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制备的豆乳饮料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601834阅读:9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以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制备的豆乳饮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制备的豆乳饮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益生菌是当摄入一定数量后,能对宿主健康起有益作用的微生物活体。益生菌可以在结肠和小肠中与有害微生物竞争并遏制其生长,从而有益于消化系统的稳定。此外,益生菌还具有防止肠道感染、抗肿瘤及提高乳糖在人消化道中利用率的作用。经常饮用含有益生菌的发酵乳制品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当前市场上含益生菌的发酵制品,如酸乳及发酵型饮料基本以牛乳为原料,对消费者来说,不仅造成种类单一,而且对牛乳过敏的消费者和素食主义者来说更是望而却歩。随着豆类功能性研究的深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积极研制开发多功能性豆奶饮品已成 为豆类加工产业竞争的热点和大众的消费时尚。尤其益生乳酸菌豆乳制品以其特有的保健作用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是大豆的故乡,豆制品品种多样化,有着很好的消费者接受度。大豆含有丰富的脂肪酸、蛋白质、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其它各种营养素,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同时,豆乳含有丰富的低聚糖益生元,是乳酸菌生长良好的培养基。大豆异黄酮是非类固醇类的植物雌激素,是具有抗氧化作用的多酚类分子,能够抵抗激素依赖类的疾病,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减少绝经期症状、能够抵御心血管疾病和减轻骨质疏松病的病症。大豆及普通大豆产品的异黄酮以结合态存在,不具有生物活性,只有游离的异黄酮苷元才有生物活性。大豆经过乳酸菌的发酵,使结合态异黄酮转变为游离态的异黄酮苷元,同时大豆蛋白被降解为低分子的肽和氨基酸,有利于消化吸收,保健功能也大大增加。益生菌发酵豆乳既能发挥大豆的营养功效,又能去除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是ー种集大豆营养与益生菌功效于一体的新型保健产品。经发酵后的豆乳,营养成分有很大的改变,更易于消化吸收,营养效果更趋于完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制备的豆乳饮料及制备方法。该产品的活性益生菌和活性异黄酮含量高,能够有效预防便秘、腹泻、提高人体系统免疫能力和减轻过敏反应等。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以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为发酵剂制备的豆乳饮料,其特征是配料组成为大豆乳或大豆粉还原乳300kg、葡萄糖10 15kg、蔗糖10(Tl20kg、稳定剂2 4kg、酸液O. I O. 3kg、食用香精或香料O. I O. 3kg、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 Zhang)发酵剂 O. 015 O. 03kg、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 is subsp.Iactis V9)发酵剂O. 015、. 03kg。所述发酵剂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I号院3号,分类命名分别为“干酪乳杆菌 Lactobacillus casei” 和“动物双歧杆菌乳亚种 Bifidobacterium animal issubsp. lactis”,保藏日期均为2011年11月18日,保藏号分别为CGMCC No. 5469和CGMCCNo.5470。以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为发酵剂制备的豆乳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将大豆乳或大豆粉还原乳、葡萄糖、蔗糖和稳定剂混合溶解,过滤除去杂质,于30MPa下均质,然后在90-95で下杀菌5_10min,之后冷却至37 °C,接入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 is subsp. lactisV9)发酵剂,搅拌均匀后于37°C恒温条件下发酵24h,停止发酵,发酵液冷却至20°C以下,以酸液调节pH至3. 9 4. I,加入食用香料或食用香精调味,然后此混合液于40MPa均质后无菌灌装。所述的还原豆乳由12kg脱脂脱腥大豆粉加入到288kg软化水中复原而得。所述稳定剂为果胶、藻酸丙ニ醇酯或大豆多糖中的ー种或几种。
所述酸液为柠檬酸、苹果酸或乳酸中的ー种或几种,浓度为20%。所述活性益生菌豆乳饮料中干酪乳杆菌活菌数不低于3. OX 108cfu/mL,双歧杆菌活菌数不低于8. OX 107cfu/mL。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产品中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存活含量高,含有丰富的活性异黄酮,能够有效地预防便秘、腹泻,提高系统免疫功能、减轻过敏反应等;本发明产品酸甜可ロ,清爽,无异味。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ー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仅为说明性的,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实施例的限制。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实施例I本实例所用原料现磨豆乳(蛋白含量3. 6-4.0 %) 300kg,葡萄糖10kg,白砂糖IlOkg,果胶 3kg,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发酵剂 0. 015kg,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 is subsp. lactis V9)发酵剂 0. 015kg,酸液 0. lkg,食用香精
O.Ikg0本实例制备过程将葡萄糖、白砂糖、果胶溶解于70°C软化水中,加入豆乳,混合均勻后,于30MPa下均质,95°C杀菌IOmin,冷却至37°C,接入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 Zhang)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 is subsp. lactis V9)发酵剂,揽拌均匀,37°C恒温发酵22 24h,停止发酵,冷却至20°C以下,加入酸液、食用香精调味,40MPa均质后无菌灌装,即得成品。成品PH值为3. 9 4. 1,活菌总数彡3. 8X 108cfu/mL。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本实施例豆乳饮料发酵前后异黄酮含量进行測定,结果见附表I。豆乳饮料经2株益生菌发酵后,具有生物活性功能性异黄酮成分黄豆苷元、黄豆黄素和染料木素含量均増加,说明2株益生菌使无生物活性的异黄酮转化为生物活性异黄酮。实施例2本实例所用原料脱脂脱腥大豆粉13kg,葡萄糖IOkg,白砂糖110kg,果胶3kg,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发酵剂 O. 015kg,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animalis subsp. lactis V9)发酵剂 0. 015kg,酸液 0. lkg,食用香精 O. Ikg0本实例制备过程将大豆粉、葡萄糖、白砂糖和果胶干混后,溶解于70 °C软化水中,于30]\0^下均质,95で杀菌IOmin,冷却至37で,接入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Zhang)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 lactis V9)发酵剂,揽拌均勻,37°C恒温发酵22 24h,停止发酵,冷却至20°C以下,加入酸液、食用香精调味,40MPa均质后无菌灌装,即得成品。成品PH值为3. 9 4. I,活菌总数彡3.8X108cfu/mLo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本实施例豆乳饮料发酵前后异黄酮含量进行測定,结果见附表2。豆乳饮料经2株益生菌发酵后,具有生物活性功能性异黄酮成分黄豆苷元和染料木素含量均増加,说明2株益生菌使无生物活性的异黄酮转化为生物活性异黄酮。表I大豆磨浆豆乳饮料发酵前后异黄酮含量測定結果単位μ g/mL
权利要求
1.以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为发酵剂制备的豆乳饮料,其特征是配料组成为大豆乳或大豆粉还原乳300kg、葡萄糖10 15kg、鹿糖100 120kg、稳定剂2 4kg、酸液O. I O.3kg、食用香精或香料O. I O. 3kg、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发酵剂 O. 015 O. 03kg、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 is subsp. Iactis V9)发酵剂0.015 O. 03kg,所述发酵剂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分别为CGMCCNo. 5469和CGMCC No. 5470。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以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为发酵剂制备的豆乳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将大豆乳或大豆粉还原乳、葡萄糖、蔗糖和稳定剂混合溶解,过滤除去杂质,于30MPa下均质,然后在90-95°C下杀菌5_10min,之后冷却至37°C,接入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和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 is subsp.Iactis V9)发酵剂,搅拌均匀后于37°C恒温条件下发酵24h,停止发酵,发酵液冷却至20°C以下,以酸液调节pH至3. 9 4. I,加入食用香料或食用香精调味,然后此混合液于40MPa均质后无菌灌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为发酵剂制备的豆乳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还原豆乳由12kg脱脂脱腥大豆粉加入到288kg软化水中复原而得。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为发酵剂制备的豆乳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稳定剂为果胶、藻酸丙二醇酯或大豆多糖中的一种或几种。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为发酵剂制备的豆乳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酸液为柠檬酸、苹果酸或乳酸中的一种或几种,浓度为20%。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为发酵剂制备的豆乳饮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活性益生菌豆乳饮料中干酪乳杆菌活菌数不低于3. OX 108cfu/mL,双歧杆菌活菌数不低于8. OX 107cfu/mL。
全文摘要
以干酪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制备的豆乳饮料及制备方法。技术方案是其特征是配料组成为大豆乳或大豆粉还原乳300kg、葡萄糖10~15kg、蔗糖100~120kg、稳定剂2~4kg、酸液0.1~0.3kg、食用香精或香料0.1~0.3kg、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Zhang)发酵剂0.015~0.03kg、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nimalis subsp.lactis V9)发酵剂0.015~0.03kg。所述发酵剂菌株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保藏号分别为CGMCC No.5469和CGMCC No.5470。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
文档编号A23C11/10GK102813004SQ201210006129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0日
发明者其木格苏都 申请人:北京和美科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