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门及其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7769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推拉门及其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推拉门及其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双开推拉门,在门扇被打开或被关闭的过程中,有时因为推力或拉力过大,使门扇与门扇或者门扇与门框发生猛烈碰撞,容易造成门扇或相关配件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推拉门在开关过程中,由于推力或拉力过大易造成门扇或相关配件损坏的问题,提供一种推拉门及其牵引装置。

一种推拉门牵引装置,用于连接门框和推拉门的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所述推拉门牵引装置包括第一导轮、第二导轮、牵引绳、第一固绳件、第二固绳件、第一缓冲件和第二缓冲件;

所述第一导轮和所述第二导轮分别用于与所述门框转动连接;所述牵引绳绕设在所述第一导轮和所述第二导轮上,且所述牵引绳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导轮和所述第二导轮之间的第一绳段和第二绳段,所述第一绳段和所述第二绳段的运动方向相反;所述第一门扇通过所述第一固绳件与所述第一绳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门扇通过所述第二固绳件与所述第二绳段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缓冲件连接于所述门框和所述第一门扇上,所述第一缓冲件用于减缓所述第一门扇和所述第二门扇闭合的速度;所述第二缓冲件连接于所述门框和所述第二门扇上,所述第二缓冲件用于减缓所述第一门扇和所述第二门扇打开的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缓冲件包括第一撞块部和第一减速部,所述第一撞块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门扇的顶部,所述第一减速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门框上,在所述第一门扇和所述第二门扇相向运动至闭合前,所述第一撞块部能够卡入所述第一减速部,减缓所述第一门扇和所述第二门扇的闭合速度;

所述第二缓冲件包括第二撞块部和第二减速部,所述第二撞块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门扇的顶部,所述第二减速部固定连接于所述门框上,在所述第一门扇和所述第二门扇背离运动至所述第二门扇与所述门框撞击前,所述第二撞块部能够卡入所述第二减速部,减缓所述第一门扇和所述第二门扇的打开速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速部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一卡块,所述第一本体上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卡块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卡块上开设有第一卡口,所述第一卡块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卡口与所述第一撞块部卡接;及/或所述第二减速部包括第二本体和第二卡块,所述第二本体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卡块可滑动的安装于所述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卡块上开设有第二卡口,所述第二卡块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卡口与所述第二撞块部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绳件包括固线块和紧线螺钉,所述固线块上开设有过线孔和紧线孔,所述牵引绳具有第一自由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和所述第二自由端分别穿设于所述过线孔内,所述紧线螺钉穿过所述紧线孔并压紧所述牵引绳。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绳件包括连接板、紧线螺栓和紧线螺母,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紧线螺栓的螺杆上靠近螺栓头的位置开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用于穿设所述牵引绳,所述紧线螺栓穿过所述连接孔并与所述紧线螺母连接,所述紧线螺栓的头部压紧所述牵引绳。

一种推拉门,用于安装至所述门框内,所述推拉门包括以上所述的推拉门牵引装置,所述推拉门还包括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所述第一门扇通过所述第一固绳件与所述第一绳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门扇通过所述第二固绳件与所述第二绳段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拉门还包括第一止摆器和第二止摆器;所述第一门扇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门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槽配合的导轨,所述第一止摆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门扇的底部,当所述第一门扇沿所述导轨滑动时,所述第一止摆器能够防止所述第一门扇往所述导轨的两侧摆动;所述第二门扇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止摆器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门扇的底部,当所述第二门扇沿所述导轨滑动时,所述第二止摆器能够防止所述第二门扇往所述导轨的两侧摆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拉门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能够与所述门框固定连接,所述导向件上开设有安装槽和上型腔,所述第一导轮上设有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嵌入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导向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轮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板挂设于所述上型腔内;及/或所述第二导轮上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嵌入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导向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导轮通过所述第二固定板挂设于所述上型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上还开设有下型腔,所述下型腔底部设有滑轨,所述第一固绳件上设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安装于所述下型腔内,并能够沿所述滑轨滚动;及/或所述第二固绳件上设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安装于所述下型腔内,并能够沿所述滑轨滚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的下型腔的顶部设有防跳筋条,所述防跳筋条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滚轮和/或所述第二滚轮在滚动过程中脱离所述滑轨。

上述推拉门牵引装置,第一导轮、第二导轮分别与门框转动连接,牵引绳绕设在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上,牵引绳形成的牵引回路具有第一绳段和第二绳段,第一门扇通过第一固绳件固定在第一绳段上,第二门扇通过第二固绳件固定在第二绳段上。由于第一绳段和第二绳段的运动方向相反,当推动或拉动第一门扇时,第二门扇通过牵引绳的作用产生了联动,实现了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的同时开启或关闭。推动或拉动第二门扇时,同样可以实现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的同时开启或关闭。再通过第一缓冲件的缓冲作用,可以减缓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闭合的速度,防止关门时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的猛烈碰撞。同样的,通过第二缓冲件的缓冲作用,可以减缓第一门扇和第二门扇打开的速度,防止开门时第一门扇或第二门扇与门框的猛烈碰撞。上述推拉门牵引装置结构简单,不仅实现了双门联动式的开启或关闭,而且有效地避免了推拉门开门或关门过程中门扇与门扇或者门扇与门框可能出现的猛烈碰撞,防止了门扇或相关配件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推拉门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推拉门安装有第三门扇和第四门扇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推拉门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推拉门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推拉门的C处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推拉门的D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推拉门的E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推拉门的F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1所示推拉门的G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图1所示推拉门的推拉门牵引装置的第一固绳件的立体图;

图11为图10所示推拉门牵引装置的第一固绳件的爆炸图;

图12为图1所示推拉门的推拉门牵引装置的第二固绳件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2所示推拉门牵引装置的第二固绳件的爆炸图;

图14为图12所示第二固绳件的紧线螺栓的立体图;

图15为图1所示推拉门的推拉门牵引装置的第一撞块部的立体图;

图16为图1所示推拉门的推拉门牵引装置的第一减速部的立体图;

图17为图15所示推拉门牵引装置的第一撞块部的爆炸图;

图18为图1所示推拉门的推拉门牵引装置的第一缓冲件的一种位置状态图;

图19为图18所示推拉门牵引装置的第一缓冲件的另一种位置状态图;

图20为图1所示推拉门的导向件的截面图;

图21为图20所示推拉门的导向件安装有牵引绳和第二导轮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图1和图2,一实施方式的推拉门10包括推拉门牵引装置40、导向件20、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该推拉门10可安装于门框(未图示)内。在一实施例中,推拉门10还可以包括第三门扇33和第四门扇34,第三门扇33和第四门扇34可以作为固定门扇固定于门框上,平时不作为开关门使用。

上述推拉门牵引装置40,作为推拉门10的主要传动机构,可用于连接门框和推拉门10的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参考图1,该推拉门牵引装置40包括第一导轮411、第二导轮413、牵引绳430、第一固绳件440、第二固绳件450、第一缓冲件460和第二缓冲件470。其中,第一导轮411和第二导轮413分别用于与门框转动连接。具体的,第一导轮411和第二导轮413分别安装在门框顶部的两端,且第一导轮411和第二导轮413均能够绕轮的中心旋转。同时参考图3和图4,牵引绳430绕设在第一导轮411和第二导轮413上,形成牵引回路,且牵引绳430具有位于第一导轮411和第二导轮413之间的第一绳段431和第二绳段432。第一绳段431在牵引绳430的运动过程中始终位于第一导轮411和第二导轮413的一侧,第二绳段432在牵引绳430的运动过程中始终位于第一导轮411和第二导轮413的另一侧。牵引绳430还包括其他绳段,其他绳段在牵引绳430的运动过程中可以由第一导轮411或第二导轮413的一侧运动到另一侧。当拉动牵引绳430时,牵引绳430的第一绳段431和第二绳段432的运动方向相反。同时参考图5和图6,第一门扇31通过第一固绳件440与第一绳段431固定连接,第二门扇32通过第二固绳件450与第二绳段432固定连接。

同时参考图7和图8,第一缓冲件460连接于门框和第一门扇31上,第一缓冲件460用于减缓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闭合的速度,即,在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将要撞击使推拉门完全闭合之前,第一缓冲件460能够减缓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闭合的速度,防止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猛烈撞击。第二缓冲件470连接于门框和第二门扇32上,第二缓冲件470用于减缓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打开的速度,即,在第一门扇31或第二门扇32将要与门框撞击使推拉门完全打开之前,第二缓冲件470能够减缓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打开的速度,防止第一门扇31或第二门扇32与门框猛烈撞击。

上述推拉门牵引装置40,第一导轮411、第二导轮413分别与门框转动连接,牵引绳430绕设在第一导轮411和第二导轮413上,牵引绳430形成的牵引回路具有第一绳段431和第二绳段432,第一门扇31通过第一固绳件440固定在第一绳段431上,第二门扇32通过第二固绳件450固定在第二绳段432上。由于第一绳段431和第二绳段432的运动方向相反,当推动或拉动第一门扇31时,第二门扇32通过牵引绳430的作用产生了联动,实现了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的同时开启或关闭。推动或拉动第二门扇32时,同样可以实现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的同时开启或关闭。再通过第一缓冲件460的缓冲作用,可以减缓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闭合的速度,防止关门时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的猛烈碰撞。同样的,通过第二缓冲件470的缓冲作用,可以减缓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打开的速度,防止开门时第一门扇31或第二门扇32与门框的猛烈碰撞。上述推拉门牵引装置40结构简单,不仅实现了双门联动式的开启或关闭,而且有效地避免了推拉门10开门或关门过程中门扇与门扇或者门扇与门框可能出现的猛烈碰撞,防止了门扇或相关配件的损坏。

参考图3和图4,图3所示为牵引绳430绕设在第一导轮411上,第一绳段431和第二绳段432均向第二导轮413方向延伸。图4所示为牵引绳430绕设在第二导轮413上,第一绳段431和第二绳段432向第一导轮411方向延伸。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导轮411和第二导轮413上均加工有沿导轮周向设置的凹槽,凹槽的设置能够使牵引绳430更好地绕设于第一导轮411和第二导轮413上,并增大牵引绳430与第一导轮411和第二导轮413的接触面积,以增加摩擦力防止牵引绳430的打滑。

参考图9,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门扇31的底部开设有第一导向槽35,门框上设有与第一导向槽35配合的导轨(未图示),第一止摆器50固定连接于第一门扇31的底部,当第一门扇31沿导轨滑动时,第一止摆器50能够防止第一门扇31往导轨的两侧摆动。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门扇32的底部同样开设有第二导向槽,第二止摆器固定连接于第二门扇32的底部,当第二门扇32沿导轨滑动时,第二止摆器能够防止第二门扇32往导轨的两侧摆动。

参考图10和图11,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固绳件440包括第一安装板441、第一支撑块442、固线块443和紧线螺钉445。第一安装板441与第一支撑块442及固线块443固定连接,第一安装板441能够固定连接于第一门扇31的顶部。固线块443上开设有过线孔444和紧线孔446。在一实施例中,牵引绳430绕设于第一导轮411和第二导轮413上之后,伸出两个自由端,分别为第一自由端431a和第二自由端431b,第一自由端431a和第二自由端431b分别穿设于过线孔444内,紧线螺钉445穿过紧线孔并压紧牵引绳430。第一自由端431a和第二自由端431b通过第一固绳件440连接成第一绳段431,第一固绳件440还能够张紧牵引绳43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牵引绳430的第一自由端431a和第二自由端431b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连成一体并得以张紧,第一固绳件440仅将第一绳段431与第一门扇31固定连接,此时,固线块443的结构可以做相应的变化。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门扇31的移动,采用了滚轮在上门框的导轨内滚动以利于门扇移动的方式,在第一固绳件440的第一支撑块442两侧还设有四个第一滚轮447。此时,第一门扇31可移动地挂设在上门框上。

参考图12、图13和图14,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固绳件450包括第二安装板451、第二支撑块452、连接板453、紧线螺栓455和紧线螺母457。第二安装板451与第二支撑块452及连接板453固定连接,第二安装板451能够固定连接于第二门扇32的顶部。连接板453上开设有连接孔454,紧线螺栓455的螺杆455b上靠近螺栓头455a的位置开设有穿线孔456,牵引绳430能够穿过穿线孔456,再通过将紧线螺栓455穿过连接孔454并与紧线螺母457连接,紧线螺栓455的头部就能压紧牵引绳430,进而将第二固绳件450与第二门扇32固定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门扇32的移动,同样采用了滚轮在上门框的导轨内滚动以利于门扇移动的方式,与第一固绳件440相似,在第二固绳件450的第二支撑块452两侧也设置了四个第二滚轮458。此时,第二门扇32同样可移动地挂设在上门框上。

参考图15和图16,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缓冲件460包括第一撞块部461和第一减速部463,第一撞块部461固定连接于第一门扇31的顶部,第一减速部463固定连接于门框上,在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相向运动至闭合前,第一撞块部461能够卡入第一减速部463,减缓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的闭合速度。

具体的,参考图17,第一撞块部461包括第三安装板4611、第三支撑块4612和防撞套4613。第三安装板4611和第三支撑块4612及第一防撞套4613固定连接,第三安装板4611能够与第一门扇31固定连接,第一防撞套4613突出于第一撞块部461上。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门扇31的移动,采用了滚轮在上门框的导轨内滚动以利于门扇移动的方式。为了实现更均匀承载且有利于第一门扇31的移动,在第三支撑块4612的两侧也设置了四个第三滚轮4614。

同时参考图16,第一减速部463包括第一本体4631和第一卡块4633,第一本体4631上开设有第一滑槽4632。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减速部463上的第一滑槽4632可以分为水平槽和竖直槽两部分,水平槽和竖直槽采用了圆弧过渡。第一卡块4633与第一滑槽4632相匹配,使得第一卡块4633可滑动的安装于第一滑槽4632内。第一卡块4633上设有两个分离的安装柱,当第一卡块4633运动至第一滑槽4632的水平槽的左侧末端时,第一卡块4633左侧的安装柱经过圆弧槽过渡后进入竖直槽部分,可以使得第一卡块4633在第一滑槽4632内产生倾斜。第一卡块4633上进一步设有第一卡口4634,第一卡口4634能够与第一撞块部461的第一防撞套4613卡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减速部470可以采用与第一减速部463相同的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同时参考图18和图19,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减速部463水平地安装于门框上,第一撞块部461则水平地安装于第一门扇31上,箭头所指方向为第一撞块部461的移动方向。图18所示为第一撞块部461的防撞套4613将要与第一减速部463卡接或第一撞块部461将要脱离第一减速部463的状态。由于采用了两个分离的安装柱,能够通过两个分离的安装柱实现第一卡块4633在第一滑槽4632的左端的竖直槽内产生倾斜,并使得第一卡块4633的左侧完全隐藏进第一减速部463的本体内,从而有利于第一防撞套4613从第一卡口4634中脱出。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卡块4633上与第一防撞套4613卡接的两侧部位进一步加工成了左侧低,右侧高的结构,更有利于第一防撞套4613从第一卡口4634中脱出。同时参考图16,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卡块4633上位于第一卡口4634的左侧的部分还进一步加工成了斜面,从而有利于第一防撞套4613进入第一卡口4634。

第一卡块4633的作用在于,在第一门扇31与第二门扇32撞击之前,第一撞块部461的第一防撞套4613卡入第一减速部463的第一卡口4634中,通过第一减速部463的第一卡块4633在第一滑槽4632中的滑动,减缓了第一门扇31的移动速度。如图19所示,当第一卡块4633运动至第一滑槽4632的水平槽的右端时,第一门扇31的移动速度已经很小了,从而防止了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发生猛烈碰撞。第一卡块4633的卡口结构,还能够保证在第一门扇31由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的闭合处打开的过程中,即当第一撞块部461由图19所示位置向左侧运动时,第一撞块部461能够带动第一卡块4633往左侧运动直至第一防撞套4613与第一卡块4633分离。该过程实现了第一卡块4633的回位,保证在下一次关门过程中,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将要撞击时,第一缓冲件460重复减缓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的闭合的过程。

同时参考图8,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缓冲件470与第一缓冲件460的结构相同。第二缓冲件470同样包括第二撞块部471和第二减速部473,第二撞块部471与第一撞块部461结构相同,第二减速部473与第一减速部463结构相同,此处不再赘述。第二撞块部471通过第四安装板4711固定连接于第二门扇32的顶部,第二减速部473固定连接于门框上,在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背离运动至第二门扇32与门框撞击前,第二撞块部471能够卡入第二减速部473,减缓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的打开速度。其工作过程与第一缓冲件460相同,所起的作用在于减缓第一门扇31和第二门扇32的打开速度,此处不再赘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缓冲件470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例如直接在门框上加设缓冲层,同样能够防止第一门扇31或第二门扇32与门框发生猛烈碰撞。或者,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第二防撞套4713和/或第二卡块4733,同时参考图4,第二减速部473上的第二卡块4733的一端通过弹簧与第二本体4731固定连接,第二卡块4733可在第二本体4731中沿水平方向滑动,第二防撞套4713通过变形卡入第二卡块4733的第二卡口4734或者脱离第二卡口4734,并通过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实现减速缓冲的功能,第二缓冲件470作用不变。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门扇32的移动,采用了滚轮在上门框的导轨内滚动以利于门扇移动的方式。为了实现更均匀承载且有利于第二门扇32的移动,在第二撞块部471的第四支撑块4712的两侧也设置了四个第四滚轮4714。

同时参考图20和图21,一实施例中的推拉门还包括导向件20,导向件20上开设有安装槽210和上型腔220,导向件20可以固定安装于上门框上。参考图21,第二导轮413上设有第二固定板423,第二固定板423嵌入安装槽210内并与导向件20固定连接,第二导轮413通过第二固定板423挂设于上型腔220内。再参考图3,一实施例中,第一导轮411上同样设有第一固定板421,第一固定板421嵌入安装槽210内并与导向件20固定连接,第一导轮411通过第一固定板421挂设于上型腔220内。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导轮411也可以直接固定连接至导向件20内,不必采用第一固定板421,同样可以通过第一导轮411的转动带动绕设于其上的牵引绳430的运动。

在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固绳件440的上设有四个第一滚轮447,在第二固绳件450上设有四个第二滚轮458。为了均匀承载,在第一缓冲件460的第一撞块部461上设有四个第三滚轮4614,在第二缓冲件470的第二撞块部471上设有四个第四滚轮4714。参考图20,与此相配合的,导向件20上开设了下型腔230,下型腔230底部设有滑轨231,第一滚轮447、第二滚轮458、第三滚轮4614和第四滚轮4714均安装于下型腔230内,并能够沿滑轨231滚动。

进一步,在一实施例中,导向件20的下型腔230的顶部还设有防跳筋条233,防跳筋条233朝向滑轨231设置。防跳筋条233的作用在于,当第一滚轮447在滑轨233上滚动时,防跳筋条233能够防止第一滑轮447在滚动过程中脱离滑轨231。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滚轮458、第三滚轮4614和第四滚轮4714在滑轨上滚动时,防跳筋233条同样能够防止第二滑轮458、第三滚轮4614和第四滚轮4714在滚动过程中脱离滑轨231。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