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猕猴桃根皮提取物用于制备抗植物病毒剂的应用

文档序号:841841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中华猕猴桃根皮提取物用于制备抗植物病毒剂的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植物及其应用领域,具体涉及中华猕猴桃根皮提取物用于抗植物病毒 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植物病毒是一种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具有侵染活性的细胞内寄生病原物,据国 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的第八次报告,目前全世界发现的植物病毒种类达1122个。植物 病毒所引起的植物病害素有"植物癌症"之称,其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仅次于真菌病原物, 几乎每种农作物都受到2~3种病毒的危害。全世界每年由植物病毒造成的损失约4百亿 美元,仅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 TMV)造成的危害就超过1亿美元。
[0003] 由于植物病毒具有严格的寄生性,其寄生在植物细胞甚至是细胞核内进行核酸 (RNA或DNA)的复制和蛋白质外壳的合成,组成新的病毒粒子。这就决定了植物病毒病的防 治难度大,一般药剂没有效果。20世纪初Allard报道商陆汁液中存在TMV的抑制物质,之 后防治植物病毒的重点逐渐转向植物天然提取物方向。特别是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 陆续从天然产物找到了许多抗植物病毒的抑制物质,为开发高效、专一、安全的植物病毒天 然抑制剂提供了基础。
[0004] 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其根又称 藤梨根,是中国特有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陕西、江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河南、安徽等 省。中华猕猴桃全株均可药用,中医认为其根和根皮性寒、味苦涩,具有活血消肿、祛风利 湿、清热利尿、散热止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肝炎、风湿性关节炎、痢疾、丝虫病、胃癌、乳腺 癌等病症。近代药理学研宄发现中华猕猴桃根具有清除活性氧自由基、抗病毒、保肝、抑制 肿瘤细胞生长、提高免疫力等功能。
[0005] 现已报道的中华猕猴桃根化学成分主要是黄酮、三萜、留体、蒽醌、酚酸、糖类和其 他多种类型的化合物,其中以三萜类成分为主。已发现的活性化合物的药理活性主要表现 在医药活性方面,如抗肿瘤、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护肝脏、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轮状病 毒的功效。到目前为止,关于中华猕猴桃根皮提取物及其代谢产物对农业生产上病、虫、草 害的作用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以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的根皮提取物 为原料,研宄出抗植物病毒效果高、无公害、价格低廉的植物源抗植物病毒剂。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8] 中华猕猴桃根皮提取物用于制备抗植物病毒剂的应用。
[0009] 具体的,所述的中华猕猴桃根皮提取物为将中华猕猴桃根皮粉碎物进行醇提后得 到的物质。
[0010] 更具体的,所述的中华猕猴桃根皮粉碎物的粒径为1~5mm,醇提使用的溶剂为乙 醇,醇提温度为50~70 °C。
[0011] 还有,醇提使用的溶剂为质量分数95%乙醇,醇提时间为18~20小时。
[0012] 同时,所述的植物病毒包括烟草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及马铃薯病毒。
[0013] -种抗植物病毒剂,该抗植物病毒剂的剂型为微乳剂,所述的微乳剂由以下原料 按重量百分比配制:
[0014] 中华猕猴桃根皮提取物:15%~30 %,有机溶剂:0~55%,表面活性剂:5%~ 20%,防冻剂:5%~10%,余量为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0015] 或者,该抗植物病毒剂的剂型为可溶性液剂,所述的可溶性液剂由以下原料按重 量百分比配制:
[0016] 中华猕猴桃根皮提取物15 %~30 %,有机溶剂:0 %~55%,表面活性剂:5%~ 30%,余量为乙醇,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0017] 或者,该抗植物病毒剂的剂型为水剂,所述的水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 制:
[0018] 中华猕猴桃根皮提取物:10%~20%,有机溶剂:0%~40%,表面活性剂:5%~ 30%,防冻剂:5%~10%,余量为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0019] 本发明所制成的猕猴桃根皮抗植物病毒剂具有以下优点:
[0020] (1)本发明通过对不同品种的猕猴桃提取物进行研宄发现中华猕猴桃的根皮提取 物对植物病毒的防效显著,明显优于其他品种猕猴桃提取物对植物病毒的防效;
[0021] (2)另外,发明人还对中华猕猴桃植株的不同部位的提取物进行了抗植物病毒活 性的研宄,发现只有中华猕猴桃的根皮部位的提取物对植物病毒的防效显著,其他部位甚 至不具有抗植物病毒活性;
[0022] (3)本发明的中华猕猴桃提取物的抗植物病毒活性广谱,可用于烟草、辣椒、番茄、 西萌芦、马铃薯等作物上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Tobacco mosaic virus, TMV)、黄瓜花叶病 毒病(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及马铃薯病毒病(Potato Virus X,PVX;Potato Virus Y,PVY)等多种植物病毒病。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本发明的植物源抗植物病毒剂,以多年生中华猕猴桃根皮提取物为活性物质,加 入一定比例助剂进行剂型加工,可以制得环保型制剂微乳剂、水剂或可溶性液剂,本发明所 述的中华猕猴桃根皮提取物为醇提后的物质,可选的醇提溶剂为乙醇,对该植物提取物抗 病毒的效果无不良影响。
[0024] 本发明所述的植物病毒包括:烟草花叶病毒病(Tobacco mosaic virus, TMV)、黄 瓜花叶病毒病(Cucumber mosaic virus, CMV)及马铃薯病毒病(Potato Virus X,PVX ; Potato Virus Y, PVY)〇
[0025] 本发明所述的中华猕猴桃根皮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包括:
[0026] A.将中华猕猴桃根皮用植物组织粉碎机粉碎至1~5mm的粗粉碎物;
[0027] B.将步骤A所得的粗粉碎物用95%乙醇浸提,提取温度为50~70°C,提取时间为 18~20小时,浸提物经真空浓缩至相当于Ikg干粉/kg浓缩液。
[0028] 本发明所述的有机溶剂为乙酸乙醋、环己酮、油酸甲醋、乙醇、甲醇、丙酮和二甲基 甲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0029] 所述的乳化剂为烷基苯磺酸盐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多苯乙烯苯酚聚氧乙烯 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类及其类似物质、斯潘系列、 吐温和农用阴离子-磷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0030] 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烷基苯磺酸盐类、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 醚类、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类及其类似物质、蓖麻油与环氧乙烷的加成物和芳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0031] 所述的防冻剂为乙二醇或丙三醇。
[0032] 为了明确中华猕猴桃根皮抗病毒活性的特殊性及进一步探索其活性的有效部位, 发明人预先作了几下三方面的工作。
[0033] 一、中华猕猴桃根皮同属其他植物抗病毒活性的差异:
[0034] 发明人比较了中华猕猴桃和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其他几种猕猴桃属植物的根皮 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结果显示,中华猕猴桃根皮提取物的抗病毒活性显著优于其他品种。 结果见表1。
[0035] 表1几种猕猴桃根皮提取物对TMV体外钝化作用
[0036]
【主权项】
1. 中华猕猴桃根皮提取物用于制备抗植物病毒剂的应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华猕猴桃根皮提取物为将中华猕 猴桃根皮粉碎物进行醇提后得到的物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华猕猴桃根皮粉碎物的粒径为1~ 5mm,醇提使用的溶剂为乙醇,醇提温度为50~70°C。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醇提使用的溶剂为质量分数95 %乙醇,醇提 时间为18~20小时。
5. 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病毒包括烟草花叶病 毒、黄瓜花叶病毒及马铃薯病毒。
6. -种抗植物病毒剂,其特征在于,该抗植物病毒剂的剂型为微乳剂,所述的微乳剂由 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 中华猕猴桃根皮提取物:15%~30 %,有机溶剂:0~55%,表面活性剂:5%~20%, 防冻剂:5%~10%,余量为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植物病毒剂,其特征在于,该抗植物病毒剂的剂型为可溶性 液剂,所述的可溶性液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 中华猕猴桃根皮提取物15%~30%,有机溶剂:0%~55%,表面活性剂:5%~30%, 余量为乙醇,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植物病毒剂,其特征在于,该抗植物病毒剂的剂型为水剂,所 述的水剂由以下原料按重量百分比配制: 中华猕猴桃根皮提取物:1〇%~20 %,有机溶剂:0 %~40%,表面活性剂:5%~ 30%,防冻剂:5%~10%,余量为水,原料的重量百分比之和为100%。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中华猕猴桃根皮提取物用于制备抗植物病毒剂的应用,取中华猕猴桃根皮,晾干后粉碎,经一定的加工过程,制备成猕猴桃根皮抗病毒可溶性液剂、水剂及微乳剂,可用于烟草、辣椒、番茄、西葫芦、马铃薯等作物上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Tobacco mosaic virus,TMV)、黄瓜花叶病毒病(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及马铃薯病毒病(Potato Virus X,PVX;Potato Virus Y,PVY)等多种植物病毒病;本发明的抗植物病毒剂不仅抗病毒效果好,而且对环境、人、畜、害虫天敌及其它有益生物安全。该抗植物病毒剂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宜推广应用。
【IPC分类】A01N65-08, A01P1-00
【公开号】CN104738102
【申请号】CN201510137285
【发明人】张秀云, 谢玉峰, 魏志平, 沈静, 吴华, 马志卿
【申请人】杨凌农科大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公开日】2015年7月1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6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