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茵栀黄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3112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茵栀黄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所属领域 本发明属中药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茵栀黄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茵栀黄制剂是根据经典名方茵陈蒿汤经剂型改革研制而成,其主要成分为茵陈、栀子、金银花、黄芩苷四味,具有较强的保肝降酶、退黄利胆、解热利尿作用,目前有茵栀黄注射液和茵栀黄口服液两种剂型,临床广泛用于各种肝炎的治疗。
文献报道,茵陈主要有效成分为绿原酸、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色原酮以及对羟基苯乙酮等;栀子中主要含有栀子苷、羟异栀子苷、山栀苷、栀子新苷以及栀子苷酸等有效成分;金银花主要含有绿原酸类化合物包括绿原酸异绿原酸、新绿原酸等,另外还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挥发油等。
现行茵栀黄注射液工艺均采用卫生部中药成方制剂部颁标准WS3-B-2736所载制备工艺,对茵陈采用90%乙醇渗漉提取未采用任何除杂工艺,使脂溶性杂质没有得到很好的除去;对金银花则采用水煎煮法提取,然后再用石硫法除杂,该工艺使金银花中的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损失较多,而且在金银花提取过程中采用石硫法纯化除杂引入大量无机离子,在注射液制备过程中不易除去,影响到产品质量和黄芩苷的稳定性,并且现行工艺茵陈、栀子、金银花三药分开提取,制成提取物后再分别投料,而不是共同投料提取,生产上费时费工,并且因提取物干燥后极易吸潮,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因此,有必要对茵栀黄注射制剂的制备工艺作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药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根据茵栀黄方中各药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活性,对茵陈、栀子、金银花采用稀乙醇提取后再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提取工艺,在充分提取有效成分的同时,使有效成分与水溶性杂质得到较好的分离,三药提取、纯化一体化,克服了现行工艺分开提取、分别投料的缺点,为临床应用提供一种疗效高、质量好、制备工艺更合理的茵栀黄注射制剂,包括注射液和冻干粉针剂。应用该方法制得的茵栀黄注射制剂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优于现有的茵栀黄注射剂。本发明还公开了茵栀黄注射制剂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处方茵陈40-100g 栀子20-60g 金银花200-300g黄芩苷20g优选处方茵陈60-80g 栀子30-40g 金银花240-260g黄芩苷20g二、提取茵陈、栀子、金银花三味粉碎成粗粉,用50%-8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60~120min,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用有机溶剂萃取三次,萃取液合并,减压回收溶剂至干,得茵陈、栀子、金银花三味药提取物。
用于萃取的有机溶剂可以是醋酸乙酯、正丁醇、异戊醇和丙酮中的一种。
取黄芩苷,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取茵陈、栀子、金银花提取物,加入到含适量葡萄糖和葡甲胺的注射用水溶液中,搅拌下加入黄芩苷溶液,搅匀,用0.2%活性炭脱色,滤过,冷藏、滤过、灌封、灭菌即得本发明的茵栀黄注射液。
取黄芩苷,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取茵陈、栀子、金银花提取物加入到含适量葡萄糖和葡甲胺的注射用水溶液中,搅拌下加入黄芩苷溶液,再加入冻干赋形剂适量,搅匀,用0.2%活性炭脱色,滤过,冷藏,滤过,灭菌后分装,冷冻干燥,压盖即得本发明的茵栀黄注射制剂的冻干粉针剂。
冻干赋形剂可以是医药制剂学上可接受的任意常用的冻干赋形剂。优选冻干赋形剂为甘露醇、乳糖、蔗糖、或葡萄糖中的一种或两种的复合赋形剂。
本发明的一种茵栀黄注射制剂制备工艺,根据茵栀黄方中各药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活性,对茵陈、栀子、金银花先采用稀乙醇提取,再根据有效成分的溶解特性,采用醋酸乙酯或者正丁醇萃取,使有效成分与水溶性杂质得到很好的分离,并且极大地提高了金银花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避免了无机离子对注射制剂质量的影响,优于部颁标准WS3-B-2736茵栀黄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实验表明,应用本发明方法制得的茵栀黄注射制剂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优于现有的茵栀黄注射剂。
下面通过实验对本发明的茵栀黄注射制剂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验一茵栀黄注射液中绿原酸含量的比较实验1仪器与试药日本岛津LC-10AT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SPD-6A紫外检测器;甲醇为色谱纯;水为去离子重蒸水;绿原酸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茵栀黄注射液A,山西太行制药厂生产;茵栀黄注射液B,广东天之骄药物开发有限公司实验室提供。
2方法与结果2.1色谱条件色谱柱BeckmanC18色谱柱(4.6×25cm,5μm);流动相甲醇-水-醋酸=15∶85∶0.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335nm;柱温室温;丹酚酸B对照品保留时间为7min,定量方法外标法。
2.2含量测定方法2.2.1对照品溶液制备 精密称取绿原酸标准品13.5mg置200ml容量瓶中,加甲醇适量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后制成浓度为0.0705mg/ml的绿原酸对照品溶液。
2.2.2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茵栀黄注射液A10支,混匀,精密量取10ml,加30%磷酸调pH至3.0,用50ml乙酸乙酯提取5次,合并乙酸乙酯提取液,挥干溶剂,加甲醇溶解定容至5ml作为样品A;取茵栀黄注射液B10支,混匀,精密量取10ml,加30%磷酸调pH至3.0,用50ml乙酸乙酯提取5次,合并乙酸乙酯提取液,挥干溶剂,加甲醇溶解定容至5ml作为样品B。
2.2.3标准曲线的制作绿原酸在0.282~1.41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5,回归方程y=3.6482×10-4C-0.0173。
2.2.4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供试品10μl,连续进样3次,绿原酸的RSD为2.1%。
2.2.5回收率实验 于已测定绿原酸含量的样品B中精密称入一定量的绿原酸对照品,按相同的方法处理并测定,绿原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6.5%,RSD为1.3%。
2.3样品测定 吸取供试品10μl,进样,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含量,结果见表1。
表1 样品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结果(μg·ml-1)测定批数样品12345X茵栀黄注射液A13.2312.5113.4212.7812.6212.91茵栀黄注射液B96.8597.3197.1897.4297.8797.33实验二茵栀黄注射制剂对急性肝损伤的影响1实验材料昆明种小鼠60只,由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20±2g,雌雄各半;茵栀黄注射液A,山西太行制药厂生产;茵栀黄注射液B,广东天之骄药物开发有限公司实验室提供;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试剂盒由重庆试剂研究所提供;
D-半乳糖胺(D-Gal)由第一军医大学化学教研室提供。
2实验方法小鼠60只随机分6组正常对照组、肝损伤模型组、茵栀黄注射液A组(0.15ml/kg、0.3ml/kg)、茵栀黄注射液B组(0.15ml/kg、0.3ml/kg)。每日1次,连续im给药7d,末次给药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以600mg/kg腹腔注射D-Gal制作肝损伤模型,36h处死动物,收集血清,并于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
3实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ALT、AST均明显升高(P<0.01),说明模型可靠。与模型组相比,茵栀黄注射液组各组血清ALT、AST均低于模型组(P<0.05),光镜下模型组肝小叶失去正常结构,肝细胞普遍浊肿、脂肪变性及散在嗜酸性变,灶性坏死,淋巴细胞浸润,但无纤维组织增生;而茵栀黄注射液组各组及正常对照组上述改变均不明显,肝小叶结构清晰,未见纤维增生,仅有少许淋巴细胞浸润。茵栀黄注射液B组疗效优于茵栀黄注射液A组,实验结果见表2表2 茵栀黄注射液对D-Gal急性肝损伤的影响(x±s,n=10)组别 剂量(ml/kg)血清ALT(U/L) 血清AST(U/L)正常对照组 - 40.39±14.78 140.13±57.36模型组 - 318.50±255.34Δ402.29±237.41Δ0.15 92.32±41.12*148.25±88.62*茵栀黄注射液A组0.385.31±45.78*134.65±80.32*0.15 95.41±53.28*154.77±103.10*茵栀黄注射液B组0.390.80±47.23*147.96±59.22*注与正常组比较,Δ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冻干粉针剂处方茵陈60g 栀子35g 金银花250g 黄芩苷20g处方量茵陈、栀子、金银花三味用50%的乙醇提取三次,每次60min,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用醋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萃取液,减压回收醋酸乙酯至干,得茵陈、栀子、金银花三味药提取物。
取黄芩苷20g,加水适量湿润,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取茵陈、栀子、金银花提取物加入到含20g葡萄糖和5g葡甲胺的注射用水溶液中,搅拌下加入黄芩苷溶液,再加入甘露醇20g,乳糖10g,,搅匀,用0.2%活性炭脱色,滤过,冷藏,滤过,灭菌后分装,冷冻干燥,压盖即得本发明的茵栀黄注射制剂的冻干粉针剂。
实施例二冻干粉针剂一、处方茵陈80g 栀子40g 金银花240g 黄芩苷20g茵陈、栀子、金银花三味用80%的乙醇提取三次,每次120min,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用正丁醇萃取三次,合并萃取液,减压回收正丁醇至干,得茵陈、栀子、金银花三味药提取物。
取黄芩苷20g,加水适量湿润,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取茵陈、栀子、金银花提取物加入到含20葡萄糖和5g葡甲胺的注射用水溶液中,搅拌下加入黄芩苷溶液,加入甘露醇30g,,搅匀,用0.2%活性炭脱色,滤过,冷藏,滤过,灭菌后分装,冷冻干燥,压盖即得本发明的茵栀黄注射制剂的冻干粉针剂。
实施例三规格1000ml处方茵陈80g 栀子40g 金银花260g 黄芩苷20g茵陈、栀子、金银花三味用60%的乙醇提取三次,每次60min,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用醋酸乙酯萃取三次,合并萃取液,减压回收醋酸乙酯至干,得茵陈、栀子、金银花三味药提取物。
取黄芩苷20g,加水适量湿润,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取茵陈、栀子、金银花提取物加入到含20g葡萄糖和5g葡甲胺的注射用水溶液中,搅拌下加入黄芩苷溶液,搅匀,用0.2%的活性炭脱色,滤过,冷藏,滤过,补充注射用水至规定量,调节pH值至7.0,灌封、灭菌即得本发明的茵栀黄注射液。
实施例四规格1000ml处方茵陈70g 栀子35g 金银花250g 黄芩苷20g取处方量茵陈、栀子、金银花三味用70%的乙醇提取三次,每次120min,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用正丁醇萃取三次,合并萃取液,减压回收正丁醇至干,得茵陈、栀子、金银花三味药提取物。
取黄芩苷20g,加水适量湿润,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取茵陈、栀子、金银花提取物加入到含20g葡萄糖和5g葡甲胺的注射用水溶液中,搅拌下加入黄芩苷溶液,搅匀,用0.2%的活性炭脱色,滤过,冷藏,滤过,补充注射用水至规定量,调节pH值至7.0,灌封、灭菌即得本发明的茵栀黄注射液。
权利要求
1.一种茵栀黄注射液,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茵陈、栀子、金银花采用稀乙醇提取后再用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的有效部位与黄芩苷及水溶性药用辅料组成的。
2.一种茵栀黄冻干粉针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茵陈、栀子、金银花采用稀乙醇提取后再用有机溶剂萃取得到的有效部位与黄芩苷及注射剂用水溶性药用辅料、冻干赋形剂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射剂或冻干粉针剂,其特征在于萃取有效部位所用有机溶剂可以是醋酸乙酯、正丁醇、异戊醇和丙酮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注射剂或冻干粉针剂,其中的注射剂用水溶性药用辅料为葡甲胺和葡萄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冻干粉针剂,其中的冻干赋形剂可以是药剂学上可接受的任意常用的冻干赋形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冻干粉针剂,其中的冻干赋形剂也可以是甘露醇、乳糖、蔗糖、或葡萄糖中的一种或两种的复合赋形剂。
7.一种茵栀黄注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a、茵陈、栀子、金银花三味用50%-8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60~120min,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用有机溶剂萃取三次,萃取液合并,减压回收溶剂至干,得茵陈、栀子、金银花三味药提取物;b、取黄芩苷,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c、取茵陈、栀子、金银花提取物,加入到含适量葡萄糖和葡甲胺的注射用水溶液中,搅拌下加入黄芩苷溶液,搅匀,用0.2%活性炭脱色,滤过,冷藏、滤过、灌封、灭菌即得本发明的茵栀黄注射液。
8.一种茵栀黄冻干粉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述步骤a、茵陈、栀子、金银花三味用50%-80%的乙醇提取3次,每次60~120min,合并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用有机溶剂萃取三次,萃取液合并,减压回收溶剂至干,得茵陈、栀子、金银花三味药提取物。b、取黄芩苷,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c、取茵陈、栀子、金银花提取物加入到含适量葡萄糖和葡甲胺的注射用水溶液中,搅拌下加入黄芩苷溶液,再加入冻干赋形剂适量,搅匀,用0.2%活性炭脱色,滤过,冷藏,滤过,灭菌后分装,冷冻干燥,压盖即得本发明的茵栀黄注射制剂的冻干粉针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茵栀黄注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茵栀黄方中各药所含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和药理活性,对茵陈、栀子、金银花采用稀乙醇提取后再用有机溶剂萃取的提取工艺,使有效成分与水溶性杂质得到较好的分离,为临床应用提供一种疗效高、质量好、制备工艺更合理的茵栀黄注射制剂,包括注射液和冻干粉针剂。应用该方法制得的茵栀黄注射制剂对急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文档编号A61P31/00GK1554432SQ20031012511
公开日2004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7日
发明者张晴龙 申请人:北京神农坛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