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装卸的工位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3884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装卸的工位器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便于装卸的工位器具。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过程中,为配合不同的工艺要求需要对工件进行生产区域间的装卸和搬运。特别是当工件为大体积、长尺寸、大重量或表面质量要求高的时候,在装卸和搬运过程中需要选择便于装卸的工位器具。

汽车车身制造过程中,需要对相应的零部件在运输过程中进行搬运。为了保证其精度的稳定性,必须设计专用的工位器具用来装载这些零部件进行运输。

现有技术中,通过寻找被运输汽车车身零部件的特征点并针对此特征点设计相应的固定方式,从而保证零部件在工位器具中不会相互干涉且运输过程中状态稳定。

现有技术中,因零部件摆放较密集且零部件和工位器具的形状复杂多样,特别是放置在下层的零部件需要先水平送入再寻找相应特征点进行固定,从而造成工位器具上的汽车零部件在装卸过程中难度较大,且操作员工也较容易在放置过程磕碰到零件甚至划伤自己。

为解决零部件在工位器具中装卸难,易磕碰划伤的问题,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便于装卸的工位器具,特别是应用于汽车车身的制造工艺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装卸的工位器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方便拆卸,防止磕碰等问题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装卸的工位器具,其包括:运输车身和位于所述运输车身两端且纵向布置立柱框架,其中:

所述立柱框架上布置有工件装卸架,所述工件装卸架包括:水平布置的两个底座支架,和水平布置的两个顶部支架,且所述顶部支架位于所述底座支架的上部;

所述底座支架包括:底座支架管和底座支架块,且所述底座支架块在纵向方向上具有底座凹槽;

所述顶部支架包括:顶部支架管和顶部支架块,且所述顶部支架块在横向方向上具有顶部凹槽。

如上所述的便于装卸的工位器具,其中,优选的是:两个所述底座支架分别布置在两端所述立柱框架上,两个所述顶部支架分别布置在两端所述立柱框架上。

如上所述的便于装卸的工位器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底座支架块相对所述底座支架管转动连接,所述顶部支架块相对所述顶部支架管转动连接。

如上所述的便于装卸的工位器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底座凹槽和所述顶部凹槽之间的位置相对应。

如上所述的便于装卸的工位器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顶部支架还包括固定挡杆,所述固定挡杆与所述顶部支架管平行且位于所述所述顶部支架管的下方。

如上所述的便于装卸的工位器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底座支架块相对所述底座支架管具有270度的旋转角度。

如上所述的便于装卸的工位器具,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顶部支架块具有五个,所述底座支架块具有主底座支架块和次底座支架块,且主底座支架块具有三个底座凹槽,所述次底座支架块具有两个底座凹槽。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于装卸的工位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装卸架具有三个,且三个所述工件装卸架沿所述立柱框架纵向布置。

在本实用新型中,工件在工位器具装卸时,安装在底座支架和顶部支架之间,并受到上下凹槽限位,其结构简单,工件限位可靠,便于工件在生产中的各工位间转移。

附图说明

图1为工位器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顶部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底座支架结构示意图;和

图4为工位器具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1工位器具,2运输车身,3立柱框架,4底座支架,41底座支架管,42底座支架块,43底座凹槽,44主底座支架块,45次底座支架块,5顶部支架,51顶部支架管,52顶部支架块,53顶部凹槽,54固定挡杆,6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装卸的工位器具1,其包括:运输车身2和位于所述运输车身两端且纵向布置立柱框架3,其中:所述立柱框架上布置有工件装卸架,所述工件装卸架包括:水平布置的两个底座支架4,和水平布置的两个顶部支架5,且所述顶部支架5位于所述底座支架4的上部;所述底座支架包括:底座支架管41和底座支架块42,且所述底座支架块42在纵向方向上具有底座凹槽43;所述顶部支架5包括:顶部支架管51和顶部支架块52,且所述顶部支架块52在横向方向上具有顶部凹槽53。

在本实用新型中,工件在工位器具装卸时,工件安装在底座支架4和顶部支架5之间,工件受到底座支架块42上的底座凹槽43纵向限位,同时顶部支架块52上的顶部凹槽53进行横向限位,保证在转移过程中的稳定。该工位器具结构简单,工件限位可靠,便于工件在生产中的各工位间转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改进,如图1和4所示,两个所述底座支架4分别布置在两端所述立柱框架3上,两个所述顶部支架5分别布置在两端所述立柱框架3上。充分利用运输车身2的宽度,两端放置并限位工件,特别是较长的工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所述底座支架块42相对所述底座支架管41转动连接,所述顶部支架块52相对所述顶部支架管51转动连接。该技术方案可针对工件的外形进行调整,利用可旋转的支撑夹紧机构来放大工位器具的操作空间,同时也便于装卸。

作为优选的改进方案,所述底座凹槽43和所述顶部凹槽53之间的位置相对应。二者纵向上下对应形成稳定的限位,防止工件的松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顶部支架5还包括固定挡杆54,所述固定挡杆54与所述顶部支架管51平行且位于所述所述顶部支架管51的下方。固定挡杆54为顶部支架块52提供旋转角度上的限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底座支架块42相对所述底座支架管41具有270度的旋转角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如图1至4所示,所述顶部支架块52具有五个,所述底座支架块42具有主底座支架块44和次底座支架块45,且主底座支架块44具有三个底座凹槽43,所述次底座支架块45具有两个底座凹槽43。该实施例使得每一层可以同时布置五组工件,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工件装卸架具有三个,且三个所述工件装卸架沿所述立柱框架3纵向布置。形成立体的布局,具有三层的工件布置空间,便于大量转移工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其工作和实施方式:

1、总体遵循自下而上(例如三层工件装卸架)、自里而外(例如五个底座凹槽43和五个顶部支架块52)的放件原则选择合适的放置点放置零件6;

2、在放置零件前,将顶部支架块52旋转至竖直状态;

3、将零件放置在底座凹槽43上,初步固定零件位置;

4、旋转顶部支架块52至水平状态,将零件固定在顶部凹槽内;和

5、零件放置完毕,对下一放置点进行上件操作。

本实用新型中的工位器具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控制可旋转的顶部支架块52有效增大了员工的可用操作空间,且将零件的固定步骤分为两步,降低了狭小空间内的上件难度。

应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不限于非限制性实施方案,应了解非限制性实施方案仅仅作为实例进行说明。本申请所要要求的实质的保护范围更体现于独立权利要求提供的范围,以及其从属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