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热压成型装置以及食品热压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96429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食品热压成型装置以及食品热压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品热压成型装置以及食品热压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零食应该崇尚方便、可口、安全等特性,但是现在很多的零食在加工工程中为了增加口感及味道与保质期都添加了相当多的添加剂。特别是薄片脆片类的儿童喜欢的零食不光有很多的添加剂,还使用油炸等制作方式,这样更加大了食品的不安全性,这种方式加工的零食其实是很不健康的食品,尤其对儿童及青少年的身体及为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产品健康的食品热压成型装置以及食品热压成型工艺。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热压装置、送料装置、刮料装置;所述的热压装置包括分别带有加热装置的顶模和底模,顶模的上端与动力装置连接,且动力装置驱动顶模上下运动;所述的送料装置包括送料动力装置以及送料模板,送料模板位于热压装置侧边,且送料模板的后侧与送料板动力装置连接,送料模板的水平高度略高于底模的上表面且当顶模和底模分离距离最大时,送料模板能够通过送料动力装置完全伸入顶模和底模之间的间隙中实现送料;所述的刮料装置为位于送料装置前端用于刮掉粘附于顶模和底模上物料的装置。食品热压成型工艺,步骤1:食材规格分类,分类规格如下:a厚度不超过15mm的长条状食材:长度范围10~100mm,最大宽度或最大直径不大于15mm,b球形或类球形颗粒状食材;直径范围5mm~20mm,c厚度不超过15mm圆形或类圆形的食材,直径范围5~30mm,d方型食材,最大长度不大于15mm;e粉状食材,可将食材磨成粉末状;步骤2热压:选择0.5g—1.5g重量的食材,在160—210度,压力大小为施加50---300kg的重量的环境中,进行热压,热压时间为1—3秒,最终成品厚度0.5~3mm。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操作简单,通过每次产品的规格,直接控制指定参数即可完成自动化生产,2效率高,减少了人工环节,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3产品营养流失少,且添加剂含量少,产品食用方便,口感酥脆。附图说明图1为食品热压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送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送料装置中送料模和送料板非错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送料装置中送料模和送料板错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刮料装置运送状态图;图6为第一种分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转盘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中切料盘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6中出料盘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第二种分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均料盘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0中切盘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0中堵料盘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1顶模、12底模、13动力装置、21送料模、22送料板、23储物通孔、24出料孔、25送料板动力装置、26滑槽、31上刮板、32下刮板、33复位弹簧、34导向杆、35导向直杆,36导向弧杆、37复位件、41盛料盘、42传输通路A、43传输通路B、44转盘、45切料盘、46出料盘、47盛料格、48物料进口、49物料出口、51装料盘、52均料盘、53切盘、54堵料盘、55贯通孔,56密封格、57开口、58传输通路C。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发明做详细说明:如图1~5所示:食品热压成型装置,它包括热压装置、送料装置、刮料装置;所述的热压装置包括分别带有加热装置的顶模11和底模12,顶模11的上端与动力装置13连接,且动力装置13驱动顶模11上下运动;所述的送料装置包括送料板动力装置25以及送料模板,送料模板位于热压装置侧边,且送料模板的后侧与送料板动力装置25连接,送料模板的水平高度略高于底模12的上表面且当顶模11和底模12分离距离最大时,送料模板能够通过送料板动力装置25完全伸入顶模11和底模12之间的间隙中实现送料;所述的刮料装置为位于送料装置前端用于刮掉粘附于顶模11和底模12上物料的装置。顶模11和底模12作用比较明确,主要是用来热压食材,使得食材变成薄薄的薄片,热压即包含了短暂的烘烤,使得食材香味激发,同时也是杀菌,最重要的,还包含了热压成型。在顶模11和底模12内设置加热装置在汽车配件生产领域比较常见,主要是用来成型配件,本发明顶模11和底模12和汽车配件生产领域的成模装置的区别在于,本发明顶模11和底模12的表面平面,其他关于加热装置的工作原理和安装位置并没有太多区别,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增加数控装置实时显示加热装置的温度情况。送料装置即是起到了送料的作用,由于热压装置周围温度普遍偏高,故人工送料不太实际,且效率较慢,故设置了送料装置进行输送食材,刮料装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粘附在顶模或底模上成型的食材推走,避免影响下次热压。所述的送料模板包括送料模21和送料板22,送料模21上设有若干个有序分布且上下通透的储物通孔23,送料板22带有与储物通孔23的下开口位置和孔径相吻合的出料孔24,送料板22通过滑动装置固设于送料模21下表面的下方,使得当送料板22滑动后,送料板22上未设有出料孔24的地方完全遮盖储物通孔23,而送料板22复位后,储物通孔23与出料孔24贯通。这里的送料模上开设有的储物通孔23主要是用来存储准备热压的食材,一般来说投放到储物通孔23的食材规格都差距不大,这样保证热压后的产品规格差距不大,送料模的下方设有的送料板,主要是为了在投料的时候,遮闭储物通孔的下开口,确保食材不会漏出,而当送料模推送至顶模和底模之间后,送料板的移动,使得出料孔24与储物通孔的下开口重合,实现储物通孔同时放料,由于送料模与底模的距离较近,故投放的食材基本格式堆放在各自的区域。所述的滑动装置包括送料板动力装置25、滑槽26,所述的滑槽26设置于送料模底板两侧,送料板22嵌于滑槽26内并能够在滑槽26内前后滑动,送料板动力装置25设置在送料板22的后端。这样的滑动方式比较常见,主要的目的是实现在特定的要求下,实现储物通孔的下开口与出料孔的错位或重合,即重合时落料,错位时堵料。所述的刮料装置包括刮料器和导向装置,所述的刮料器由上刮板31、下刮板32、复位弹簧33、导向杆34构成,上、下刮板的后侧相互铰接且铰接处设有复位弹簧,使得上、下刮板保持固定夹角张开且在收到外力后发生形变、失去外力后能够复位;张开后的上、下刮板,其前边沿之间的距离等于顶模和底模完全分离后顶模下底面和底模上表面之间的距离,相互连接的上、下刮板的铰接的一侧固设于送料模板的前端,上刮板两侧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顶模的宽度,上刮板两侧边之间的距离不大于底模的宽度,所述的导向杆固设于下刮板的左侧边或/和右侧边;导向装置设置在热压装置的左侧或/和右侧,导向装置为与导向杆配合的装置,导向装置包括导向直杆35,导向弧杆36、复位件37,导向直杆和导向弧杆之间通过复位件铰接使得导向弧杆在受到外力后能够以铰接点转动且失去外力后能够复位,导向弧杆的弯折方向为向下弯折,导向直杆的水平高度为在顶模和底模完全分离后,不高过顶模底面所在的水平面,不低过底模表面设有物料时,物料最高点所在的水平面。所述的动力装置13与送料板动力装置25分别为顶模11气缸和送料气缸。这里采用气缸,是因为气缸结构简单且价格相对液压缸便宜,当然还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其他的动力装置,例如液压缸。储物通孔23为上开口大、下开口小的漏斗状结构。这样确保在给储物通孔投料的时候,比较容易对准。一般来说针对送料模的投料,可以采用人工投料,也可以采用设备投料,其难点在于如何确保投料分料的精准度,确保每次投料都在一定的重量范围。为了提高效率,本专利配套了投料装置,实施例1:如图6~9所示:它还包括分拣装置,所述的分拣装置包括进料装置、均料装置、传输通路A42、传输通路B43,所述的进料装置为带振动器的盛料盘41,在盛料盘41的下方设有若干出料口,每个出料口处连接有相应的传输通路A,所述的均料装置包括带转动装置的转盘44、切料盘45、出料盘46,转盘44的外周均布有偶数个规格相同的盛料格47,所述的切料盘45位于转盘44的上方并覆盖转盘44以及盛料格,切料盘45的外周、与奇数位的盛料格对应位置上设有与盛料格开口大小吻合的物料进口48,出料盘46位于转盘44的下方并覆盖转盘44以及盛料格,出料盘46的外周、与偶数位的盛料格对应位置上设有与盛料格开口57大小吻合的物料出口49,传输通道A的另一端与物料进口无缝联通,每个物料出口无缝连接有一条传输通路B,每一条传输通路B的另一端对应一个储物通孔23。使用方式如下,通过转动装置带动转盘转动,转盘的转动会带来盛料格的移动,由于盛料格是上下贯通的结构,由于所述的切料盘位于转盘的上方并覆盖转盘,切料盘的外周、与奇数位的盛料格对应位置上设有与盛料格开口大小吻合的物料进口,出料盘位于转盘的下方并覆盖转盘,出料盘的外周、与偶数位的盛料格对应位置上设有与盛料格开口大小吻合的物料出口,所以盛料格转动的过程中,会分别交替与物料进口和物料出口联通,当盛料格与物料进口联通的时候,物料从盛料盘进入盛料格,盛料格填满后,转动装置带动转盘转动,使得盛满食材的盛料格与物料出口联通,而没有盛食材的盛料格与物料进口联通,如此完成定量进出料,如果部分食材没有完全进入盛料格,在转动的过程中,会被切料盘与转盘绞断,上述的定量,是通过已知食材密度,通过控制食材体积(即盛料格的体积)来控制食材的重量的。不同的食材,通过更换不同规格盛料格的盛料盘即可。实施例2:如图10~13所示:它还包括分拣装置所述的分拣装置包括进料装置、均料装置、传输通路C,所述的进料装置为带振动器的装料盘51,所述的均料装置包括均料盘52、切盘53、堵料盘54,均料盘52为通过格栅分割有若干个规格相同的方格,方格分为两种,一种是上下完全贯通形成的贯通孔55,另一种是上下开口57完全密封的密封格56,装料盘51位于均料盘52上方且与均料盘52相互联通,在均料盘52的上表面设有切盘53,切盘53位于装料盘51与均料盘52连接处所在的平面且切盘53通过滑槽设置于均料盘52上,堵料盘54位于均料盘52的下表面且设置于均料盘52上,切盘53、堵料盘54还设有分别设有控制二者移动的气缸,切盘53、堵料盘54上设有与贯通孔55位置和大小相对应的开口57,切盘53、堵料盘54的位置关系为,当均料盘52进料时,切盘53的开口57与贯通孔55的上方对齐,堵料盘54的开口57与贯通孔55的下方完全错开,当均料盘52出料时,切盘53的开口57与贯通孔55的上方完全错开,堵料盘54的开口57与贯通孔55的下方对齐,每个贯通孔55下方连通有一条传输通路C,每一条传输通路C的另一端对应每个储物通孔23。与之前的方案基本相似,只是均料盘52变成了方型盘,原理基本相同,先是切盘上的开口与均料盘52的贯通孔联通,同时堵料盘的开口与均料盘52的贯通孔错开,通过装料盘振动是食材填满贯通孔,之后使切盘上的开口与均料盘52的贯通孔错开,在将堵料盘的开口与均料盘52的贯通孔联通,从而实现进出料。上述结构配合以下工艺实现:步骤1:食材规格分类,分类规格如下:a厚度不超过15mm的长条状食材:长度范围10~100mm,最大宽度或最大直径不大于15mm,b球形或类球形颗粒状食材;直径范围5mm~20mm,c厚度不超过15mm圆形或类圆形的食材,直径范围5~30mm,d方型食材,最大长度不大于15mm;e粉状食材,可将食材磨成粉末状;颗粒状食材(小鱼干、干贝)的选择规格,可以采用筛选机实现,整体性的食材(紫菜、牛肉等)的规格可以通过食品加工机加工相应规格。步骤2热压:选择0.5g—1.5g重量的食材,食材的重量选定是通过分拣装置控制的,测定一个批次的食材密度,控制分拣装置内用于装载食材的容器体积,从而控制重量,在160—210度,压力大小为施加50---300kg的重量的环境中,热压时间为1—3秒,进行热压,温度和压力是通过热压装置控制的,温度通过带有加热装置控制,压力和热压时间通过动力装置13控制,最终成品厚度0.5~3mm。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工艺部分进行说明:实施例1步骤1选用食材(干贝,干贝归属于球形或类球形颗粒状食材)这一批次选用直径规格在10~15mm范围的干贝;2热压:选择0.9g—1.5g重量的食材,在200~210度(加热温度可以控制,但是并不能保证恒定稳定,故选用适合的范围值),压力大小为施加200kg的重量的环境中,进行热压,热压时间为2~3秒,最终成品厚度.0.5~1mm。实施例2步骤1选用食材(干虾仁,干虾仁归属于厚度不超过15mm圆形或类圆形的食材)这一批次选用直径范围在18~23mm范围的干虾仁;2热压:选择1.1g—1.5g重量的食材,在200~210度,压力大小为施加300kg的重量的环境中,进行热压,热压时间为2~3秒,最终成品厚度1-1.5mm。实施例3步骤1选用食材(小鱼干,小鱼干归属于长条形状食材)这一批次选用长度规格在50~70mm范围的小鱼干;2热压:选择0.9g—1.5g重量的食材,在190~200度(加热温度可以控制,但是并不能保证恒定稳定,故选用适合的范围值),压力大小为施加300kg的重量的环境中,进行热压,热压时间为2~3秒,最终成品厚度.0.5~1mm。实施例4步骤1选用食材(鱿鱼须干,鱿鱼须干属于球形或类球形颗粒状食材)这一批次选用直径规格在10~18mm范围的鱿鱼须干;2热压:选择0.6g—1.2g重量的食材,在170~180度(加热温度可以控制,但是并不能保证恒定稳定,故选用适合的范围值),压力大小为施加200kg的重量的环境中,进行热压,热压时间为1~2秒,最终成品厚度.0.5~1mm。实施例5步骤1选用食材(鱿鱼酮体干,鱿鱼酮体干片归属于片状食材)这一批次选用边长规格在10~16mm范围的鱿鱼酮体干片;2热压:选择0.6g—1.1g重量的食材,在190~200度(加热温度可以控制,但是并不能保证恒定稳定,故选用适合的范围值),压力大小为施加200kg的重量的环境中,进行热压,热压时间为2~3秒,最终成品厚度.0.5~1mm。实施例6步骤1选用食材(小鱼干、紫菜,小鱼干归属于长条状食材,紫菜归属于片状及长条形的食材)这一批次选用直径规格在5~15mm范围的小鱼干,选20—40mm的紫菜,按照任意比例调配;2热压:选择0.9g—1.5g重量的食材,在160~170度(加热温度可以控制,但是并不能保证恒定稳定,故选用适合的范围值),压力大小为施加200kg的重量的环境中,进行热压,热压时间为1~2秒,最终成品厚度.0.5~1mm。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