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共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614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体共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液体共注装置,其具有连接到多个输注管之类的多个支管,并且可在支管的连接和断开之间切换。
背景技术
过去,特定的生理盐水、液体药物或类似一直是利用多个输注管而施用给患者。在这种情况下,要使用液体共注装置,且通过连接或断开各个输注管来进行操作。在这种液体共注装置中,有些具有三个支管。该液体共注装置由与三个支管相连的腔部和通过操作操作部而在腔部内旋转的阀体构成。通过操作操作部来旋转阀体,任一支管可被连接或断开。
但是,对于上述液体共注装置,操作部从腔部周表面突出,且连到支管的管件有时会缠结在操作部上,或者患者有时会触碰操作部并旋转它。为此,已经开发了可在支管通道之间切换的液体共注装置,腔部是圆柱形,操作部不从腔部周表面突出,操作部可在腔部轴向移动以使特定支管与腔部连接或断开(例如,见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Sho 62 -172962)。该液体共注装置构成为设有两个支管,圆柱形腔部周表面每一侧有一个支管,这样,通过绕其轴线在腔部内旋转阀体,这两个支管可开闭。
但是,该液体共注装置仅具有两个支管,并且仅能连接或断开两个支管。因此,用这种液体共注装置,不能连接医疗用的多个输注管或类似,且不能切换各个输注管的连接或断开。还存在的问题是,必须旋转阀体来连接或断开这两个支管,从而操作很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到了这些状况而设计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液体共注装置,利用该装置,可以连接或断开多个支管的任一个,而操作部不突出和妨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共注装置构造中的一个特征是其具有液体共注装置主体,该主体由形成为管形的腔部、形成在腔部轴向一端且具有可与腔部内部连接或断开的腔的支管、以及从腔部外周表面两侧向外延伸且均具有与腔部内部连接或断开的通道的一对支管构成;还具有操作部,其设在腔部轴向的另一端,可在腔部轴向移动,并且操作部具有阀体,通过朝向腔部内部定位或朝向腔部外部定位,该阀体在那对支管之一与腔部内部的连接或断开之间切换。
如上所述构造的本发明的液体共注装置具有操作部,其有可在腔部轴向移动的阀体。通过操作操作部,那对支管之一与腔部内部连接或断开。形成在腔部轴向一端的那个支管具有可与腔部内部连接或断开的通道。因此,通过操作操作部,那对支管可通过腔部相连,且通过把腔部一端的支管的通道连接到腔部,这三个支管就都通过腔部相连。
因此,可把两种药物或类似施用给患者。另外,在这种状态下通过把腔部一侧的一个支管的通道与腔部内部断开,仅有一对支管可被连接。此外,通过把那对支管之一和腔部内部与连接到腔部的腔部端部的那个支管的通道相连,腔部端部的支管与那对支管的另一个可相连。在此情况下,当阀体在腔部轴向上朝向内部布置时,那对支管也可彼此相连,并且当阀体在腔部轴向上朝向外部布置时,一对支管也可彼此相连。
利用该液体共注装置,仅仅通过在腔部轴向上移动操作部,就实现了在那对支管的连接和断开之间切换。这很简单,且操作部的位置也很容易视觉确定,所以误操作不容易发生。另外,操作部仅在轴向上相对于腔部前进或后退,所以它并不从腔部周表面突出而挡道。此外,当此种液体共注装置放在床之类上时,腔部轴向是水平朝向的,所以不会产生患者触碰从而操作部会被切换的状态。
这里,在该例中腔部的形状可以是圆管、方管、三角管、椭圆管、半圆管或任何其它沿轴向延伸的管形。所用的阀体可以通过切掉圆柱主体的一侧而形成,这样就能仅关闭那对支管之一,或是可以这样形成形成由圆柱主体内的孔构成的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共注装置构造的另一个特征是,引导部设在操作部所设置的腔部的部分中,被引导部为操作部设置,当锁定到引导部时,被引导部可相对于引导部移动,并且通过使被引导部相对于引导部移动,操作部相对于腔部移动。
因此,操作部以在引导部和被引导部锁定的情况下由相对运动形成的精确路线移动,这样,通道切换可靠。在此情况下,引导部和被引导部例如可由槽和可在滑动锁定在槽中的同时能移动的锁定突起构成,并且引导部和被引导部可设置在或者腔部中或者操作部中。此外,引导部和被引导部也可设置在操作部的腔部的任意部分上。简而言之,腔部和操作部仅需能够经由引导部和被引导部而相对地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共注装置构造的又一个特征是,操作部具有可在轴向上沿着腔部在轴向上所述另一端上的部分的外周表面移动的抓持部。因此,操作液体共注装置的操作者握住抓持部,以在腔部轴向上移动操作部,从而利用阀体执行切换。另外,在此情况下,因为抓持部可沿着腔部外周表面移动,操作容易了。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共注装置构造的另一个特征是,引导部设置在腔部轴向上所述另一端处的部分的外周表面上,且被引导部设置在相应于引导部的抓持部的部分中。因此,引导部和被引导部的形成很容易。通过被引导部沿着引导部的移动,操作部沿着精确路线移动,并且通道切换可靠。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共注装置构造的另一个特征是,被引导部由槽或通孔构成,所述槽或通孔具有在腔部轴向上延伸的部分,并且引导部由突起构成,该突起锁定在所述槽或通孔中,能够在其中移动。另外,在此情况下,用于把突起定位在所述槽或通孔两端的狭窄部设置在构成引导部的所述槽或通孔两端附近。因此,突起锁定在狭窄部中并被约束,这样防止了由于无意地移动突起而改变通道。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共注装置构造的另一个特征是,显露阀体周表面的窗形成在腔部的特定部分中,并且指示通道将连接的标记设置在阀体周表面上当阀体布置在腔部轴向上朝向内部时露出窗的部分,以及设置在当阀体布置在腔部轴向上朝向外部时露出窗的部分。因此,该通道指示在窗中,且将要连接或断开的通道不被不正确地操作。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共注装置构造的另一个特征是,橡胶塞连到形成在腔部轴向一端处的支管上,通过将管状插入件穿入橡胶塞,腔部内部和连到管状插入件的液体容器通过形成在腔部轴向一端处的支管而相连。因此,形成在腔部一端的支管中的通道可以简单地与腔部内部连接或断开。在该例中的管状插入件是转接器的被插入部(钝针)、路厄注射器的阳部,或类似的。当管状插入件顶端不锋利时,用于管状插入件通过的狭缝也可设置在橡胶塞中。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举例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图1表示处于向上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体共注装置的操作部,图1(a)是平面图,图1(b)是前视图,图1(c)是侧视图;图2表示处于向下位置的液体共注装置的操作部,图2(a)是平面图,图2(b)是前视图,图2(c)是侧视图;图3是图1(a)中3-3处的截面图;图4是图1(a)中4-4处的截面图;图5是图2(a)中5-5处的截面图;图6是图2(a)中6-6处的截面图;图7是图2(b)中7-7处的截面图;图8是从前面看的截面图,表示连有转接器的液体共注装置,且操作部处于向上位置;图9是从侧面看的截面图,表示连有转接器的液体共注装置,且操作部处于向上位置;图10是从前面看的截面图,表示连有转接器的液体共注装置,且操作部处于向下位置;图11是从侧面看的截面图,表示连有转接器的液体共注装置,且操作部处于向下位置;图12表示处于向上位置的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体共注装置的操作部,图12(a)是平面图,图12(b)是前视图,图12(c)是侧视图;图13表示图12所示的液体共注装置的操作部处于向下位置的前视图;图14是图12(b)中14-14处的截面图;图15是图12(a)中15-15处的截面图;图16是图12(b)中16-16处的截面图;图17是图13中17-17处的截面图;图18是从前面看的截面图,表示图13所示的液体共注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实施例以下将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共注装置。图1和图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体共注装置A。液体共注装置A由液体共注主体10和操作部20构成。液体共注主体10由圆柱形腔部11、汇流支管12以及下游支管13和上游支管14构成,其中,圆柱形腔部11在轴向较短,汇流支管12形成在腔部11轴向的一端(图1和图2中的顶部),下游支管13和上游支管14连接在腔部11外周表面的两侧,沿着相同轴线延伸,保持180度角。
腔部11以阶梯式圆柱的形式形成,这样如图3所示从前表面看,底部横截面比顶部横截面窄,且如图4所示从侧表面看,厚度在横截面上是均一的。另外,两个通孔15a和15b形成在面对底部小直径部11a和顶部大直径部11b之间界面的部分中,位于腔部11的轴向中央。下游支管13布置在腔部11与通孔15a对应的部分中,且腔部11内部与形成在下游支管13内部的通道13a经由通孔15a连接。
上游支管14形成在腔部11与通孔15b对应的部分中,且腔部11内部与形成在上游支管14内部的通道14a经由通孔15b连接。防止回流的垂直壁16也形成在对应于通孔15b的腔部11的小直径部11a中。垂直壁16在腔部11内从小直径部11a内周表面的顶边缘向上延伸,与通孔15b保持间隔,这样,当药物之类从上游支管14向腔部11内流动时,药物之类流过腔部11内的顶部。因此,可以防止空气之类留在腔部11中。
因此,关于垂直壁16,当操作部20如图5和图6所示时(图5和图6显示了以下将描述的阀体21,其在操作部20处于下降位置时将腔部11连接到上游支管14),当药物之类从上游支管14向腔部11内输送时,液体在通过上游支管14内部和通孔15b之后沿着垂直壁16上升,并溢过垂直壁16而流入腔部11。此外,液体经由通孔15a流到下游支管13。
形成在腔部11顶部的汇流支管12形成为圆柱形,其轴向长度比下游支管13或上游支管14短,且直径比下游支管13或上游支管14大,并且其与腔部11一体地构成。在汇流支管12内周表面上提供有锥度,以至于顶开口直径比朝向腔部11的直径大。汇流支管12的内径大于腔部11的内径,并且在腔部11顶端和汇流支管12底端之间的界面处内部上形成有层面差。浅锁定槽11c沿着层面差的外周表面形成,且由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制成的橡胶塞17插入汇流支管12并插入锁定槽11c中,从而封闭汇流支管12的内部。
狭缝12a(示于图8-11中)形成在橡胶塞17中,其在腔部11内部和汇流支管12外部之间通过,从而形成了汇流支管12中的通道。当汇流支管12不使用时,狭缝12a通过橡胶塞17的弹性被关闭。突起部12b还设置在汇流支管12顶端,其外周表面形成为不平的,并且把橡胶塞17在汇流支管12中保持就位的盖17a经由突起部12b被连在汇流支管12的弹性部分中。
盖17a形成为近似环状,其顶表面中央是敞开的,并且能够锁定到突起部12b上的锁定凹槽17b形成在内周表面中侧面处。因此,盖17a压住橡胶塞17顶表面向着外周表面的那部分,且通过锁定凹槽17b锁定到突起部12b上而连在汇流支管12的开口中。一对锁定突起12c和12d还形成在汇流支管12外周表面的左右侧上,低于突起部12b,并且小方窗18形成在腔部11周表面较为朝向下游支管13的部分中。此外,作为本发明引导部分的引导突起19设置在窗18下面,靠近腔部11周表面的底端。
下游支管13与腔部11一体地形成,并由朝向腔部11设置的基端13b和设置在顶端且比基端13b窄的阳路厄部13c构成。阳路厄部13c形成为尖的形状,以至于顶端比基端13b窄。突起部13d在基端13b和阳路厄部13c之间的界面处围绕下游支管13的外周表面形成。
上游支管14与腔部11一体地形成,内部形成有由锥形孔构成的通道14a。通道14a连接到通孔15b,并且向着通孔15b的部分是锥形的,以至于越靠近通孔15b的直径越小,越远离通孔15b的直径越大。通道14a的上游部分是锥形的,以至于越靠近上游支管14的开口,直径逐渐变大。螺纹连接部14b形成在上游支管14开口的外周表面上。
操作部20由近似圆柱的阀体21和连接到阀体21底端的抓持部22构成。阀体21布置在腔部11内,并能通过操作部22的操作而在腔部11内沿轴向移动。用于密封件23的槽在从中心较为朝向底部的部分中围绕阀体21的外周表面形成。当阀体21在腔部11内移动时,阀体21在小直径部11a和垂直壁16的内周表面上滑动,并与下游支管13的通道13a的开口保持预定距离。在这种情况下,密封件23防止了小直径部11a内周表面和阀体21之间的泄漏。
曲线形表面21a形成在阀体21顶部面对下游支管13的部分中,其从汇流支管12向着下游支管13向下弯曲地延伸。如图5和图7所示,曲线形表面21a被形成为使得当阀体21在底部位置时,表面底端位于下游支管13中通道13a的底端,且顶端与橡胶塞17分开。并且如图3所示,曲线形表面21a被形成为使得当阀体21在顶部位置时,表面底端略微位于下游支管13中通道13a的顶端以上,且顶端压在橡胶塞17上。
为此,如图3所示,当阀体21在顶部位置时,汇流支管12中的狭缝12a和上游支管14中的通道14a均与腔部11断开。虽然下游支管13中的通道13a连接到腔部11,但是与汇流支管12中的狭缝12a和上游支管14中的通道14a断开。另外,如图5所示,当阀体21在降下位置时,下游支管13中的通道13a和上游支管14中的通道14a均连接到腔部11并彼此连接。
因此,在这种状态下,药物之类能从上游支管14通过腔部11输送到下游支管13。当阀体21在升起位置时,用来指示腔部11内的通道从汇流支管12转向下游支管13的标记24a设置在阀体21周表面在窗18处的部分上。具体地,标记24a指示上游支管14与腔部11断开且汇流支管12可连接到腔部11的状态。当阀体21在降下位置时,用来指示腔部11中的通道从上游支管14转向下游支管13的标记24b设置在阀体21周表面在窗18处的部分上。
抓持部22由盘形底部22a和圆柱形抓持部主体22b构成,其中盘形底部22a从阀体21底端水平地延伸,而圆柱形抓持部主体22b沿着腔部11的小直径部11a的外周表面从底部22a的外周边缘向上延伸。作为本发明被引导部分的引导槽25形成在抓持部主体22b对应于引导突起19的部分中。引导槽25的宽度使得引导突起19能够在其内部沿着其长度移动,并且引导槽25由竖直延伸的竖直引导部25a和分别从竖直引导部25a的顶端和底端水平地平行延伸的水平引导部25b和25c构成。
狭窄部26a和26b分别形成在水平引导部25b和25c端部。狭窄部26a和26b由弹性部分构成,以至于最窄部分的宽度略小于引导突起19的直径。通过旋转操作部20,在一定的压力下,引导突起19能通过该部分,从而引导突起19从中央部分移动到水平引导部25b和25c的端部。但是当引导突起19位于水平引导部25b和25c端部时,引导突起19被狭窄部26a和26b牢靠地保持在该位置。
另外,如图8-11所示,转接器27可拆卸地连接到汇流支管12。转接器27由圆柱形阴路厄部27a、窄直径圆柱形插入部27b和盖部27c构成,其中,阴路厄部27a内部形成有通道,作为本发明的路厄部件的插入部27b具有与阴路厄部27a中的通道相连的通道,盖部27c盖住插入部27b的外围。连于输注管(未示出)的阳路厄部插入阴路厄部27a中,且药物之类通过输注管输送。通过将插入部27b插入橡胶塞17的狭缝12a中,腔部11内部和阴路厄部27a相连。
盖部27c由圆柱形主体构成,其向下延伸来盖住插入部27b的周边表面,并且在从阴路厄部27a底端水平加宽后保持恒定间隔。可锁定到汇流支管12的突起12c和12d上的一对锁定孔28a和28b形成在靠近盖部27c周表面底部的相向部分中。通过在插入部27b插入到狭缝12a中的情况下将锁定孔28a和28b锁定到突起12c和12d上,插入部27b可保持插入在狭缝12a中。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橡胶塞17的弹性,狭缝12a的周表面和插入部27b被紧紧压到一起。
在该构造中,为了向患者(未示出)供应特定药物,与刺入患者并保留在患者体内的留置针相连的输注管(未示出)后端连接到下游支管13。设置在从储存着要供应给患者的药物的容器之类延伸的输注管顶端的阳路厄部连接到上游支管14。然后,在留置针插入并保留在患者体内的情况下,通过操作操作部20来将药物从容器之类输送给患者,药物就被施用给患者。为了将除了从容器之类供应的药物以外的另一种药物或类似施用给患者,该另一种药物从汇流支管12通过连于转接器27的输注管而被注入腔部11。
也就是说,在转接器27连到汇流支管12的情况下,通过操作操作部20以使引导突起19位于水平引导部25c端部,如图8和图9所示,转接器27的阴路厄部27a和下游支管13就通过腔部11相连。在此情况下,因为阀体21顶端紧靠在橡胶塞17上,所以上游支管14从腔部11内部断开。指示汇流支管12和下游支管13相连的标记24a显现在腔部11的窗18中,如图1(b)所示。此外,突起19被狭窄部26b紧固在水平引导部25c端部。
当操作操作部20以使引导突起19位于水平引导部25b端部时,如图10和图11所示,转接器27的阴路厄部27a、下游支管13和上游支管14均通过腔部11相连。此时,阀体21顶端与橡胶塞17分开。标记24b显现在腔部11的窗18中,如图2(b)所示,以指示汇流支管12和下游支管13以及上游支管14和下游支管13相连。此外,引导突起19被狭窄部26a紧固在水平引导部25b端部。
这里,从图1(b)的状态而完成在该例中操作部20的操作,通过把操作部20按照从底表面看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以使引导突起19位于竖直引导部25a底端,并且向下移动操作部20以使引导突起19位于竖直引导部25a顶端。然后,把操作部20按照从底表面看的逆时针方向旋转,以使引导突起19位于水平引导部25b端部,从而产生了图2(b)中的状态。执行反向操作是从图2(b)的状态到图1(b)的状态。
以这种方式,对于根据该实施例的液体共注装置A,提供了可在腔部11的轴向上下移动的操作部20。通过操纵操作部20上下,下游支管13和上游支管14可通过阀体21而连接和断开。它还构造为转接器27可拆卸地连到形成在腔部11顶部的汇流支管12,且通过连上转接器27,转接器27可与腔部11内部相连。
因此,一种或两种药物或类似可选择并用合适的施用给患者。对于液体共注装置A,下游支管13和上游支管14的连接和断开之间的切换操作是通过上下移动操作部20来完成的,所以它很简单,且不可能发生误操作。在这种情况中,操作部20仅相对于腔部11前进或后退,这样操作部20不从腔部11的周表面突出而产生妨碍。此外,当液体共注装置A放在床之类上时,腔部11的轴向是水平的,这样操作部20不会接触患者而导致操作位置被切换。
另外,对于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共注装置A,引导槽25设置在操作部20的抓持部22中,并且引导突起19设置在腔部11的小直径部11a中。通过使引导槽25相对于引导突起19移动,操作部20相对于腔部11移动,从而允许在下游支管13和上游支管14的连接和断开之间切换。为此,操作部20沿着精确路径移动,且通道切换可靠。
操作部20还具有可沿腔部11的外周表面移动的抓持部22,这样操作部20的操作很容易。此外,狭窄部26a和26b设置在靠近引导槽25的两个端部,以使引导突起19被狭窄部26a和26b可靠地锁定,这样它不会移动。因此,防止了引导突起19无意地移动和通道被改变。在腔部11中还形成有窗18,且标记24a和24b分别是当阀体21在腔部11轴向上朝内时提供在暴露在窗18中的阀体21周表面的部分上以指示连接的通道,以及当阀体21在腔部11轴向上朝外时提供在暴露在窗18中的部分上。为此,操作者不会混淆连接或断开的通道。
第二实施例图12和图13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体共注装置B。该液体共注装置B由液体共注装置主体30和操作部40构成,并且内部构造如图14-18所示。具体地,形成在腔部31顶部的汇流支管32由一个不同于腔部31的单独部件构成,该部件由锥形圆柱主体构成,朝向腔部31的直径较大,且直径向上变小。在平面图中汇流支管32的形状时椭圆形。
可锁定部32a形成在汇流支管32内周表面上的底端,且通过把可锁定部32a锁定到形成在腔部31顶端的外周表面上的锁定部31a上,汇流支管32连接到腔部31。橡胶塞37插入汇流支管32顶端的开口,且橡胶塞37被盖37a紧固,以免从汇流支管32的开口松脱。通道37b形成在橡胶塞37中,从下表面的外周部分向上延伸,且通过把汇流支管32顶端插入凹槽37b中,橡胶塞37锁定到汇流支管32顶端。
通过利用盖37a来紧固顶表面的外周部分和周表面的顶部,橡胶塞37紧固到汇流支管32顶部。这里,用于在汇流支管32中形成通道的狭缝(未示出)也设置在橡胶塞37中。壁39在腔部31内形成在朝向顶部的部分中。当处于图15所示状态时,因为壁39的缘故,在腔部31内流动的药物之类通过腔部31内部的顶部。因此,可防止空气之类留在腔部31中。
操作部40由近似圆柱的阀体41和连到阀体41底端的抓持部42构成。在阀体41面向上游支管34的部分中的通道41a以直角转弯,在从上游支管34延伸之后,朝向下游支管33,以向上朝汇流支管32延伸。如图15所示,通道41a底端处于这样的位置,其中当阀体41在向上位置时通道41a与上游支管34中的通道34a连接,且上游支管34连到腔部31内部。在这种情况下,阀体41顶端面接触壁39。
如图18所示,当阀体41在向下位置时,通道41a底端低于上游支管34的通道34a,且该通道被腔部31内周表面阻挡。在这种情况下,阀体41顶端面与壁39分开且低于壁39。为此,如图15所示,当阀体41在向上位置时,下游支管33和上游支管34通过腔部31相连。另外,如图18所示,当阀体41在向下位置时,下游支管33和上游支管34被阀体41断开。
与前述第一实施例中的转接器27相同的转接器也能可拆卸地连到汇流支管32。这里,液体共注装置B没有设置窗、标记、引导槽或引导突起。液体共注装置B中的操作部40利用它与腔部31之间的摩擦阻力而置于特定位置。液体共注装置B其它部分的构造与所述液体共注装置A的相同。因此,相同符号代表相同部分,省略了说明。
在该构造中,当特定药物施用给患者时,连于留置针的输注管被连接到下游支管33,并且从储存药物的容器之类延伸的输注管被连接到上游支管34。然后,在留置针插入并留在患者体内的情况下,操作操作部40,且通过从容器之类向患者输送药物,药物就被施用给患者。当除了由容器之类供应的药物以外的另一种药物或类似施用给患者时,该另一种药物从汇流支管32通过连到转接器的输注管被注入腔部31。
也就是说,当操作部40在向上位置时,在转接器从汇流支管32拆下的情况下,如图14-16所示,阀体41中的通道41a连到上游支管34中的通道34a,且上游支管34连到腔部31。当操作部40在向下位置时,如图17和图18所示,阀体41中的通道41a被腔部31的内周表面阻挡,从而上游支管34和腔部31断开。
此外,当转接器连接到汇流支管32时,转接器和下游支管33可通过腔部31相连。在这种情况下,当阀体41中的通道41a和上游支管34中的通道34a左连接时,药物之类可同时从转接器和上游支管34供应到下游支管33。当阀体41中的通道41a和上游支管34中的通道34a左断开时,药液之类可仅从转接器供应到下游支管33。因为液体共注装置B如上所述的构造,因此结构简单且操作也简单。另外,液体共注装置B的功能和效果与上述液体共注装置A中的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液体共注装置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可以进行适当的修改。例如,对于上述第一实施例,引导槽25由竖直延伸的竖直引导部25a和水平平行延伸的水平引导部25b和25c构成,且狭窄部26a和26b分别形成在水平引导部25b和25c的端部,但是该引导槽也可仅由竖直引导部25a构成。在这种情况下,竖直引导部25a的每个端部附近形成一个狭窄部。该引导槽还可以由仅设置在抓持部22内周表面中的槽构成,而不是由通过抓持部22内外表面的长孔构成,这样从外部看不到。
此外,引导槽和引导突起在腔部和操作部的相向部分中,但它们也可设置在其它部分中。引导部和被引导部也可由不同于引导槽和引导突起的其它形式构成。此外,也可为窗18提供透明部件,以便可看到内部。对于上述的应用实例,狭缝12a或类似被设置在橡胶塞17或37中,且插入部27b插入狭缝12a中,同时转接器27或类似连于汇流支管12或32上,但是注射器或注射针的阳路厄部也可插入橡胶塞17或37中,而不是转接器27中。这里,当插入注射针时,不必在橡胶塞17或37中提供狭缝12a。此外,构成液体共注装置的其它部分的形状、材料等也可适当地修改和实施。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主体的液体共注装置,包括腔,具有形成在所述腔轴向一端处的第一连接端口,和从所述腔向侧方延伸的第二和第三连接端口;以及操作部,其设置在所述腔轴向的第二端,并可在所述腔轴向移动,其中操作部在所述轴向的移动使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腔内部在连接和断开之间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体共注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包括可在所述腔的外表面部分上滑动地移动的外侧壁,并且所述外侧壁和所述外表面部分包括相互协作的引导部,以引导所述操作部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液体共注装置,其中,所述相互协作的引导部包括引导槽和布置成在所述引导槽中移动的突起。
4.根据权利要求3的液体共注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槽布置成包括轴向延伸部和至少一个横向于所述轴向延伸部延伸的部分,以选择性地分别允许所述操作部的轴向移动以及防止所述操作部的轴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体共注装置,其中,在所述腔的壁中设置有窗,并且所述操作部上包括标记,以便所述共注装置的操作状态显示在所述窗中。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体共注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中包括流通通道,所述操作部在所述轴向的移动使所述流通通道在相对于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端口的流体流动位置和相对于所述一个连接端口的流体密封位置之间移位。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液体共注装置,其中,所述操作部包括在其一端上并布置在所述腔中的槽,并且所述槽由侧壁约束,以便当所述操作部在所述轴向移动到所述腔中时,所述侧壁提供了流体流动密封,以产生所述断开。
8.根据权利要求7的液体共注装置,其中,所述连接端口的一个结合有弹性密封件,并且所述操作部侧壁可移动以在所述侧壁和所述密封件之间提供流体流动阻挡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液体共注装置,其中,所述槽被成形成当所述操作部定位到引起所述断开时容纳穿过所述弹性密封件的连接器的一端。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多个连接端口(12,13,14)的液体共注装置(A),该装置包括在该装置的腔(11)中轴向移动的操作部(20),以便选择性地把其中一个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腔隔离开。操作部的一端包括槽(21a)或流通通道,其可移动以引起所述隔离。优选地,所述操作部的轴向移动被引导,以至于包括轴向移动止挡。
文档编号A61M39/00GK101028546SQ20071008443
公开日2007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日
发明者木谷一郎, 船村重彰 申请人:舍伍德服务股份公司, 日本舍伍德医药产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