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接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139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接菌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植物接菌箱,涉及植物病原菌接种【技术领域】,包括基座框架、箱体及与箱体铰接的箱盖。基座框架包括两长柱体、与两长柱体垂直的短柱体,且其中一长柱体开设有条形孔,条形孔内活动设置有移动板,移动板的一端连接有支撑板;箱体包括三个侧板和一个伸缩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分别垂直固定于未设条形孔的长柱体顶面、短柱体顶面;第三侧板位于长柱体内侧,且垂直固定于移动板顶面;第一侧板、第三侧板均设有卡槽,伸缩板的两侧边设均有凸块,凸块对应卡入卡槽内,且至少一个侧板设有接种孔,接种孔内设有接种孔塞。本接菌箱,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可避免接种病菌飘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且箱体大小可调,适用范围广,使用更灵活。
【专利说明】一种植物接菌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植物病原菌接种【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植物接菌箱。

【背景技术】
[0002]在植物对病原菌抗病性反应的检测过程中,病原菌接种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所以喷雾式接菌设备就成了该环节中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植物在接种细菌/真菌时采用的接菌设备多为固定式铁皮箱。这种接菌箱通常为大小固定、无箱盖的结构。使用时,育苗盘放在地上,用铁皮箱罩住育苗盘中的植物,然后用喷雾式喷壶对育苗盘中的植物进行喷雾式接种细菌/真菌。
[0003]由于该接菌箱没有箱盖,无法进行封闭式操作,致使接种过程中的细菌/真菌很容易飘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当用于接种的细菌/真菌含有有害的代谢物时,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严重时还会引起人体产生过敏性反应。另外,由于该接菌箱的大小固定,仅适用于一定大小的育苗盘,适用范围小,使用不灵活。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接菌箱,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可避免接种时污染环境,且箱体大小可调,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灵活。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物接菌箱,包括水平设置的基座框架、设于基座框架上的长方体箱体以及与箱体顶部连接的箱盖。其中,所述基座框架呈U型,包括两长柱体和一短柱体,短柱体与两长柱体垂直,且其中一长柱体的侧面开设有水平的条形孔,所述条形孔内活动设置有水平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位于基座框架内侧的一端连接有竖直的支撑板。所述箱体包括三个侧板和一个伸缩板,三个侧板分别为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分别垂直固定于未设条形孔的长柱体顶面、短柱体顶面;第三侧板位于设有条形孔的长柱体内侧,并垂直固定于移动板顶面,且第三侧板与第二侧板紧密接触;第一侧板、第三侧板的内侧面均设有水平的卡槽,伸缩板的两侧边设均有凸块,所述凸块对应卡入卡槽内,且三个侧板中,至少一个侧板设有接种孔,所述接种孔内设有接种孔塞。所述箱盖的一边与第一侧板的顶边铰接。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基座框架的两长柱体、一短柱体的宽度均为I?5cm,且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的外侧面均与所在柱体的外侧面齐平;第三侧板与支撑板的距离为I?5cm ;伸缩板呈L型,伸缩板的短边向基座框架内设置,且伸缩板短边的宽度为I?5cm。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基座框架的底面设有多个万向轮,且至少一个万向轮设有刹车装置。
[0008]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支撑板的高度与所述条形孔离地的高度相等。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条形孔离地的高度小于5cm。
[0010]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三个侧板中,至少一个侧板设有接种孔塞盒。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基座框架为金属材质。
[001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箱体和箱盖均由透明有机玻璃制成。
[001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三个侧板上均设有接种孔,每个接种孔内均设有接种孔塞。
[001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接种孔塞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1、本接菌箱与育苗盘结合形成封闭的空间,使植物接种的整个过程在封闭的箱体内进行,适用于植物喷雾式接种细菌/真菌,避免了接种的细菌/真菌飘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同时,还能避免工作人员因吸入有害的细菌/真菌,造成身体不适。
[0017]2、本接菌箱的箱体采用了可活动式侧板的设计,使得接菌箱的大小可根据育苗盘的大小进行调整,适用于不同规格大小的育苗盘,适用范围广,使用更灵活。
[0018]3、本接菌箱的基座框架的底面设置有万向轮,且箱体的其中一块侧板为可拆卸的。使用时,无需搬运育苗盘,可直接将接菌箱推移到育苗盘放置处,使育苗盘置于接菌箱内,操作一步到位,方便高效。
[0019]4、本接菌箱的箱体与育苗盘的盘边保持了 I?5cm的距离,可防止育苗盘在放入箱体时,盘边的植物由于受到侧板挤压而造成植物损伤,从而避免植物由于机械损伤诱导植物的抗病性反应,影响接种实验结果。
[0020]5、本接菌箱的箱体和箱盖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便于观察箱体内植物接种的情况,且有机玻璃更利于清洁、消毒。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接菌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
[0023]I —基座框架;2 —箱体,21 —第一侧板,22 —第二侧板,23 —第三侧板,24 —伸缩板,25 —卡槽,26 —凸块;3 —箱盖;4 一条形孔;5 —移动板;6 —支撑板;7 —接种孔;8 —接种孔塞;9 一万向轮;10 —接种孔塞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植物接菌箱,包括水平设置的基座框架1、设于基座框架I上的长方体箱体2以及与箱体2顶部连接的箱盖3。
[0026]所述基座框架I呈U型,包括两长柱体和一短柱体,短柱体与两长柱体垂直。且其中一长柱体的侧面开设有水平的条形孔4,所述条形孔4内活动设置有水平的移动板5,所述移动板5位于基座框架I内侧的一端连接有竖直的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高度与所述条形孔4离地的高度相等,且所述条形孔4离地的高度小于5cm。
[0027]所述箱体2包括三个侧板和一个伸缩板24,三个侧板分别为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和第三侧板23。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分别垂直固定于未设条形孔的长柱体顶面、短柱体顶面。第三侧板23位于设有条形孔的长柱体内侧,并垂直固定于移动板5顶面,且第三侧板23与第二侧板22紧密接触。第一侧板21、第三侧板23的内侧面均设有水平的卡槽25,伸缩板24的两侧边设均有凸块26,该凸块26对应卡入卡槽25内,并在卡槽25内活动。当需要将育苗盘放入箱体I内时,可将所述伸缩板24的凸块26从卡槽25中滑出,从而将伸缩板24从第一侧板21、第三侧板23上拆卸下来。另外,三个侧板中,至少一个侧板设有接种孔7,所述接种孔7内设有接种孔塞8,且至少一个侧板设有放置接种孔塞8的接种孔塞盒10。所述箱盖3的一边与第一侧板21的顶边铰接。当育苗盘位于接菌箱内时,接菌箱可与育苗盘结合形成封闭的空间,使植物接种的整个过程在封闭的箱体内进行,适用于植物喷雾式接种细菌/真菌,避免了接种的细菌/真菌飘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同时,还能避免工作人员因吸入有害的细菌/真菌,造成身体不适。
[0028]为了防止育苗盘在放入箱体时,育苗盘四周的植物由于受到侧板挤压而造成植物机械损伤,由此导致植物的抗病性反应,影响接种实验结果,本接菌箱的三个侧板和一个伸缩板24均与育苗盘的盘边保持了 I?5cm的距离。具体来说,如图1所示,所述基座框架I的两长柱体、一短柱体的宽度均为I?5cm ;且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的外侧面均与所在柱体的外侧面齐平;第三侧板23与支撑板6的距离为I?5cm ;伸缩板24呈L型,伸缩板24的短边向基座框架I内设置,且伸缩板24短边的宽度为I?5cm。
[0029]另外,如图1所示,所述基座框架I的底面设有多个万向轮9,且至少一个万向轮9设有刹车装置,伸缩板24又为可拆卸式的,使用时,无需搬运育苗盘,可直接将接菌箱推移到育苗盘放置处,使育苗盘置于接菌箱内,操作一步到位,方便高效。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基座框架I为金属材质,能更好的固定及支撑箱体2 ;所述箱体2的最大长度为110cm,最大宽度为90cm,高度为120cm,且箱体2、箱盖3均由透明有机玻璃制成,能便于观察箱体内植物接种的情况,且有机玻璃更利于清洁、消毒;所述三个侧板上均设有接种孔7,每个接种孔7内均设有接种孔塞8,第三侧板上设有接种孔塞盒10 ;所述接种孔塞8采用硅胶材料制成,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
[0031]使用时,先将箱体I的伸缩板24卸下,利用万向轮9将接菌箱推移到待接种的育苗盘处,使育苗盘的两边分别紧靠基座框架I中未设条形孔的长柱体、短柱体。然后,根据育苗盘的大小,通过调节移动板5,可带动第三侧板23活动,从而改变接菌箱的宽度;通过调节伸缩板24的宽度,并滑动凸块26,可改变接菌箱的长度,直至接菌箱与育苗盘相结合,正好形成封闭的空间。接着,取下任意一侧板的接种孔7处的接种孔塞8,并将接种孔塞8放置于接种孔塞盒10内,防止接种孔塞8丢失;再将喷雾式喷壶的喷嘴穿过接种孔7,对准育苗盘中的植物进行细菌/真菌的喷雾式接种。接种完毕后,可将喷嘴从接种孔7内移出,塞入接种孔塞8密封,待5?8分钟后,可将育苗盘移出,接菌箱可继续用于下一待接种育苗盘的接种。
[0032]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植物接菌箱,包括水平设置的基座框架(I)、设于基座框架(I)上的长方体箱体(2)以及与箱体(2)顶部连接的箱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框架(I)呈U型,包括两长柱体和一短柱体,短柱体与两长柱体垂直,且其中一长柱体的侧面开设有水平的条形孔(4),所述条形孔(4)内活动设置有水平的移动板(5),所述移动板(5)位于基座框架(I)内侧的一端连接有竖直的支撑板(6); 所述箱体(2)包括三个侧板和一个伸缩板(24),三个侧板分别为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和第三侧板(23),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分别垂直固定于未设条形孔的长柱体顶面、短柱体顶面,第三侧板(23)位于设有条形孔的长柱体内侧,并垂直固定于移动板(5)顶面,且第三侧板(23)与第二侧板(22)紧密接触,第一侧板(21)、第三侧板(23)的内侧面均设有水平的卡槽(25),伸缩板(24)的两侧边设均有凸块(26),所述凸块(26)对应卡入卡槽(25)内,且三个侧板中,至少一个侧板设有接种孔(7),所述接种孔(7)内设有接种孔塞⑶; 所述箱盖(3)的一边与第一侧板(21)的顶边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接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框架(I)的两长柱体、一短柱体的宽度均为I?5cm;且第一侧板(21)、第二侧板(22)的外侧面均与所在柱体的外侧面齐平;第三侧板(23)与支撑板(6)的距离为I?5cm ;伸缩板(24)呈L型,伸缩板(24)的短边向基座框架(I)内设置,且伸缩板(24)短边的宽度为I?5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接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框架(I)的底面设有多个万向轮(9),且至少一个万向轮(9)设有刹车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接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高度与所述条形孔(4)离地的高度相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植物接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4)离地的高度小于5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接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侧板中,至少一个侧板设有接种孔塞盒(10)。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接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框架(I)为金属材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接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2)和箱盖(3)均由透明有机玻璃制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接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侧板上均设有接种孔(7),每个接种孔(7)内均设有接种孔塞(8)。
10.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植物接菌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孔塞(8)采用硅胶材料制成。
【文档编号】A01G7/06GK203968758SQ201420356831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7日
【发明者】朱永生, 王萍, 孙玉宏, 童利华, 邓辉, 周谟兵, 程维舜, 赵志远, 童翔, 高红霞, 宋奎林 申请人: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