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泡机的供料及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6764阅读:4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泡机的供料及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泡机的供料及充气装置,主要用于制造包装用的气泡袋。



背景技术:

物品在包装运输时,为避免相互之间因碰撞而受损,会在放置物品的包装箱内设置缓冲材料,利用塑料薄膜制成的气泡袋是一种常见的缓冲材料,这种气泡袋可以采用专用气泡机将塑料薄膜充气并封口而制成。

现有技术中已经有一些能够制造包装用的气泡袋的气泡机,比如,在授权公告号为CN205022994U和CN20443180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均涉及到气泡机,这些气泡机能够利用成卷的气泡用膜卷连续地制造气泡袋。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气泡机制造气泡袋时,如图1所示,膜卷21经过第二张紧轴8和第一张紧轴5之后由充气嘴3充气,充气嘴3在膜卷21中充入的气体会将第一张紧轴5处的膜卷21撑开而进入到张紧轴5与供料轴1之间的膜卷21之内并形成气泡22,这样,一方面浪费了气流,另一方面会导致膜卷21起皱,影响后续的充气封口工作,造成气泡袋废品率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泡机的供料及充气装置,能够节约气流并提高气泡袋的成品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及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泡机的供料及充气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泡机的供料及充气装置,包括面板,面板的外侧设有供料轴,供料轴的右侧设有充气嘴,充气嘴的右侧还设有封口装置及拉料装置;在供料轴与充气嘴之间设有第一张紧轴和压紧轮,压紧轮的轮轴平行于第一张紧轴,压紧轮的轮面压在第一张紧轴上。

优选地,所述面板的外侧还设有第二张紧轴,第二张紧轴位于供料轴与第一张紧轴之间,且靠近于第一张紧轴。

优选地,所述第一张紧轴固定在面板上,第一张紧轴上设有承压平面,所述压紧轮压在承压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压紧轮设于第一张紧轴的左下方,压紧轮的轮轴安装在一连接板上,连接板的上端铰接在面板上,连接板的下端连接一弹簧。

优选地,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面板上,另一端连接在连接板的下端。

优选地,所述连接板和弹簧设于面板的内侧,压紧轮设于面板的外侧,所述面板上设有过孔,压紧轮的轮轴穿过所述过孔。

进一步地,所述面板上设有一弧形孔,所述连接板的下端设有一调节柱,调节柱穿过弧形孔露在面板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上设有限位腰孔,面板的内侧设有限位柱,限位柱穿设于限位腰孔内。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泡机的供料及充气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制造气泡袋时,供料轴上安放有成卷的制造气泡袋用的膜卷,拉料装置牵拉膜卷,膜卷经过第一张紧轴和压紧轮之间,然后由充气嘴充气;这样,由于在供料轴与充气嘴之间设有第一张紧轴和压紧轮,压紧轮将膜卷压紧在第一张紧轴上而使膜卷不能被充气嘴喷出的气流撑开,所以喷气嘴喷出的气流就无法进入到供料轴与第一张紧轴之间的膜卷内。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泡机的供料及充气装置能够有效的抑止气流向后反窜,使充气压力更多的引导至气泡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现有技术中的气泡机的供料及充气装置在制造气泡袋时的工作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泡机的供料及充气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显示为连接板、弹簧与压紧轮的安装状态的正视图。

图4显示为连接板及设置在连接板上的轮轴、调节柱、弹簧连接柱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显示为从面板内侧观察的连接板等零件与面板的示意图,连接板与面板处于拆分状态。

附图标记如下:

1 面板 13 弹簧

2 供料轴 14 弹簧连接柱

3 充气嘴 15 弹簧连接板

4 封口装置 16 过孔

5 第一张紧轴 17 弧形孔

6 压紧轮 18 调节柱

7 轮轴 19 限位腰孔

8 第二张紧轴 20 限位柱

9 承压平面 21 膜卷

10 连接板 22 气泡

11 转轴孔 23 拉料装置

12 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泡机的供料及充气装置,包括面板1,面板1的外侧设有供料轴2,供料轴2的右侧设有充气嘴3,充气嘴3的右侧还设有封口装置4及拉料装置23;在供料轴2与充气嘴3之间设有第一张紧轴5和压紧轮6,压紧轮6的轮轴7平行于第一张紧轴5,压紧轮6的轮面压在第一张紧轴5上。在制造气泡袋时,供料轴2上安放有成卷的制造气泡袋用的膜卷,拉料装置23牵拉膜卷,膜卷经过第一张紧轴5和压紧轮6之间,然后由充气嘴3充气;这样,由于在供料轴2与充气嘴3之间设有第一张紧轴5和压紧轮6,压紧轮6将膜卷压紧在第一张紧轴5上而使膜卷不能被充气嘴3喷出的气流撑开,所以喷气嘴喷出的气流就无法进入到供料轴2与第一张紧轴5之间的膜卷内。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泡机的供料及充气装置能够有效的抑止气流向后反窜,使充气压力更多的引导至气泡袋。

如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面板1的外侧还设有第二张紧轴8,第二张紧轴8位于供料轴2与第一张紧轴5之间,且靠近于第一张紧轴5,在制造气泡袋时,膜卷从供料轴2上引出之后先从第二张紧轴8的上侧面向下绕并由第二张紧轴8绷紧,再经过第一张紧轴5与压紧轮6之间,由第一张紧轴5绷紧并被压紧轮6压在第一张紧轴5上,然后再经过充气嘴3并由充气嘴3充气,这样,由于膜卷被第二张紧轴8的上侧面绷紧,然后又被第一张紧轴5的侧面绷紧,并且膜卷被压紧轮6压紧在第一张紧轴5上,从充气嘴3喷出的气体就更难以将被第一张紧轴5和压紧轮6压紧的膜卷撑开而导致气流进入到第一张紧轴5与供料轴2之间的膜卷内而形成气泡,所以也就能更好地防止浪费气流并提供气泡袋的成品率。如图2、图3和图4所示,优选地,所述压紧轮6设于第一张紧轴5的左下方,压紧轮6的轮轴7安装在一连接板10上,连接板10的上端铰接在面板1上,连接板10的下端连接一弹簧13,弹簧13设置在连接板10的左下端,弹簧13一端固定在面板1上,另一端连接在连接板10的下端,如图4和图5所示,连接板10的左下端设有弹簧连接柱14,面板1上设有弹簧连接板15,可以将弹簧13的一端固定在面板1的弹簧连接板15上,将弹簧13的另一端连接在连接板10的左下端的弹簧连接柱14上,弹簧13将连接板10的下端向右顶紧,连接板10的上端设有一转轴孔11,在面板1上设有连接轴12,转轴孔11与连接轴12转动配合,这样,在压紧弹簧的作用下,压紧轮6压紧在第一张紧轴5上。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张紧轴5固定在面板1上,第一张紧轴5上设有承压平面9,所述压紧轮6压在承压平面9上,这样,承压平面9固定不转动而与压紧轮6保持与承压平面9的良好压紧。弹簧13可以采用压缩弹簧或者扭簧。

图5显示为从面板1内侧观察的连接板10等零件与面板1的示意图,连接板10与面板1处于拆分状态,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请参考图2和图5,所述连接板10和弹簧13设于面板1的内侧,压紧轮6设于面板1的外侧,所述面板1上设有过孔16,压紧轮6的轮轴7穿过所述过孔16。由于连接板10与弹簧13设置在面板1的内侧,面板1的外侧相对比较整齐,没有杂乱的凸起物,能够避免膜卷在传输的过程中与面板1上的零件发生干涉或者缠绕,而且也显得整齐美观。如图2所示,优选地,所述面板1上设有一弧形孔17,所述连接板10的下端设有一调节柱18,调节柱18穿过弧形孔17露在面板1外侧。在更换供料轴2上的膜卷时,需要手动将膜卷穿过压紧轮6和第一张紧轴5之间,可以用手将调节柱18向右掰使压紧轮6与第一张紧轴5分离出缝隙,然后将膜卷从压紧轮6与第一张紧轴5之间的缝隙穿过,松开调节柱18之后,在弹簧13的作用下,压紧轮6将膜卷压紧在第一张紧轴5上。如图5所示,优选地,所述连接板10上设有限位腰孔19,面板1的内侧设有限位柱20,限位柱20穿设于限位腰孔19内。这样,在用手将调节柱18向右掰使压紧轮6与第一张紧轴5分离时,由于限位柱20插在限位腰孔19中,连接板10的转动幅度被限位腰孔19和限位柱20限定而不会转动过大的角度将弹簧13拉坏。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利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泡机的供料及充气装置制造气泡袋时,供料轴2上安放有成卷的制造气泡袋用的膜卷,拉料装置23牵拉膜卷,膜卷经过第一张紧轴5和压紧轮6之间,然后由充气嘴3充气;这样,由于在供料轴2与充气嘴3之间设有第一张紧轴5和压紧轮6,压紧轮6将膜卷压紧在第一张紧轴5上而使膜卷不能被充气嘴3喷出的气流撑开,所以喷气嘴喷出的气流就无法进入到供料轴2与第一张紧轴5之间的膜卷内。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气泡机的供料及充气装置能够防止浪费气流并提供气泡袋的成品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