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蓣皂苷类化合物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6787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薯蓣皂苷类化合物的应用。
背景技术
:血液为人体重要体液,外伤出血、手术出血、血压过高引起的脑出血等如不及时有效的止血,引起血液流失,造成血容量降低导致低血压、组织氧供应量减少而损伤机体。大量失血甚至会引起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直接危及人的生命安全。如果短时间大量出血还会压迫血管周围重要组织如脑组织,造成脑疝严重危及生命,故止血药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颅脑损伤、外伤治疗、外科手术等场合都必须在第一时间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操作。且随着我国外科手术水平和外科手术治疗覆盖率的提高,以及器官移植术的供不应求,促凝血、止血药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药物。目前,止血和促凝血药物主要有云南白药等中成药,维生素k、酚磺乙胺等化合物。虽然都有一定的效果,但其给药方式和途径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一些效果不理想。中成药成分复杂在紧急情况下不能静脉给药、疗效微弱。维生素k只能针对维生素缺乏导致的凝血障碍有效。因此开发药效明确、作用广泛、效果明显的止血抗凝药势在必行。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式i所示的薯蓣皂苷类化合物在止血或促凝血药物的制备中的用途,其中,r1、r2、r3、r5、r6、r7、r8、r11和r25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和c1-c6烷基;r4、r9、r16和r18各自独立地选自羟基和c1-c6烷基;r10、r12、r13、r14、r15、r17、r19、r20、r21、r22、r23和r2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羟基和c1-c6烷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r1、r2、r3和r5为氢。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r6、r7和r8为氢。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r4、r9、r16和r18独立地选自c1-c4烷基,优选甲基、乙基、异丙基或正丁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r1、r2、r3、r5、r6、r7、r8、r11和r25各自独立地选自c1-c4烷基,优选甲基、乙基、异丙基或正丁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r10、r12、r13、r14、r15、r17、r19、r20、r21、r22、r23和r24各自独立地选自c1-c4烷基,优选甲基、乙基、异丙基或正丁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薯蓣皂苷类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i所示:式ii所示的化合物的名称为薯蓣皂苷,cas号为19057-60-4。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药物为注射给药剂型,优选为静脉注射给药剂型。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药物还包含溶剂,所述溶剂由dmso和生理盐水组成。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所述溶剂中,dmso的质量百分比为0.01%-15%,优选0.02%-10%(例如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10%、0.11%、0.12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21%、0.22%、0.23%、0.24%、0.25%、0.30%、0.35%、0.40%、0.45%、0.50%、0.60%、0.70%、0.80%、0.90%、1.0%、1.1%、1.2%、1.3%、1.4%、1.5%、1.6%、1.7%、1.8%、1.9%、2.0%、2.5%、3.0%、3.5%、4.5%、5%、6%、7%、8%、9%等)。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药物中含有薯蓣皂苷类化合物2-200毫克,例如2毫克、3毫克、4毫克、5毫克、6毫克、7毫克、8毫克、9毫克、10毫克、15毫克、20毫克、25毫克、30毫克、35毫克、40毫克、45毫克、50毫克、60毫克、70毫克、80毫克、90毫克等。本发明中的式i所示的薯蓣皂苷类化合物可静脉给药,起效迅速,止血效果明显,毒副作用小,可作为外科止血单一化合物制剂,以解决临床上可静脉输注、迅速止血药物不足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显示了薯蓣皂苷对小鼠血小板凝集和atp释放的影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下述实施例限定。以下试验中所使用的薯蓣皂苷均为商购获得,纯度为99.45wt%。实施例1急性毒性试验试验药物:薯蓣皂苷加10%dmso生理盐水制成注射剂,备用。试验动物:icr小鼠,体重30g±3g,雌雄各半,雌性小鼠均无孕。小鼠内眦球后静脉丛给药,剂量8mg/kg,给药后小鼠出现轻微活动减少,2小时左右恢复正常,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无一动物死亡,其全身状况、饮食、摄水、小便和体重增长均正常。第8天处死全部小鼠后剖检,肉眼可见给药组与对照组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胃肠等主要脏器无明显差异。说明该药急性毒性极低,临床用药较安全。实施例2凝血时间实验采用小鼠毛细玻璃管法、玻片法测凝血时间。1、小鼠毛细玻璃管法测凝血时间实验将icr小鼠60只,体重质量30g±3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薯蓣皂苷低剂量组、薯蓣皂苷中剂量组、薯蓣皂苷高剂量组、酚磺乙胺组,每组12只。各组按体重内眦球后静脉丛注射如下剂量的受试物: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10%dmso);阳性对照组:20%酚磺乙胺注射液;薯蓣皂苷低剂量组:2mg/kg薯蓣皂苷(10%dmso);薯蓣皂苷中剂量组:4mg/kg薯蓣皂苷(10%dmso);薯蓣皂苷高剂量组:8mg/kg薯蓣皂苷(10%dmso)。各组实验开始前禁食不禁水6h,静脉给药10min后,用内径0.5mm,长度10cm毛细玻璃管插入小鼠右内毗球后静脉丛取血,深度约5mm,自从血液流入毛细玻璃管内开始计时,直到血液注满整根毛细管后取出毛细管平放于桌面,每隔5s折断玻璃管大约5mm左右,并缓慢向两端拉开,检查折断处有无血凝丝出现。有血凝丝出现后,立马把玻璃管的另一端折断,进行验证。平均两端出现血凝丝的时间,即为凝血时间。实验结果统计见表1。2、小鼠玻片法测凝血时间本次试验采用小鼠玻片法测凝血时间,将icr小鼠60只,体质量30g±3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生理盐水)、薯蓣皂苷低剂量组(2mg/kg)、薯蓣皂苷中剂量组(4mg/kg)、薯蓣皂苷剂量组(8mg/kg)、酚磺乙胺组(20%酚磺乙胺注射液),每组12只,雌雄各半。各组实验动物根据以上分组给药。各组实验开始前禁食不禁水6h。静脉给药10min后,将小鼠的右侧眼球用弯镊迅速取出。将流出的血滴两滴在载玻片的两端(开始的第1-2滴弃去),血滴直径大约5mm。每隔5s用针头从血液的边缘向内测轻轻拨动,一直到能用针头将纤维蛋白丝挑起来为止。从采血开始计时,到挑起纤维蛋白丝,所历时间即为凝血时间。实验结果见表1。数据分析数据用spss19.0进行分析,所有指标均以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结果如表1所示表1薯蓣皂苷对凝血时间的影响注:与空白组对比*p<0.05,**p<0.01。以上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论是玻片法还是毛细管法,薯蓣皂苷各剂量组均能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并且薯蓣皂苷高、中剂量组对于缩短凝血时间的效果优于阳性对照药。实施例3小鼠血浆复钙时间实验健康icr小鼠60只,体重30g±3g,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生理盐水)、薯蓣皂苷低剂量组(2mg/kg)、薯蓣皂苷中剂量组(4mg/kg)、薯蓣皂苷剂量组(8mg/kg)、酚磺乙胺组(20%酚磺乙胺注射液),每组12只,雌雄各半。各组按体重静脉注射给药。实验开始前禁食不禁水6h,静脉给药10min,心脏取血1ml,放入加有枸橼酸钠溶液的离心管内,3000r/min冷冻离心20min,分离上层血浆备用。取上层血浆0.1ml于试管中,放入37℃水浴中温育2min,然后加入0.025mol/l氯化钙溶液0.1ml,混匀后再放入37℃水浴中,同时开始计时。1min后每隔15s缓慢倾斜试管1次。记录自加氯化钙溶液至纤维蛋白凝固、上层液面不动时所需时间,即为血浆复钙时间。试验结果统计见表2。数据分析数据用spss19.0进行分析,所有指标均以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2薯蓣皂苷对血浆复钙时间的影响分组剂量(mg/kg)样本量(只)血浆复钙时间(s)空白对照组—1296.8±11.5酚磺乙胺组501270.0±7.4*薯蓣皂苷高剂量组151261.0±1.0**薯蓣皂苷中剂量组7.51263.0±3.0*薯蓣皂苷低剂量组3.7512101.5±11.5注:与空白组对比*p<0.05,**p<0.01。以上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薯蓣皂苷各剂量组均能显著缩短血浆复钙时间,这说明本发明薯蓣皂苷具有促凝、止血作用。实施例4小鼠出血时间实验健康icr小鼠60只,体重30g±3g,雌雄各半。分组和给药方式同实施例2,内眦球后静脉丛给药10min后,将小鼠尾部从尖端截取0.5厘米,并立即浸入在0.9%氯化钠中,立即计时,以人工形成创面到出血停止所经时间为出血时间,记录出血时间。若900s后出血仍持续,则停止观察以防止出血过多死亡。实验结果统计后见表3。数据分析数据用spss19.0进行分析,所有指标均以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3薯蓣皂苷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分组剂量(mg/kg)样本量(只)出血时间(s)空白对照组—12563.4.2±66.1酚磺乙胺组5012179.5±31.5*薯蓣皂苷高剂量组81261.0±7.0**薯蓣皂苷中剂量组412110.0±8.0*薯蓣皂苷低剂量组212138.8±26.9*注:与空白组对比*p<0.05,**p<0.01。以上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薯蓣皂苷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加速凝血,缩短出血时间,进一步表明薯蓣皂苷具有促凝、止血作用。实施例5血小板凝集和atp释放试验取8至10周健康c57bl/6j雄鼠20只,分为四组:凝血酶组(0.025u/ml)、薯蓣皂苷低剂量组(200μm)、薯蓣皂苷中剂量组(100μm)、薯蓣皂苷高剂量组(50μm)。异氟烷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并加入含有acd(85mm柠檬酸钠、83mm葡萄糖和21mm柠檬酸)抗凝剂的试管中。将每组5只小鼠血液混合,差速离心分离获得血小板,用cgs(0.12mnacl、0.0129m柠檬酸三钠、0.03md-葡萄糖,ph6.5)液洗涤血小板一次,台氏液重悬待测液并静置一小时。血小板凝集仪调节至37℃、1000rpm测定样品。测定血小板凝集同时,加入荧光素-荧光素酶试剂检测atp的释放,用以监测血小板的分泌。试验重复3次,实验结果统计后见图1、表4。数据分析数据用spss19.0进行分析,所有指标均以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差异,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4薯蓣皂苷对小鼠血小板凝集和atip释放的影响分组剂量样本量凝集率(%)atp释放利率(%)凝血酶组0.025u/ml378.1±3.4*58.1±1.4*薯蓣皂苷高剂量组200μm376.3±4.068.6±5.4*薯蓣皂苷中剂量组100μm367.8±2.7*58.0±3.2薯蓣皂苷低剂量组50μm359.8±4.7*44.2±3.5*注:与空白组对比*p<0.05,**p<0.01。薯蓣皂苷在体外实验中效果与凝血酶(毒性明显不能应用于临床)相当,小鼠在体实验凝血作用强于现临床静脉注射药物——酚磺乙胺。实验表明薯蓣皂苷具有增强血小板的功能、促进血小板释放凝血活性物质、缩短凝血时间促进止血作用。薯蓣皂苷作为穿山龙薯蓣主要成分具有毒副作用小特点,因此有很大的临床和商业价值。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