1楼关门待机。
预测从该状态经历一定时间(L秒)后的各轿厢位置、状态。此一定时间L秒可由该时间段中门厅呼叫的平均产生间隔等求出。又,可由到达预测时间的计算结果求得L秒后的各轿厢位置、状态。
到达预测时间是计算某轿厢可到达规定楼层的时间,因而可由行走时间与停止时间加以计算。行走时间可由轿厢速度、加速度、加加速度、楼层间距离计算。又,停止时间可由门开关时间与乘客上下电梯时间算出。该到达预测时间的计算方法是公知的,因而省略其详细说明。在实际群管理控制中,用上述数据作精密计算,在这里为使说明简略,假设下文说明中行走时间、停止时间一律各为2秒/层、10秒/每次停止。
图6表示图4的#1轿厢目前时刻对应于各楼层UP、DN方向的到达预测时间。
图6中,左侧是各楼层UP方向的到达预测时间,右侧是DN方向的到达预测时间。#1轿厢UP方向行走至12楼,一旦反向则在DN方向行走。因而,例如,为了DN方向到达10楼,要从目前时刻起经12楼才到达10楼。又,在12楼反向后轿厢无呼叫,因而,对8楼以下楼层,到达预测时间在UP、DN方向均取相同值。
图5表示从图4的状态经历10秒(L=10)后各轿厢的位置、状态。
又,该时刻各轿厢到达预想时间分别示于图7~图9。由这些值求出10秒(L=10)后的可服务时间。
通过图7~图9分别取最小值N可作该计算。
该可服务时间是指在10秒(L=10)后,若某楼层产生门厅呼叫时,对该门厅呼叫可最早应答的轿厢的到达预想时间。计算结果示于图10。
上述是对图3步骤S31顺序的说明。
接着,回到示于图3的流程,在步骤S31算出可服务时间后,流程进至步骤S32,通过偏差运算手段13,由可服务时间分布计算偏差指标。
可以考虑可服务时间的平均值、标准偏差或最大值中的至少一个作为偏差指标。由示于图10的可服务时间计算的偏差指标示于图11。
在图11中,Ave是平均值,SD是标准偏差。这些值大时,预测未来不久(L秒后)在规定楼层发生呼叫时,服务性能将会降低。相反,这些值小时,则意味着,处于不管哪个楼层产生呼叫任何轿厢均可迅速应答呼叫的状态。
接着,回到示于图3的流程图,流程进至步骤S33,通过转送判定手段14,根据计算的偏差指标是否定值,判定转送是否必要。即,在偏差大且不进行转送时,判定是否预测未来服务性能将恶化。在该判定中,例如判定可服务时间的平均值是否大于该时间段的平均等待时间,或设定某个阈值α,判定标准偏差是否处于平均等待时间的α倍以内。
在上述步骤S33中,在判定偏差小从而不必转送(步骤S33中为“否”)时,流程按原样进至步骤S36,不进行任何操作就结束。反之,在判定为偏差大从而有转送必要时(步骤S33中为“是”),流程进行S34,由转送规定手段15规定要转送的轿厢和楼层。参照图12~图18详细说明其顺序。
图12所示状态与图4相同。该时刻,关门待机中的轿厢仅为#3轿厢,因而,#3轿厢为转送指令对象。在#3轿厢从图12状态转送至6楼时,预测10秒(L=10)后的状态如图13所示。
图14~图16是图13时刻的各轿厢到达预测时间,图17是由图14~图16计算的可服务时间。又,由此计算的偏差指标示于图18。
这些计算顺序与步骤S31、S32相同。由此,可计算#3轿厢转送至6楼时的偏差指标,以相同方式,也可计算#3轿厢转送至各楼层时的偏差指标。又,在该例子中,仅#3轿厢是转送指令的对象,存在其它对象时,也可同样进行计算。在图11与图18中,平均值、最大值、标准偏差分别从5.5秒、10秒、3.2秒改善至2.7秒、8秒、1.8秒。
以上述方式,对各场合计算偏差指标,选择改善程度最大的轿厢和转送楼层。上述是步骤S34的说明。
然后回到示于图3的流程,如上所述,若规定要转送的轿厢与楼层,则在步骤S35,由转送手段16向规定轿厢的轿厢控制装置1发出转送指令,接受指令的轿厢控制装置1转送轿厢至规定楼层。
采用上述实施形态,可减少至各楼层的可服务时间的差(最大到达预想时间与最小到达预想时间的差),可保持在未来不久(L秒以后),不管哪一楼层产生呼叫任一轿厢均能迅速应答的状态,从而提高电梯的服务性能。实施形态2图19说明实施形态2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功能,是用于说明根据存储在示于图1的群管理控制装置2的存储装置2C中的程序使CPU2A运作的功能的构成框图。
图19中,与示于图2的实施形态1相同的部分添加相同标号,省略其说明。作为新的标号,17是偏差修正判定手段,根据判定通过把转送规定手段15规定的轿厢转送至规定楼层,偏差修正程度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判定是否应转送。转送手段16设计成在偏差修正判定手段17判定应转送时,向转送规定手段15规定的轿厢发出至规定楼层的转送指令。
接着,参照示于图20的流程图,说明实施形态2的动作。
与实施形态1相同,首先,在步骤S81,由可服务时间运算手段12计算一定时间(各楼层门厅呼叫平均产生间隔)后的可服务时间,在步骤S82,由偏差运算手段13,采用步骤S81的计算结果,计算偏差指标。
在步骤S83,由转送判定手段14判定该偏差指标是否在某固定值以上。在步骤S83为“否”时,处理结束;为“是”时,在步骤S84规定转送轿厢、楼层。
从步骤S81至S84的顺序与图3中的步骤S31至S34的顺序相同,故省略说明。
然后,在步骤S85,由偏差修正判定手段17比较步骤S81、S82计算的偏差指标(即不转送时一定时间(L秒)后的偏差指标)与进行步骤S84规定的转送时的偏差指标。当偏差修正一定量以上时(步骤S85中为“是”),在步骤S86,由转送手段16发出转送指令。
步骤S86的程序与图3的步骤S36相同。反之,偏差没有修正一定量以上时(步骤S84为“否”),不进行转送,处理结束。
参照图21~图34,对上述顺序作更详细说明。
以示于图21的状态为例加以说明。图21中的#1轿厢,其状态是,具有通过按压未图示的轿厢内轿厢操作板的目的地按钮而产生的、圆圈标记所表示的至12楼层的轿厢呼叫且在UP(上升)方向行进中。而,#2轿厢与#3轿厢分别在7楼与1楼关门待机。
在该状态若不进行转送,10秒(L=10)后,预测将成为图22的状态。图22状态的各轿厢的到达预测时间,如图23~图25所示,由这些计算的可服务时间如图26所示。又,偏差指标如图27所示。
偏差指标改善最大是在图21时刻#3轿厢转送至2楼。
这在步骤S84(与S34相同)中规定。在#3轿厢转送至2楼时,预测10秒(L=10)后为图29的状态,即#1~#3轿厢分别在12楼、7楼、1楼关门待机。又,图28中所示状态与图21所示相同。
在#3轿厢转送至2楼时的到达预想时间,即可服务时间如图30~图32所示,偏差指标如图24所示。
若比较图27与图34,可见平均值、标准偏差、最大值分别由2.7秒、1.8秒、6秒改善至2.2秒、1.5秒、4秒。
这里,例如可提出以下基准作为判定改善程度是否大的判定基准。
即,各指标(平均、标准偏差、最大)的改善率均在X%以上,或各值在Y秒以上。X、Y值可根据往来乘客的拥挤程度设定,作为一般值,X为20%,Y为3.0秒。若应用上述条件,可认为从图11至图18的情况,通过转送,改善程度大,而判定从图27到图34的情况,改善不大。
通过采用上述实施形态,仅在偏差指标改善程度大的场合进行转送,可省去无用的转送,始终只在适当场合进行转送,因而可提高电梯服务。
在上述说明中,假设图3步骤S31与图20步骤S81中的一定时间为10秒,该值可使用固定值,或根据该时刻拥挤程度增减时间。在运算该时刻门厅呼叫平均发生时间时,可利用该值,在任何情况中,均可进行精度较高的转送控制。
产业应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梯控制装置,可减少各楼层的可服务时间的差(最大到达预想时间与最小到达预想时间的差),可保持未来不久(L秒后)任一楼层产生呼叫任一轿厢均能迅速应答的状态,因而可提高电梯服务性能。又,仅在偏差指标改善程度大时进行转送,因而省去无用的转送,可始终只在适当场合进行转送,提高电梯服务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轿厢分配手段,从多个电梯中,分配要应答来自门厅按钮的门厅呼叫的电梯;可服务时间运算手段,计算对各楼层的门厅呼叫可最早应答的轿厢的到达预想时间,即可服务时间;偏差运算手段,由所述可服务时间运算手段运算的可服务时间的分布,计算偏差指标;转送判定手段,根据所述偏差运算手段运算的偏差指标是否超过给定值的判定,判定是否需要转送;转送规定手段,在所述转送判定手段判定需要转送时,规定因转送而偏差指标改善最大的轿厢和转送楼层;转送手段,向所述转送规定手段规定的轿厢发出至规定楼层的转送指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服务时间运算手段计算门厅呼叫平均发生间隔后的各楼层可服务时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差运算手段运算可服务时间的平均值、标准偏差或最大值中至少一个作为偏差指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偏差修正判定手段,根据通过所述转送规定手段规定的轿厢转送至规定楼层,偏差修正程度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判定,判定是否应转送;所述转送手段在所述偏差修正判定手段判定应转送时,向所述转送规定手段规定的轿厢发出至规定楼层的转送指令。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差修正判定手段,根据比较所述偏差运算手段运算的偏差指标与进行所述转送规定手段规定的转送时的偏差指标,判定偏差是否被修正一定值以上,从而判定偏差修正程度是否满足预定条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高效管理控制多个电梯的电梯控制装置,通过均衡各楼层服务进行高效群管理控制。该控制装置包括:轿厢分配手段,从多个电梯中,分配要应答来自门厅按钮的门厅呼叫的电梯;可服务时间运算手段,计算可最早应答的轿厢的可服务时间;偏差运算手段,由可服务时间的分布,计算偏差指标;转送判定手段,根据偏差指标是否超过给定值的判定,判定是否需要转送;转送规定手段,在判定需要转送时,规定因转送而偏差指标改善最大的轿厢和转送楼层;转送手段,向规定的轿厢发出至规定楼层的转送指令。
文档编号B66B1/18GK1250422SQ98803073
公开日2000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1998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30日
发明者匹田志朗, 寄田正男 申请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