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脆豆腐的加工方法

文档序号:455778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脆豆腐的加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品加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脆豆腐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豆腐是一种传统食品,其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不含胆固醇,是人类的最佳食品之一,豆腐的品种很多,有大豆腐、干豆腐、油豆腐、豆腐泡、豆腐皮、腐竹及各种豆腐干等等,其食用的口感及方法各不相同,其加工生产的方法也不同;本发明之方法生产的脆豆腐,其品种与油豆腐、豆腐泡相近,是对油豆腐、豆腐泡分别存在的不入味及耐煮性差、烹调方式单一之缺点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上述油豆腐、豆腐泡分别存在的不入味及耐煮性差、烹调方式单一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脆豆腐的加工方法,该方法加工的脆豆腐入味、耐煮,具有多种烹调方式。
本发明之方法依序包括选豆浸泡、磨浆、煮浆、点脑、破脑工序,上述工序属于传统工序,在此不再赘述,其特征在于后续工序依序如下(a)、浇制成型将经过破脑工序后的豆腐脑泼浇到成型筛布上层叠加压,使其成型为1.5~2.0mm的片状豆腐;(b)、切条将经过浇制成型工序制成的片状豆腐切成宽度为5.0~7.0mm的豆腐条;
(c)、碱水浸泡将经过切条工序制成的豆腐条在浓度为1%、温度为60℃~70℃的食用碱水中浸泡5~10分钟;(d)、挤压高温定型将经过上述浸泡工序制成的豆腐条放入模具中,将模具中的豆腐条用压板挤压在一起并保持挤压状态,然后在高温蒸汽或开水中蒸或煮10~15分钟,形成豆腐块;(e)、切片将经过上述工序制成的豆腐块切成厚度为2.5~3.0mm的豆腐片;(f)、烘干将经过上述工序切成的豆腐片烘干至含水量18%以下;(g)、油炸将经过上述工序烘干的豆腐片放入温度为120℃~150℃的食用油中炸制1分钟后捞出,炸制后的豆腐片呈干脆性;(h)、浸泡将经过油炸的豆腐片在清水中或其它保健溶液中浸泡5~8小时,使其变软或同时浸有其它对人体有益的保健成份,浸泡后的油炸豆腐片便于食用时切成条状。
本发明之方法制成的脆豆腐其内部呈蜂窝状,经过烹调后,各种佐料及味道都能进入其内,食之有味,而且具有韧性即所谓的“有咬头”。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1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之方法依序包括选豆浸泡、磨浆、煮浆、点脑、破脑工序,上述工序属于传统工序,在此不再赘述,其特征在于后续工序依序如下(a)、浇制成型将经过破脑工序后的豆腐脑泼浇到成型筛布上层叠加压,使其成型为1.5~2.0mm的片状豆腐;(b)、切条将经过浇制成型工序制成的片状豆腐切成宽度为5.0mm的豆腐条;(c)、碱水浸泡将经过切条工序制成的豆腐条在浓度为1%、温度为60℃的食用碱水中浸泡10分钟;(d)、挤压高温定型将经过上述浸泡工序制成的豆腐条放入模具中,将模具中的豆腐条用压板挤压在一起并保持挤压状态,然后在高温蒸汽中蒸10~15分钟,形成豆腐块;(e)、切片将经过上述工序制成的豆腐块切成厚度为2.5mm的豆腐片;(f)、烘干将经过上述工序切成的豆腐片烘干至含水量18%以下;(g)、油炸将经过上述工序烘干的豆腐片放入温度为120℃~150℃的食用油中炸制1分钟后捞出,炸制后的豆腐片呈干脆性;(h)、浸泡将经过油炸的豆腐片在清水中浸泡5~8小时,使其变软,浸泡后的油炸豆腐片便于食用时切成条状。
本实施例1之方法制成的脆豆腐其内部呈蜂窝状,经过烹调后,各种佐料及味道都能进入其内,食之有味,而且具有韧性即所谓的“有咬头”。
实施例2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之方法依序包括选豆浸泡、磨浆、煮浆、点脑、破脑工序,上述工序属于传统工序,在此不再赘述,其特征在于后续工序依序如下(a)、浇制成型将经过破脑工序后的豆腐脑泼浇到成型筛布上层叠加压,使其成型为1.5~2.0mm的片状豆腐;(b)、切条将经过浇制成型工序制成的片状豆腐切成宽度为7.0mm的豆腐条;(c)、碱水浸泡将经过切条工序制成的豆腐条在浓度为1%、温度为70℃的食用碱水中浸泡5分钟;(d)、挤压高温定型将经过上述浸泡工序制成的豆腐条放入模具中,将模具中的豆腐条用压板挤压在一起并保持挤压状态,然后在开水中煮10~15分钟,形成豆腐块;(e)、切片将经过上述工序制成的豆腐块切成厚度为3.0mm的豆腐片;(f)、烘干将经过上述工序切成的豆腐片烘干至含水量18%以下;(g)、油炸将经过上述工序烘干的豆腐片放入温度为120℃~150℃的食用油中炸制1分钟后捞出,炸制后的豆腐片呈干脆性;(h)、浸泡将经过油炸的豆腐片在含有枸杞成份的溶液中浸泡5~8小时,使其变软并同时浸有其它对人体有益的枸杞成份,浸泡后的油炸豆腐片便于食用时切成条状。
本实施例2之方法制成的脆豆腐其内部呈蜂窝状,经过烹调后,各种佐料及味道都能进入其内,食之有味,而且具有韧性即所谓的“有咬头”,而且其内部浸有对人体有益的保健成分。
权利要求
1.一种脆豆腐的加工方法,该方法依序包括选豆浸泡、磨浆、煮浆、点脑、破脑工序,其特征在于后续工序依序如下(a)、浇制成型将经过破脑工序后的豆腐脑泼浇到成型筛布上层叠加压,使其成型为1.5~2.0mm的片状豆腐;(b)、切条将经过浇制成型工序制成的片状豆腐切成宽度为5.0~7.0mm的豆腐条;(c)、碱水浸泡将经过切条工序制成的豆腐条在浓度为1%、温度为60℃~70℃的食用碱水中浸泡5~10分钟;(d)、挤压高温定型将经过上述浸泡工序制成的豆腐条放入模具中,将模具中的豆腐条用压板挤压在一起并保持挤压状态,然后在高温蒸汽或开水中蒸或煮10~15分钟,形成豆腐块;(e)、切片将经过上述工序制成的豆腐块切成厚度为2.5~3.0mm的豆腐片;(f)、烘干将经过上述工序切成的豆腐片烘干至含水量18%以下;(g)、油炸将经过上述工序烘干的豆腐片放入温度为120℃~150℃的食用油中炸制1分钟后捞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脆豆腐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续工序还包括浸泡工序,该工序是将经过油炸的豆腐片在清水中或其它保健溶液中浸泡5~8小时。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脆豆腐的加工方法,该方法依序包括选豆浸泡、磨浆、煮浆、点脑、破脑、浇制成型、切条、碱水浸泡、挤压高温定型、切片、烘干、油炸、清水或保健溶液浸泡,本发明之方法制成的脆豆腐其内部呈蜂窝状,经过烹调后,各种佐料及味道都能进入其内,食之有味,而且具有韧性即所谓的“有咬头”,而且其内部浸有对人体有益的保健成分。
文档编号A23L1/20GK1582728SQ200410010880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7日
发明者孙国安 申请人:孙国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