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辣素多层肠溶片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210818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大蒜辣素多层肠溶片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医学制药技术领域,是一种大蒜辣素多层肠溶片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葱科葱属植物大蒜Zi/7/7)是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公认的药 食两用珍品,而且历史悠久。距今所发现的有关大蒜作为药食两用植物最早的记载是在公 元前2600 - 2100年的5腫eria/?人的陶块上。根据古埃及医学文献大约 公元前1550年)的记载:古埃及人,尤其是从事繁重劳动的阶层,把大蒜作为主要的民间医 药。它记载了 800种治疗方法,其中大蒜可治疗22种不同疾病,如:心脏病、头痛、疼痛、肠 道寄生虫和肿瘤。在古希腊,尤其在战士奔赴战场的时候,大蒜被认为能强健体魄而成为 部队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的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中,运动员以食用大蒜来增强耐力。 TYMi,和等三种古印度医学广泛应用大蒜作为植物药,古印度医学文献 明确指出大蒜可以用来治疗心脏病和关节炎。在另一本古印度医学文 献沒ewer 中把大蒜用于疲劳、寄生虫疾病、消化紊乱和麻风病的治疗。随着欧 洲文艺复兴,欧洲逐渐增加了大蒜的医学应用。16世纪著名的内科医生 用大蒜治疗消化紊乱、寄生虫感染和肾功能紊乱以及难产孕妇的助产。在英格兰,大蒜用于 牙痛、便秘、水肿和鼠疫的治疗。
[0003] 在我国,中医使用大蒜防病、治病也有悠久的历史。一些著名的古医学文献如《新 修本草》(唐)、《名医别录》(梁)、《古今注》、《普济方》、《本草纲目》(明)等就已有记载:大蒜 具有"通五脏、达诸窍、去寒湿、避邪恶、消臃肿、化积食"等功能。大蒜作为民族药,维吾尔医 认为:大蒜三-四度干热、微湿。具有壮体、行气、生津、消食、发汗、去湿、解毒等功效;大蒜 单方或和其他药物配伍能去粘稠痰液质,用于治疗气血瘀阻、中风、偏瘫、惊厥等多种疾病。
[0004]-直以来,关于大蒜的原产地有不同说法。最近等在天山山脉进 行的关于原始大蒜类型的研究确认中亚地区(包括中国新疆)是大蒜的原产地,亚洲中部 也被认为是大蒜进化和多样性的最重要的中心。现代分类法将世界上大蒜胚质细分为5 种 办Aiioscorot/o/?, 和 /fe左其中来自中亚的 ?属则是最原始的大蒜,其他属的大蒜都由它分化而来。
[0005] -个世纪前,通过对捣碎的大蒜鳞茎蒸馏分析,人们发现了许多丙烯基硫化物。 1944年等从捣碎的大蒜鳞茎中分离得到了一种具有显著抗微生物活性的化合 物,根据大蒜植物的拉丁名将此化合物命名为大蒜辣素(研究 证明这个化合物是硫氧化合物,易挥发,微溶于水,具有浓烈气味。然而有关大蒜是否存在 大蒜辣素的争论却一直在延续到1951年,直到Seebeck分离、鉴定、合成了硫氧氨基酸后才 真正得以解决。这种硫氧氨基酸被命名为蒜氨酸(alliin),它作为稳定的前体,存在于大蒜 细胞质中,其自身不具有抗微生物活性。只有当大蒜完整细胞受损时,蒜酶从大蒜细胞液泡 中释放出来,二者相遇发生酶促反应,蒜氨酸裂解生成大蒜辣素。也就是说Cavallito等分 离得到的大蒜辣素是在大蒜鳞茎捣碎后,蒜氨酸在蒜酶的催化作用下裂解产生的,而并非 大蒜中的原有成分。目如公认大蒜的功效成分就是由蒜酶(Alliinase,EC 4. 4. 1.4)催化 裂解蒜氨酸(Aliiin, S-allyl-L-cysteine sulfoxide)而产生的大蒜辣素(Allicin)、阿霍 烯((忍刀-ajoene,4, 5, 9-trithiadodeca-l, 6, 11-triene 9- oxide)等系列含硫有机化合 物,蒜酶催化蒜氨酸裂解产生大蒜辣素反应示意图见图1。
[0006]大量研究表明大蒜辣素在大蒜的抗微生物活性中起着重要作用。主要具有:i)广 泛的抗G-和G+细菌的活性,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克雷白氏杆菌、 变形杆菌、芽胞杆菌和梭性芽孢杆菌,甚至对耐酸的结核杆菌,以及引起胃溃疡的幽门螺杆 菌和抑制葡萄球菌肠毒素A、B、C1、热核酸酶的作用;对抗生素耐药的不同细菌,如对甲氧西 林耐药的金透明葡萄球菌,以及多重耐药的大肠杆菌,肠球菌,志贺氏痢疾杆菌,弗氏和宋 内氏痢疾杆菌等,却对大蒜辣素敏感。ii )强烈的抗真菌(尤其抗白色念珠菌)的活性和抑制 霉菌毒素(如寄生曲霉的黄曲霉毒素)的形成。iii)抗寄生虫活性,其中包括一些主要的人类 肠道寄生虫,如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和兰伯贾第虫。iv)抗病毒活性,包括人巨细胞病毒、B 型流感病毒、单纯性疱疹病毒1、单纯性疱疹病毒2、副流感病毒3型、痘苗病毒、水泡性口膜 炎病毒2型、人鼻病毒。此外大蒜辣素的缩合产物阿霍烯比大蒜辣素具有更广泛的抗病毒 活性。研究发现阿霍烯可阻断人免疫缺陷症病毒感染的细胞系整合素依赖型过程。研究认 为通过大蒜辣素和巯基的的快速反应来抑制微生物中某些含巯基的酶是大蒜辣素抗微生 物活性的主要机制。在对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方面,大蒜具有降血脂、抗血栓、降血压和 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等功效,作用机制是源自大蒜的有机硫化物i )通过抑制一种在胆固醇 合成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酶一HMG-CoA还原酶来抑制胆固醇合成;ii)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 iii)抑制在心血管疾病病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的引起炎症的酶,即环氧酶和脂氧酶的活性, 降低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诱导剂在炎症白细胞(巨噬细胞)中的表达;iv)抑制血管平滑 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V)可以合成重要的血管细胞内抗氧化剂一谷胱苷肽而具有有抗氧化 活性。在抗肿瘤方面,大蒜对胃癌、结肠癌、口腔癌、食管癌、子宫癌、乳腺癌、皮肤癌等具有 治疗或预防作用。研究发现由大蒜衍生的有机硫化物能够i )影响致癌物质代谢:①抑制 能够将一些化学物质转变为致癌物的I相生物转化酶,②诱导促使药物、毒物和致癌物质 从体内消除的II相生物转化酶(例如增加谷胱苷肽S-转移酶和苯醌还原酶的活性,可以促 进潜在致癌物的消除来预防癌症),③通过提高包含ARE基因片段的Nrf2转录因子在细胞 核的转移和结合来增加细胞内抗氧化剂谷胱苷肽合成;ii )在癌症细胞中,可以诱导细胞周 期停滞;iii)诱导癌细胞凋亡。
[0007] 由于大蒜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或人工合成十分困难,而且大蒜辣素化学性质极 不稳定,易分解,无法长期保存,现有技术不可能直接制成药物制剂应用于临床,因此,目前 世界各地上市的大蒜制剂仍然是有效成分含量很低的粗制剂:蒜油制剂、人工合成大蒜素 (三硫二丙烯)及蒜粉制剂(已载入勿似年美国药典)。但是人工合成的大蒜素并不等同于 由大蒜中提取的蒜氨酸和蒜酶作用合成的大蒜辣素。
[0008] 其中,大蒜素(三硫二丙烯)全部是人工合成,并且纯度不高。与天然大蒜中的蒜 氨酸及酶解产生的大蒜辣素的化学结构不同,如图2所示。其实,鲜蒜中不含大蒜素(三硫 二丙烯),大蒜素是大蒜辣素的一种分解产物.也不代表大蒜的有效成分如图3所示。
[0009]在当今返本求真、回归自然的国际食品药品潮流中,掀起了"大蒜研究热"。1989 年2月在西德召开了"大蒜的化学、药理和应用专题讨论会";1990年8月在美国召开了"大 蒜的保健意义及其成分"国际会议;1991年7月在美国又举行了一次"大蒜功能研讨会", 1995年10月在德国柏林举行的"大蒜国际峰会",主题为"蒜粉及其水溶性提取物特性"更 加推动了这股世界热潮。至21世纪,目前研究大蒜的前沿国际研究团体包括法国、德国、以 色列、美国、日本的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仅欧盟一项投资巨大的"大蒜与健康"计划 (EU-contract:QLKl-CT-1999-0498)涉及6个国家包括大学、科研院所、制药公司和植物育 种方面15个独立的研究机构,研究领域涵盖遗传资源、育种、栽培体系、硫化物生物化学、 药物研究经验及其对动脉硬化和癌症的作用。例如2000年7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召开 的"2000大蒜峰会"上,世界各国研究学者纷纷提交报告,证明大蒜对于预防和改善癌症、心 脏病等生活习惯病具有良好的效果,2005年4月,在美国华盛顿D. C.召开的"大蒜峰会"的 主题是"大蒜及其提取物对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目前日本对于大蒜的研究也取得了 实质性的成果。
[0010] 近年大蒜制剂跻身于美国最畅销的草药补充剂之列,在欧洲也形成巨大的市场。 但新鲜大蒜有很强的刺激性和强烈的臭味,且大蒜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不耐储 存,使其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促进了各种大蒜制品的蓬勃发展。目前在世界各地各种商业 化的大蒜制品中,存在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稳定性不好等缺点。因原料或生产工艺不同,其 质量和功效有很大差异。因此多数产品作为保健食品上市。其中包括:(1)蒸馏大蒜提取 油,其收集是把大蒜放进拂腾的热水中,并收集它蒸发时的蒸汽。这个过程可提取出的主要 成分为烯丙基二硫化物和烯丙基三硫化物。但因二次蒜氨酸产物的释放不能定量,故不能 达到真正的医疗效果;(2)油浸出物,许多商品制剂中包含浸出物或大蒜压榨混合油。由溶 剂萃取(70年代)或C02超临界萃取(90年代)获得大蒜精油,有臭或无臭,成分差异极大, 富含2-乙烯基-1,3-二硫杂-4-环己烯(vinyldithiine),也是唯一含蒜烯(ajoene)的蒜 制品,由于制作和保存的差异,其硫化物的含量下降很快。油浸出物常被包裹在软胶囊中或 加入环糊精等辅料制成片剂。Bordia曾经对"大蒜乙醚提取物"做过一些人体测试,其成分 与商品化大蒜油浸物相似;(3)陈蒜提取物,Kyolic??的制造商专门用陈蒜来生产他们的 大蒜产品。陈蒜据称允许整个大蒜所含的挥发性化合物慢慢地分解为更多稳定的烯丙基半 胱氨酸。将大蒜鳞茎一直陈化到20个月。这些提取物用于制成片剂、胶囊剂和液体制剂,通 过检验S-烯丙基半胱氨酸(SAC)总量来确定其一致性,这是市场上唯一能见到的标明SAC 含量而不是标明蒜氨酸或蒜辣素释放潜力的产品。(4)人工合成大蒜素的制剂,国内人工 合成三硫二丙烯化合物,将其制成软胶囊或注射剂。它的化学结构与大蒜主要的活性成分 蒜氨酸、大蒜辣素或蒜烯完全不同;(5)蒜粉片剂(脱水制品),国际上最广泛使用的商品制 剂是蒜粉的肠溶包衣或非肠溶包衣。蒜粉是将大蒜切成薄片并在低温下干燥,再被被磨成 粉而制成;或将大蒜液氮冷冻(_196°C)、真空干燥获得冻干蒜粉。无臭肠溶片剂是我国批 准的唯一天然大蒜药物制剂。肠溶衣可大大减少片剂在胃肠道内溶解的趋势,并有助于保 持蒜氨酸酶的活性,而这种酶可使蒜氨酸转化为蒜辣素。低温条件可防止蒜氨酸酶的失活。 直到片剂到达胃肠消化道被摄取吸收。其中以德国Lichtwer Pharma公司Kwai??、加拿大 Trophic公司Pur-Gar??和美国Nature's Way的Garlicin为此类制剂的代表,但它们绝 大多数都不具备药品资格,只能作为食品补充剂。
[0011] 根据法国拉拍雷(Rabelais )大学I. Arnault和J. Auger等[81] 2004年对欧洲 国家的11个以蒜粉为活性成分的商品化大蒜制品(2X奥地利,IX德国,2X意大利,3X 瑞典,1 X英国,其中只有德国被检产品具有药品资格)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蒜粉 产品的成分与他们生产厂家宣称的相去甚远。没有一个产品稳定性达到药品规范要求的 90%限度标准,大多数产品掉到了估价值的50%以下。
[0012] 为了获取一种理想的大蒜辣素制剂,公开号为101549152B的中国专利文献虽然 公开了一种蒜氨酸/蒜酶二元释药多层片,但是该多层片的实际工业化生产不理想,易碎 且片重差异大。

【发明内容】

[001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蒜辣素多层肠溶片及其制备方法,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 足,其能有效解决目前公开号为101549152B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蒜氨酸/蒜酶二元释 药多层片易碎且片重差异大不适宜工业化生产的问题。
[001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大蒜辣素多层肠溶片,按 下述方法得到:第一步,蒜氨酸层的制备:按重量份数计分别称取填充剂I 55. 8份至68. 2 份、粘合剂I 3份至5份、内加崩解剂I 1. 8份至3. 3份、外加崩解剂I 1. 8份至3. 3份、助 流剂I 1. 8份至2. 2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