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物台及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72881发布日期:2019-02-15 20:48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载物台及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体车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载物台及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停车难已经成为了大多数的小区和公共场所的困扰,其中,停车问题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传统的地面或者地下停车等方式,车位有限,占地面积较大;面对取放车的高峰时期,存取车的效率低下,耽搁的时间较长;相关立体车库中的载车板较为笨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物台,其能够应用于立体车库中,有助于提高存取车辆高峰期时的存取车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车库,其能够有助于提高存取车辆高峰期时的存取车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载物台,用于立体车库,其包括第一支架机构和第二支架机构;第一支架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连接部和驱动组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间隔设置,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均与第一连接部连接,且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朝向第一连接部的同一侧方向延伸,驱动组件设置于第一连接部;第二支架机构包括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第二连接部、第一梳齿支撑组件和第二梳齿支撑组件,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间隔设置,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的一端均与第二连接部连接,且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朝向第二连接部的同一侧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梳齿支撑组件设置于第三支撑杆朝向第四支撑杆的一侧,第二梳齿支撑组件设置于第四支撑杆朝向第三支撑杆的一侧;驱动组件与第二连接部传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上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杆、第二杆和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杆和第二杆,第一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杆,第二杆远离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杆。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上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三杆、第四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杆和第四杆,第三杆远离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第三支撑杆,第四杆远离第二连接杆的一端连接第四支撑杆。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上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和齿轮,第二连接部包括齿条,电机与第一连接部固定连接,齿轮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上述第一梳齿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梳齿板和第二梳齿板,第一梳齿板和第二梳齿板间隔设置,且第一梳齿板和第二梳齿板的一端均与第三支撑杆朝向第四支撑杆的一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上述第一梳齿板包括板本体和多个梳齿部,板本体的一端与第三支撑杆连接,多个梳齿部间隔地沿板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板本体。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上述载物台还包括平衡轮组件,平衡轮组件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连接部,且平衡轮组件能够在第二连接部滚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上述平衡轮组件包括固定件和平衡轮,固定件设置于第一连接部,平衡轮与固定件可转动地连接。

一种立体车库,其包括第一层停车平台、第二层停车平台、垂直升降装置和上述载物台,第一层停车平台层叠的设置于第二层停车平台的下方,且第一层停车平台包括多个停车位,垂直升降装置设置于第一层停车平台,载物台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层停车平台远离第一层停车平台的一侧,载物台能沿第二层停车平台的长度方向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

上述垂直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和梳齿平台,升降机设置于第一层停车平台,梳齿平台与升降机连接,且升降机能控制梳齿平台的上升或下降;立体车库还包括驱动电机、丝杆、滑杆、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驱动电机设置于第二层停车平台,丝杆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丝杆沿第二层停车平台的长度方向延伸,滑杆设置于第二层停车平台,且滑杆与丝杆平行设置,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均设置于第一支架机构,且第一滑块与丝杆传动连接;当梳齿平台上升至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二支架机构能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梳齿平台的两侧能够分别与第一梳齿支撑组件以及第二梳齿支撑组件配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物台及立体车库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载物台在使用时,可以利用第二支架机构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上分别设置的第一梳齿支撑组件和第二梳齿支撑组件支撑车辆,且设置于第一连接部的驱动组件与第二支架机构的第二连接部传动连接,通过驱动组件的运行能够控制第二支架机构的上升或下降,从而能够控制用第一梳齿支撑组件和第二梳齿支撑组件承载的车辆的上升或下降,这样一来,可以用该载物台独立的取放立体车库的部分车辆,当该载物台在运行时,不会对停放于立体车库底层的车辆造成影响,其他用户能够自由的从立体车库的底层取放其它的、不需要改载物台辅助才能够存取的车辆,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辆存取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的第一层停车平台在存取车辆时,不需要借助其它的辅助驱动装置,在存取第二层停车平台的车辆时,需要借助垂直升降装置和载物台才能够将车辆停放于第二层停车平台或者从第二层停车平台取出,这样一来,从第一层停车位的停车位取放车辆与从第二层停车平台取放车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工作流程,即可以同时进行从第一层停车平台取放车辆和从第二层停车平台取放车辆,可以有效地提高从该立体车库存取车辆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载物台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载物台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Ⅳ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Ⅴ处的放大图。

图标:010-载物台;020-立体车库;100-第一支架机构;200-第二支架机构;110-第一支撑杆;120-第二支撑杆;130-第一连接部;140-驱动组件;210-第三支撑杆;220-第四支撑杆;230-第二连接部;240-第一梳齿支撑组件;250-第二梳齿支撑组件;131-第一杆;132-第二杆;133-第一连接杆;231-第三杆;232-第四杆;233-第二连接杆;141-电机;142-齿轮;143-齿条;241-第一梳齿板;242-第二梳齿板;243-板本体;244-梳齿部;260-平衡轮组件;261-固定件;262-平衡轮;310-第一层停车平台;320-第二层停车平台;330-垂直升降装置;311-第一停车位;301-第一立柱;302-第二立柱;303-第三立柱;304-第四立柱;305-第一横柱;306-第二横柱;307-第三横柱;308-第四横柱;309-分隔柱;321-第二停车位;340-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1-支撑台;342-第三梳齿板;343-第四梳齿板;344-第五梳齿板;345-第六梳齿板;350-升降机;351-梳齿平台;360-驱动电机;361-丝杆;362-滑杆;363-第一滑块;364-第二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载物台010,能够用于立体车库020,该载物台010包括第一支架机构100和第二支架机构200;第一支架机构100包括第一支撑杆110、第二支撑杆120、第一连接部130和驱动组件140,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间隔设置,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的一端均与第一连接部130连接,且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朝向第一连接部130的同一侧方向延伸,驱动组件140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30;第二支架机构200包括第三支撑杆210、第四支撑杆220、第二连接部230、第一梳齿支撑组件240和第二梳齿支撑组件250,第三支撑杆210和第四支撑杆220间隔设置,第三支撑杆210和第四支撑杆220的一端均与第二连接部230连接,且第三支撑杆210和第四支撑杆220朝向第二连接部230的同一侧方向延伸,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三支撑杆210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梳齿支撑组件240设置于第三支撑杆210朝向第四支撑杆220的一侧,第二梳齿支撑组件250设置于第四支撑杆220朝向第三支撑杆210的一侧;驱动组件140与第二连接部230传动连接;驱动组件140可以用于控制第二连接部230的上升或下降,并且在第二连接部230升降时,第三支撑杆210、第四支撑杆220、第一梳齿支撑组件240和第二梳齿支撑组件250能够随着第二连接部230一并升降,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梳齿支撑组件240和第二梳齿支撑组件250能够共同用于支撑车辆,放置于第二支架机构200的车辆能够被驱动组件140驱动着升降。需要进一步地说明的是,第一梳齿支撑组件240和第二梳齿支撑组件250之间具有间隙。

优选地,第三支撑杆210和第四支撑杆220位于第一支撑杆110和第二支撑杆120之间。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连接部130包括第一杆131、第二杆132和第一连接杆133,第一连接杆13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杆131和第二杆132,第一杆131远离第一连接杆133的一端连接第一支撑杆110,第二杆132远离第一连接杆133的一端连接第二支撑杆120;优选地,第一支撑杆110与第一杆131为垂直连接或者基本垂直连接,第二支撑杆120与第二杆132为垂直连接或者基本垂直连接,即第一支架机构100的侧面呈“L”型。

再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部230包括第三杆231、第四杆232和第二连接杆233,第二连接杆23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杆231和第四杆232,第三杆231远离第二连接杆233的一端连接第三支撑杆210,第四杆232远离第二连接杆233的一端连接第四支撑杆220;优选地,第三支撑杆210与第三杆231为垂直连接或者基本垂直连接,第四支撑杆220与第四杆232为垂直连接或者基本垂直连接,即第二支架机构200的侧面呈“L”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杆131与第一支撑杆110的连接处、第二杆132与第二支撑杆120的连接处、第三杆231与第三支撑杆210的连接处以及第四杆232与第四支撑杆220的连接处均可以设置三角连接件用于巩固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41和齿轮142,第二连接部230包括齿条143,电机141与第一连接部130固定连接,齿轮142与电机141的输出轴连接,齿轮142与齿条143啮合连接;当电机141运行时,齿轮142能够被电机141驱动绕齿轮142的轴线转动,齿轮142的转动能够驱动齿条143上升或者下降,从而带动第二支架机构200上升或者下降;详细地,本实施例中的电机141设置于第一杆131远离第一支撑杆110的一侧,齿条143设置于第三杆231远离第三支撑杆210的一侧,且齿条143沿第三杆231的长度方向延伸。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电机14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各种型号的旋转电机,例如:YE2系列的电机、130DK-M10025交流伺服马达等。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梳齿支撑组件240包括第一梳齿板241和第二梳齿板242,第一梳齿板241和第二梳齿板242间隔设置,且第一梳齿板241和第二梳齿板242的一端均与第三支撑杆210朝向第四支撑杆220的一侧连接;进一步地,第一梳齿板241包括板本体243和多个梳齿部244,板本体243的一端与第三支撑杆210连接,多个梳齿部244间隔地沿板本体243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板本体243,且梳齿部244均朝向第二梳齿板242延伸;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梳齿板242的结构和第一梳齿板241的结构类似,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二梳齿支撑组件250的结构和第一梳齿支撑组件240的结构类似,在此也不再赘述。当第二支架机构200承载车辆时,车辆的四个轮胎可以分别由第一梳齿支撑组件240的两个梳齿部244以及第二梳齿支撑组件250的两个梳齿部244承接,将承载称量的支撑板设置为梳齿状的,可以有效地减轻支撑板的重量。

本实施例的载物台010还包括平衡轮组件260,平衡轮组件26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30,且平衡轮组件260能够在第二连接部230滚动;当第二支架机构200在驱动组件140的驱动下升降时,平衡轮组件260随着第二支架机构200的升降在第二支架机构200的第二连接部230滚动,可以有效地减小第二支架机构200升降时受到的摩擦。详细地,本实施例中的平衡轮组件260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一个平衡轮组件260设置于第一杆131朝向第一支撑杆110的一侧,该平衡轮组件260能够在第一杆131滚动,另外两个均设置于第二杆132,且分别位于第二杆132朝向和远离第二支撑杆120的一侧,且设置于第二杆132的两个平衡轮组件260能够在第二杆132的两侧滚动。

进一步地,上述平衡轮组件260包括固定件261和平衡轮262,固定件261设置于第一连接部130,平衡轮262与固定件261可转动地连接;详细地,平衡轮262通过转轴与固定件261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的转轴与固定件261固定连接,平衡轮262与转轴转动连接,可选的,在其它实施例中,转轴于固定件261转动连接,平衡轮262与转轴固定连接;当第二支架机构200在驱动组件140的驱动下上升或者下降时,平衡轮262能够在第二连接部230上下滚动,详细地,本实施例中的三个平衡轮组件260的平衡轮262分别能够在第一杆131朝向第一支撑杆110的一侧侧面、第二杆132朝向第二支撑杆120的一侧侧面以及第二杆132远离第二支撑杆120的一侧侧面滚动;优选地,还可以在第一杆131、第二杆132设置用于平衡轮262滚动的滚动槽,滚动槽能够分别沿着第一杆131和第二杆132的长度方向延伸。

请参照图3,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立体车库020,其包括第一层停车平台310、第二层停车平台320、垂直升降装置330和上述的载物台010,第一层停车平台310层叠的设置于第二层停车平台320的下方,且第一层停车平台310包括多个停车位(下称第一停车位311),垂直升降装置330设置于第一层停车平台310,载物台010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层停车平台320远离第一层停车平台310的一侧,载物台010能沿第二层停车平台320的长度方向滑动。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立体车库020包括第一立柱301、第二立柱302、第三立柱303、第四立柱304、第一横柱305、第二横柱306、第三横柱307、第四横柱308和多个分隔柱309,第一立柱301、第二立柱302、第三立柱303和第四立柱304相互平行设置,且呈矩形分布,第一横柱305和第三横柱307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立柱301和第二立柱302,第二横柱306和第四横柱308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三立柱303和第四立柱304,第一横柱305与第三横柱307间隔平行设置,且第一横柱305位于第三横柱307的下方,第二横柱306与第四横柱308间隔平行设置,且第二横柱306位于第四横柱308的下方,上述每个分隔柱309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横柱305和第二横柱306,且多个分隔柱309沿第一横柱305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相邻的两个分隔柱309之间为一个第二停车位321;再进一步地,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每个第二停车位321还设置有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能够用于承载车辆,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包括支撑台341、第三梳齿板342、第四梳齿板343、第五梳齿板344和第六梳齿板345,支撑台341与其中一个分隔柱309连接,第三梳齿板342和第四梳齿板343间隔平行设置,第五梳齿板344和第六梳齿板345间隔平行设置,第三梳齿板342、第四梳齿板343、第五梳齿板344和第六梳齿板345分别设置于支撑台341的四个顶角处,车辆的四个车轮能够分别由第三梳齿板342、第四梳齿板343、第五梳齿板344和第六梳齿板345支撑,且第三梳齿板342、第四梳齿板343、第五梳齿板344和第六梳齿板345的结构和第一梳齿板241的结构类似,各个梳齿板的梳齿部244的延长线均与分隔柱309垂直,第三梳齿板342的梳齿部244朝向远离第四梳齿板343设置,第四梳齿板343的梳齿部244朝向远离第三梳齿板342设置,第五梳齿板344的梳齿板朝向远离第六梳齿板345方向设置,第六梳齿板345的梳齿朝向远离第五梳齿板344的方向设置,上述载物台010的第一梳齿板241能够与第三梳齿板342配合,即第一梳齿板241的任一梳齿部244能够穿过第三梳齿板342的两个相邻的梳齿部244之间,第三梳齿板342的任一梳齿部244能够穿过第一梳齿板241的两个相邻的梳齿部244之间;需要说明的是,载物台010的第二梳齿板242能够与第四梳齿板343配合,第四支撑杆220的两个梳齿板分别与第五梳齿板344、第六梳齿板345配合,且支撑台341能够从第二支架机构200的四个梳齿板之间的空隙穿过,这样一来,第二支架机构200能够从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的上下穿过,当第二支架机构200从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的下方向上穿过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时,能够将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将车辆抬起,即能够有第二支架机构200承接车辆,当第二支架结构从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的上方向下穿过时,能够将第二支架机构200上承载的车辆放置于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上。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可以设置于第二停车位321左边的分隔柱309,而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的另一侧与第二停车位321的另一个分隔柱309间隔设置,以便于第二支架机构200从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和分隔柱309之间的间隙之间进行升降,靠近或远离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

再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和图5,位于垂直升降装置330的车辆能够被垂直升降装置330从第一层停车平台310移动至第二层停车平台320的上方,然后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层停车平台320上方的载物台010能够朝靠近垂直升降装置330的方向移动,载物台010的第一梳齿支撑组件240和第二梳齿支撑组件250能够承接垂直升降装置330承载的车辆,当车辆被第一梳齿支撑组件240和第二梳齿支撑组件250承接后,第二支架机构200能够在驱动组件140的驱动作用下向上移动,并且载物台010能够沿第二层停车平台320的长度方向滑动,这样一来,可以将第二支架机构200承载的车辆移动至任意第二停车位321,然后能够从第二停车位321的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的上方将第二支架机构200向下移动,直到第二支架机构200向下穿过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将车辆放置于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上,然后继续下降第二支架机构200,然后向远离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的方向水平移动,直到第二支架机构200远离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后,即当第二支架机构200位于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和分隔柱309的间隙中时,再向上升起第二支架机构200。

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中的垂直升降装置330包括升降机350和梳齿平台351,升降机350设置于第一层停车平台310,梳齿平台351与升降机350连接,且升降机350能控制梳齿平台351的上升或下降;请参照图3,立体车库020还包括驱动电机360、丝杆361、滑杆362、第一滑块363和第二滑块364,驱动电机360设置于第二层停车平台320,丝杆361与驱动电机360的输出轴连接,丝杆361沿第二层停车平台320的长度方向延伸,滑杆362设置于第二层停车平台320,且滑杆362与丝杆361平行设置,第一滑块363和第二滑块364均设置于第一支架机构100,且第一滑块363与丝杆361传动连接;当梳齿平台351上升至第一预设位置时,第二支架机构200能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梳齿平台351的两侧能够分别与第一梳齿支撑组件240以及第二梳齿支撑组件250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升降机350可以是液压升降机350,梳齿平台351包括平台板、第七梳齿板、第八梳齿板、第九梳齿板和第十梳齿板,平台板与升降机350连接,第七梳齿板、第八梳齿板、第九梳齿板和第十梳齿板的结构和第一梳齿板241的结构均相同,且分别设置于平台板的四个顶角处,第七梳齿板与第八梳齿板相对间隔平行设置,第七梳齿板的梳齿部244朝向远离第八梳齿板的一侧设置,第八梳齿板的梳齿部244朝向远离第七梳齿板的方向设置,第九梳齿板与第十梳齿板相对间隔平行设置,第九梳齿板的梳齿部244朝向远离第十梳齿板的方向设置,第十梳齿板的梳齿部244朝向远离第九梳齿板的方向设置,且第七梳齿板、第八梳齿板、第九梳齿板和第十梳齿板能够分别与第一梳齿板241、第二梳齿板242以及第二梳齿支撑组件250的两个梳齿板配合,即上述的梳齿平台351的两侧能够分别与分别与第一梳齿支撑组件240、第二梳齿支撑组件250配合,其具体的配合方式和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与第一梳齿支撑组件240、第二梳齿支撑组件250的配合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还可以包括PLC控制器、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和第三光电传感器,上述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二光电传感器、第三光电传感器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且上述电机141、驱动电机360均与PLC控制器电连接,并由PLC控制器控制运行,第一光电传感器设置于第三横柱307,梳齿平台351设置有与第一光电传感器配合的第一反光板,第二光电传感器设置于第三横柱307,第一连接部130设置有与第二光电传感器配合的第二反光板,第三光电传感器可以设置于第三横柱307,第二连接件设置有与第三光电传感器配合的第三反光板。

在将车辆停放至第二层停车平台320时,升降机350能够驱动梳齿平台351上升至第二层停车平台320远离第一层停车平台310的一侧,且当第一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第一反光板时梳齿平台351移动至第一预设位置;电机141运行驱动丝杆361转动,丝杆361转动可以带动第一滑块363沿丝杆361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能够利用第一滑块363带动载物台010在丝杆361的长度方向移动,直到第二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第二反光板时,由PLC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360停止运行,载物台010不再移动停留于初始位置,然后驱动组件140控制第二支架机构200向下移动预设距离后,由PLC控制器再次控制驱动电机360运行,丝杆361转动,带动载物台010向靠近梳齿平台351的方向移动,直到第三光电传感器检测到第三反光板,PLC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360再次停止运行,此时的第二支架机构200位于第二预设位置,即第二支架机构200位于梳齿平台351的下方,然后驱动组件140驱动第二支架机构200向上移动,直到第二支架机构200将梳齿平台351的车辆完全抬起,然后在PLC控制器的控制下驱动电机360再次运行,可以移动载物台010,将载物台010上的车辆移动至第二停车位321进行停放。当需要取出第二停车位321的车辆时,控制载物台010从初始位置移动预设距离后到达第二停车位321的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与分隔柱309的间隙处,然后由PLC控制器控制驱动组件140驱动第二支架机构200下降预设距离,再控制载物台010朝向靠近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的方向移动,直到第二支架机构200位于第三梳齿支撑组件340的下方,然后由PLC控制器控制驱动组件140驱动第二支架机构200上升,将车辆抬起,进一步由PLC控制器驱动电机360驱动载物台010移动至梳齿平台351的上方,由PLC控制器控制驱动组件140驱动第二支架机构200下降,使车辆被梳齿平台351承接,并进一步将第二支架移动至第二预设位置,然后控制载物台010朝水平方向移动远离梳齿平台351,最后控制升降机350将梳齿平台351降下。

需要说明的是,立体车库020中各个停车位的位置、距离、间距等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各个第二停车位321与载物台010的初始位置之间的间距大小为固定的值,PLC控制器可以预存各个第二停车位321距离载物台010的初始位置的间距,取车时,载物台010可以由PLC控制器根据各个预设距离移动至各个第二停车位321进行取车操作;进一步地,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在载物台010设置相应的位置传感器,传感器与PLC控制器电连接,在每个第二停车位321设置与传感器配合的检测件,以便载物台010能够移动至各个第二停车位321。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光电传感器、第三光电传感器等用于检测位置的方式也可以用在PLC控制器预存预设距离的方式实现。

上述所提及的PLC控制器、光电传感器等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现有技术获取的各种型号的PLC控制器、光电传感器等,且传感器、电机141驱动电机360等装置与PLC控制器的电路连接、PLC控制器的供电以及PLC控制器给传感器、电机141等其它需电部件供电的实现方式等与现有技术无异,在此不进行相关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层停车平台310的第一停车位311能够由用户自助将车辆驶入或驶出进行停放或驱车,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车库020和载物台010在进行车辆的取放时,不会影响第一层停车平台310的第一停车位311的车辆的取停,因此能够有效地提高立体车库020的使用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载物台及立体车库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载物台在使用时,可以利用第二支架机构的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上分别设置的第一梳齿支撑组件和第二梳齿支撑组件支撑车辆,且设置于第一连接部的驱动组件与第二支架机构的第二连接部传动连接,通过驱动组件的运行能够控制第二支架机构的上升或下降,从而能够控制用第一梳齿支撑组件和第二梳齿支撑组件承载的车辆的上升或下降,这样一来,可以用该载物台独立的取放立体车库的部分车辆,当该载物台在运行时,不会对停放于立体车库底层的车辆造成影响,其他用户能够自由的从立体车库的底层取放其它的、不需要改载物台辅助才能够存取的车辆,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辆存取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立体车库的第一层停车平台在存取车辆时,不需要借助其它的辅助驱动装置,在存取第二层停车平台的车辆时,需要借助垂直升降装置和载物台才能够将车辆停放于第二层停车平台或者从第二层停车平台取出,这样一来,从第一层停车位的停车位取放车辆与从第二层停车平台取放车辆为两个相互独立的工作流程,即可以同时进行从第一层停车平台取放车辆和从第二层停车平台取放车辆,可以有效地提高从该立体车库存取车辆的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