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4156发布日期:2018-06-15 23:05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吹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吹气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单吹机或者吹吸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动工具不再是专业人员使用的工具,大众也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到电动工具,例如单吹机或吹吸机,在家庭清洁或者花园清洁时,使用非常方便。

现有的离心式单吹机电机的冷却系统通常采用的是在电机的上下两侧增加进风口和出风口,从而带走电机热量降低电机温度,以提高单吹机的使用寿命,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然而,这种结构在结构较为紧凑的单吹机上由于整机尺寸较小,并未具有足够的空间在壳体上同时开设为电机散热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因此较难实现。

因此,如何在尺寸紧凑型的电动工具或吹吸机上设置电机冷却机构,以及如何延长单吹机的使用寿命、提升客户体验是本领域值得研究的一项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至少解决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吹气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吹气装置,包括壳体、容纳于壳体内的电机以及由电机驱动的气流产生部件,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的出风通道,所述电机能够带动气流产生部件使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所述出风通道并从出风口排出,所述吹气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至少一个用于电机散热的散热风道,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道与所述出风通道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机包括电机风叶,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道的入口靠近所述电机风叶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道开设于壳体上,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道的风道壁由壳体的外壁以及壳体内的筋板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出风通道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呈锐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流产生部件包括离心叶轮,所述离心叶轮包括第一面和第二面,所述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间固定设置有复数个叶片,所述壳体包括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通道,所述叶片与所述出风通道相对设置用于将进风口进入的气流经出风通道排出,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离心叶轮之间设置有用于聚拢气流的减漏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可拆卸的安装有用于为所述电机提供电源的电池包,所述电池包的安装方向与所述出风通道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在10-20度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有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的出风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种吹气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容纳于壳体内的气流产生装置,所述壳体具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与所述出风口相连通的出风通道,所述气流产生装置能够使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所述出风通道并从出风口排出,所述吹气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上的用于电机散热的至少一个散热风道,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道与所述出风通道相连通,所述壳体还设有用于所述气流产生装置散热的风窗,所述风窗与外界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道开设于壳体上,所述至少一个散热风道的风道壁由壳体的外壁以及壳体内的筋板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流产生装置包括电机以及由电机驱动的气流产生部件,所述风窗设置于壳体上与所述电机对应并且临近所述气流产生部件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吹气装置的出风口和电机之间开设散热风道,当电机转动时,由于吹气装置的出风口的压力低于电机处的压力产生负压,电机的热量通过散热风道汇合进入进入吹气装置的出风通道,随着电机转动形成的出风气流一起从出风口和出风管被带走,从而有效降低电机温度,延长整机寿命,尤其适用于结构紧凑的直流吹吸机机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吹气装置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吹气装置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吹气装置可以是单吹机、吹吸机以及其它能够实现吹气功能的动力驱动的工具。以下以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单吹机进行具体说明。

参照图1到图3所示,单吹机包括壳体10、容纳于壳体内的电机20以及由电机20驱动的气流产生部件,气流产生部件可以包括任何由电机带动能够产生气流的元件或组件,如叶片、叶轮等旋转产生轴流或者涡流的元件。壳体10具有进风口11、出风口12以及与出风口12相连通的出风通道13,电机能够带动气流产生部件旋转,使气流从进风口11进入出风通道13并从出风口12排出,其中,进风口11的进风方向与出风口12的出风方向大致垂直。壳体10的一端连接有与出风口12相连通的出风管50,壳体10的另一端连接有手柄组件16,手柄组件16可以通过机械连接的方式安装到壳体,也可以与壳体一体成型,即手柄组件由壳体10的一部分形成。出风管50也可以是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壳体10,方便运输和储存时节省空间。

为了降低壳体10与电机20之间的震动及噪声,电机20上还可以套设有减震部件,比如减震橡胶圈。电机20包括定子、转子以及由转子带动的风叶21,即转子的一端带动气流产生部件旋转产生气流,转子的另一端带动风叶21用于将产生的热量散出,定子和转子一般容纳于电机壳体内,电机壳体上临近风叶21的位置开设有散热口22,电机20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由风叶21带动从散热口22排出。为了提升散热效果,单吹机还包括有设置于壳体10上的至少一个散热通道14,该散热通道14连通电机20和出风通道13,更优选的,该散热通道14至少连通电机的散热口22和出风通道13,即该散热通道14的入口靠近电机20的风叶21或散热口22设置,从而电机的风叶21与散热风道14的入口的位置对应,使电机散热更有效。

散热风道14开设于壳体上并且位于出风通道13与电机20之间,且散热风道14与出风通道13相连通,散热风道14用于将电机20的热量汇入出风通道13后由出风管50排出。其中散热风道14的风道壁由壳体10的外壁以及壳体内的筋板构成,如此可以在制造壳体时一体成型,并且使得壳体的构造比较紧凑。另外散热风道14的筋板可以和支撑电机壳体的筋板连接为一体,如此可以将电机壳体朝向气流产生部件的部分与电机壳体设置散热口22的部分隔开,以防止气流不集中而影响散热效果。当然也可以是在壳体内额外设置散热风道或者通过额外的作为散热风道的管道将出风口12与电机的散热口22之间连通。

具体地,壳体10包括左机壳101和右机壳102,散热风道14分别设置在左机壳101和右机壳102上。左机壳101和右机壳102上的散热风道14可以为一条也可以为多条,可以为长条形等规则形状也可以为具有圆弧或导角的其他形状。散热风道14也可以是设置在电机周围与单吹机出风口相连通的多个通道。另外,壳体10上对应电机20的部分也可以开设有风窗15,风窗15与外界连通,设置于与电机20对应并且临近气流产生部件的位置,从而可以使整机的构造更加紧凑,同时可以将风窗15开设的更大,电机的风叶21不仅将电机产生的大量热量带到散热风道14,还可以将一部分电机产生的热量从风窗15排出,使得电机散热效果更好。为了使进入散热风道14的热量更容易排出,散热风道14的延伸方向与出风通道13的延伸方向之间的角度α呈锐角,优选在20-70度之间。

壳体10上设置有用于为电机20提供电源的电池包40,电池包40输出电压可为36V,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电压,如20V、48V等等,电池包40优选为镍镉电池、锂离子电池或者其它可充电电池包。具体地,电池包40设置在手柄组件16的下方,其可拆卸的安装于壳体上,优选通过导轨和导槽滑移式连接到手柄组件16,并且安装插入方向与出风通道13的延伸方向之间具有设定角度β,比如10~20度。电池包的安装方式能够有效地平衡单吹机或电动工具的重心,在正常的握持方式下,工具能保持平衡,操作省力。

气流产生部件包括由电机20的转轴驱动的叶轮30,叶轮30收容于壳体的风腔内,这里的风腔可以认为是容纳产生的气流的腔室,优选的将散热风道14的出口设置于风腔和出风口12之间,从而提升散热效果。叶轮30包括第一面31和第二面32,第一面31和第二面32之间固定设置有复数个叶片33,电机20工作时转轴带动叶轮30转动,叶片33与出风通道13相对设置用于将进风口11进入的气流经出风通道13排出。

本实施的叶轮30为离心式叶轮,进风口11与叶轮30之间设置有用于聚拢气流的减漏环60,减漏环60为喇叭状,喇叭口正对着进风口11用于提高单吸机进气效率。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吹气装置可以包括壳体以及容纳于壳体内的气流产生装置,气流产生装置能够使气流从进风口进入出风通道并从出风口排出,气流产生装置可以包括电机以及由电机驱动的气流产生部件,气流产生装置也可以是整体的涡流风机、轴流风机等通过叶片产生气流的风机,还可以是其它无叶片而能够产生气流的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吹气装置的出风通道和电机之间开设散热风道,当电机转动时,由于吹气装置的出风口的压力低于电机处的压力产生负压,电机的热量通过散热风道汇合进入吹气装置的出风通道,随着电机转动形成的出风气流一起从出风口和出风管被带走,从而有效降低电机温度,延长整机寿命,尤其适用于结构紧凑的直流吹吸机机型。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