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止血粉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812560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止血粉输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止血粉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内窥镜下手术使用的止血方法大多数为电凝止血、缝扎止血和止血材料止血。电凝止血会对器官功能造成影响,缝扎止血只能有条件应用,止血材料止血正在逐步推广应用,常用的止血材料为止血粉,但是止血粉常被血液或粘液堵塞,造成止血效果不好,如何将止血粉通过内窥镜狭小的通道输送到止血操作部位是要解决的问题。
[0003]中国专利 CN201320138096.9、CN200820153670.7 和 CN200910195842.6 公开了经内窥镜给粉末药物的装置,其中:
[0004]CN201320138096.9没有输送管,是直接与内窥镜的工作管道连接,这样会污染内窥镜的工作管道,同时给内窥镜的工作管道清洗带来困难;
[0005]CN200820153670.7是用手动按压弹性瓶给止血粉,压力不够,致使止血粉达不到止血操作点;
[0006]CN200910195842.6是在CN200820153670.7基础上的改进,设置了正压气源输送,
但所用气源必须是医用洁净空气或医用氧气或医用二氧化碳,这就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同时该专利为了克服负压是利用了回止阀来解决,但这种回止阀因正压和负压的不同很难控制药粉回流。
【实用新型内容】
[0007]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血粉输送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能迅速的将止血粉输送到止血操作点,可有效防止止血粉反吸进入气粉混合管,使用方便,可靠性好。
[0008]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止血粉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0]用于放置止血粉的弹性给药瓶I,其出药口处设有气粉混合管3,
[0011]所述气粉混合管3的管壁上设有正压气体进气管4和负压调节管7,
[0012]所述气粉混合管3的端部设有输送管连接接头10,
[0013]输送管12,其一端设有气粉混合管连接接头11,
[0014]气粉混合管连接接头11与输送管连接接头10能插接连接。
[001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气粉混合管3整体呈圆锥管状,其大径端与弹性给药瓶I的出药口连接,其小径端设有输送管连接接头10。
[001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正压气体进气管4和负压调节管7倾斜的设置在气粉混合管3的管壁上。
[001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正压气体进气管4的一端设有正压气体进口 5,正压气体进口 5朝向弹性给药瓶1,正压气体进口 5用于连接正压气体装置,
[0018]负压调节管7的一端设有开关9,开关9朝向弹性给药瓶1,开关9用于连通或断开大气,
[0019]正压气体进气管4内设有第一过滤网6,
[0020]负压调节管7内设有第二过滤网8。
[002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正压气体进气管4和气粉混合管3大径端之间的间距大于负压调节管7和气粉混合管3大径端之间的间距。
[002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过滤网6为HEPA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8为HEPA滤网。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正压气体装置为手动气泵或电动气泵或气体钢瓶,气源是空气或氮气。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输送管12的外径小于内窥镜工作管道的内径,输送管12经内窥镜工作管道伸入,其长度以达到止血操作点为准。
[002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气粉混合管3大径端处设有环形凸台,手柄2套装在气粉混合管3大径端,且由环形凸台和弹性给药瓶I限位。
[002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止血粉输送装置,用于通过内窥镜将止血粉输送至体内的止血操作点,结构简单,成本低,能迅速的将止血粉输送到止血操作点,可有效防止止血粉反吸进入气粉混合管,使用方便,可靠性好。
【附图说明】
[0027]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0028]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止血粉输送装置,由医用塑料制造,为一次性使用,用后丢弃,包括:
[0031]用于放置止血粉的弹性给药瓶I,其出药口处设有气粉混合管3,
[0032]所述气粉混合管3的管壁上设有正压气体进气管4和负压调节管7,
[0033]所述气粉混合管3的端部(图1所示实施例为下端端部)设有输送管连接接头10,
[0034]输送管12,其一端(图1所示实施例为上端端部)设有气粉混合管连接接头11,
[0035]气粉混合管连接接头11与输送管连接接头10能插接连接。
[003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气粉混合管3整体呈圆锥管状,其大径端与弹性给药瓶I的出药口连接,其小径端设有输送管连接接头10。
[003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正压气体进气管4和负压调节管7倾斜的设置在气粉混合管3的管壁上,
[0038]正压气体进气管4的一端设有正压气体进口 5,正压气体进口 5朝向弹性给药瓶I,正压气体进口 5用于连接正压气体装置,
[0039]负压调节管7的一端设有开关9,开关9朝向弹性给药瓶1,开关9用于连通或断开大气,当输送止血粉时手动将开关9关闭断开大气,当正压气体解除时,手动将开关9转向大气,防止形成负压,不会使止血粉反吸进入气粉混合管3,
[0040]正压气体进气管4内设有第一过滤网6,
[0041]负压调节管7内设有第二过滤网8。
[0042]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正压气体进气管4和气粉混合管3大径端之间的间距大于负压调节管7和气粉混合管3大径端之间的间距。
[0043]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过滤网6为HEPA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8为HEPA滤网。HEPA滤网对彡0.3 μπι颗粒的过滤效率在99.9%以上。
[004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正压气体装置为手动气泵或电动气泵或气体钢瓶,气源是空气或氮气。
[004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输送管12的外径小于内窥镜工作管道的内径。输送管12经内窥镜工作管道伸入,其长度以达到止血操作点为准。
[004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气粉混合管3大径端处设有环形凸台,手柄2套装在气粉混合管3大径端,且由环形凸台和弹性给药瓶I限位。
[004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止血粉输送装置,使用方式如下:
[0048]止血粉装入弹性给药瓶1,将弹性给药瓶1、气粉混合管3、输送管12连接好,将输送管12伸入内窥镜工作管道,将开关9关闭,将正压气体进口 5与正压气体装置连接,开动正压气体装置进正压气体,再按压弹性给药瓶I将止血粉压入气粉混合管3,正压气体将止血粉通过输送管12到达止血操作点,止血操作结束,停正压气体装置,同时打开开关9,再将正压气体进口 5与正压气体装置断开,将输送管12从内窥镜工作管道拔出,该止血粉输送装置为一次性使用,用后丢弃。
[0049]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主权项】
1.一种止血粉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放置止血粉的弹性给药瓶(I),其出药口处设有气粉混合管(3), 所述气粉混合管(3)的管壁上设有正压气体进气管(4)和负压调节管(7), 所述气粉混合管(3)的端部设有输送管连接接头(10), 输送管(12),其一端设有气粉混合管连接接头(11), 气粉混合管连接接头(11)与输送管连接接头(10)能插接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粉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粉混合管(3)整体呈圆锥管状,其大径端与弹性给药瓶(I)的出药口连接,其小径端设有输送管连接接头(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粉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气体进气管(4)和负压调节管(7)倾斜的设置在气粉混合管(3)的管壁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止血粉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正压气体进气管(4)的一端设有正压气体进口(5),正压气体进口(5)朝向弹性给药瓶(1),正压气体进口(5)用于连接正压气体装置, 负压调节管(7)的一端设有开关(9),开关(9)朝向弹性给药瓶(1),开关(9)用于连通或断开大气, 正压气体进气管(4)内设有第一过滤网(6), 负压调节管(7)内设有第二过滤网(8)。
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止血粉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正压气体进气管(4)和气粉混合管(3)大径端之间的间距大于负压调节管(7)和气粉混合管(3)大径端之间的间距。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血粉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滤网(6)为HEPA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8)为HEPA滤网。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止血粉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压气体装置为手动气泵或电动气泵或气体钢瓶,气源是空气或氮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粉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12)的外径小于内窥镜工作管道的内径,输送管(12)经内窥镜工作管道伸入,其长度以达到止血操作点为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粉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气粉混合管(3)大径端处设有环形凸台,手柄(2)套装在气粉混合管(3)大径端,且由环形凸台和弹性给药瓶(I)限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止血粉输送装置,包括:用于放置止血粉的弹性给药瓶(1),其出药口处设有气粉混合管(3),所述气粉混合管(3)的管壁上设有正压气体进气管(4)和负压调节管(7),所述气粉混合管(3)的端部设有输送管连接接头(10),输送管(12),其一端设有气粉混合管连接接头(11),气粉混合管连接接头(11)与输送管连接接头(10)能插接连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血粉输送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能迅速的将止血粉输送到止血操作点,可有效防止止血粉反吸进入气粉混合管,使用方便,可靠性好。
【IPC分类】A61M31-00
【公开号】CN204521960
【申请号】CN201520160903
【发明人】王美岭, 郝卫国, 程乐松, 邬涛
【申请人】北京爱特康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5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