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孢蘑菇生长菌剂及利用该菌剂的双孢蘑菇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8228214阅读:7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孢蘑菇生长菌剂及利用该菌剂的双孢蘑菇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孢蘑菇生长菌剂及利用该菌剂 的双胞蘑菇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双孢蘑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一 种食用菌。自双孢蘑菇人工栽培伊始,人们就发现栽培双孢蘑菇时必须覆土,否则很少或 不能出燕,其机理至今仍不清楚。除双孢蘑燕外,巴西蘑燕(A 和鸡腿燕 (Cb/TTi/wsCOffiate1S)也同样存在这种现象。
[0003] 覆土虽然是促进双孢蘑菇出菇的必要条件,但是覆土技术对于双孢蘑菇的生产也 有其他的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首先,由于需要覆盖3.Ocm厚度左右的覆土,降低了培养料 厚度和单位面积床层的产量;第二,覆土极易招致病虫危害,如在我国普遍发生的蘑菇疣孢 霉病,轻者减产1-2成,重者甚至绝收,而其病原菌则主要来自土壤;第三,菇表带土,影响 蘑菇的鲜售和进一步深加工;第四,覆土不能重复利用,导致覆土来源越来越少,不利于双 孢蘑菇的可持续发展;第五,现有的覆土技术中,很多菇农需要到外地购买土壤,再经消毒、 覆土,使双孢蘑菇生产成本增加近1/3,提高了生产成本。因此,研究、利用双孢蘑菇覆土出 菇机理,从而在栽培时不覆土或使用其他替代材料,对双孢蘑菇或者其他食用菌的栽培生 产非常重要,也非常迫切。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孢蘑菇生长菌剂,利用该菌剂可以较好的解决现有双 胞蘑菇栽培中的覆土方面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该生长菌剂的双 孢蘑菇的栽培方法,通过实验,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增产作用。
[0005]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介绍如下。
[0006] -种双孢蘑燕生长菌剂,其有效成分为能够产生ACC脱氨酶的微生物。
[0007] 所述双孢蘑菇生长菌剂中,能够产生ACC脱氨酶的微生物为恶臭假单胞菌UW4菌 株,该菌株保藏于美国农业研究菌种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NRRLB-50193,保藏日为2008 年6月9日。将恶臭假单胞菌UW4菌株用于双孢蘑菇生长菌剂时,微生物保存介质为草炭, 活性量为1~2亿个菌/g草炭;用于双孢蘑菇生产使用时,按1~3%的质量比混合灭菌后含水 量为16~18%的蛭石后作为覆土使用,较佳用量为2%的质量比。
[0008] 利用所述双孢蘑菇生长菌剂的双孢蘑菇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种、培养料制作、播种和发菌,常规方法对双孢蘑菇菌种扩增、制作培养料、播种 和发菌;步骤简要介绍如下: 母种:双孢蘑菇母种培养基一般采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25°C培养15~20d后 即可扩增使用。
[0009] 原种:原种培养基配方一般米用如下配方:质量百分数计,腐熟麦杆或稻杆77%、 腐熟牛粪粉20%、石膏粉1%、碳酸钙2%,培养基含水量62%、pH7. 5左右。母种培养基中菌种 接种于原种培养基后,25°C培养35~40d后即可进一步扩增使用。
[0010] 栽培种:一般而言,生产中所使用栽培种培养基与原种培养基相同,将原种培养基 中菌种接种栽培种培养基后,25°c培养40~45d后即可用于实际生产。
[0011] 生产:将栽培种接种于栽培料后即可进行实际的双孢蘑菇生产,栽培料配方一般 为麦秸与牛粪按重量1 :1比例的混合物,为确保栽培料中养分充足,一般额外添加2%左右 质量的过磷酸钙、饼肥、碳酸钙、尿素、复合肥等混合物作为辅料以增加营养,同时添加适量 石灰调节栽培料pH值。
[0012] 按配方配制栽培料,经堆制发酵后,铺于菇棚床架上。播种栽培种前,一般对菇棚 床架上栽培料进行二次发酵,具体为:向菇棚通入蒸汽进行二次发酵,料温保持60°C、20~24 h;发酵过程中,通风降温,当料温降到52 °C左右时,再维持4~6d进一步腐化发酵。栽培 料发酵结束后,开窗通风使栽培料降至室温。生产中,栽培料平铺于床架上,料厚20cm左 右。
[0013] 大田实际生产时,根据各地气温情况选择最适栽培季节,一般而言,秋季栽培时当 平均气温下降到27°C?28°C,并且温度呈下降趋势时即可播种,24°C左右是最适宜的播种 温度。以河南地区为例,适宜在8月底到9月上、中旬播种,如果在温室、塑料大棚内生产, 播种期比常规还要推迟7?10天。
[0014] 栽培种播种于栽培料时,常规操作方法为:播种时把菌种(栽培种)的一半撒在料 面,用手抖动使菌种落在培养料里,倒置培养料,然后再把另一半均匀的撒在培养料表面, 用手扒一下使菌种稍漏进表层。播种量一般为每平方米I. 5~1. 8瓶菌种(大约0. 75~lKg左 右)。
[0015] 播种后保持菇棚温度22~26°C、空气相对湿度75%?80%进行发菌,使菌丝快速生 长至整个栽培料。
[0016] (2)覆土,在步骤(1)中双孢蘑菇菌种播种后约20~25天后,菌丝即可长到或基本 接近料底时需进行覆土以促进双孢蘑菇萌发形成子实体并进一步出菇,覆土要均匀一致, 厚度约为3~4cm; 所述覆土采用灭菌后含水量为16~18%的蛭石进行覆盖,其中灭菌后蛭石中添加有含 水量为16~18%的蛭石质量1~3%的恶臭假单胞菌UW4草炭混合物,恶臭假单胞菌UW4草炭 混合物中恶臭假单胞菌UW4的活菌数为1~2亿个菌/g草炭;灭菌后蛭石中恶臭假单胞菌 UM草炭混合物的添加量较优配比为含水量为16~18%的蛭石质量的2%。
[0017] (3)覆土后管理,覆土后至出菇前要对覆土喷水调湿,原则上要少喷、勤喷、轻喷、 循环喷,以达到"调透土,不漏料"的效果;总体而言,菇棚内空气湿度以保持在80?85%,地 面以潮湿但不浸水为宜;同时要保持适当通气量;菇棚温度要逐步降至20°C以下,最好保 持在15~18°C,以刺激子实体形成。
[0018] (4)出菇后管理,保持温度为15~18°C、空气相对湿度为90~95%以刺激菇蕾形成, 当菇蕾穿出土层时再喷一次结菇水;菇蕾形成时,菇棚通风以慢通风为好,同时要注意避免 棚温剧烈变化。
[0019] (5)采收,在现蕾后的5~7天,菇盖3~4厘米、菌膜未破时采收;每天可根据实际情 况采收多次,但采收时力应尽量不损伤小的菇蕾。
[0020] 本发明通过对于双孢蘑菇覆土出菇机理的研究,研制了一种双孢蘑菇生长菌剂, 并利用这种双孢蘑菇生长菌剂提出了一种新的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在该技术中,通过对于 覆土材料的选择替代,通过以添加有ACC脱氨酶的蛭石替代现有的土壤,既可提前出菇,同 时具有无病虫害污染、产量高的优点,而且由于蛭石本身具有改良土壤结构的有益效果,因 而本发明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实施例
[0022] 本发明是发明人在长期的对双孢蘑菇覆土栽培机理研究基础上所探索研究出来 的。我们的研究表明,双孢蘑菇合成乙烯的途径与高等植物相同,都是通过甲硫氨酸经 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氧化途径。因而,发明人提出双孢蘑菇覆土出菇的机理是:覆 土中的ACC脱氨酶产生菌降解了双孢蘑菇菌丝中所产生的ACC,减少了乙烯的合成,从而解 除了乙烯对出菇的抑制作用。
[0023] 在此机理上,本发明研究制备了一种双孢蘑菇生长菌剂,并利用该生长菌剂探索 出了一种新的双孢蘑菇栽培技术,在该技术中,通过以含有双孢蘑菇生长菌剂的蛭石替代 现有的覆土材料,可以较好的解决现有的双孢蘑菇栽培技术中覆土材料的技术缺陷。同时 相关对比实验证明,本发明具有较好的提高蘑菇产量的技术效果。
[0024] 对相关技术方案及实验情况简要介绍如下。
[0025] 在介绍具体技术方案前,对本实施例中相关菌株及培养基情况简要说明如下。
[0026] 脱氨酶产生菌:本实施例所采用的ACC脱氨酶产生菌为恶臭假单胞菌,所采用的 菌株为美国农业研究菌种保藏中心所保藏的,保藏编号为NRRLB-50193的恶臭假单胞菌UW4 UW4),保藏日为2008年6月9日。美国农业研究菌种保藏中 心位于伊利诺伊州皮契里亚,为由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中心支持的政府性质的菌种保藏中 心,英文全称:AgrieultutalResearchServiceCultureColleetion,简称NRRL。
[0027] 培养基: ACC脱氨酶产生菌即恶臭假单胞菌UW4的保存采用细菌斜面培养基保存,配方为:1000 mL培养基中,胰蛋白胨17g,大豆蛋白胨3 g,氯化钠5g,葡萄糖2. 5g,磷酸氢二钾 2.5g,琼脂粉18g,蒸馏水定容。
[0028] 使用时,恶臭假单胞菌UW4首先进行扩增,扩增时采用摇瓶培养方式扩增,摇瓶培 养基配方为:1000mL培养基中,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蒸馈水定容。
[0029] 生产用双孢蘑菇生长菌剂: 为较好的利用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实际生产过程中可将ACC脱氨酶产生菌扩增后与 草炭混合,以草炭作为微生物保存介质进行使用。具体而言,以恶臭假单胞菌UW4为例,在 恶臭假单胞菌UW4扩增过程中,摇瓶发酵培养18h后,将培养液在无菌条件下与灭菌草炭 (121°C灭菌30min)拌匀,28±3°C继续发酵培养2~5d,检测活菌数达到1~2亿个菌/g 草炭时备用即可。将双孢蘑菇生长菌剂用于生产中作为覆土材料使用时,一般按含水量为 16~18%的蛭石质量1~3%的比例与灭菌后蛭石混合作为覆土使用,本实施例中以2%的比例 进行了具体实验。
[0030] 双孢蘑菇:本实施例所用双孢蘑菇的品种为双孢蘑菇AS2796,由福建农业科学 院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0031] 双孢蘑菇栽培料: 栽培料制备过程简要介绍如下:栽培料配方为麦秸与牛粪按重量1:1比例的混合物, 为确保栽培料中养分充足,同时添加占栽培料质量2%的过磷酸钙、饼肥、碳酸钙、尿素、复 合肥等混合物(以质量比计,过磷酸钙:饼肥:碳酸钙:尿素:复合肥=1 : 2 :I: 1 : 1)作为辅料以增加营养,同时添加适量石灰调节栽培料PH值为7. 0左右。
[0032] 栽培料配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牛粪使用前要晒干、粉碎,过1厘米规格的筛 子。麦秸要求干燥且无霉变,最好是将其切成18~20cm的小段或者进行碾压,以使茎杆变软 有利于吸水和发酵。
[0033] 栽培料配制完成后要建堆发酵,建堆发酵前,为使麦秸和牛粪充分吸水,建堆前 3~5天要进行预湿,具体为:在干净整洁的硬化地面上把粉碎后的麦秸铺在底层,上面盖牛 粪,根据场地大小堆制成约1.0m高、长宽不限的大堆,每天在上面淋pH8.5左右的石灰 水,直到底部有水溢出,以使料充分湿透。
[0034] 麦秸和牛粪预湿后,选择水泥地面建堆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