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丹参微乳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113563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丹参微乳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丹参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以及药物载体的丹参微乳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一味丹参散,功同四物汤。研究发现,丹参作为活血化淤药,能够显著扩张冠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脏的作用,能抑制和解除血小板聚集、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抗炎、抗脂质过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因而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治疗。目前一般认为,丹参具有活血化淤活性的有效部位主要为水溶性酚酸类和脂溶性菲醌类。两类活性成份均表现出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抗血栓作用、抗氧化损伤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缩小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心肌耗氧量以及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作用。而且,新的研究表明,在缺氧损伤条件下,水溶性成份丹酚酸B与脂溶性成份丹参酮IIA不同配比均可提高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活力,降低LDH水平,降低NO的释放和ET的分泌,而且效果优于二者单独给药效果。
然而目前现有的丹参制剂中,将丹参脂溶性活性成份和水溶性活性成份同时包含的制剂有丸剂、片剂、滴丸剂等,由于丹参酮类物质具有菲醌类的片状刚性结构,在水中几乎不溶,生物利用度低,严重影响了药物的临床疗效;而且丹参酮等脂溶性成份在丹参注射液中含量极少,甚至几乎没有。
如何解决丹参酮类脂溶性成份的溶解性能或溶出速度是提高中药丹参临床效果的瓶颈。为了克服该缺点,可以采用制备环糊精包含物、纳米粒、固体分散体等方法,如已有丹参酮纳米脂质体、丹参酮微乳制剂的报道。然而从中药的多靶点的作用机理来看,丹参的其他活性成份并未包裹于丹参酮纳米脂质体和丹参酮微乳中,未能体现中药丹参的整体效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将提取的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份分别溶于微乳油相和水相制备成丹参微乳中药制剂的方法,以便有效发挥丹参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协同作用,展现中药丹参多靶点、多方位的整体作用特点。
本发明的所提出的丹参微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丹参提取含有丹参酮的脂溶性活性成分将药材原料丹参粉碎成中细粉,置于超临界萃取釜中,以超临界CO2作为抽提剂,加入占药材原料质量百分比为10~45%的乙醇作夹带剂,在以下条件萃取温度为30~50℃、萃取压力为20~30MPa、解析I压力10~15MPa、解析I温度为40~50℃、解析II压力6~9MPa,于恒温恒压下进行循环萃取,得呈深棕红色悬浊液体的丹参萃取物;将所得的丹参萃取物经双层滤纸过滤,收集滤饼A和滤液;将所得的滤液通过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浓缩至原体积的1/5~1/10时,过滤,刮除其过滤物上层深棕红色的膏状物后,其过滤物的剩余部分再用回收乙醇洗涤至表层无红棕色膏状物,得滤饼B;将滤饼B与滤饼A合并混匀,即得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
(2)取超临界萃取后留于萃取釜中的丹参药材残渣加入6~10倍量水,经浸泡后,用超声萃取,滤取药液,再将滤液过洁净F2D大孔树脂进行富集,然后用占被萃取的丹参药材残渣质量10~25倍量的乙醇洗脱大孔树脂吸附的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再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并回收乙醇,温度控制在50℃~65℃,将浓缩后的药液喷雾干燥,即得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
(3)制备丹参微乳剂由助乳化剂、乳化剂、油相材料和水相材料组成的液-液分散体系作为药用微乳载体,各成分占微乳载体总量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助乳化剂0~20%,乳化剂0.1%~64%,油相材料0.1~46%,水相材料20%~95%;将占油相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0.2%~2%的所述的丹参脂溶性提取物溶于由乳化剂、助乳化剂和油相材料组成的混合物中,制得丹参微乳的有机相;将占水相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0%~5%的所述的丹参水溶性提取物溶于水相材料中,制得丹参微乳水相;将丹参微乳水相滴加到温度为20℃~50℃,高速搅拌的丹参微乳有机相中,调节PH值为4.0~6.8,经微孔滤膜过滤后,即得丹参微乳。
在所述的微乳载体中,其水相材料组份可在20%~95%很宽的范围内调配,使其他组份所占的比例也可在较宽的范围变化。
本发明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是所述的药用微乳载体组份中,助乳化剂的用量占微乳载体总量的1%~8%(质量百分比),乳化剂的用量占微乳载体总量的5%~20%(质量百分比),油相材料用量占微乳载体总量的5%~17%(质量百分比),水相材料用量占微乳载体总量的60%~85%(质量百分比);在所制的丹参微乳的有机相中,丹参脂溶性提取物占油相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0.2%~2.0%。
所述的助乳化剂由乙醇、甘油、丙二醇或聚乙二醇400/600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所述的乳化剂由表面活性剂Solutrol HS 15、吐温-80、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泊洛沙姆-188、卵磷脂或蔗糖脂肪酸酯中一种或几种组成。
所述的油相材料由油酸乙酯、油酸、豆油、茶油、玉米油、芝麻油、橄榄油、单油酸甘油酯、辛酸葵酸甘油脂、维生素E、烟酸维生素E、菜籽油、蓖麻油、小麦胚芽油、卵黄磷脂、肉豆蔻酸异丙酯、辛酸葵酸甘油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所述的水相材料可为水或不同浓度的丹参水溶性成份提取物的水溶液(即所述的丹参微乳水相)。
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中,所述的水相材料中可加入占微乳载体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15%~0.25%苯甲酸或0.05%-0.1%尼伯金作防腐抑菌剂;在所述的水相材料中还可加入占微乳载体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1%~0.2%抗氧剂,抗氧剂由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亚硫酸盐、焦硫酸盐、亚硫酸氢盐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在所述的药用微乳载体的进一步优化组分中,所述的乳化剂与油相材料的质量百分比总和控制的小于40.0%的范围内。
根据不同的临床给药需求,本发明所制得的丹参微乳可制备成口服液剂、软胶囊或液体型硬胶囊应用。
本发明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和超声提取技术分别提取了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和水溶性活性成分,并将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份分别溶于微乳油相和水相制备成丹参微乳。整个过程均在较低温度进行,能有效的避免丹参热敏性活性成分的分解破坏,而且微乳作为油-水分散体系,可同时载有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和水溶性成份,并可显著提高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丹参酮)的溶解度,促进其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更好的发挥丹参多方位、多靶点协同作用、减少用药剂量和毒副作用。
本发明所制备的丹参微乳的药效动物试验结果如下1)大鼠在体肠吸收的实验 制备与丹参微乳处方中除不含油酸乙酯和油酸,其余各组分含量均相同的丹参混悬液,进行大鼠载体肠吸收研究,比较不同时刻大鼠肠体内脂溶性成分(以丹参酮IIA为指标成分)残留情况(见图1),间接考察丹参脂溶性成分在体肠吸收情况。结果表明,丹参微乳可明显促进丹参脂溶性成分的吸收,从而提高丹参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
2)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流变学的影响 通过测定不同给药组高脂血症大鼠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等指标,比较丹参微乳与丹参酮混悬液、丹酚酸微乳液分别改善高脂血症大鼠血液流变学的效果差异。结果见图2。其结果表明丹参微乳可以同时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全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其效果优于丹参酮混悬液微乳和丹酚酸微乳,说明采用微乳载药体系给药可以明显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其作用效果显著优于丹参酮混悬液组。
3)对垂体后叶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 通过测定不同给药组大鼠经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诱导的急性心肌缺血后血清中的磷酸肌酸激酶(PCK)、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比较丹参微乳与丹参酮混悬液、丹酚酸微乳液分别对注射垂体后叶素诱导的急性心肌缺血的改善效果。结果见图3A、图3B、图3C、图3D。其结果表明丹参微乳、丹参酮混悬液、丹酚酸微乳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注射垂体后叶素诱导的急性心肌缺血,提高心肌组织SOD活性,减少MDA、PCK、LDH的生成,且以丹参复合微乳疗效最为显著,优于丹参酮混悬液、丹酚酸微乳的作用。说明微乳载药体系可明显促进丹参酮的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并且丹参酮和丹酚酸联合用药可增加疗效。


图1表示不同时间TanIIA的残留率曲线;图2表示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流变学的影响;
图3A表示不同给药组大鼠经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诱导的急性心肌缺血后血清中的磷酸肌酸激酶(PCK)含量的测定结果;图3B表示不同给药组大鼠经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诱导的急性心肌缺血后血清中的乳酸脱氢酶(LDH)含量的测定结果;图3C表示不同给药组大鼠经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诱导的急性心肌缺血后血清中的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结果;图3D表示不同给药组大鼠经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诱导的急性心肌缺血后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结果;图3A、图3B、图3C、图3D中,甲组为模型组,乙组为正常对照组,丙组为丹参微乳组,丁组为丹参酮混悬液组,戊组为丹酚酸微乳组。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一丹参微乳的制备将优质丹参药材粉碎成20目颗粒大小的中细粉,置于超临界萃取釜中,以超临界CO2作为抽提剂,加入药材量30%的95%的乙醇作夹带剂,当满足以下条件萃取温度为40℃、萃取压力为22MPa、解析I压力11MPa、解析I温度为45℃、解析II压力7MPa时,开始循环萃取,并保持恒温恒压。以CO2循环流速11kg/h·kg萃取2.0h后,从出料口出料,得丹参粗提物,为深棕红色悬浊液体。将丹参萃取物经栓层滤纸过滤,收集滤饼A和滤液,滤液进一步减压回收乙醇(65℃水浴),浓缩至原体积的1/5时,过滤,轻轻刮除其过滤物上层的深棕红色膏状物,再用回收乙醇洗涤该过滤物的剩余部分至表层无红棕色膏状物,得滤饼B,将滤饼B与滤饼A合并混匀,即得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
将超临界萃取后的丹参药材残渣加入8倍量水,浸泡过夜后,超声萃取45min,滤取药液,药渣加入6倍水再次超声萃取45min,滤取药液,合并药液,过洁净F2D大孔树脂进行富集,以丹参药材量的15倍95%的乙醇洗脱大孔树脂吸附的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丹酚酸类),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温度控制在65℃,浓缩后的药液喷雾干燥,即得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
称取1.20g的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提取物,加入Solutrol HS-15 108.0g、无水乙醇27.0g、油酸22.5g、油酸乙酯67.5g组成混合有机相中,超声溶解后,制备成微乳有机相;称取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提取物16.96g,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2.0g,溶于1000mL水中为微乳水相。将水相逐滴加入油相中(40℃水浴条件下),边加边搅拌,使其形成澄清、透明、红棕色微乳,调节PH值至6.8,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分装,制成丹参微乳口服液(10mL/支)120支。
实施例二丹参微乳的制备将优质丹参药材粉碎成20目颗粒大小的中细粉,置于超临界萃取釜中,以超临界CO2作为抽提剂,加入药材量40%的95%的乙醇作夹带剂,当满足以下条件萃取温度为50℃、萃取压力为28MPa、解析I压力13MPa、解析I温度为50℃、解析II压力9MPa时,开始循环萃取,并保持恒温恒压。以CO2循环流速11kg/h·kg萃取2.0h后,从出料口出料,得丹参粗提物,为深棕红色悬浊液体。将丹参萃取物经双层滤纸过滤,收集滤饼A和滤液,滤液进一步减压回收乙醇(65℃水浴),浓缩至原体积的1/10时,过滤,轻轻刮除其过滤物上层的深棕红色膏状物,再用回收乙醇洗涤该过滤物的剩余部分至表层无红棕色膏状物,得滤饼B,将滤饼B与滤饼A合并混匀,即得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
将超临界萃取后的丹参药材残渣加入10倍量水,浸泡过夜后,超声萃取30min,滤取药液,药渣加入8倍水再次超声萃取45min,滤取药液,合并药液,过洁净F2D大孔树脂进行富集,以丹参药材量的20倍95%的乙醇洗脱大孔树脂吸附的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丹酚酸类),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温度控制在65℃,浓缩后的药液喷雾干燥,即得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
称取1.20g的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提取物,加入吐温-80 108.0g、丙二醇27.0g、辛酸葵酸甘油脂23.0g、维生素E 0.50g、油酸乙酯60.0g组成混合有机相中,超声溶解后,制备成微乳有机相;称取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提取物10.0g,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1.40g,尼泊金甲酯1.0g,溶于1000mL水中为微乳水相。将水相逐滴加入油相中(40℃水浴条件下),边加边搅拌,使其形成澄清、透明、红棕色微乳,调节PH值至6.8,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分装,制成丹参微乳口服液。
实施例三丹参微乳的制备将优质丹参药材粉碎成20目颗粒大小的中细粉,置于超临界萃取釜中,以超临界CO2作为抽提剂,加入药材量10%的95%的乙醇作夹带剂,当满足以下条件萃取温度为50℃、萃取压力为30MPa、解析I压力15MPa、解析I温度为40℃、解析II压力7MPa时,开始循环萃取,并保持恒温恒压。以CO2循环流速11kg/h·kg萃取3.5h后,从出料口出料,得丹参粗提物,为深棕红色悬浊液体。将丹参萃取物经双层滤纸过滤,收集滤饼A和滤液,滤液进一步减压回收乙醇(65℃水浴),浓缩至原体积的1/5时,过滤,轻轻刮除其过滤物上层的深棕红色膏状物,再用回收乙醇洗涤该过滤物的剩余部分至表层无红棕色膏状物,得滤饼B,将滤饼B与滤饼A合并混匀,即得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
将超临界萃取后的丹参药材残渣加入10倍量水,浸泡过夜后,超声萃取45min,滤取药液,药渣加入6倍水再次超声萃取45min,滤取药液,合并药液,过洁净F2D大孔树脂进行富集,以丹参药材量的20倍95%的乙醇洗脱大孔树脂吸附的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丹酚酸类),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温度控制在65℃,浓缩后的药液喷雾干燥,即得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
称取0.40g的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提取物,加入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108.0g、丙二醇27.0g、乙二醇60015.0g、茶油22.5g、小麦胚芽油15.0g、油酸乙酯67.5g组成混合有机相中,超声溶解后,制备成微乳有机相;称取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提取物20.5g,亚硫酸钠1.3g,溶于1000mL水中为微乳水相。将水相逐滴加入油相中(40℃水浴条件下),边加边搅拌,使其形成澄清、透明、红棕色微乳,调节PH值至6.8,经0.45μm微孔滤膜过滤、分装,制成丹参微乳口服液。
实施例四丹参微乳的制备将优质丹参药材粉碎成20目颗粒大小的中细粉,置于超临界萃取釜中,以超临界CO2作为抽提剂,加入药材量25%的95%的乙醇作夹带剂,当满足以下条件萃取温度为35℃、萃取压力为25MPa、解析I压力13MPa、解析I温度为40℃、解析II压力6MPa时,开始循环萃取,并保持恒温恒压。以CO2循环流速11kg/h·kg萃取3.0h后,从出料口出料,得丹参粗提物,为深棕红色悬浊液体。将丹参萃取物经栓层滤纸过滤,收集滤饼A和滤液,滤液进一步减压回收乙醇(65℃水浴),浓缩至原体积的1/5时,过滤,轻轻刮除其过滤物上层的深棕红色膏状物,再用回收乙醇洗涤该过滤物的剩余部分至表层无红棕色膏状物,得滤饼B,将滤饼B与滤饼A合并混匀,即得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
将超临界萃取后的丹参药材残渣加入10倍量水,浸泡过夜后,超声萃取45min,滤取药液,药渣加入6倍水再次超声萃取45min,滤取药液,合并药液,过洁净F2D大孔树脂进行富集,以丹参药材量的20倍95%的乙醇洗脱大孔树脂吸附的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丹酚酸类),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温度控制在65℃,浓缩后的药液喷雾干燥,即得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
称取1.8g的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提取物,加入Solutrol HS-15108.0g、无水乙醇27.0g、聚乙二醇60010.0g、油酸22.5g、维生素E 0.40g、油酸乙酯67.5g组成混合有机相中,超声溶解后,制备成微乳有机相;称取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提取物16.0g,亚硫酸钠0.70g,尼泊金甲酯0.40g,溶于400mL水中为微乳水相。将水相逐滴加入油相中(40℃水浴条件下),边加边搅拌,使其形成澄清、透明、红棕色微乳,调节PH值至6.8,然后经压制法制得微乳软胶囊。
实施例五丹参微乳的制备将优质丹参药材粉碎成20目颗粒大小的中细粉,置于超临界萃取釜中,以超临界CO2作为抽提剂,加入药材量35%的95%的乙醇作夹带剂,当满足以下条件萃取温度为35℃、萃取压力为25MPa、解析I压力12MPa、解析I温度为45℃、解析II压力8MPa时,开始循环萃取,并保持恒温恒压。以CO2循环流速11kg/h·kg萃取2.0h后,从出料口出料,得丹参粗提物,为深棕红色悬浊液体。将丹参萃取物经栓层滤纸过滤,收集滤饼A和滤液,滤液进一步减压回收乙醇(65℃水浴),浓缩至原体积的1/7时,过滤,轻轻刮除其过滤物上层的深棕红色膏状物,再用回收乙醇洗涤该过滤物的剩余部分至表层无红棕色膏状物,得滤饼B,将滤饼B与滤饼A合并混匀,即得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
将超临界萃取后的丹参药材残渣加入8倍量水,浸泡过夜后,超声萃取45min,滤取药液,药渣加入6倍水再次超声萃取45min,滤取药液,合并药液,过洁净F2D大孔树脂进行富集,以丹参药材量的15倍95%的乙醇洗脱大孔树脂吸附的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丹酚酸类),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回收乙醇,温度控制在65℃,浓缩后的药液喷雾干燥,即得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
称取1.20g的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提取物,加入Solutrol HS-15 108.0g、甘油27.0g、聚乙二醇60015.0g、油酸22.5g、维生素E 0.40g、肉豆蔻酸异丙酯67.5g组成混合有机相中,超声溶解后,制备成微乳有机相;称取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提取物8.0g,亚硫酸氢钠1.0g,尼泊金甲酯0.5g,溶于400mL水中为微乳水相。将水相逐滴加入油相中(40℃水浴条件下),边加边搅拌,使其形成澄清、透明、红棕色微乳,调节PH值至6.8,然后经灌制得微乳液硬胶囊。
权利要求
1.一种丹参微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艺步骤(1)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丹参提取含有丹参酮的脂溶性活性成分将药材原料丹参粉碎成中细粉,置于超临界萃取釜中,以超临界CO2作为抽提剂,加入占药材原料质量百分比为10~45%的乙醇作夹带剂,在以下条件萃取温度为30~50℃、萃取压力为20~30MPa、解析I压力10~15MPa、解析I温度为40~50℃、解析II压力6~9MPa,于恒温恒压下进行循环萃取,得呈深棕红色悬浊液体的丹参萃取物;将所得的丹参萃取物经双层滤纸过滤,收集滤饼A和滤液;将所得的滤液通过减压浓缩回收乙醇,浓缩至原体积的1/5~1/10时,过滤,刮除其过滤物上层深棕红色的膏状物后,其过滤物的剩余部分再用回收乙醇洗涤至表层无红棕色膏状物,得滤饼B;将滤饼B与滤饼A合并混匀,即得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2)取超临界萃取后留于萃取釜中的丹参药材残渣加入6~10倍量水,经浸泡后,用超声萃取,滤取药液,再将滤液过洁净F2D大孔树脂进行富集,然后用占被萃取的丹参药材残渣质量10~25倍量的乙醇洗脱大孔树脂吸附的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再收集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并回收乙醇,温度控制在50℃~65℃,将浓缩后的药液喷雾干燥,即得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3)制备丹参微乳剂由助乳化剂、乳化剂、油相材料和水相材料组成的液-液分散体系作为药用微乳载体,各成分占微乳载体总量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助乳化剂0~20%,乳化剂0.1%~64%,油相材料0.1~46%,水相材料20%~95%;将占油相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0.2%~2%的所述的丹参脂溶性提取物溶于由乳化剂、助乳化剂和油相材料组成的混合物中,制得丹参微乳的有机相;将占水相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0%~5%的所述的丹参水溶性提取物溶于水相材料中,制得丹参微乳水相;将丹参微乳水相滴加到温度为20℃~50℃,高速搅拌的丹参微乳有机相中,调节PH值为4.0~6.8,经微孔滤膜过滤后,即得丹参微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微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用微乳载体组份中,助乳化剂的用量占微乳载体总量的1%~8%,乳化剂的用量占微乳载体总量的5%~20%,油相材料用量占微乳载体总量的5%~17%,水相材料用量占微乳载体总量的60%~8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丹参微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在所制的丹参微乳的有机相中,所述的丹参脂溶性提取物占油相材料的质量百分比为0.2%~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微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助乳化剂由乙醇、甘油、丙二醇或聚乙二醇400/600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微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乳化剂由表面活性剂Solutrol HS 15、吐温-80、聚氧乙烯-40-氢化蓖麻油、泊洛沙姆-188、卵磷脂或蔗糖脂肪酸酯中一种或几种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微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相材料由油酸乙酯、油酸、豆油、茶油、玉米油、芝麻油、橄榄油、单油酸甘油酯、辛酸葵酸甘油脂、维生素E、烟酸维生素E、菜籽油、蓖麻油、小麦胚芽油、卵黄磷脂、肉豆蔻酸异丙酯、辛酸葵酸甘油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丹参微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水相材料中加有占微乳载体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15%~0.25%苯甲酸或0.05%-0.1%尼伯金作防腐抑菌剂。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丹参微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水相材料中加有占微乳载体总量的质量百分比为0.1%~0.2%抗氧剂,抗氧剂由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亚硫酸盐、焦硫酸盐、亚硫酸氢盐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丹参微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药用微乳载体组份中,所述的乳化剂与油相材料的质量百分比总和小于4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丹参微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丹参微乳制备成口服液剂、软胶囊或液体型硬胶囊。
全文摘要
一种丹参微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丹参提取含有丹参酮的脂溶性活性成分,用超声提取技术提取丹参水溶性活性成分,再将丹参脂溶性提取物溶于由乳化剂、助乳化剂和油相材料组成的混合物中,制得丹参微乳的有机相,将丹参水溶性提取物溶于水相材料中,,制得丹参微乳水相,然后将丹参微乳水相滴加到丹参微乳有机相中,经微孔滤膜过滤后,即得丹参微乳。本发明方法所制备的丹参微乳同时载有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和水溶性成份,并可显著提高丹参脂溶性活性成分(丹参酮)的溶解度,促进其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更好的发挥丹参多方位、多靶点协同作用、减少用药剂量和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9/107GK1895352SQ20061003595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5日
发明者张忠义, 李红磊, 雷正杰, 周本杰, 季爱民 申请人: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