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4681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止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依使用者需要而更换结合于一载板上,以适用于滑雪 板、滑溜板或滑板车等产品上的止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市面上常见的运动载板,主要是使用于滑雪板、滑溜板或滑板车等产 品的表面,以供使用者于运动时踩踏,进行各种健身运动。其主要的结构大多是 直接于载板上喷涂一层塑料、硅胶薄膜或发泡体,以通过由塑料或硅胶本身所具 有的高止滑特性,使塑料或硅胶表面与所接触的物体形成强大的摩擦力,达到止 滑的效果。而为使止滑效果更好,也有将颗粒状的金刚砂粉末混合于塑料或硅胶中,再 全面性或局部喷涂于载板上,而为形成各种不同的图案,则于塑料或硅胶中混合 不同的色料,再进行喷涂或印刷;而上述运动载板完成之后,并无法让使用者依 个人需求而更换呆板毫无三维效果的止滑结构,难以满足使用者求新求变的需求, 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且上述在塑料或硅胶中混合色料、金刚砂粉末,再喷涂于 载板上的止滑结构,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与使用者的脚底常接触的金刚砂粉末 会有脱落的现象,不但降低止滑的效果,且局部的脱落现象将影响视觉观感,降 低使用者使用的意愿。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止滑结构,通 过由于载板上黏贴一止滑结构,则能供使用者使用时,有效产生止滑的效果,且 可易于更换。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是对于所提供的止滑结构,通过由于底材上设有复数 个高度介于0.6-3mm之间的止滑块的止滑结构,则能使止滑结构依载板的形状弯 折扭曲,以紧密结合于载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对于所提供的止滑结构,通过由于底材上设有复数个高度介于0.6-3mm之间的止滑块的止滑结构,以形成高低差,而强化结构设计 的多样性,促进销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在可根据PU (聚氨酯)等材质的物理特性,强化运 动时的避震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对于所提供的止滑结构,由于具有反射光泽表面的 底材上设有复数个向上凸出且可透光的止滑块的结构,则能于使用时,产生光泽 及色彩的变化,以吸引使用者的目光,促进销售。总之,本实用新型能够使止滑结构不仅能有效达到止滑的效果,可弹性更换 载板上的三维立体图案,且可在使用时,产生光泽及色彩的变化,以吸引使用者 的目光,促进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止滑 结构包括一载板、 一底材以及复数个止滑块,该底材是以一黏着层结合于载板的 上方;而该等止滑块是以面状排列于底材的上表面,任一止滑块的高度是介于 0.6-3mm之间。实施时,该等止滑块较佳是呈数组状排列,且该止滑块随是呈圆柱形,其直 径小于2.5mm。实施时,该止滑块也可呈Y字形,其上端设有一凹槽。实施时,该底材为具有反射光泽表面的亮光纤维编织而成的布体,且该止滑 块具有可透光性。实施时,该底材的表面也可设有一反光层,而该等具有可透光性的止滑块的 底部是分别结合于该反光层的上表面。实施时,该止滑块较佳为聚氨酯(PU)材质。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1. 本实用新型可依使用者的喜好而随时更换载板上的止滑结构,以符合个人 的需求。2. 本实用新型可让使用者于载板上的止滑结构损坏时自行更换该止滑结构,以节省重新购置整个产品的费用。3.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一底材上设有复数个向上凸出的止滑块的结构,甚或结 构间软硬差异,以有效产生止滑的效果。4.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将止滑块制造成所界定的尺寸范围内,以于加工成各种 制品之后,能轻易弯折扭曲呈各种不同的形状,以紧密结合于载板上。5.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具有反射光泽表面的底材及复数个可透光止滑块的组合,以在止滑块上产生光泽及色彩的变化,能有效吸引使用者的目光,以促进使 用效果。6.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PU等材质的物理特性,强化运动时的避震效果。7.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复数个具有不同高度的止滑块结构,以形成高低差,形 成不同的图案,从而强化图形结构多样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组件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另一样态的组合剖面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附图标记说明l-止滑结构;2-载板;3-黏着层;4-底材;5-止滑块;6-反光 层;7-止滑块;7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 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止滑结构1的第一实施例,其包括一 黏着层3、 一底材4以及复数个止滑块5。该黏着层3是黏贴于一载板2的上方。该载板2为一平板,所述的载板2也可为具有弯曲孤度的板体,以供结合于 滑雪板、滑溜板或滑板车等产品上。该底材4为一纤维布,所述的底材4也可为一塑料布、 一纸片或其它材质, 以通过由黏着层3将该底材4黏着于载板2的上方,该黏着层3为一双面胶布, 所述的黏着层3也可为魔鬼毡或涂布于底材2下方的黏胶。该等止滑块5是以面状排列于底材2的上表面,所述的各止滑块5较佳是以 数组状交错排列于底材2上方,所述的各止滑块5也呈弧形或其它弯曲造型排列, 且各造型之间具有间隔,同样可形成一面状排列。实施时,上述各止滑块5具有 相同的高度,所述的各止滑块5也可具有不同的高度,以产生高低差,而形成不
同的图案。又,各止滑块5具有相同的硬度,所述的各止滑块5也可具有不同的 硬度,以交互排列,而形成软硬相间的止滑结构。该等止滑块5的底部分别结合 于底材4的上表面,任一止滑块5的高度是介于0.6-3m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该等止滑块5是分别呈圆柱形,圆柱形的上端形成圆弧状, 该止滑块5较佳的尺寸为高度介于0.6-3mm之间,直径小于2.5mm。又,该止滑 块5较佳为聚氨酯(PU)材质,所述的止滑块5也可为其它与PU相近似的塑料 材质,以通过由强力黏着的特性,使该等止滑块5的底部分别结合于底材4的上 表面。请参阅图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止滑结构1的第二实施例,其中,该底材 4的表面更设有一树脂薄膜,作为反光层6,所述的反光层6也可为其它具有反光 特性的材质所形成,而各止滑块5的底部分别结合于反光层6的上表面。如图4 所示,该等止滑块5也可先结合于底材4的上表面,再于底材4上表面的其它部 份及各止滑块5的底部周缘结合一树脂薄膜,同样可在止滑块5上产生不同的光 影。请参阅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止滑结构1的第三实施例,其中,该止滑 块7是呈Y字形,且该止滑块7的上端设有一Y字形凹槽71,以增加止滑效果。 实施时,所述的止滑块7也可呈其它不同造形的三维立体形状。又,该底材4较佳为具有反射光泽表面的亮光纤维编织而成的纤维布,而呈 圆柱形、Y字形或其它造形的三维立体形状的止滑块(5、 7)为可透光的PU或 其它相近似的塑料材质,以在使用时,因光线照射角度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色彩 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1. 本实用新型可依使用者的喜好而随时更换载板上的止滑结构,以符合个人 的需求。2. 本实用新型可让使用者于载板上的止滑结构损坏时自行更换该止滑结构, 以节省重新购置整个产品的费用。3.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一底材上设有复数个向上凸出的止滑块的结构,甚或结构间软硬差异,以有效产生止滑的效果。4.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将止滑块制造成所界定的尺寸范围内,以于加工成各种 制品之后,能轻易弯折扭曲呈各种不同的形状,以紧密结合于载板上。5.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具有反射光泽表面的底材及复数个可透光止滑块的组 合,以在止滑块上产生光泽及色彩的变化,能有效吸引使用者的目光,以促进使 用效果。6.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PU等材质的物理特性,强化运动时的避震效果。7. 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复数个具有不同高度的止滑块结构,以形成高低差,形 成不同的图案,从而强化图形结构多样性。综上所述,依上文所揭示的内容,本实用新型确可达到创作的预期目的,提 供一种不仅能有效达到止滑的效果,可弹性更换载板上的图案,且可于使用时, 产生光泽及色彩的变化,以吸引使用者的目光,强化运动时的避震效果,促进使 用效果的止滑结构,极具实用的价值。以上所述则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及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根据本文的揭 露或教导可衍生推导出许多的变更与修正,若依本发明的构想所作出的等效改变, 其所产生的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及图式所涵盖的实质精神时,均应视为在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范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止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底材;以及复数个止滑块,该等止滑块是以面状排列于底材的上表面,任一止滑块的高度是介于0.6-3mm之间。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止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滑块是呈圆柱形,其直径 小于2.5mm。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滑块是呈Y字形,且该止 滑块的上端设有一凹槽。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材为具有反射光泽表面的 亮光纤维编织而成的布体底材。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底材的表面更设有一反光层, 而该等止滑块的底部分别结合于反光层的上表面。
6. 如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止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滑块为可透光材料。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滑块为聚氨酯材质。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止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载板,该载板是结 合于底材的下方。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滑结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黏着层,该黏着层 是设于底材的下方,供向下结合载板。
10.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止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滑块是具有不同高度的止 滑块。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止滑块是具有不同软硬度的 止滑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止滑结构,其包括一底材以及复数个止滑块,该底材是以一黏着层结合于一载板的上方,而该等止滑块是以面状排列于底材的上表面,任一止滑块的高度是介于0.6-3mm之间。实施时,该止滑块可呈圆柱形、Y字形或其它三维立体形状,当止滑块为圆柱形时,其直径小于2.5mm;而当止滑块为Y字形时,其上端设有一凹槽,以增加止滑效果。另外,该底材可为具有反射光泽表面的亮光纤维编织而成的布体,或于底材的表面设一反光层,而止滑块具有可透光性,以于使用时产生光泽及色彩的变化。
文档编号A63C5/00GK201049192SQ20072014016
公开日2008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11日
发明者何建纲 申请人:何建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