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97721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迄今为止,仍缺少治疗乙型肝炎的非常有效的药物及方法。国内外公认的干扰素和拉米呋啶虽有较强的抗HBV作用,但仅是抑制HBV复制并未清除病毒,停药后极易复发而需长疗程使用且价格昂贵。因此,仍需研制有效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其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虎杖5-60白花蛇舌草10-45北豆根5-30拳参10-45茵陈10-45白茅根25-90萏草10-45淫羊藿5-30甘草5-30土茯茶10-45蚕砂10-45野菊花10-45橘红5-30。按照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各原料的配比优选为:虎杖15-45白花蛇舌草15-32北豆根10-24拳参15-34茵陈15-35白茅根30-80茜草15-35淫羊藿10-25甘草10-24土茯茶15-35蚕砂15-32野菊花15-35橘红10-24。其中各原料的配比更优选为虎4丈20白花蛇舌草15北豆根10拳参15茵陈15白茅根30茜草15淫羊藿10甘草10土茯苓15蚕砂15野菊花15橘红10。其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可以是本领域常规使用的辅料,其包括糖粉、淀粉、糊精、硬脂酸镁、滑石粉、阿斯帕坦、微晶纤维素、羧曱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钠、薄膜包衣料及类似辅料。所述辅料优选为糖粉、糊精、阿斯帕坦、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或薄膜包衣料。此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以被制成适合患者服用的任何药学上可接受的适当的剂型,例如可以为颗粒剂、片剂或胶嚢剂等剂型。所述颗粒剂可以是有糖颗粒剂或无糖颗粒剂。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1)称取所述重量份数的茜草、土茯茶粉碎,细粉备用,粗粉与所述重量份数的虎杖、白花蛇舌草、北豆根、拳参、茵陈、白茅根、淫羊藿、甘草、蚕砂、野菊花、橘红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取澄清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30(50°C)的清膏;(2)取步骤(1)中清膏,经常规方法,制成所需剂型。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常规方法是指向所述清膏中加入适量辅料,加萏草和土茯荟的细粉制粒、干燥,整粒,制成颗粒剂。例如,可以向清膏中加入适量辅料,如1份清膏加入3.5份糖粉或者是糊精0.4份、淀粉0.1份、阿斯帕坦适量,制粒,经干燥、整粒,制成有糖或无糖颗粒剂。在上述制备方法中,所述常规方法是将所述清膏干燥、加入茜草和土茯苍的细粉及适量辅料,制粒、整粒、压片、包衣,制成片剂。所述辅料可以优选为羧曱基淀粉钠、硬脂酸镁,薄膜包衣料。在此制备方法中,所述常规方法还可以是将所述清膏进行干燥、加入茜草和土茯苓的细粉及适当的辅料,制成颗粒,充填胶嚢;或者将清膏加入萏草和土茯苍的细粉制粒、填充胶嚢,制成胶嚢剂。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称取所述重量份数的虎杖、白花蛇舌草、北豆根、拳参、茵陈、白茅根、茜草、淫羊藿、甘草、土伏苓、蚕砂、野菊花、橘红原料,向其中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取澄清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30(50°C)的清膏,经常规方法,制成所需剂型。在此制备方法中,所述常规方法是将所述清膏干燥、制粒、加入适量辅料,混匀、压片、包衣,制成片剂;其中所述加入辅料还可以在制粒时进行。所述辅料可以优选为羧甲基淀粉钠、硬脂酸镁、薄膜包衣料。在此制备方法中,所述常M^方法还可以是将所述清膏进行干燥、制粒、填充胶嚢,制成胶嚢剂。在依照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其中所述加水煎煮两次可以是第一次加水7-10倍量,浸0.5-l小时,煎煮0.5-2小时,第二次加水5-8倍量,煎煮0.5-1.5小时。优选地,第一次加水8倍量,浸0.5小时,煎煮1小时,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45分钟。在依照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可以采用静置、过滤、离心等方法得到澄清药液。依照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为乙肝系列中药之一,其主要针对肝胆湿热性急、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初期活动期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依照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采用多种中药作为主要成分,具有清肝利胆、解毒逐瘟的功能,可以明显改善黄疽、胃脘痞满、消退厚腻或黄腻莒等湿热中阻之症,且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效果,具有促使乙型肝炎病毒指标转阴和恢复肝功能等作用。同时所述药物组合物使用安全、无毒副反应。因此,依照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是一种可以用于肝胆湿热型急、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初期或活动期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较为方便的药物组合物。依照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的小鼠急性毒性试验显示所述药物组合物毒性很小。依照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的临床试验显示出所述药物组合物对乙肝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所述药物组合物具有促使乙肝病毒指标转阴作用、恢复肝功能作用、明显改善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作用。本发明提供的药物组合物的使用剂量是有糖颗粒剂一次2袋,每袋10克;无糖颗粒剂一次l袋,每袋6克;片剂一次5片,每片0.5克;胶嚢剂一次4-6粒,每粒0.4克。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物的急性毒性试验一、药物使用实施例1制备的所述药物组合物的颗粒剂,以下称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二、动物及来源小鼠昆明种,体重18-20克,雌雄各半进行试验,实验用小鼠均饥饿15小时后称重,分组、实验前正常进食。各组小鼠均按体重折合给药。动物均由辽宁省药检所动物室提供。三、毒性试-验方法8径口给药的急性毒性试一验(l)单次剂量给药取小鼠40只雌雄各半,分为四组,每组10只各组小鼠均以每公斤体重20g的剂量、每20克小鼠灌胃0.8ml的容积一次灌胃给药,观察小白鼠的活动和体重增长情况,其结果如下表l:表1单次剂量小鼠径口给药的急性毒性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观察三天无死亡结果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按20g/kg的剂量给小鼠灌胃给药,观察三天内均无小鼠死亡,各组小鼠体重均正常增长。推测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的小鼠径口给药的LD5Q均大于20g/kg。说明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的毒性很小(该剂量已是临床用量的50倍,是小鼠等效剂量的5倍)。说明临床剂量的选择每次20g是安全的。(2)多次剂量给药取小鼠40只,分为四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各组小鼠均以每公斤体重20g的剂量在24小时内给药(灌胃)三次,总剂量为每公斤60克。观察七天,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后第2、4、7天称出体重增长情况。其结果如下表2多次剂量小鼠径口给药的急性毒性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column></row><table>结果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按每次20g/kg的剂量,给小鼠灌胃,24小时内灌胃3次,观察七天,各组小鼠均无死亡,但比一次给药的体重增长緩慢,说明连续在24小时内多次给药,出现小鼠体重增加受到影响。(3)连续给药取小鼠40只,分为四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各组均以20g/公斤的剂量每日灌胃给药一次,连续灌胃五天,观察五天内小鼠活动情况及体重增长情况。其结果如下表3连续小鼠径口给药的急性毒性结果组别给药剂量g/kg组内动物数(只)体重增长情况(g)生存情况给药前给药后第三天给药后第五天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201019.45±0.922.60±1.825.40±1.8活动正常无异结果表明按20g/kg的剂量,每日灌胃一次,连续灌胃五天,其各组小鼠体重增长正常,比24小时内给药三次的小鼠增长明显,说明五日给药总剂量达到100g/kg,比24小时内给药三次总剂量60g/kg所致的毒性表现轻,说明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的代谢较快,不至于影响到小鼠的正常进食和体重的增加。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物治疗34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总结一、病例选择(一)、诊断标准根据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的急、慢性肝炎诊断标准(临床诊断、病原学诊断、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乙型肝炎1、有以下任何一项阳性,可i貪断为现症HBV感染①血清HBsAg阳性;②血清HBVDNA阳性;③血清抗一HBcIgM阳性;④肝内HBcAg和/或HBsAg阳性,或HBVDNA阳性。(l)急性乙型肝炎诊断诊断急性乙型肝炎可参考下列动态指标①HBsAg滴度由高到低,HBsAg消失后抗一HBs阳转。②急性期抗一HBcIgM滴度高,抗一HBcIgG阴性或低水平。(2)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临床符合慢性肝炎,并有一种以上现症HBV感染标志阳性。2、中医辩^〖正标准根据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1991年修订的急、慢性肝炎(湿热中阻性)中医辩证标准(1)急性肝炎(包括黄疽型和无黄疽型)临床表现尿黄,身目发黄,色泽鲜明,恶心厌油,纳呆,口干苦,头身困重,胁胀脘闷,乏力,大便干或溏泻,苔黄腻。脉弦滑数。主证(l)尿黄,身目发黄,色泽鲜明;(2)恶心,厌油,纳呆;(3)苔黄腻。次证(l)口干苦;(2)大便干或溏泻;(3)头身困重;(4)胁胀脘闷。辩证要求1.1、具备主证(1)及(2)、(3)两项中的一项者,即属本证;1.2、具备主证(l)及次证(l)、(2)、(3)、(4)四项中的任何两项者,即属本i正;(2)、慢性肝炎临床表现为胁胀脘闷,恶心厌油,纳呆,身目发黄而色泽鲜明,尿黄,口粘口苦,大便粘滞秽臭或先干后溏,口渴欲饮或饮而不多,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舌莒黄腻,脉象弦数或弦滑数。主证(l)身目发黄,色泽鲜明;(2)莒黄腻。次证(l)恶心,厌油,纳呆;(2)胁胀脘闷;(3)尿黄。辨证要求2.1、具备主证(l)、(2)者,即属本证;2.2、具备主证(2)及次证三项中的任何两项者,即属本证;2.3、具备主证(l)及次证(l)、(2)者,即属本证。(二)、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诊断标准而又志愿受试并能合作的患者(门诊与住院均可),纳入观察。1、肝功能指标可一项或多项异常。(慢性肝炎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正常值1倍以上,但<10倍以下;血清总胆红素《3倍)2、病毒指标急性肝炎HBsAg、HBeAg、HBV—DNA可一项或多项阳性。抗一HBcIgM滴度高,抗一HBcIgG阴性或j氐水平。慢性肝炎HBsAg、HBeAg、抗一HBe、抗一HBc、HBV—DNA可一项或多项阳性。(三)、排除标准急性肝炎1、其它类型的急性病毒性肝炎;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其它类型的急性病毒性肝炎;4、年龄在15岁以下,70岁以上者;5、各类型的慢性病毒性肝炎;6、肝硬化及肝癌患者;7、合并慢性肾病及糖尿病。慢性肝炎1、其它类型的慢性病毒性肝炎;2、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合并其它类型的病毒性肝炎;4、年龄在15岁以下,70岁以上者;5、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6、肝硬化失代偿期及肝癌患者;7、合并慢性肾病及糖尿病;8、6个月内应用过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和/或拉米呋啶)。二、观察方法用药及疗程(一)、药品使用实施例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颗粒剂,以下称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规格10gx20袋主要成分虎杖茵陈白茅根茜草土茯荟蚕砂野菊花等功能与主治清肝利胆,解毒逐瘟,用于肝胆湿热型急、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初期或活动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症见黄疽(或无黄痘)、发烧、(或低烧)、舌质红、舌莒厚腻脉弦滑数,口干苦或口粘臭,厌油,胃肠不适等。(二)用药及疗程1、急性肝炎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2袋,1日3次,饭后服,连服3个月。随访12个月。2、慢性肝炎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2袋,1日3次,饭后服,连服3个月。随访6个月。停药随访观察期间全部病例均忌酒,忌辛辣食品。可服用的药品为VitC、VitBco等。禁用的药品为抗病毒药如干扰素等及降酶保肝药如含五味子类药物。三、观察项目及指标(一)、主要指标1、急性乙型肝炎(1)、临床症状、体征治疗前、治疗半个月、治疗l个月及随访3、6个月时各^见察记录一次。症见尿黄,身目发黄,色泽鲜明,恶心厌油,纳呆,口干苦,头身困重,胁胀脘闷,乏力,大便干或溏渴,苔黄腻。脉弦滑数。(2)、病毒指标HBsAg、HBeAg、抗一HBe、抗一HBc、HBV—DNA。抗一HBcIgM滴度,抗一HBcIgg滴度治疗前、治疗期间每1个月及随访3、6、12个月时各观察记录一次。(3)、肝功能指标ALT、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r一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治疗前、治疗期间每1个月、治疗3个月及随访每个月时各;f全测记录一次。3、慢性乙型肝炎(1)、临床症状、体征治疗前、治疗半个月、治疗3个月及随访1、3、6个月时各观察记录一次。症见胁胀脘闷,恶心厌油,纳呆,身目发黄而色泽鲜明,尿黄,口粘口苦,大便粘滞秽臭或不爽、先干后溏,口渴欲饮或饮而不多,肢体困重,倦怠乏力,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或弦滑数。体征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2)、病毒指标HBsAg、HBeAg、抗一HBe、抗一HBc、HBV—DNA。治疗前、治疗期间每1个月、治疗3个月及随访1、3、6个月时各观察记录一次。(3)、肝功能指标ALT、AST、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r一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治疗前、治疗期间每半个月、治疗3个月及随访每个月时各检测记录一次。四、统计学处理用SPSSIO.O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比较,进行t检验。五、结果本次观察病例410例,其中合才各病例340例,无效病例70例。合格病例中急性肝炎71例,慢性肝炎269例。急性肝炎71例中住院63例,门诊8例,住院比例占88.73%;慢性肝炎269例中住院病例97例,门i貪病例172例,住院比例占36.06%。(一)、急性乙型肝炎表4病人一般资料(^SD)<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结果表明治疗后,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疗效显著。表6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sd><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column></row><table>Pj为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的比较,P2为随访12个月后与治疗前的比较。结果表明治疗前后(包括治疗3个月与治疗12个月)有显著性差异。_表7治疗前后HBV变化_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随访(12个月)阴转率项目阳性阴性阳性阴性阳性阴性Z阳转率HBsAg71036736794.36%HBsAb0714625462564.8%HBeAg62926926996.78%HBeAb0722702692.7%HBcAb71096296287.32%HBVDNA71036836895.77%结果表明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治疗急性乙型肝炎后3个月及随访12个月其HBsAg、HBeAg、HBVDNA的阴转率如上表所列,说明本药对乙肝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疗效判定标准根据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的急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判定标准及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1991年^f參订的急性肝炎中医疗效判定标准(一)、急性乙型肝炎基本治愈1、该i正4美中的主次i正消失;2、肝脏恢复正常或明显回缩,肝区无明显压痛或叩痛;3、肝功能恢复正常;4、HBsAg阴转;5、以上各项随访一年无复发者。表8治疗结束时、随访后的疗效<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以上结果表明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治疗67例急性乙型肝炎的治愈率为94.37%,疗效显著。(二)、慢性乙型肝炎表9病人一般资料dsD)<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P!为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的比较,P2为随访6个月后与治疗前的比较。结果表明治疗前后(包括治疗3个月与随访6个月)有显著差异。以上结果表明,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对乙型慢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表11治疗前后症状观察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column></row><table>表ll、表12结果表明,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对乙型慢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明显的改善作用。_表13治疗前后HBV变化_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随访(6个月)阴转率%项目7阳性阴性阳性阴性阳性阴性阳转率o/。HBsAg263626362581101.90HBsAb62636263826500.76HBeAg103166721976320030.0938.83HBeAb8910311411512011528.0934.83HBcAb26902690269000HBVDNA1681011261431181512529.76结果表明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后3个月及随访6个月其HBsAg、HBeAg、HBVDNA的阴转率如上表所列,说明本药对乙肝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疗效判定标准根据2000年9月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会联合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判定标准及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1991年修订的慢性肝炎中医疗效判定标准西医标准1、完全应答(显效)ALT复常,HBVDNA、HBeAg均阴转;2、部分应答(有效)HBVDNA、HBeAg均阴转,但ALT未复常;或HBVDNA转阴、HBeAg未转阴,ALT复常。3、无应答(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4、持续应答完全应答(显效)或部分应答(有效)者,停药后6—12个月仍为显效或有效者;5、复发治疗结束时为显效或有效,停药后6—12个月内出现ALT异常及HBVDNA阳转者为复发。中医标准1、临床基本治愈①、该证候的主次证消失;②、肝脏肿大明显回缩或稳定无变化,肝区无压痛或叩痛;③、肝功能指标检查恢复正常;④、乙肝病毒复制指标阴转而HBsAg仍可阳性;以上各项指标保持稳定6—12个月。2、显效①、该证候的主次证消失占半数以上或好转占三分之二以上;②、肝脏肿大回缩或稳定无变化,肝区无压痛或叩痛;③、肝功能指标检查恢复正常或轻微异常。④、乙肝病毒复制指标有一项阴转而HBsAg仍可阳性。3、好转①、该证候的主次证消失占三分之一以上或好转占半数以上;②、肝脏肿大回缩或稳定无变化,肝区无压痛或叩痛;⑧、肝功能指标检查较原值下降一半以上;、乙肝病毒复制指标有所下降而HBsAg仍可阳性。4、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表14治疗结束时、随访后的疗效项目基本治愈(中医)显效(中医)无效有效率显效(西医)有效(西医)无效治疗后(3个月)79/26925.65%115/26942.75%27.88%72.12%随访(6个月)82/26934.20%109/26940.52%25.28%74.72%安全性指标表1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项目组别用药前用药后不良反应_正常异常正常异常例数红细胞急性乙肝组7107100慢性乙肝组26902690020血红蛋白急性乙肝组7107100慢性乙肝组269026900白细胞急性乙肝组7107100慢性乙肝组269026900表16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心电图项目组别用药前用药后不良反应正常异常正常异常例数尿素氮急性乙肝组7107100慢性乙肝组269026900肌酐急性乙肝组7107100慢性乙肝组269026900心电图急性乙肝组7107100'漫性乙肝组269026900本次治疗观察急性乙型肝炎71例,慢性乙型肝炎269例在治疗前后均进行了血、尿、便常规,肾功能及心电图的检查,在服药过程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果见表15、表16,说明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治疗急、慢性乙型肝炎无毒副作用,安全性好。讨-论与结论1、本临床总结表明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具有以下作用①促使乙肝病毒指标转阴的作用。本药治疗急性乙型肝炎其HBsAg的阴转率为94.36%,HBsAb的阳转率为64.8%,HBeAg的阴转率为96.78%,HBVDNA阴转率为95.77%。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其HBeAg的阴转率为38.83%,HBVDNA阴转率为29.76%。②恢复肝功能的作用。其主要指标ALT、AST、BiL等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改善。③有明显改善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的作用。2、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治疗前后对所有治疗组病人血、尿、便常规、尿素氮、心电图等项目进行对比检查,其血象结果表明红细胞、血色素、白细胞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尿素氮、肌酐、心电图治疗前、后患者在服药过程中未见任何不良反应,说明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对人体主要脏器无毒副作用,使用安全。3、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以虎杖茵陈白茅根茜草土茯苍蚕砂野菊花等为主要成分。用于肝胆湿热型急、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初期或活动期;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症见黄疸(或无黄疸)、发烧(或低烧)、舌质红、舌苔厚月鼠,脉弦滑数,口干苦或口粘臭,厌油,胃肠不适等。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II期临床治疗观察结果近期临床治愈率89/356=25%;有效率70/356=47.7%;总有效率72.7%。HBsAg阴转率32/356=8.99%,HBeAg阴转率145/356=42.26%,HBV画DNA阴转率12/34=35.29%。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剂以清肝利胆,解毒逐瘟功能为其突出特点,可明显改善黄疽、胃脘痞满,消退厚腻或黄腻苔等湿热中阻之证,且其清热解毒之力较强,促使乙肝病毒指标转阴和恢复肝功能等作用,使用安全,无毒副反应,是治疗急、慢性乙型肝炎的一种较为方便的新的中药制剂,值得推广使用。4、本品(有糖颗粒)每袋IO克,每次服2袋,一日三次,共6袋。本品(无糖颗粒)每袋6克,每次服l袋,一日三次,共3袋。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将参考具体的实施例来详细阐明本发明。以下各实施例的原料药材从国家合法营销商处购买,采用提取、浓缩、制粒、干燥、选粒等进行制备。实施例1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組合物的有糖颗粒剂的制备称取以下重量的各原料虎杖20g白花蛇舌草!5g北豆根10g拳参15g茵陈15g白茅根30g茜草15g淫羊藿10g甘草10g土茯苓15g蚕砂15g野菊花15g橘红10g22(l)将上述量的茜草、土茯茶粉碎,细粉备用,粗粉与虎杖、白花蛇舌草、北豆根、拳参、茵陈、白茅根、淫羊藿、甘草、蚕砂、野菊花、橘红十一味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8倍,浸0.5小时,煎煮l小时,第二次加水6倍,煎煮45分钟,合并煎液,静置12小时,取澄清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30(50°C)的清膏;(2)取糖粉2份,加入土茯茶、萏草细粉,糊精0.5份混合均匀后,用步骤(l)中的清膏l份进行制粒,干燥,整粒,得到有糖颗粒剂。实施例2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的有糖颗粒剂的制备采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只是其中的原料配比为虎杖15g白花蛇舌草32g北豆根16g拳参26g茵陈35g茜草25g淫羊藿25g土茯苓35g蚕砂24g橘红18g得到有糖颗粒剂。白茅根55g甘草16g野菊花20g实施例3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的有糖颗粒剂的制备采用与实施例l类似的方法,只是其中的原料配比为虎杖45g白花蛇舌草24g北豆根24g拳参34g茵陈20g茜草35g淫羊藿18g土茯苓25g蚕砂32g橘红24g白茅根80g甘草24g野菊花35g得到有糖颗粒剂实施例4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的有糖颗粒剂的制备采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只是其中的原料配比为虎杖5g白花蛇舌草45g北豆根5g拳参10g茵陈45g白茅根90g茜草10g淫羊藿30g甘草5g土茯茶10g蚕砂45g野菊花10g橘红30g得到有糖颗粒剂。实施例5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的有糖颗粒剂的制备采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只是其中原料配比为虎杖60g白花蛇舌草10g北豆根30g拳参45g茵陈10g白茅根25g茜草45g淫羊藿5g甘草30g土茯苓45g蚕砂10g野菊花45g橘红5g得到有糖颗粒剂。实施例6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的有糖颗粒剂的制备采用与实施例l类似的方法,只是其中的制备方法为(l)将萏草、土茯苍粉碎,细粉备用,粗粉与虎杖、白花蛇舌草、北豆根、拳参、茵陈、白茅根、淫羊藿、甘草、蚕砂、野菊花、橘红十一味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8倍,浸1小时,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水7倍,煎煮0.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12小时,取澄清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8(50°C)的清膏;(2)糖粉3.5份,加入土茯茶、茜草细粉,淀粉0.1份,用步骤(l)中的清膏l份进行制粒,干燥,整粒,得到有糖颗粒剂。实施例7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的无糖颗粒剂的制备采用与实施例l类似的方法,只是其中的步骤(2)为糊精1份,淀粉0.5份,加土茯荟和菡草细粉,用步骤(l)中的清膏l份进行制粒,干燥,整粒,得到无糖颗粒剂。实施例8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的无糖颗粒剂的制备采用与实施例l类似的方法,只是其中的步骤(2)为糊精0.5份,淀粉l份,加土茯荅和萏草细粉,加入制剂投料量的0.3%的阿斯帕坦,用步骤(l)中的清膏l份,制粒,干燥,整粒,得到无糖颗粒剂。实施例9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的片剂的制备称取以下重量的各原料虎杖20g白花蛇舌草15g北豆根10g拳参15g茵陈15g白茅根30g茜草15g淫羊藿10g甘草10g土茯苓15g蚕砂15g野菊花15g橘红10g将上述量的虎杖、白花蛇舌草、北豆根、拳参、茵陈、白茅根、茜草、淫羊藿、甘草、土伏苓、蚕砂、野菊花、橘红十三味药材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10倍,浸45分钟,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水5倍,煎煮0.5小时,合并煎液,离心,取澄清药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30(50°C)的清膏,把90%清膏进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50-180°C,出口温度90-100°C),喷雾粉做底粉,用剩余10%的清膏进行制粒,加入制粒量的5-10°/。的羧曱基淀粉钠、0.5-1%的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衣,制得片剂。实施例IO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的胶嚢剂的制备称取以下重量的各原料虎杖20g白花蛇舌草15g北豆根10g拳参15g茵陈15g白茅根30g茜草15g淫羊藿10g甘草10g土茯苓15g蚕砂15g野菊花15g橘红10g将上述量的虎杖、白花蛇舌草、北豆根、拳参、茵陈、白茅根、茜草、淫羊藿、甘草、土伏苓、蚕砂、野菊花、橘红十三味药材(蚕砂袋装)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9倍,浸0.5小时,煎煮1.5小时,第二次加水7倍,煎煮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12小时,取澄清药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30(50。C)的清膏,把90°/。清膏进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50-180°C,出口温度卯-100。C),喷雾粉做底粉,用剩余10°/。的清膏进行制粒,75。C以下热风沸腾干燥,填充胶嚢,包装,制得胶嚢剂。实施例ll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的片剂的制备称取以下重量的各原料虎杖20g白花蛇舌草15g北豆根10g拳参15g茵陈15g白茅根30g茜草15g淫羊藿10g甘草10g土茯苓15g蚕砂15g野菊花15g橘红10g将萏草、土茯茶粉碎,细粉备用,粗粉与虎杖、白花蛇舌草、北豆根、拳参、茵陈、白茅根、淫羊藿、甘草、蚕砂、野菊花、橘红十一味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7倍,浸1小时,煎煮0.5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12小时,取澄清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8(50。C)的清膏;把90%清膏进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50-180°C,出口温度90-100°C),喷雾粉做底粉,用剩余的清膏进行制粒,加入茜草、土茯苓的细粉、制粒量的5-10%的羧曱基淀粉钠、0.5-1%的硬脂酸镁混匀,压片,包衣,制得片剂。实施例12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的胶嚢剂的制备称取以下重量的各原料虎杖20g白花蛇舌草15g北豆根10g拳参15g茵陈15g白茅根30g茜草15g淫羊藿10g甘草10g土茯苓15g蚕砂15g野菊花15g橘红10g将萏草、土茯茶粉碎,细粉备用,粗粉与虎杖、白花蛇舌草、北豆根、拳参、茵陈、白茅根、淫羊藿、甘草、蚕砂、野菊花、橘红十一味煎煮两次,第一次加水7倍,浸1小时,煎煮0.5小时,第二次加水8倍,煎煮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12小时,取澄清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1.28(50。C)的清膏;把卯%清膏进行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50-180。C,出口温度90-100°C),喷雾粉和茜草、土茯苓的细粉做底粉、用剩余的清膏进行制粒,75。C以下热风沸腾干燥,填充胶嚢,包装,制得胶嚢剂。权利要求1、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其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虎杖5-60白花蛇舌草10-45北豆根5-30拳参10-45茵陈10-45白茅根25-90茜草10-45淫羊藿5-30甘草5-30土茯苓10-45蚕砂10-45野菊花10-45橘红5-30;优选各原料的重量份数配比为虎杖15-45白花蛇舌草15-32北豆根10-24拳参15-34茵陈15-35白茅根30-80茜草15-35淫羊藿10-25甘草10-24土茯苓15-35蚕砂15-32野菊花15-35橘红10-24;更优选各原料的重量份数配比为虎杖20白花蛇舌草15北豆根10拳参15茵陈15白茅根30茜草15淫羊藿10甘草10土茯苓15蚕砂15野菊花15橘红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为糖粉、淀粉、糊精、硬脂酸镁、滑石粉、阿斯帕坦、微晶纤维素、羧曱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钠和薄膜包衣料,优选糖粉、糊精、阿斯帕坦、羧曱基淀粉钠、硬脂酸镁或薄膜包衣料。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具有的剂型为颗粒剂、片剂或胶嚢剂;其中所述颗粒剂为有糖颗粒剂或无糖颗粒剂。4、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称取所述重量份数的茜草、土茯荟,将其粉碎,细粉备用,粗粉与所述重量份数的虎杖、白花蛇舌草、北豆根、拳参、茵陈、白茅根、淫羊藿、甘草、蚕砂、野菊花、橘红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取澄清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C下)为1.15-1.30的清膏;(2)取步骤(1)中所述清膏,经常规方法,制成所需剂型。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2)所述的常规方法包括以下方法之一a)向所述清膏中加入适量辅料,加茜草和土茯茶的细粉制粒、经干燥、整粒,制成颗粒剂;b)将所述清膏干燥、加茜草和土茯苓的细粉及适量辅料、制粒、整粒、压片、包衣制成片剂;c)向所述清膏加入萏草和土茯茶的细粉及适当的辅料、制粒,充填胶嚢,制成胶嚢剂。d)将清膏加入茜草和土茯苓的细粉制粒、填充胶嚢,制成胶嚢剂。6、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称取所述重量份数的虎杖、白花蛇舌草、北豆根、拳参、茵陈、白茅根、茜草、淫羊藿、甘草、土伏苓、蚕砂、野菊花、橘红原料,向其中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取澄清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在50。C下)为1.15-1.30的清膏;经常规方法,将所述清膏制成所需剂型。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常规方法是将所述清膏干燥、制粒、加适量辅料、混匀、压片、包衣,制成片剂;所述加适量辅料还可在制粒时进行。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常规方法是将所述清膏进行干燥、制粒、填充胶嚢,制成胶嚢剂。9、如权利要求5、7或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干燥为减压干燥或喷雾干燥。10、如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水煎煮两次是指第一次加水7-10倍量,浸0.5-1小时,煎煮0.5-2小时,第二次加水5-8倍量,煎煮0.5-1.5小时,优选第一次加水8倍量,浸0.5小时,煎煮l小时,第二次加水6倍量,煎煮45分钟。全文摘要一种治疗乙型肝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虎杖5-60,白花蛇舌草10-45,北豆根5-30,拳参10-45,茵陈10-45,白茅根25-90,茜草10-45,淫羊藿5-30,甘草5-30,土茯苓10-45,蚕砂10-45,野菊花10-45,橘红5-30。所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为(1)将所述重量份数茜草、土茯苓粉碎,粗粉与余下的虎杖等十一味药材加水煎煮两次,合并煎液,取澄清药液浓缩为清膏;(2)向步骤(1)中的清膏加入适量辅料、茜草和土茯苓的细粉,用常规方法制成所需剂型;所述药物组合物具有良好的疗效,且使用安全、无毒副反应。文档编号A61K36/88GK101618156SQ20091013750公开日2010年1月6日申请日期2009年4月28日优先权日2009年4月28日发明者关幼波,姜允贤,李题保,英潘,车念聪,英钱申请人:辽宁本溪三药有限公司;王永炎;本溪国家中成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