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果香红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414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果香红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果香红茶的制作方法,所述果香红茶的制作方法是以茶树优质鲜叶为原料,经鲜叶采摘,萎调,揉捻,发酵,干燥,等工艺制造而成,该果香红茶冲泡出的茶水口感香醇,带有花果香茶汤色红艳明亮,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该果香红茶具有缓解衰老,抗癌,防辐射,暖胃,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对二型糖尿病有抑制作用,有消炎,解毒等保健功效。
【专利说明】一种果香红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饮品,尤其是一种以绿茶鲜叶片为原料制成果香红茶饮品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果香红茶是由水果和香料与红茶精心调配而成的果香丰郁的美味饮品。将上等红茶与美味水果巧妙融合达至完美平衡,是一天之内任何时间都可以饮用的理想茶饮。其中最受喜爱的口味包括综合野莓果香红茶,香草果香红茶和柠檬果香红茶。
[0003]果香红茶的简易做法
[0004]I将一包红果果香红茶放入茶壶中,加入200ml新鲜沸水浸泡3?5分钟后,将茶包取出
[0005]2再将蔓越梅汁、苹果汁、杏仁糖浆依次倒入调酒杯中,再加入100?120克左右的冰块,从已泡好的茶汤中汲取150ml冲入调酒杯内,摇匀后倒入饮品杯即可
[0006]3还可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少许蜂蜜。褐色茶汤中饱含复杂的果香,草莓、覆盆子、红醋栗、櫻桃四种莓果的风味交错融合,令醇厚的红茶呈现更丰富的层次,连空气中都洋溢着奇特美妙的盛夏果香,令人迷醉。
[0007]文献检索:一种花香红茶饮料的加工方法申请号:201310310323.6
[0008]摘要:一种花香红茶饮料的加工方法,属于红茶饮料加工方法的【技术领域】。其包括:1)对采下的茶鲜叶进行晒青处理;2)晒青结束后移至室内摊凉后进行做青处理;3)做青叶进行冷冻萎凋;4)冷冻萎凋叶与水混合打浆,得到茶水混合物;5)茶水混合物进行通氧发酵;6)红茶汁按常规茶饮料加工方法进行。本发明所提供的花香红茶饮料的加工方法利用当前丰富的中低档茶鲜叶资源生产天然花果香红茶饮料,所提供的花香红茶饮料,汤色红艳明亮,花果香浓郁、滋味鲜醇爽口、口感好,茶色素含量高,保健价值高,不受茶叶原料限制,产品质量稳定。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以绿茶鲜叶片为原料制成果香红茶的制作方法。
[0010]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得技术方案:一种果香红茶的制作方法,它是以绿茶鲜叶片为原料,按照以下工艺步骤加工而成的。
[0011](I).鲜叶采摘:采摘新鲜,无污染的单叶,一芽一叶,一芽二三叶,去除杂质及叶面积水;
[0012](2).萎调:将绿茶鲜叶片置于竹席或竹垫萎调器上,摊叶厚度为1-2千克/平方米,进行萎调处理,待绿茶鲜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达20% -30%时,萎调结束;
[0013](3).细胞破碎:将萎调处理后的绿茶鲜叶放入揉捻机,进行揉捻处理,待细胞破坏率达60%以上,条索紧卷,叶片汁液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用手紧握,汁液溢而不成滴流时结束揉捻;[0014](4).发酵:将揉捻好的茶条放入发酵室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的时间为4-6小时,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8°C _32°C,相对湿度95%,摊叶厚度8_12cm ;
[0015](5).焙炒:将发酵后的条索送入杀青机烘炒,迅速终止发酵,待茶条索含水量降至75%时,烘炒完成,焙炒的温度为110°C——120°C ;
[0016](6).整形:将焙炒后的条索迅速摊凉回潮的茶放入揉捻桶,进行二次揉捻整形,轻揉10分钟结束整形;
[0017](7).烘干:将整形后的条索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为80°C _60°C,待条索的含水量降至6%时,结束烘干,得果香红茶成品。
[00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作为本发明的改进:
[0019]在步骤2中,摊叶厚度为1-2千克/平方米。
[0020]在步骤4中,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8°C _32°C,相对湿度95%,摊叶厚度8_12cm。
[0021]在步骤5中,焙炒的温度为110°C _120°C。
[0022]在步骤7中,烘干的温度为80°C -60°C。
[0023]本发明是以绿茶鲜叶为原料加工的果香红茶,该红茶冲泡出的茶水口感香醇,汤色浓艳,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该红茶具有预防血拴,预防动脉硬化,直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预防衰老,抗癌,防辐射和抗过敏,暖胃等保健功效。
[0024]本发明的创造性地以绿茶鲜叶为原料,经萎凋,细胞破碎,发酵,焙炒,整形,烘干等工艺将绿茶鲜叶制成红茶,该果香红茶冲泡出的茶水口感香醇,汤色浓艳,口感和色泽均优于普通红茶,实现了绿茶鲜叶的开发利用,为红茶的制作找到一种全新的原料: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按照绿茶鲜叶特殊的理化特性,合理地限定了各步的工艺参数,使绿茶鲜叶经过发酵后在保持原有的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及K,Fe, Ca, Zn,P,Mg等元素不变的情况下,使绿茶鲜叶中的叶绿素和多酚化合物在酶的作用下形成大量的黄酮类物质,因此,本发明具有预防血拴,预防动脉硬化,预防衰老,抗癌,防辐射和抗过敏,暖胃,等保健功效、本发明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果香红茶的水分浸出物为41.0%,茶多酚6.6%。游离氨基酸1.0%,总黄酮2.3%,咖啡碱0.0%,铜5.1毫克/千克。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果香红茶的制作方法是以绿茶鲜叶为原料,按照以下方法制备的:
[0027]茶叶采摘:采摘新鲜,无污染的绿茶鲜叶,去除杂质及叶面积水。
[0028]萎凋:将绿茶鲜叶置于竹席或竹垫等萎凋器上,进行萎凋处理,摊叶厚度以1-2千克/平方米为宜,待绿茶鲜叶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达10% -15%时,萎凋结束。
[0029]萎凋时要避免强烈阳光暴晒,萎凋适度的鲜叶萎缩变软,手捏叶片有柔软感,无摩擦响声,紧握叶子成团,松手时叶子松散缓慢,叶色转为暗绿,鲜叶的青草气减退,透出萎凋叶特有的愉快的清香。
[0030]细胞破碎:将萎调处理后的绿茶鲜叶片放入揉捻机,进行揉捻处理,待细胞破坏率达60%以上,条索紧卷,叶片汁液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用手紧握,汁液溢而不成滴流时结束揉捻.[0031]细胞破碎的目的:一是使叶细胞通过揉捻后破坏,茶汁外溢,加速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为形成红茶特有的内质奠定基础;二是使叶片揉卷成紧条索,缩小体积,塑造美观的外形,三是茶汁溢聚于叶条表面,冲泡时易溶于水,形成外形光泽,增加茶汤浓度。
[0032]发酵:将揉捻好的条索放入发酵室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的时间为4-6小时,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8°C -32°C,相对湿度95%,摊叶厚度8_12cm.[0033]发酵是红茶形成品质的关键过程,是绿茶鲜叶在酶促作用下,以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为主体的一系列化学变化的过程,发酵使绿茶鲜叶青草气消失,出现一种新鲜的,清新的花果香,叶色红变,嫩叶色泽红匀,老叶因变化困难常红里泛青。
[0034]焙炒:将发酵后的条索送入杀青机烘炒,迅速终止发酵,待条索含水量降至75%时,烘炒完成,焙炒的温度为110°C——1200C ;待条索含水量降至75%时,焙炒完成。
[0035]发酵工序结束,酶所担负的使命已经完成,此时焙炒迅速终止酶的作用,保证在良好的发酵条件下形成的优良品质。
[0036]整形:将焙炒后的条索迅速放入揉捻桶,进行二次揉捻整形,轻揉10分钟结束整形。
[0037]整形的目的是促进茶叶成型和塑造秀美外形。
[0038]烘干:将整形后的条索进行烘干处理,待条索的含水量降至6%时,结束烘干,得果香红茶成品。
【权利要求】
1.一种果香红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以绿茶鲜叶片为原料,按照以下工艺步骤加工而成的, (1).鲜叶采摘:采摘新鲜,无污染的单叶,一芽一叶,一芽二三叶,去除杂质及叶面积水; (2).萎调:将绿茶鲜叶片置于竹席或竹垫萎调器上,摊叶厚度为1-2千克/平方米,进行萎调处理,待绿茶鲜叶面大部分失去光泽,失水率达20% -30%时,萎调结束; (3).细胞破碎:将萎调处理后的绿茶鲜叶放入揉捻机,进行揉捻处理,待细胞破坏率达60%以上,条索紧卷,叶片汁液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用手紧握,汁液溢而不成滴流时结束揉捻; (4).发酵:将揉捻好的茶条放入发酵室进行发酵处理,发酵的时间为4-6小时,发酵室温度控制在28°C _32°C,相对湿度95%,摊叶厚度8_12cm ; (5).焙炒:将发酵后的条索送入杀青机烘炒,迅速终止发酵,待茶条索含水量降至75%时,烘炒完成,焙炒的温度为110°C——120°C ; (6).整形:将焙炒后的条索迅速摊凉回潮的茶放入揉捻桶,进行二次揉捻整形,轻揉10分钟结束整形; (7).烘干:将整形后的条索进行烘干处理,烘干温度为80°C_60°C,待条索的含水量降至6%时,结束烘干,得果香红茶成品。
【文档编号】A23F3/08GK103766514SQ201410039834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1日
【发明者】李彩芳, 胡道元 申请人:西乡县胡师傅茶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