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角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9311阅读:4786来源:国知局
房角分离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省时省力的房角分离器。



背景技术:

前房角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它是房水流出的通路,若房角闭塞,就会使房水流出受阻,眼内压力因房水的积聚而升高,最终导致青光眼的发生。

对于青光眼患者,需要对其实施房角分离手术。目前,医疗机构多用冲洗针头经角膜上的切口进入前房,然后对准房角注射粘弹剂,但是房角呈圆形,需要沿着房角旋转一圈注射粘弹剂,在使用冲洗针头进行注射时费时费力,而且有可能遗漏掉房角的某些部位,对房角的有些部位无法进行有效的分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省时省力,又能对房角进行有效分离的房角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第一针筒、注射头和第二针筒,所述第一针筒前端设置有针管,所述针管与第一针筒之间呈平滑的弧形过渡,所述注射头设置在所述第一针筒内,所述注射头呈圆环状,所述注射头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二针筒从第一针筒的后端进入第一针筒后,与所述注射头的外边缘固定连接,所述注射头的外边缘设置有多个孔,所述孔分布在注射头的整个外边缘上,每个所述孔均与第二针筒的内腔连通,所述第二针筒内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后端设置有栓杆,所述第二针筒在活塞前方的内腔内盛装有粘弹剂。

进一步,所述注射头的外径为8mm-10mm。

进一步,所述针管的外径为2mm。

进一步,所述第一针筒后端、第二针筒后端以及栓杆后端均设置有推拉板。

进一步,所述针管的侧壁的前端端部经过弧形处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房角分离器进行房角分离时,首先在患者的角膜靠近房角的位置进行切口,然后将针管插入切口一小段,向前推进第二针筒,第二针筒推动注射头,由于针管与第一针筒之间呈平滑的弧形过渡,且注射头由弹性材料制成,注射头受到压力变形,能轻易地经过针管进入眼球内的前房位置,注射头为圆环状,且为弹性材料制成,注射头在进入前房内后能自动展开呈圆环状。然后推动栓杆,将粘弹剂进过分布在注射头外边缘上的孔向房角进行注射,从而对房角进行分离。

在分离过程中不用围绕房角一圈进行注射,直接推动栓杆,一次注射就能分离一圈的房角,省时省力;注射头上的孔分布在注射头的整个外边缘,在分离时不会遗漏,对房角的一圈都能进行有效分离。

2、所述注射头的外径为8mm-10mm。角膜直径11-12mm,因为房角就在角膜的边缘位置,房角形成的圈的直径也为11-12mm,注射头外径为8mm-10mm,注射时既能有效地分离房角,又不会因为太大而损伤房角。

3、所述针管的外径为2mm。医生在对角膜进行切口时,一般切口的尺寸为2.5mm,针管直径2mm,既不会扩大切口,而对患者造成伤害,又能方便操作。

4、所述第一针筒后端、第二针筒后端以及栓杆后端均设置有推拉板。设置推拉板,推动第二针筒和栓杆时更加方便。

5、所述针管的侧壁的前端端部经过弧形处理。避免了棱角对患者眼睛造成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注射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3是针管的剖面图。

图中,1、第一针筒;2、注射头;3、第二针筒;4、针管;5、孔;6、活塞;7、栓杆;8推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针筒1、注射头2和第二针筒3,第一针筒1前端设置有针管4,针管4与第一针筒1之间呈平滑的弧形过渡,注射头2设置在所述第一针筒1内,注射头2呈圆环状,注射头2由弹性材料制成,第二针筒3从第一针筒1的后端进入第一针筒1后,与注射头2的外边缘固定连接,注射头2的外边缘设置有多个孔5,孔5分布在注射头2的整个外边缘上,每个孔5均与第二针筒3的内腔连通,第二针筒3内设置有活塞6,活塞6的后端设置有栓杆7,第二针筒3在活塞6前方的内腔内盛装有粘弹剂。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房角分离器进行房角分离时,首先在患者的角膜靠近房角的位置进行切口,然后将针管4插入切口一小段,向前推进第二针筒3,第二针筒3推动注射头2,由于针管4与第一针筒1之间呈平滑的弧形过渡,且注射头2由弹性材料制成,注射头2受到压力变形,能轻易地经过针管4进入眼球内的前房位置,注射头2为圆环状,且为弹性材料制成,注射头2在进入前房内后能自动展开呈圆环状。然后推动栓杆7,将粘弹剂进过分布在注射头2外边缘上的孔向房角进行注射,从而对房角进行分离。

在分离过程中不用围绕房角一圈进行注射,直接推动栓杆7,一次注射就能分离一圈的房角,省时省力;注射头2上的孔分布在注射头2的整个外边缘,在分离时不会遗漏,对房角的一圈都能进行有效分离。

如图1和图2所示,注射头2的外径为8mm-10mm。角膜直径11-12mm,因为房角就在角膜的边缘位置,房角形成的圈的直径也为11-12mm,注射头2外径为8mm-10mm,注射时既能有效地分离房角,又不会因为太大而损伤房角。

如图1和图2所示,针管4的外径为2mm。医生在对角膜进行切口时,一般切口的尺寸为2.5mm,针管直径2mm,既不会扩大切口,而对患者造成伤害,又能方便操作。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针筒1后端、第二针筒3后端以及栓杆7后端均设置有推拉板8。设置推拉板8,推动第二针筒3和栓杆7时更加方便。

如图3所示,针管4的侧壁的前端端部经过弧形处理。避免了棱角对患者眼睛造成二次伤害。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