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耐药菌组合物及其制法

文档序号:759226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耐药菌组合物及其制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耐药菌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抗耐药菌组合物是由头孢他啶五水合物62.67%~75%,他唑巴坦20.9%~25%,增溶剂0%~7.3%,稳定保护剂0%~8.11%组成,但不包括头孢他啶五水合物75%,他唑巴坦25%制备得到。本发明的组合物具有时序性给药、长效给药的特点,对目前大多数耐药菌敏感,通过377例临床试验证明,对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与对应的单药及最常用有、最效的对照,具有显著疗效且副作用等不良反应少的优点,符合网络药理学的药物开发理念,是对抗细菌耐药性治疗的有效手段。
【专利说明】一种抗耐药菌组合物及其制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抗耐药菌感染的治疗药物 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抗菌药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所谓细菌的耐药性,是指细菌多次与药物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减小甚至消失, 致使药物对耐药菌的疗效降低甚至无效。细菌在与抗生素多次接触后,对抗生素敏感的细 菌被杀死了,而基因突变后不敏感的细菌则可能存活下来,经过多次反复的杀死与存活的 "选择"过程,存活下来的细菌基因也随机发生了突变,成为变异的品种。
[0003] 在长期的抗生素选择之后出现的对相应抗生素产生耐受能力的微生物,则称为耐 药菌。如绿浓杆菌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阻止青霉素类药物的进入;结核杆菌通过改变 体内蛋白质结构阻止抗生素与其结合;更有甚者,有的革兰氏阴性菌可以主动出击,用水解 酶水解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变异后的细菌不但可以将突变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还可以通过直接接触,质粒传递等方式把耐药性传递给异种菌株。因此,耐药菌的出现增加 了感染性疾病治愈的难度。
[0004] 目前临床常见的重要耐药革兰阳性菌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对青霉素 耐药的肺炎球菌(PRSP)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肠球菌(VRE)。据报道,肺炎链球菌是社区获得 性脑膜炎、中耳炎、菌血症的常见病原菌,多年来青霉素一直是治疗肺炎链球菌感染的首选 药物,但自从20世纪70年代出现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报道以来,其分离率已在世界范围 明显上升,特别是在某些欧洲国家、美国一些地区、东南亚某些国家和地区,PRSP分离率已 高达409Γ50%。PRSP分离率上升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头孢菌素与非β?内酰胺类抗 生素如大环内酯类等抗生素大量使用及某些治疗方案不合理有很大关系,例如头孢曲松对 PRSP有很强抗菌作用,但如单剂治疗,使治疗后的血药浓度虽高于抗敏感肺炎链球菌但低 于抗耐药肺炎链球菌的浓度。
[0005] 目前人们已研制的抗耐药菌药物已有报道,如第4代头孢菌素:头孢克定 (cefclidin):头抱批厢(cefepime)头抱匹罗(cefpirome)、恶唑烧酮类(oxazolidinones )、链阳霉素类、美罗培南(meropenem)等。专利CN 102218047A公开了一种治疗耐药菌感 染的药物及其活性成分在制药中的应用;专利CN 101849946A公开了一种由头孢匹林钠 和他唑巴坦钠组成的对耐药菌株具有协同和累加抗菌作用的组合物;专利CN1096266C、专 利CN1418632A分别公开了一种由头孢他啶五水合物与内酰胺酶抑制剂混合而成的抗 菌组合物。
[0006] 多靶点网络药理学指导下的药物开发模式,能够突破细菌耐药的治疗障碍。传统 的药物研发模式,主要是遵循"一个药物、一个基因、一种疾病"的模式,然而,目前看来,这 种模式是导致70%的新药在临床试验失败的主要原因。实际上,临床上的多种慢性病如肿 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都是多基因、多因素作用的疾病,仅根据单一作用靶点难以达 到良好治疗的效果。以肿瘤的发生为例:形成一个立方厘米的实体瘤需要10年的时间,经 过6大步骤:克服凋亡、抑制衰老(无限增殖)、分泌自我增殖信号、对生长信号不敏感、血管 新生和侵袭,其中有大量的基因和蛋白参与作用。对肿瘤是如此,对抗生素药物的开发也是 如此,尤其是耐药菌感染治疗药物的开发更是如此。
[0007] 细菌产生耐药的机制大体上有四种:1.产生β?内酰胺酶,灭活β?内酰胺类抗 生素;2.改变细菌细胞外膜通透性,使抗生素无法进入菌体而发挥抗菌作用;3.改变靶位 蛋白,使抗生素无法与之结合或降低抗生素对靶位蛋白的亲和力,从而降低其抗菌作用; 4.流出泵机制(Efflux pump mechanism):由于细菌内膜降低对抗生素的通透性或存在着 将抗生素从菌体内泵出的机制,使菌体内抗生素的量减少而产生耐药。现有的抗耐药菌的 药物在进行新药的研发时,并未能完全考虑上述细菌阐述耐药性的机制。
[0008] 传统认为,头孢他啶五水合物与他唑巴坦配合就都能提高药物的抑菌能力,任何 一种该两种药物成分的配比都能提高比单药使用更强的抗菌效果,如发明US005763603A 和前述的专利CN1096266C均公开了头孢他啶五水合物与他唑巴坦10:1到1:10的配比方 案。理论上,上述两个专利所述的以上配比都有效,1:1的配合是最好的,但事实上并非如 此。头孢他啶五水合物与他唑巴坦10:1,不仅没有增加联合的效果,反而比单药使用的MIC (最小抑菌浓度)还要高,这是因为10个头孢他啶五水合物与1份的他唑巴坦配合后,促 使了头孢他啶五水合物解离出的水分足以促进头孢他啶五水合物水解和他唑巴坦氧化,因 此,放置后效果更差。
[0009] -个药物的发现和最后开发为新药,不仅要考虑组合物配比,还要考虑相容性,稳 定性(杂质、有效物质水解、氧化),配合之后的各种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最终才能全面证 明其技术方案是可行的,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能用于临床的,也即是实用的,否则,仅凭 一个技术方案和简单的筛查依据是不足以完成一个发明创造的。发明CN1096266C虽然公 开了头孢他啶五水合物与他唑巴坦10:1到1:10的配比方案,但并没有公开其最佳比例和 能否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前述专利CN1418632A公开了头孢他啶五水合物与他唑巴坦组 合物优先依据,认为头孢他啶五水合物他唑巴坦组合物是最佳组合物,但并没有公开头孢 他啶五水合物他唑巴坦组合物的成药性情况,组合物的稳定性以及分解杂质产生的毒性大 小,用于人体的利益风险比是否恰当,所产生风险能否接受,是否具有用于疾病治疗的实 用性,也不能确定。
[0010]因此,抗耐药菌药物的研发亟需在一种新的药物开发模式下进行,在该模式下,所 研发的抗耐药菌药物应具有合理、有效的组分配比,各组分配比之间还具有很好的相容性 和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应充分考虑新药的成药性情况、在用于临床时的安全系数、作用于 患者机体上有效性等。
[0011] 基于网络药理学形成的药物配方设计新模式,是发展创新药物的重要途经。本发 明在该种新模式下实现了一种以头孢他啶五水合物、他唑巴坦为主要组分的抗耐药菌药物 的发明。


【发明内容】

[0012]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网络药理学形成药物配方设 计新模式下研发出来的,以头孢他啶五水合物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他唑巴坦抑制细菌 β ~内酰胺酶防止细菌分解药物,添加增溶剂、稳定剂保证药物到达靶位,克服了现有技术 只注重体外稳定性研究,而忽视了药物组合物从进入血液到靶位前稳定性及有效浓度的研 究。本发明克服了以往这类组合物研究没有对药物经过强酸(胃酸)、强碱(肠道)和强氧化 (肝药酶P450)环境下的稳定性考察,本发明的抗耐药菌组合物配比合理,已经过临床试验 证明,组分之间相容性佳,药品的稳定性高,能用于人体且应用时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显著。
[0013]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一种抗耐药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0014]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抗耐药菌组合物,由头孢他啶 五水合物、他唑巴坦、增溶剂、稳定保护剂组成,各组分重量配比如下:头孢他啶五水合物 62. 679Γ75%,他唑巴坦20. 9%?25%,增溶剂0%?7. 3%,稳定保护剂0%?8. 11%.;所述增溶剂为 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钠,所述稳定保护剂为几丁质复合物。
[0015] 所述抗耐药菌组合物优选的各组分重量配比如下:头孢他啶五水合物65. 31%,他 唑巴坦20. 09%、碳酸氢钠6. 53%、几丁质复合物7. 26%。
[0016] 所述抗耐药菌组合物优选的各组分重量配比如下:头孢他啶五水合物70. 42%,他 唑巴坦22. 54%、碳酸氢钠7. 04%。
[0017] 所述抗耐药菌组合物优选的各组分重量配比如下:头孢他啶五水合物72. 58%,他 唑巴坦24. 2%、氢氧化钠3. 22%。
[0018] 所述抗耐药菌组合物优选的各组分重量配比如下:头孢他啶五水合物69. 23%,他 唑巴坦23. 07%、几丁质复合物7. 7%。
[0019] 优选的,所述几丁质复合物为磷酸甘油酯二钠与几丁质形成的复合物,其中,磷酸 甘油酯二钠与几丁质的质量比例为1:1~3:1,所述比例范围包括端点值。
[0020] 本发明所述的抗耐药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按重量配比准备以下组分:头孢他啶五水合物62. 679Γ75%,他唑巴坦20. 99Γ25%, 增溶剂〇%~7. 3%,稳定保护剂09Γ8. 11% ;其中,增溶剂为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钠,稳定保护剂 为磷酸甘油酯二钠与几丁质按1:1~3:1的重量比例形成的几丁质复合物; (2) 增溶剂及他唑巴坦混悬液制备: ① 增溶剂的制备:将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钠用水分别配制成重量浓度为59Γ20%的碳酸 氢钠溶液或59Γ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② 称取检验合格的无水他唑巴坦,加入温度为低于50°C?10°C以下的水,制成浓度 109Γ30%的他唑巴坦混悬液,所述浓度以g/ml计; (3) 他唑巴坦钠的制备:在不断搅拌他唑巴坦混悬液的情况下,缓缓加入相应温度的质 量分数59Γ20%的碳酸氢钠溶液或59Γ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PH至6. 3±0. 1,再加入占 总液量0. 2%的针用活性炭,于室温下搅拌30分钟后,以0. 45 μ m微孔滤膜过滤脱炭,获得 的滤液在百级层流下用〇. 22 μ m微孔滤膜无菌滤过,按不同的制剂工艺要求,进行干燥,经 粉碎,制得他唑巴坦钠,按企业标准检验合格,备用;所述针用活性炭的加入量以g/ml计; (4) 头孢他啶五水合物粉末的制备:取头孢他啶五水合物与磷酸甘油酯二钠、几丁质混 匀,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在采用不含稳定保护剂的配方进行生产时,直接将头孢他啶五 水合物过6(Γ120目筛,备用; (5) 按测定的实际含量及按生产要求,将步骤(3)制得的他唑巴坦钠粉末、步骤(4)制 得的头孢他啶五水合物粉末、稳定剂共同制成粉针剂或干混悬或片剂。
[0021] 所述几丁质复合物为磷酸甘油酯二钠与几丁质形成的复合物,磷酸甘油酯二钠与 几丁质的质量比为1:1~3:1,所述比例范围包括端点值。
[0022] 步骤(3)所述的干燥采用的具体方法为Γ45?下冷冻干燥或在低于50°C下喷雾 干燥或符合所需制备的制剂的生产工艺要求的干燥方法。
[0023] 当配方中不含增溶剂,即配方中的组分为头孢他啶五水合物、他唑巴坦和稳定保 护剂,或者配方中的组分为头孢他啶五水合物和他唑巴坦,在采用上述方法制备本发明所 述抗耐药菌组合物时,具体步骤是先分别将头孢他啶五水合物、他唑巴坦、几丁质复合物过 8(Γ120目筛,然后将分别得到的粉末混匀,再按生产工艺要求,采用常规方法制备成片剂或 颗粒剂。
[0024] 在制备不同的制剂时的制备用水应根据不同制剂的制备工艺要求来选择使用。
[0025]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抗耐药菌组合物是在网络药理学 所形成的药物配方设计新模式下研发得到的,本发明的抗耐药菌组合物对目前大多数耐药 菌敏感,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均在0. 5 μ /ml以下,通过377例临床试验证明,该抗耐药菌 组合物对呼吸道感染和泌尿系感染与对应的单药相比,具有显著疗效,且副作用、不良反应 少的优点,符合网络药理学的药物开发理念,是对抗细菌耐药性治疗的有效手段。
[0026] 如前所述,发明CN1096266C虽然公开了头孢他啶五水合物与他唑巴坦10:1到 1:10的配比方案,但并没有公开其最佳比例和能否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CN1418632A虽然 公开了头孢他啶五水合物他唑巴坦(3:1)组合物优先依据,认为头孢他啶五水合物他唑巴 坦(3:1)组合物是最佳组合物,但并没有公开头孢他啶五水合物他唑巴坦(3:1)组合物的 成药性情况,组合物的稳定性以及分解杂质产生的毒性大小,用于人体的利益风险比是否 恰当,所产生风险能否接受,是否具有用于疾病治疗的实用性,也不能确定(重要说明:相 关专利CN1096266C已许可给我公司使用,CN1418632A的专利权人已将专利技术转让给本 发明的 申请人:)。同时,在对药物组合物进行研究时,最起码要对组合物中2种药物间的相 容性进行研究,因此,即使是通过现配获得的药物其具有最小抑菌浓度(MIC),证明它是最 敏感的,但现配获得的药物在放置后或在生物学环境下不敏感了,药物无效了,最终也就不 能用于人体或临床,因而丧失了药物组合物的意义。
[0027] 为避免本发明抗耐药菌组合物存在上述的缺陷,本发明基于网络药理学,靶点从 抑制细菌细胞壁蛋白合成,抑制细菌分解或移出抗菌药物,到帮助药物顺利到达细菌和溶 解细胞壁的稳定性等,完成了对本发明抗耐药菌药物组合物的研究,最终获得的抗耐药菌 组合物优选由头孢他啶五水合物、他唑巴坦、增溶剂、稳定保护剂组成,各组分重量配比 如下:头孢他啶五水合物62. 679Γ75%,他唑巴坦20. 99Γ25%,增溶剂09Γ7. 3%,稳定保护剂 09Γ8. 11%,但不包括头孢他啶五水合物75%,他唑巴坦25%。
[0028] 以下是对本发明抗耐药菌组合物的研发及所述最佳配比的获得及其抗菌效果、临 床试验等进行说明。
[0029] 将临床常见的100株细菌进行各种组合、处方、工艺水平、稳定性等多因素进行筛 选分析,发现抗耐药菌药物组合物的抗菌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与上述因素都密切相关, 而最终经毒性、药效和临床试验证明,所选择的筛选依据是正确的。
[0030] 一、最佳组分筛选试验 实验步骤如下: 1、根据预试验,拟定以下五个处方,如下表所示:

【权利要求】
1. 一种抗耐药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头孢他啶五水合物、他唑巴坦、增溶剂、稳定 保护剂组成,各组分重量配比如下:头孢他啶五水合物62. 679Γ75%,他唑巴坦20. 99Γ25%, 增溶剂〇%~7. 3%,稳定保护剂09Γ8. 11%,但不包括头孢他啶五水合物75%,他唑巴坦25% ;所 述增溶剂是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钠,所述稳定保护剂是几丁质复合物。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耐药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分重量配比如下:头 孢他啶五水合物65. 34%,他唑巴坦20. 06%、碳酸氢钠6. 53%、几丁质复合物7. 26%。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耐药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分重量配比如下:头 孢他啶五水合物70. 42%,他唑巴坦22. 54%、碳酸氢钠7. 04%。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耐药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分重量配比如下:头 孢他啶五水合物72. 58%,他唑巴坦24. 2%、氢氧化钠3. 22%。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耐药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各组分重量配比如下:头 孢他啶五水合物65. 34%,他唑巴坦23. 07%、几丁质复合物11. 6%。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抗耐药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几 丁质复合物为磷酸甘油酯二钠与几丁质形成的复合物,磷酸甘油酯二钠与几丁质的质量比 为1:1~3:1,所述比例范围包括端点值。
7. -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耐药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 骤: (1) 按重量配比准备以下组分:头孢他啶五水合物62. 679Γ75%,他唑巴坦20. 99Γ25%, 增溶剂〇%~7. 3%,稳定保护剂09Γ8. 11%,但不包括头孢他啶五水合物75%,他唑巴坦25% ;其 中,增溶剂为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钠,稳定保护剂为几丁质复合物; (2) 增溶剂及他唑巴坦混悬液制备: ① 增溶剂的制备:将碳酸氢钠或氢氧化钠用水分别配制成质量浓度为59Γ20%的碳酸 氢钠溶液或59Γ10%的氢氧化钠溶液; ② 他唑巴坦混悬液制备:称取检验合格的无水他唑巴坦,加入温度为低于50°C?10°C 以下的水,制成浓度109Γ30%的他唑巴坦混悬液,所述浓度以g/ml计; (3) 他唑巴坦钠的制备:在不断搅拌他唑巴坦混悬液的情况下,缓缓加入相应温度的 59Γ20%的碳酸氢钠溶液或59Γ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PH至6. 3±0. 1,再加入占总液量 0. 2%的针用活性炭,于室温下搅拌30分钟后,以0. 45 μ m微孔滤膜过滤脱炭,获得的滤液在 百级层流下用0. 22 μ m微孔滤膜无菌滤过,按不同的制剂工艺要求,进行干燥,经粉碎,制 得他唑巴坦钠,按企业标准检验合格,备用;所述针用活性炭的加入量以g/ml计; (4) 头孢他啶五水合物粉末的制备:取头孢他啶五水合物与磷酸甘油酯二钠、几丁质混 匀,粉碎,过120目筛,备用;在采用不含稳定保护剂的配方进行生产时,直接将头孢他啶五 水合物过6(Γ120目筛,备用; (5) 按测定的实际含量及按生产要求,将步骤(3)制得的他唑巴坦钠粉末、步骤(4)制 得的头孢他啶五水合物粉末、稳定剂共同制成粉针剂或干混悬或片剂。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耐药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几丁质复 合物为磷酸甘油酯二钠与几丁质形成的复合物,磷酸甘油酯二钠与几丁质的质量比为 1:1~3:1,所述比例范围包括端点值。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耐药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述的干 燥采用的具体方法为:_45°C下冷冻干燥或在低于50°C下喷雾干燥或符合所需制备的制剂 的生产工艺要求的干燥方法。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耐药菌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配方中不含增 溶剂,即配方中的组分为头孢他啶五水合物、他唑巴坦和稳定保护剂,或者配方中的组分为 头孢他啶五水合物和他唑巴坦,制备时先分别将头孢他啶五水合物、他唑巴坦、几丁质复合 物过8(Γ120目筛,然后将分别得到的粉末混匀,再通过干压造粒,制备成片剂或颗粒剂或 者干燥混悬剂。
【文档编号】A61K31/431GK104147013SQ201410450370
【公开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9日
【发明者】洪江游, 洪丽萍, 刘振民, 王培
申请人: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