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轨旋转吊柱复合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136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天轨旋转吊柱复合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直接数字成像系统的支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直接数字成像系统的天轨旋转吊柱复合臂装置。
背景技术
直接数字成像技术用于医学诊断系统的产品很多,例如柯达DIRECTVIEWDR 5100系统、DIRECTVIEW DR 7100系统和DIRECTVIEW DR 9000系统,万东DR直接数字成像系统、GE直接数字成像系统,佳能直接数字成像系统、PHILIPS直接数字成像系统、西门子直接数字成像系统以及SWISSRAY IGS1000直接数字成像系统。
使用直接数字成像技术诊断系统可以对患者进行各个部位的检测,医生可以把对患者实施的各种部位的成像操作依次连续完成。但是,现有技术中检测装置的支架存在缺陷,在使用现有支架承载直接数字成像检测装置对患者进行检测时,往往需要移动检查台或摆换患者体位,这使得在整个操作中增加了医生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检测的工作效率,另外,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使直接数字成像系统实现多角度、全方位的移动和定位从而无须移动检查台和摆换患者体位即可对患者实施的各种部位的成像操作依次连续完成的用于直接数字成像系统的天轨旋转吊柱复合臂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轨旋转吊柱复合臂装置包括一个定子、一个旋转吊柱和一个垂直旋转定位机构,所述垂直旋转定位机构包括一个转子驱动装置和一个转子,所述转子驱动装置为一个电机,其固定在所述定子上,所述转子与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相连接使其可在电机驱动下在绕Z轴转动;所述旋转吊柱固定在所述转子上;所述旋转吊柱上可绕Y轴转动地设有一UC复合臂,在其上可固接直接数字成像系统检测仪;所述定子的上端为可与天轨构成滑动连接的滑动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臂装置在使用时,其定子的上端通过所述滑动架与固定在天花板上的天轨构成滑动连接结构,使得直接数字成像系统检测仪可以沿天轨作直线移动。在与天轨连接的定子和旋转吊柱之间装置的由电机拖动的垂直旋转定位机构可使吊柱绕自身轴线转动并在规定的位置上锁定。由此可使固定直接数字成像系统检测仪转子在满足沿天轨滑动的同时,还可绕吊柱自身轴线Z轴旋转。当在90°位置锁定时,配合UC臂在现有技术提供的转动装置驱动下沿Y轴再旋转90度使直接数字成像装置保持垂直状态。处于这个位置的成像装置在沿天轨平移至检查台时,可使患者在完成侧位成像后,保持原位置和原体位不变动的情况下完成正位成像。这样,医生可以在患者仰卧于检查台并保持其体位和检查台都不动的前提下依次连续完成两侧位和前后位的全身投照成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合臂装置在旋转吊柱的上方装置有垂直旋转定位机构,该机构带动UC臂及其上的成像装置在沿天轨滑动的同时,还可绕吊柱轴线自由旋转并稳定锁定在规定位置。本装置用最简洁的运行方式实现了在各种所需的放射投照角度位置,对患者各个方位的成像操作依次连续完成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无须移动检查台和变换患者体位。从而满足最大范围直接数字成像的要求。该装置使用方便快捷,减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并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同时,实现了不移动检查台即可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病人只需固定好一个体位即可完成全程检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轨旋转吊柱复合臂装置与以往产品相比的优点在于,它使得安装在其上的直接数字成像系统检测仪不但可以实现对患者的各个部位的成像检查,而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医生不再需要移动检查台和摆换患者体位。这样,一方面极大地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降低他们的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使患者享受到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危重病人的痛苦,也提高了医诊的安全性。全面优化了医患环境。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轨旋转吊柱复合臂装置的主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
图1所示的复合臂装置中的定子上端的滑动架以及固定在其上的驱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
图1所示的复合臂装置中的定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
图1所示的复合臂装置中的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轨旋转吊柱复合臂装置安装有直接数字成像系统检测仪并连接于天轨上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轨旋转吊柱复合臂装置连接有直接数字成像系统检测仪临床对患者进行检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轨旋转吊柱复合臂装置包括一个定子1、一个旋转吊柱2和一个垂直旋转定位机构3,垂直旋转定位机构3包括一个转子驱动装置31和一个转子32,转子驱动装置31为一个电机31,其固定在定子1上。在定子1的上端固设一个截面形状为U形的电机架11,在电机架11的下端固设圆筒状定子1,在电机架11上固设电机31,电机31的输出轴向下设于定子1的圆筒内,转子32置于圆筒状定子1的圆筒内,与定子1之间设有轴承装置12,使得转子32可以相对于定子1做相对转动,转子32与电机31上的输出轴相连接;旋转吊柱2(同时见图5)固定在转子32上;定子1的上端固设的电机架11的外缘向外延设凸缘,作为可与天轨40上固定的天轨车体4固联的连接部,由此,使本装置可以在天轨40上滑动;旋转吊柱2上设有固接直接数字成像系统检测仪的连接部,其为一个竖直滑道21,在该滑道21上设有一个滑板22,其上固联UC复合臂5,在该复合臂5上的一端固设平板总成61,在另一端上设有滑道,其上可直线移动地固定设有球管总成62,在平板总成61和球管总成62之间构成了直接数字成像系统检测仪6的成像区域。球管总成62可以在复合臂5上设有的滑道上移动,用以调节平板总成61与球管总成62之间的间距,而调整成像区域的宽度。由此,直接数字成像系统检测仪6即可设置在UC复合臂上。
在使用时,安装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天轨旋转吊柱UC复合臂装置的旋转吊柱2上的检测仪6可以沿天轨做水平直线移动,还可以通过电机31驱动使旋转吊柱2绕其自身轴线转动而做360°的旋转。另外,还可以通过现有技术中提供的由固定在吊柱滑板22上的转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完成绕Y轴的转动,滑板上设电机为该转动机构的驱动电机。从而实现在患者不动的情况下用检测仪对患者进行全身各个部位连续的成像检查。
具体的,当该机构处于图5的位置时,UC复合臂成像系统处于横向水平位置,复合臂5呈倒“U”字型,这时,天轨旋转吊柱UC复合臂装置沿天轨在Y轴方向上移动,即可对患者进行全身侧位扫描成像,此时,患者仰卧于检查台A上。完成后,成像系统通过天轨车体4的运行平行移出检查台,如图6所示,接着将UC复合臂成像系统绕Y轴逆时针旋转90°成竖直方向,此时,复合臂5呈反“C”字型,如图7所示,然后顺时针绕Z轴旋转吊柱90°至如图8所示的位置,再通过天轨车体4的平移将成像系统返回检查台A,完成对患者的正位全身扫描成像见图9所示。这样,医生可依次连续完成对患者的左右位和前后位的放射投照成像。在这种多方位的成像过程中不需移动检查台A,也不需对患者重复摆位,使得对于同一个患者的多角度成像依次连续完成。
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即天轨旋转吊柱UC复合臂装置上的直接数字成像系统,其新增功能是旋转吊柱5可绕自身轴线Z轴自由转动并在规定的位置锁定。为实现这个功能,在天轨车体4的下方固接了一个由电机32拖动的垂直旋转定位机构3。该机构由定子1和转子32以及电机31组成。电机31固定于天轨车体4底部的电机架11内,定子1固定于电机架11底部,而转子32则和吊柱5相联结。
工作时,由电气控制系统向电机31发出指令使电机31正向或反向旋转规定的角度并在该位置锁定。
权利要求1.一种天轨旋转吊柱复合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定子、一个旋转吊柱和一个垂直旋转定位机构,所述垂直旋转定位机构包括一个转子驱动装置和一个转子,所述转子驱动装置为一个电机,其固定在所述定子上,所述转子与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旋转吊柱固定在所述转子上;所述定子的上端为可与天轨构成滑动连接的滑动架;所述旋转吊柱上可沿该旋转吊柱上下滑动地固设连接有直接数字成像系统检测仪的UC复合臂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轨旋转吊柱UC复合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定子的上端固设一个截面形状为的电机架,在该电机架的下端固设圆筒状所述定子,在所述电机架上固设所述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向下设于所述定子的圆筒内,所述转子置于所述定子的圆筒内,与所述定子之间设有轴承装置,所述转子与所述电机上的输出轴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天轨旋转吊柱复合臂装置,其包括定子、旋转吊柱和垂直旋转定位机构,垂直旋转定位机构包括一个转子驱动装置和一个转子,转子驱动装置为电机,其固定在定子上,转子与电机上的输出轴相连接;旋转吊柱固定在转子上;定子的上端为可与天轨构成滑动连接的滑动架;旋转吊柱上设有固接直接数字成像系统检测仪的连接部。本复合臂装置使安装在其上的检测仪不但可实现对患者各个部位的成像检查,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医生不再需要移动检查台和摆换患者体位。这样,会极大地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降低他们的劳动强度;也使患者享受到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危重病人的痛苦,提高医诊的安全性。全面优化医患环境。
文档编号A61G12/00GK2853057SQ20052014204
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8日
发明者刘运符, 曹红光 申请人:北京空间无限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北京国药恒瑞美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