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落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0237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落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落纱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原料为棉纱而棉纱是棉纤维经纺纱工艺加工而成的纱,经合股加工后称为棉线。 根据纺纱的不同工艺,可分为普梳纱和精梳纱。 普梳纱:是用棉纤维经普通纺纱系统纺成的纱。 精梳纱:是用棉纤维经精梳纺纱系统纺成的纱。 精梳纱选用优质原料,成纱中纤维伸直平行、结杂少、光泽好、条干匀、强力高,这类棉纱多用于织造高档织物。棉纱的用途很广泛,它可以作为机织用纱,如:床单,被罩,窗帘等家纺系列。也可以作为针织用纱, 尤其精梳纱可以用来生产质量要求较高的纺织品,如高档汗衫、细号府绸等,棉纱还可生产特种工业用的电工黄蜡布、轮胎帘子布、高速缝纫线和刺绣线等而纺织大致分为纺纱与编织两道工序,中国纺织的起源相传由嫘祖养蚕冶丝开始,至新石器时代,发明了纺轮,使得冶丝更加便捷,西周则出现了原始的纺织机:纺车、轈车,汉朝时发明了提花机,明朝宋应星编撰天工开物将纺织技术编入其中,细纱落纱工作是细纱车间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纱工的一切工作是围绕优质、高产、低消耗而进行.细纱落纱组是一个4—6人组成的集体,因此落纱工应服从落纱长的统一调度和指挥,一到达要落纱的机台,各就各位,做到组织紧密、动作协调、行动一致,充分发挥集体力量。

而纺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落纱的过程,落纱的好坏甚至会影响后续产品的质量,故而落纱时至关重要的一步,早起落纱为人工落纱,而后演变成机器抽纱,但是这样很肯能造成棉纱断裂,降低生产效率,增加劳动力,而且落纱过程中耗费人力过大,而现有的落纱机械都是通过高精度的落纱机制来进行操作,器机器成本过高并不是经济之选,故而无法满足现有的生产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落纱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落纱装置,包括底座、电动机、皮带、支架、线轴、限位杆和从动轴,所述底座上方轴心位置卡接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通过转动轴与若干个皮带转动连接,所述皮带与从动轴转动连接,所述底座顶部一端焊接有支架,且支架靠近底座的一端套接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一端套接有线轴,所述从动轴另一端与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支架一端通过卡扣与限位杆卡接,所述限位杆一端靠近端点处套接有轴承,所述限位杆一端焊接有引线夹。

优选的,所述电动机和底座之间焊接有减震装置。

优选的,所述限位杆为L形结构。

优选的,所述从动轴直径与线轴直径相差0.3毫米。

优选的,所述轴承为半封口轴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支架上套接若干个从动轴,使得可以多方向的操作,并且在电动机通过皮带与若干从动轴转动连接,使得从动轴自主转动,实现了自动送纱的目的,并且在限位杆一端焊接有引线夹,使得落纱过程中定向落纱,加快了生产效率,而且在电动机下方与底座连接处卡接有减震装置,使得电动机的震动噪音减少,并且减少了对纺织机械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承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承后视图。

图中:1-底座;2-电动机;3-减震装置;4-转动轴;5-皮带;6-支架;7-线轴;8-卡扣;9-轴承;10-限位杆;11-从动轴;12-引线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落纱装置,包括底座1、电动机2、皮带5、支架6、线轴7、限位杆10和从动轴1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方轴心位置卡接有电动机2,所述电动机2通过转动轴4与若干个皮带5转动连接,所述皮带5与从动轴11转动连接,所述底座1顶部一端焊接有支架6,且支架6靠近底座1的一端套接从动轴11,所述从动轴11一端套接有线轴7,所述从动轴11另一端与轴承9转动连接,所述支架6一端通过卡扣8与限位杆10卡接,所述限位杆10一端靠近端点处套接有轴承9,所述限位杆10一端焊接有引线夹12,所述电动机2和底座1之间焊接有减震装置3,所述限位杆10为L形结构,所述从动轴11直径与线轴7直径相差0.3毫米,所述轴承9为半封口轴承。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卡扣8打开,取出限位杆9,再将线轴7套接在从动轴11上再通过卡扣8卡接限位杆9,取下棉纱从引线夹12处穿过,启动电动机2,减震装置3减少噪音并且减少震动对纺织机械的影响,传动轴4转动带动皮带5转动,皮带5转动带动从动轴11转动,使得从动轴11带动线轴7转动实现自动落纱的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